胡润:让自己出名才会有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8:32:23

胡润:让自己出名才会有机会

2008-11-26 16:43:24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进入胡润贴吧   共 0 条   黑马推荐
  •   “我知道只有出名,让自己成为一个‘谁’,那才会有机会。”胡润父亲的一句话打开了一扇窗,而自己无意间的一个提问,则将胡润与中国富豪榜联系起来。

“我抓住了中国开放三十年,富人开始增多的历史机遇。”

精彩语录

1997年9月,在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胡润又回到了中国。他在上海滩上混起日子,东闯西突地搞不出个名堂,很苦恼,便向家乡的老爸诉苦。

老头子一语惊醒梦中人:你有没有搞明白在中国、在上海你是谁?

“从那时开始,我知道只有出名,让自己成为一个‘谁’,那才会有机会。”胡润父亲的一句话打开了一扇窗,而自己无意间的一个提问,则将胡润与中国富豪榜联系起来。

在准备回英国的前两个月,一次培训课上,他随口问上海同事:“谁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居然没有人能回答他。他的脑中灵光一现,要知道,在英国,不要说金融业人士,就是普通人也能报出几个富豪名字。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有许多先富起来的人,关于财富的秘密是公众最关心的,也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谈到自己成功秘密时,胡润腼腆地笑着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我抓住了富人开始增多的历史机会。”

尽管10年前发在《福布斯》的第一张榜单很粗糙,但这个敏感的英国人抓住了中国人“喜欢听有钱人故事”的心理特点,颠覆了西方人眼里“红色经济下没有富豪”的偏见。他大胆而鲁莽地打开了穷人窥视富人、世界窥视中国的“天窗”。

除了眼光看得远之外,胡润其他优点也帮助他取得了今天的成功。“我的优点除了执著、勇敢、耐心,还比较勤快。我还能倾听别人对我的意见,我收藏有整整10多本来自各方对我和‘胡润百富榜’的评论,好的坏的都有,那些都是帮助我成长的养分。我的弱点也恰恰是执著,有些事其实还是要学会放手。 ”

“我的排行榜不会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是胡润的工作原则。他告诉记者,不管富豪们是否愿意,怎么“要挟”,甚至以律师信相告,他总是“坚持”为富豪们贴上自己的标签——“胡润百富榜”富豪。

晨报记者 邢飞

中国企业家

最大特征多样化

在中国有倒买倒卖挣钱的‘土’商人,也有靠资本运作来挣钱的‘洋’商人。

在中国,我们找得到白手起家、倒买倒卖挣钱的第一代“土”商人,也找得到满脑子MBA模式思维、靠资本运作来挣钱的“洋”商人……多样化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最大特征。

胡润表示, 如果以“百富榜”来归类,中国的主流企业家是这样的形象:一个年龄47岁的广东人或者浙江人,他可能做制造业或房地产生意,孩子约20岁,在读大学,他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商人。他的第二次创业基本上已经结束,产业链已经完成。他开始考虑企业的第二代交接传承问题,选择做资本投资或者考虑更新管理模式。

中国的富豪中最多的是房地产商,2003年则多了很多与农业,也就是说与土地有关的新富。与IT行业有关的只有四五个人,而在美国,前10名富豪中有3名出身IT。在全美400强中,美国人数最多的是做娱乐媒体的,而中国只有一个人。

我认为中国企业主要是第一代人;而在欧美,企业往往属于第二代人或者第三代人了。中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产业的集中点在房地产;而欧美国家已经进入后城市化时代,行业增长点都围绕着城市生活所产生的机会。

富豪反响

从抵制到接受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富豪都不喜欢露富。已经成功了,还要出名干什么!

在最初为中国富豪编制排行榜的时候,胡润遇到的困难要比现在大得多。一方面很多人不愿露富,因为中国文化讲究藏富装穷。另一方面,有些富豪上榜后不久就纷纷落马,还有一些人沦为了阶下囚。一度,有人称“胡润百富榜”为“杀猪榜”或“囚徒榜”,很多人害怕上这个榜单。

在胡润看来, “不想露富”并不是中国特色,全球都有。“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富豪都不喜欢露富。他们觉得:已经成功了,还要出名干什么!”但随着财富日趋透明,中国富豪对胡润的态度已发生改变。2006年的“胡润百富榜”首富张茵第一次的上榜经历就是最好说明。

2003年,胡润在做好百富榜之后给张茵发了传真,同时给她的丈夫及助手发了邮件,请他们核实张茵及玖龙(血汗工厂专题)纸业的相关信息。没想到第二天他们就接二连三地发来邮件称:请尊重我们的隐私。如果没有经过我们同意擅自发布关于我们的任何信息和数据,那只好对簿公堂了。不过,胡润“辜负”了张茵和她的丈夫。当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张茵排在第17位。

“榜单出来后,张茵并没有采取她所谓的行动。接下来两年,我们仍把调研出来的有关张茵的数据传真给对方,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他们没再严词拒绝上榜,反而对我们提供的一些数字做了轻微的修正。2006年发榜前,我们给张茵打电话说,今年你的排名可能非常靠前,她只是笑了笑。我们说希望能在榜单发布前对她做一次专访,她也爽快地答应了。 ”

等待挖掘

一半富豪没被发现

中国有7万亿的民间财富,应该有2500位中国富人能够上胡润百富榜。

胡润表示,“今年是很特别的一年。我们每一次发榜都有竞争对手,今年的竞争对手就是金融海啸,富豪们的个人财富缩水,股票市值减少,这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不过,富豪榜不会因为财富缩水找到上榜“原料”。“我最近刚刚发现一个80亿的富豪,他的产业做得非常大,但是却极其低调,相信明年他一定能上胡润百富榜。”胡润表示,“中国有7万亿的民间财富,应该有2500位中国富人能够上胡润百富榜,不过,目前只有1000人上榜,有一半的人被漏掉了,他们等着被发现。明年的富豪榜上,肯定会有许多黑马出现。

