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兵家之项目管理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00:09
李智平
项目管理,是融化科学之骨与艺术之肉而成的一门操作哲学,按照《周易》思想的说法,就是把企业的每个项目组织看成一个小宇宙,认为调节阴阳平衡是项目成功的根本法则,以此提出现代项目管理的三个原理:自强和奉献;沟通和融合;损益即利益驱动。
同时又从人性理论出发,建立达到目标的项目管理模式,即所谓“安和利乐”管理模式。对于这种管理思想,古人颇多精辟论著:
儒家学派的至圣先师孔子道:“以德为先”。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也是与姜太公、司马穰苴、吴起等人齐名的大兵家管子道:“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说到管子,那是无人不晓的一位不可多得的项目管理大天才,他是春秋时代齐国的项目经理,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大国。诸位想想,要是哪个企业能聘请得到像管子这样的人当项目经理,何愁不称霸市场?
本文解读兵家的“项目管理”思想,就从管子病榻论相、如何体现知人善任的故事说起。
管仲论相——精选项目经理
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六韬.龙韬.论将》
《六韬》中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将帅手中。将帅是国家的辅佐,为历代君王所重视,因而任命将帅就必须认真考察。由此可见,将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军队能否打胜仗,需要的将帅的治军能力、指挥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谋略智慧。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每一个项目的开展,就相当于战争中的战役的开展,而这个项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和智慧。把《六韬》中的这句话用在论证企业项目经理的重要性上,就可以这样来讲:竞争是企业的大事,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企业的命运就掌握在每个项目经理手中。项目经理是企业的辅佐,为许多企业主所重视,因而任命项目经理就必须认真考察。
话说管仲是齐桓公最重要也是最信任的一位项目经理,被齐桓公尊为“仲父”,明确规定“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可见,管仲这员项目经理,之于齐国集团,之于齐桓公这位大老板,是多么的重要。
一日,管仲病得很重,齐桓公作为齐国集团核心管理团队的最高领导者,亲往探视。老板和项目经理之间就管仲之后再择经理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
管仲:“知臣莫如君。”
桓公:“易牙如何?”
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
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
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
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
桓公:“隰朋如何?”
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
从这个小故事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层地理解到:在一个团队里,作为团队的最高领导者和项目经理应该如何知人善任,深入理解每位成员的长短处,用其长而避其短,特别是对项目经理这个关乎项目成败的主要岗位,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千万要慎重择人,但企业领导者应当如何挑选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必须符合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样的项目经理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并营造出团队的凝聚力和同心战斗力?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企业的领导者,这正是目前许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孙子兵法.始计》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就是说,所谓将领,就是那些具备智慧、诚信、仁爱、勇敢、严明品质的人。这就是对将帅的素质要求,智就是智谋才能,信就是赏罚有信,仁就是爱护士卒,勇就是要勇敢果断,严就是军纪严明。这五个字就是兵家所言的“五德”,是对将帅素质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符合这“五德”,才能任命为将领。
同样,这也是对项目经理的要求,在挑选项目经理时,若能结合这“五德”来进行考核,才能更准确地更全面地判断谁来担当这个职务最能起到最大程度的效益,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带来成功的硕果。在《明太祖宝训》第六卷的《武备》中也说到了关于选择将帅的基本要求:“将必择有识、有谋、有仁、有勇者。有识,能察机于未形;有谋,能制胜于未动,有仁,能得士心;有勇,能推坚破锐。”这就是说,将帅必须选择有远见、有谋略、有仁德、有勇武的人担任,这与孙子所言“五德”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
