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49:51
 
            官场“潜规则”            近年来,官场段子和官场小说非常流行,说明大家对官场的关注以及对官场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不满。媒体只能从公开查处的腐败案件中零星透露官场恶行,学者多从政治体制和制度设计中研究问题。总之大家都感觉到官场不正常,却说不清这不正常如何体现在官场的日常运行中,所以民众的不满也仅仅在段子和小说中。               
            本文试图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一些官场“潜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说经过了诸多现实的反复验证,而且不断成熟、完善并被默认和遵守,所有为官者大多是心照不宣,认为只有遵守它才会达到自己所需求的目的。
                声明:
                一,本文所述“规则”不代表任何一个派别,只是试图公开一些大家都人所共知的“规律或现象”,与政治无关;
                二、列位看官切记:请勿对号入座。
                  官场“潜规则”(一)
                 
            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来接近领导,恭维领导。通过接近和恭维,达到表现自己,宣传自己的目的。这是我们目前政治生活中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但现在已经由不正常变成了正常,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认同性和功利性。这种上下级关系就象一根无形的链条,将下面与上面,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地连接了起来。
                 
            上级对下级的不满,尤其是对上级特别关心和在意的问题所表示出的不满,下级是非常危险的,你必须对他的不满意立即引起重视,而且采取立竿见影的措施使他迅速感到满意。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滞后,而且力度、广度、深度都跟经济体制改革无法相比。经济体制已经逐步走入法制,而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人治依然大于、高于、超于法制。正是因为这样,下级领导的乌纱帽,并不是真正掌握在群众手里,还是控制在上级领导的手里,特别是分管领导的手里。
                 干部好不好,本来应该是群众说了算,可是关键时刻还是领导说了算,尤其是一把手说了算。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那些火烧的就是原来领导工作的思路和决定的事情,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人问题。如果新的不把旧的否定掉、消灭掉,那又怎么能体现出新的呢?过去官场上老的比新的厉害,现在正好反过来,是新的比老的更厉害。这是个不争的官场游戏规则。
              
               
            “我是在上级的领导下努力工作。”这绝对不是什么套话,这既是组织原则,也是臣服的特定程式。大家还记得相声演员冯巩的那个对联式的台词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用能人才能打开工作局面,才能有政绩,才能有立足之本,才能有更多的提升机会。多年的经验证明,在人情化泛滥的社会里,当领导的手下不能没有几个人,尤其不能没有能人,没有几个得力干将,就撑不起一方天地。
                 
            作为上级想交结下属还是比较容易的,一是多多表示关爱,工作中多提携,多保护;二是利用自己的心腹去结交,拉他们进入圈子;三是礼贤下士,讲义气。心有所属的下属多了,工作就好干了,对自己的贡献也就多了。而且这些人熟悉官场游戏规则,危险比较小。
                 
            领导班子的调整是最敏感的问题,仕途升迁是官场的首要大事,为官者成败荣辱全系于此。干部问题不但关系事业成败,而且可以影响一地民风(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在的干部管理制度还是以上级任命制为主、竞争上岗制(注意:这是集中指导下的竞争)为辅的机制,基本程序是:领导提名(或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群众测评、集体研究、定期公示、决定任免。选拔、调整干部的关键是领导提名,没有领导提名,无论你如何优秀也不可能被提拔任用。提名前的私下沟通又是关键的关键,其他程序只是必要的形式而已。既然提名前的私下沟通是关键,以人划线和任人唯亲就不可避免。在法治还不健全的条件下,人治的手段必不可少,在这个问题上清高不得,迂腐不得。
                 
            派系和派别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能根本杜绝的。在大的原则下,具体问题必须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就行。在当前人治为主的环境下,任人唯亲是不可避免的,党政机关中实际存在着有形和无形的派别派系。自古以来政权内部的政治斗争就从未停止过,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干部队伍,就不可能很好地驾驭局面。在干部的任用上幼稚不得。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二者不可偏废。当然也要照顾到上级领导和班子成员的关系,通过协调关系形成比较统一和谐的整体。
                 
            中国古代高官的仪仗和身边人的毕恭毕敬,除了为了表现等级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权威。如果身边人和你没大没小,你就会因此失去下属的尊重。威威皇权,由近及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接待水平(确实与工作无关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接待除外)代表工作水平,有民谣为证:“汇报再好不如酒好,工作可少菜不能少,想当先进备好礼包,感情交流全都有了。”
                 
