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场招聘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39:14

忽然记起年初广州的第一场校园招聘会,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校园招聘会。

那是寒假结束后广州第一场应届大学生招聘会,提前近半个小时到场,就看到有些招聘摊位已经排起了长龙。我选了深圳邮政储蓄银行,这大概是当中最长的队伍了,并且它已经是分成两个摊位,也就是分开两列排了。

等到正式开始的时间,原本空旷的大学城商业中心广场上便是一番人头攒动的壮观景象。在那个队列足足排了近两个小时,才轮到我。隔着几个人,我和同班同学高声谈笑,他是提前来为他女朋友排队的,后来他走开一会,回来时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刚才央视想采访他,不过没谈成,让我也去试试看。我勉强答应了,结果他真的引来一个女记者和摄影师。主持人让我先试镜,问的问题都很简单,诸如你几点到的,已经投了多少简历了,对于薪酬、兴趣、地区这些就业指标你怎么安排先后次序,为什么这样选择,打算投哪些公司等等。我侃侃而谈,主持人觉得不错便正式采访我。实际上就是把刚才试镜的对话重新说一遍。采访完后她说你上电视了,记得叫上家人收看。我不以为意,因为平日家人包括我都不怎么看央视的,而且在我看来这只是寻常的采访,每个大学生都有资格被采访。正想着,她转身便又去寻觅别的采访对象了。

不过后来我还是忍不住叫家人去看,毕竟家人为我找工作的事情焦急,兴许这样能让他们感到欣喜宽慰些,可惜不知道节目播出时间,最后还是没看成。后来一位同学的家人看到了,他也在网上搜到了那个视频,他便告诉我,我才知道原来是焦点访谈的采访。

因为采访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周围的人都和我聊了起来。排在我后面的是个湖北籍的女生,家人在广州工作。听说我是深圳人,她便羡慕说你比较有希望。因为小道消息说实际上这次招聘潜规则是优先考虑深圳生源。面试时,面试官有两人,分别面试,以便加快面试进度。轮到我的时候,果然先问了我家住哪里,听到是深圳才问下去。后来因为专业不对口,面试没有深入,整个面试也就一两分钟的时间。而我后面那位女生居然比我快就结束了。原因不言而喻。

回头已不见她踪影,我不知道为什么感到一点伤感,因为她说她父母做过证券和保险的销售,很辛苦才做到营业厅的经理,而且前景不大好。而家人了解金融业,她自然也知道银行自然是不错的选择,即便只是邮政储蓄银行,可是学历和籍贯的限制,却似乎剥夺了她选择的权利。

后来,我排队时和前后的人攀谈,问到的居然多是外地来的学生,有厦门大学的,有湖南大学的,还有其他不知名的院校的。问起缘由,他们说学校那边的招聘会没有开始,就过来广州这边碰运气。他们大都是结伴而来,攀谈之间,竟然发现其中一位竟是我大学同学的高中同学。想想其实也不奇怪,他们来广州人生地不熟,肯定会找到这边的同学牵线和帮助。有一位厦大统计系的女生,和我一同排对应聘一家物流公司统计员的职位。听她说,统计系北有人大,南有厦大,专业自然是很不错的,又听她言谈自如,想来她应该很有把握。而我统计学得也不错,看起来专业也算对口,却不料后来HR看了我的简历便告诉我说,他们招聘的职位名为统计员,其实做的都是会计文员的活,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统计知识,数学系进去只是大材小用。看到我的失落,她又热心地给了我一些切实中肯的建议,从他那里我也了解到,一般国企招大学生,起薪的中位数也就是2000左右。

没想到,大学第一次兴致勃勃的参加招聘会便遭此冷遇。和我同去的几位同班同学,那一周的其他校园招聘会也没怎么去。听说这样的招聘会,求职成功率也不高,后来我便很少去。而我也开始隐隐感到后悔,不该放弃准备了大半年的考研。

后来看了那个焦点访谈的节目,内容无非就是拍摄了几场招聘会,然后是专家分析。节目当然是有意义的,毕竟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但我是不满的,不仅仅是因为我关于银行垄断的几句评论被剪接,更因为由始至终,我们没有看到大学生他们真实的境遇,听不到他们想法和心声。真正有发言权的大学生到头来只是回答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太多的媒体喜欢用宏观数据而非真实的声音来诠释严峻的就业问题,这就如同灾难报道中仅仅用死亡数字来记录一个个真实生命的受难一样苍白空洞。那种在各种宣讲会、招聘会上奔波、排队、观望的个中滋味,在简历、笔试、面试中等待的彷徨和迷茫,都只有大学生们自己冷暖自知。而节目中那些专家所提的建议,如降低薪酬待遇的期望值、调整心态之类的,说得头头是道。事实上,这样的建议,屡屡碰壁的大学生又怎会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