同时,项目经理只有具备了这“五德”,才能在“信、仁、严”这三个方面的发挥中,做到知人善任,营造项目团队的向心力,并很好地维护团队的凝聚力,正如《明太祖宝训》所说的“有仁,能得士心”。
项目经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项目经理依靠“信、仁、严”这三德培养出来的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同心战斗力。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项目经理是中转轴,起到核心协调、指挥、控制的作用,而对于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个角色来说,却都是缺一不可的。并且项目经理要学会如何安排不同性格的人担当不同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你会发现你的下属每一个都是很能干的人,如果其中有一个不是,那只会是你的错——因为你没有把他安排在正确的工作岗位上。
以治为胜,兵不在众——项目团队管理
以治为胜,兵不在众。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
——《吴子.治兵》
魏武侯曾问吴起:“军队究竟靠什么取胜?”吴起答道:“以严格治理为致胜前提。”魏武候又问:“不在乎人的多少吗?”吴起回答:“如果发令不明,赏罚无信,鸣金而不止,击鼓而不进,虽有百万之众,有什么用处呢?”吴起认为,军队平时守纪律,战时有威势,进退依章法,行动听指挥,上下共安危,用这样一支经过精心治理之师打战,“役之所往,天下莫当”,吴起的这句话直接把治军的优劣与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胜负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古人对治理军队的高度重视。
“以治为胜”是兵家吴起对中国古代治军实践经验的最高概括。吴起的思想是:治理好军队才能打胜仗,而不在兵多。所谓治理,就是平时要守纪律,战斗时锐不可挡,后退时速不可追,前进后退都有节度,左右移动都听从指挥,虽隔断仍能阵势不乱,虽被冲散仍能回复行列。
这个思想不仅对项目管理,对于企业里的所有治理工作都有很好的启发性,那就是治理好了企业里的所有员工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对于一个军队来讲,就是一个大团队,在这个巨大的团队里,需要的是严格的治理,要求团队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战而有强大的拼搏力,退而有迅速的行动力,不管是进是退都有严明的律令,团队成员也有强烈的向心力,不管是被隔断还是被冲散,都能凭借平时培养起来的凝聚力而形成共同的战斗力,这才是一个军队取胜的最大关键。
对于一个执行某个“战役任务”的项目团队来讲,每一个项目的成败都可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而每一个项目团队的成员就是决定这个项目是否顺利开展、大功告成的关键因素。战斗虽然不在于兵的多少,但还得靠兵来打,但不可忽略的问题是:散兵游勇是打不了胜仗的。所以,对于一个项目团队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项目团队的成员不在于多,而在于这个团队是否有足够强大的战斗力,而这种战斗力就是在项目经理的领导治理下,逐渐培养出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如《西游记》中的取经团队: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很完美搭配的项目团队,尽管四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其中唐僧是项目经理、孙悟空是技术核心、猪八戒和沙和尚是普通团员。这个团队的高层领导是观音。
唐僧作为项目经理,有很坚韧的品性和极高的原则性,不达目的不罢休,又有很得上司支持和赏识(直接得到唐太宗的任命,又得到以观音为首的各路神仙的广泛支持和帮助)。同时唐僧还根据个成员的不同性格安排了各自的职务:
沙和尚言语不多,任劳任怨,便任命他承担项目中挑担这种粗笨无聊的工作。
猪八戒这个成员,看起来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又不肯干活,最多牵下马,好像留在团队里没有什么用处,其实他的存在还是有很大用处的,因为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在项目组中承担了润滑油的作用。
最关键的还是孙悟空,由于孙悟空是这个取经团队里的核心,但是他的性格极为高傲,但他是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之后濒临绝望之际,是项目经理唐僧解救他于水火之中,使他心存感激,同时,项目经理又给他戴个紧箍可以直接控制他,给他制定了严厉的纪律和赏罚制度,要是不听话就念咒惩罚他。取经项目的顺利进行并最后获得成功,虽然孙悟空这个项目技术核心人员的功劳最大,但要是没有唐僧的指导和控制,以及猪八戒、沙僧的帮助,仅靠一人,即使本领再大也是无法完成的。
这个取经团队的搭配,虽然四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缺点,但组成了一个团队之后,便具备了一个优秀项目团队的成功因素组合:
各自角色不同+职务职责不同+性格的不同=完美(的搭配)!
