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文化->祭天礼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55:00
',1)">
天坛文化->祭天礼仪

清乾隆大驾卤簿——玉辇
详细说明: 黄盖之后是皇帝乘坐的玉辇,36人抬的大轿,从紫禁城到天坛,仅抬玉辇的备班就有十几班数百人。玉辇是皇帝外出时乘坐的最高规制的御轿。颜色用青

清乾隆大驾卤簿——仪象
详细说明:  大驾卤簿中最前列的是导象和宝象,导象四,宝象五,宝象身载金色宝瓶,寓意景象升平。宝瓶内贮有火绒、火石、火镰,是满族旧俗所需,以示不忘祖先。...

清乾隆大驾卤簿——五辂
详细说明: 前部大乐之后是五辂,五辂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古代是皇帝外出时乘坐的马车,不同场合乘不同的辂车。玉辂等级最高,是祭祀时所乘,兵戎之事则乘革辂。清代演变为一种陈设仪仗,代表等级规制。...

清乾隆大驾卤簿——旗帜
详细说明:  前后两队兵器之中,旗、纛、麾、氅、节、旌、幡、幢、扇、伞、盖如云,织锦云缎,色彩斑斓。各种旗帜上绣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渎等图案,代表自然界及传说中的众神,象征大驾卤簿的神圣。...

清乾隆大驾卤簿——陪祀百官
详细说明:  簇拥皇帝的前有前引十大臣,均为二品以上官员,后有执豹尾枪、佩仪刀及佩弓矢的侍卫,文武百官、太监队伍、侍卫、护军等紧紧跟随,黄龙大纛压后,还有百官马匹队伍最后相随,整个队伍绵延数里,浩浩荡荡。...

清乾隆大驾卤簿——乐队
详细说明:  大驾卤簿中的乐队有两部,前部大乐及铙歌大乐,统称卤簿乐。宝象之后是前部大乐,规模不大,但多为鼓吹乐器。五辂之后还有铙歌大乐,主要是弹拨乐器,乐队188人。卤簿乐由紫禁城到天坛时设而不作,祭祀完毕回宫时才演奏。...

清乾隆大驾卤簿——黄盖
详细说明:  清乾隆大驾卤簿——黄盖 在后队兵器之后是皇帝使用的金八件队列,再后是最能代表帝王威仪的九龙曲柄黄华盖。当年努尔哈赤“遣人执黄盖传谕”,就以黄盖作为自己的象征。...

清乾隆大驾卤簿——兵器
详细说明:  铙歌大乐之后是手执引仗、御仗等兵器的队伍。卤簿中的兵器最早用于护卫,后发展为皇帝仪仗中不可缺少的礼仪之物。清卤簿尤其如此,如立瓜、星、钺等完全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兵器式样,制造精良,光彩夺目。...

卤簿——明清
详细说明:  明清卤簿达到鼎盛阶段。清乾隆十三年(1748)更定卤簿制度,集宋明卤簿之大成,使帝王仪仗“尊朝廷,彰国彩”、“明制度,示等级”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大驾卤簿用于祭天、祈谷、大雩、常雩。有人员3700多人,各式器物1000多件。...

敬献苍璧
详细说明:  第二项仪程为奠玉帛。皇帝将圆形苍璧敬献给皇天上帝,这是祭天礼仪的重要标志。之后依次将奉先制帛敬献给列祖列宗。...

进俎浇汤
详细说明: 第三项仪程为进俎。浇汤官手捧汤壶向俎牛身上浇灌热汤,一时淑气四溢,以享上帝祖宗...

祭天陈设——祝版案
详细说明: 正位前设祝版案。...

祭天陈设——牲牢
详细说明:  俎用作盛整只犊牛,祭天行“进俎”礼时,把牛放在里边,由浇汤官用汤壶向牛身上浇灌热汤,一时椒气四溢,以歆享上帝祖宗。“犊”在牺牲中级别最高,指体格健壮,体无杂色且牛角不得超过蚕茧大小的牛犊。...

祭天陈设——奉安神位
详细说明:  正位、配位幄内陈设檀香木制成的细雕金龙宝座。从祀幄内设刻花宝座。正位前设石五供。这时宝座上尚未供奉神位,奉安神位是在冬至日祭天大典正式开始前,《清会典》定:“奉安神位之礼,皇帝御斋宫者,于斋宫鸣钟时。”皇帝起驾诣坛与奉安神位同时开始。...

祭天陈设——笾豆案
详细说明:  祭天大典笾豆案上的陈设也非常有次序。登在中间,左簋右fu,笾从fu,豆从簋,俎在案前。同时俎用单数,笾豆用双数,以体现阴阳之义。祭天祭器凡瓷用青

燔柴望燎
详细说明:  第九项仪程望燎。皇帝站在望燎位上行注视礼,执事人员将祝文、供品和帛放入炉内焚烧,霎时烟火冲天,歆馨荡空,充满了对天帝的虔诚、对祖宗的尊崇。...

撤馔归璧
详细说明:  第七项仪程为撤馔。执事人员将馔盘内供品从坛上撤下,送至燔柴炉。第八项仪程送帝神,执事人员将玉、帛、祝文等撤下,送至燔柴炉。所有献给上帝及列祖列宗的供品分别送入燔柴炉及燎炉内焚烧,以示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