“面对金融海啸,信心最重要。”胡润对目前的金融危机表明自己的态度。

中国慈善

还没有真正开始

我们现在就是做一份寻找中国卡内基的工作。

除了每年10月的“胡润百富榜”,每年4月份公布的“胡润慈善榜”同样吸引眼球。“我们发现2003年‘百富榜’企业家的平均年龄是45岁,而比尔·盖茨正是从45岁开始他的慈善事业的。这一有趣的发现让我们相信,做一个‘慈善榜’的时机应该成熟了。”胡润表示。

事实上,有关富人慈善问题也是社会最关心的话题。胡润表示,对企业家最大的挑战,是必须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减少社会偏见。“我们现在就是做一份寻找中国卡内基的工作。”

不过,与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等这些世界顶级富豪相比,中国顶级富豪对于慈善表现得并不积极。胡润认为,“这说明他们(顶级富豪)并没有真正开始关心慈善,中国的慈善还没有真正开始。”

2005年,胡润首创“胡润百富榜”之举被《中国企业家》评为“改变中国商业史的20个关键时刻之一”。2002年,胡润被《新周刊》评为“年度新锐人物”。

“我目前的工作就是观察这些富豪们如何与政治、 社会及普通老百姓来来往往。”胡润表示,若干年之后,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胡润百富榜”能够成为研究中国的参考工具。从这里能了解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们的成功道路,了解他们的共同点在哪里。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为全世界所瞩目,而我有幸用‘胡润百富榜’记录了最近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变迁,一个商业国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些人的故事代表着中国的故事,诠释着中国的变迁。”

如今,中国早已成为胡润的“家”,妻儿都生活在上海购买的房子里。胡润说:“‘胡润百富榜’,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中国百年企业的招牌。” 晨报记者 邢飞

专家点评

善于发现并把握机遇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导 陈会昌

商界周刊:陈教授您好,从胡润先生的调查问卷中反映出他的成就动机特质是什么?

陈教授:心理学是源于从物理学和哲学而逐渐分离出来的,在人格心理学中,成就动机属于特质流派的研究范畴,这位年轻的英国小伙子的选择再一次印证了人类心理的共通性,虽然有着地域、文化的较大差异,但仍然显示出,高成就动机者的中外一致性。

胡润所选答案中,有三个题选择了5,即第2题、第10题和第19题,高分选项不多,但显示出他的最大特点是喜欢创新,看重未来,并且做事专注,这和我们以前测试的中国的企业家十分相似。在胡润的选择中,最能够展示逻辑关系的是,他是一个很有节制的冒险者,对于生活的大环境有着很好的认知,善于抓住机遇,善于观察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他在中国所从事的这个职业有着一定的风险性,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内敛,尤其不愿露富,而同时大多数人又有着仇富及好奇心理,在这个事情上度的把握要求从业者有着很好的把控能力,做事要有节制,对财富的理解要更全面才会长期坚持。晨报记者 高利华

百度搜索

胡润

打开百度搜索,可以搜到关于胡润的4230000个词条。胡润,38岁,英国人,英文名Rupert Hoogewerf,中文名胡润,汉语说得极流利。1970年:出生在卢森堡。1988年:在日本留学。1989-1993年:就读于英国杜伦大学,专业是中文。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中文一年。1993-2000年:受聘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其间通过了16门课程,成为英国的注册会计师。1999年:开始为中国的富豪排名,当年就引起轰动。连续4年编制中国大陆百富榜。

英国小伙子的“和而不同”

记者手记

“胡润,一位英国小伙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做了一个中国人本来不知道的百富榜,把中国富人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胡润在上中央台《实话实说》节目时,主持人崔永元用当年毛泽东写白求恩的语调介绍他。

一到深秋,很多媒体就像农民盼着收庄稼一样,盼着胡润的百富榜。每年的百富榜就和八卦娱乐新闻一样,媒体和公众的集体偷窥欲又一次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一件蓝格子衬衣、脸上永远带着绅士的微笑,丰富的肢体语言、一口算得上流利并习惯性地夹杂英文单词的中文,这个名叫胡润的英国小伙子在中国的号召力不亚于他富豪榜上的富贾们,甚至连他英伦风格的格子围巾都被上海很多时尚中学生所熟悉。

胡润似乎已经很中化,中文流利,办公室墙壁上贴着孔子名言“和而不同”,还放了一张中式大椅。他说,他已习惯在下午用紫砂壶喝绿茶,平时最喜欢吃湘菜。

在中国,人们也总是不经意间将胡润和他的老乡李约瑟比肩。50多年前,李约瑟写出了《中国科技史》;胡润的《百富榜》,展示了中国10年财富史。当代中国商人的财富到底是怎样积累起来的?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是怎样“演化”的?而胡润研究的这些,不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变迁的最好题材吗?

胡润,10年前,估计没几个人认识这个英国小伙子;10年后,一年一度的“胡润百富榜”已是家喻户晓。从单一排名到系列子榜单,从轰动到习惯,胡润榜在走向成熟,中国社会也在走向成熟。这些年,胡润榜上的富豪在变,富豪集中的行业在变,民众对财富、企业家的看法也在变,而胡润,无疑是一个见证者和记录者。

晨报记者 邢飞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 【本新闻已有0人评论,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