对于《西游记》里的这个取经团队,虽然人数不多(只有四人),但却凭借良好的搭配和严格的治理,完成了一个艰巨的取经项目。所以,在一个项目团队里,如何治理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如何管理好一个可以快速成功完成每一个“战役”的项目团队,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这也正是如今众多企业竞争力受困所在,而竞争力得不到良好的发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一个组织的生存问题。如今市场竞争何其激烈,谁都想最大程度地使出自己的竞争招数在市场上冲锋陷阵,以求站稳一席之地然后迅速崛起。
一个项目团队的员工不在多,而在于科学的治理,知人善任,以培养出每个员工在各自岗位职务上的战斗力,并使所有团队成员有着很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促使企业在每一个战役中都能有良好的战斗力,在每一个小战役中胜利,才能有大战役的辉煌战役。这也是大战略家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先是根据客观形势打农村包围城市,接着是在全国各主要战略位置建立革命根据地,由点及面,先有百团大战的小胜利,后有三大战役大成功。
用兵之要,先谋为本——项目计划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孙子兵法·计算》
兵书《虎仱经》上说:“用兵之要,先谋为本。”,就是说,指导战争的关键就是以先做好谋划为根本。“先谋为本”是中国古代战争指导观上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一切战争千古不移的客观规律。战争是一个十分残酷的领域,往往是胜则国强,败则国亡,因此,古代兵家始终把“胜兵先胜”作为军事斗争的前提,就是在战争之前就使自己具备致胜的条件,《虎仱经》认为军事行动必须“先胜而后举”,而“先谋”正是实现“先胜”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先谋”是一个基本的战争指导原则,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战将的战略谋划是战争致胜的前提条件,国家必须预先谋划,周密分析,正确判断,谋定而后动,先计而后战,这是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优良传统。
《孙子兵法.始计》上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所说的“庙算”,就是作战之前就在国内预测战争前景,比较敌我情势,制定作战方针,预见战争结局,用曹操的解释就是:“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由于战前谋划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因此,孙子对此十分慎重,强调庙算必须周全、严密,“多算胜,少算不胜”,要求人们不打无把握之仗。
一个项目的确立,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的成败与否,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就如要完成一个战役般,每个项目的前头就是一个必须战胜的战争,而如何在资源有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呢?这就如兵书所说,要先有“庙算”,就是利用科学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把现有的资源规划好,制定项目运作计划,并规定时间进度和团队制度,以保证项目进行之前,就对整个项目进行全局统筹谋划,预先了解目前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形势,对自己的“军力强弱、兵员多少、地形险易、粮草虚实”有准确的掌握。
“先谋为本”这一兵家原则至今在企业运作,在项目管理上仍是真理。许多项目的失败就在于缺乏周全、严密的计划和项目管理科学管理工具的运用,从而导致许多企业失了一个项目而失去了在市场上立足的能力。可见,如今在市场如战场的今天,每一个项目都是相当重要的。
古人用兵之前强调先制定谋略,也就是说不打没准备的战,在战争之前把握敌我双方形势,根据双方的兵力、粮食、地理位置、天气等等要素来制定作战方案。而对一个项目来说,在投入运作之前就要有个科学的人员安排、资源调配、进度控制计划,以保证项目的有序高效运作,从而起到节约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的成功率的作用,这对企业来说是对资源合理运用,是对企业潜能的整合,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战斗力。
“分粥”思维——项目管理体制与控制方式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孙子兵法·计篇》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下面团队里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项目经理需要考虑的问题。
治大国若烹小鲜,企业项目管理亦然。项目组织规章、大原则不能变,只能因时间推移、市场演变和大小、软硬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小调整”和“小改变”。项目管理中只要抓住了大的原则,制定了大的、基本的规章制度,使组织有了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运行轨道,在通常情况下,就应当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基本的东西是正确的、较为完善的,就不要轻易去“翻弄”它。
一个组织没有好的体制是注定要失败的,一个项目的开展,没有科学的控制方式是注定要失败的。
兵书《吴子.图国》在对军队的治理和控制中强调:“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吴子认为,治军以及对军队的控制,必须用正确的伦理道德和礼法指导人们的思想与行动,显然治理军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军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灌输军队作战的规章制度和作战思想等理念,让士卒自觉服从命令,舍生取义,勇敢作战。正因为法制对军队有如此大的控制作用,古代兵家几千年来一直把以法制治军作为一种重要方式。
《周易.师》中说道:“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就是说军队的行动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否则就会打败仗。由于军事法规明确规定了兵员征集、军队编制、官兵职责、奖惩政策、军令法纪等内容,为一切军事行动提供了制度规范和法律依据,在治军中具有稳定性、规范性等重要意义,因此,历代兵家都很重视以法治军的问题。
以法治军首先要靠立法,没有立法就会无法可依。《司马法.定爵》中强调:“立法,一曰受,二曰法,三曰立,四曰疾……”,《司马法》是古队最早系统研究军事立法问题的,它在治军问题上既主张以仁为本,同时又很重视军事法的作用。
由此可见,制度的制定在一个组织中的规范作用、控制作用和创造力是很大的,《尉缭子.制谈》中谈到:“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 尉缭子这里所说的“制”含义很广,既指军队的体制编制,又指军队的赏罚军纪,还可以指与军事相关的方针政策。“制必先定”是以法治军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治军原则的基本前提。
制度对一个项目团队的控制意义是如此的强大和重要。许多项目的失败往往就是一个小小问题的控制疏忽所致。因此,要让每一个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并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必须先从每个项目的控制做起们,做到既严谨、科学控制,又可以凝聚好团队,最大效能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使项目在计划的控制下有序、顺利进行。
军队作战必须有军纪,项目运作必须有制度。项目管理中所确立的制度是对团队成员的控制,制度是静的,而项目经理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则是活的,在实际操作中,控制远远比制度重要,所以,项目管理控制方式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对项目人员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影响到项目时间进度的如期进行与否,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对风险的掌握度,一般来说控制好风险也就把握住了成功。所以说,好的控制是项目成功的前提条件,是项目成功之母,因此我们必须对项目管理中的控制方式进行科学化和创新,以保证企业资源的低投入和高产出。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为了保障项目在预期的目标(进度、质量/范围、成本)范围内完成,必须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尽量避免项目需求变更和人员变更。如果出现不可预知的因素导致项目变更,必须及时调整项目目标、项目计划,并通知对方,由对方签字确认。
项目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项目进度控制,按不同管理层次对进度控制的要求可以分为三类:项目进度总控制、项目主进度控制、项目详细进度控制。总进度由项目经理负责,主进度由各项目部门负责,详细进度由各作业单位负责。在项目出现进度变更时,要及时提交变更报告,包括变更对进度安排的影响和要求。
作为项目经理应根据项目计划的关键路线图,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关键路线的执行情况。针对项目变更通常采用补救、更新计划等处理方式。
总结:经之以五事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子兵法.始计》
这可谓项目组织管理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对本文的最好总结之言。孙子认为:决定项目(战争)成败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道、天、地、将、法,所谓“道”,就是政治体制和指导思想问题,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天”指气候条件,也可解为不可控的意外条件,因而强调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地”指本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和项目进行的环境状况,是项目计划所必须考虑的条件;“将”就是项目经理,强调要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项目成员,勇敢顽强,明法审令等五种品质,这是关系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法”所强调的就是法纪、编制、管理制度等问题。
孙子所说的“五事”包含了项目准备阶段的各种因素,只要搞清了企业本身的有关五个方面的情况,就大体上可以预知项目的成败了,所以,在项目管理操作上,应具备高超的兵家战略思想,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和新优势的可持续再造,逐步创新,促进企业高速发展。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广东商学院209信箱
邮编:510320
联系电话:33886189  13751856940
 
- 作者:lzp308 访问统计:182 2005年08月19日, 星期五 02:02加入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