            检查本来是一种督办工作的方法。本来十分严肃的检查,如今变成一种无可奈何的形式,沦落成为弄虚作假蒙混过关且轰轰烈烈地造假,通过了检查,假的就变成了真的了。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上面,一是一些上级部门领导焦渴的虚荣心需要满足,检查这一形式便于显示权力,抖一抖威风;二是上级部门的领导需要被欺骗,就象女人喜欢听到别人说她美丽,明知是虚假的奉承仍然百听不厌;三是上级部门需要下级虚假的材料来满足他的虚假政绩的需要。
                 
            工作总是和个人感情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也就有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这就是中国的国情。现在是人情化的社会,各种关系纵横交错,不会处理关系就干不好工作。幼稚必然导致失败。现实和理想必须相结合。人情化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郑重提示:
                   1、不请示不汇报,小心你的乌纱帽。今天找不到领导的办公室,明天你就找不到自己的办公室。
                   2、给领导办私事是密切与领导关系最好的形式。俗话说公事办不好挨批,私事办不好挨踢。
                   3、利用矛盾驾驭局面,这是政治家必须拥有的手腕。
            官场“潜规则”(三、四)
            官场“潜规则”(三)
                       
            任何游戏都有相对固定的规则,无论是显规则还是潜规则,只有遵守了,才有可能被其他玩家接纳,否则就会被排挤出局。玩游戏如此,从政更是如此。                 
            领导往往最愿意用三种人:一是特别能干的;二是既能干又忠于自己的;三是没什么本事,但肯为自己卖命的。只用第三种人,自己出不了政绩;只用第一种人,又不能保证自己权力基座固若金汤;但第三种人却又特别少。
                 
            让领导喜欢的方法很多,一种是拍马屁,专门捡好听话说,专门给领导办私事。这样的人领导喜欢,但是分量轻,关键时刻拎不起来。没本事的人才去拍马屁。领导需要自己的人,可靠的人,会办事的人,能够提供发泄渠道的人。
                  一个人有没有本事,要让领导去说。因为,说到底本事是领导给的,领导让你有你才能有,领导不让你有,你本事越大越倒霉。
                  在官场上,小本领可以拿到领导面前去炫耀,大本领则应该藏起来,而且是藏得越深越好。
                 
            什么是领导?那个在需要你为他效力,替他干活时,总是笑容可掬地向你献殷勤,总用美妙动听的话语打动你脆弱的神经而使你愉快、兴奋的人。这个人就是你的领导。
                 
            什么是领导?那个在不需要你向他提供任何帮助,相反你却需要他的经常性的帮助的时候,对你向他献出殷勤总是不屑一顾、心不在焉、漠不关心,对你的才华表现总是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处处打压你,总是盛气凌人地向你指教一二的人。这个人也是你的领导。
                  领导就是那种随时都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这种说法不一定全对啊!)。
                 
            有些领导在气头上或是在兴头上,可以信口开河,慷慨陈词,同下级倾述心中的不悦,甚至发泄心中的愤怒,你就以为同你讲肺腑之言,可以敞开心扉,掏出心来交谈,那就大错特错了。一旦走漏风声,领导可以推得一干而净,最终倒霉的是自己。再说有的领导搞窝里斗,你捆我,我绑你,怎么争夺都可以,当下级的只能静静地看,千万不要乱搀和。你要挂边靠前,就要给你划线排队,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
                
            下级对上级要做到“三从四得”:领导出门要跟从,领导进屋要随从,领导指挥要服从;领导的酒要喝得,领导的气要受得,领导的话要记得,领导的秘密要守得。
                
            下级对上级要尊重,可能你心中并不认为这个领导值得你尊重,但场面上,下级对上级的礼仪、面子还是要维护的,不能不懂规矩,这也是官场的游戏规则。尤其是越是轻视的人,场面上还是要表示尊重。
                 官场上就是这样,如果领导拿你当马前卒,当孙子一样,那是瞧得起你;如果领导拿你当爷,那你必定是真正的孙子。
                 从历史上各个朝代看,驯服听话的蠢材都是被优先录用。蠢材多高官,高官必腐败也是一条官场定律。
                   郑重提示:
                  
            1、领导不批评的下级,肯定是最倒霉的下级;领导为什么敢象骂自己孩子一样骂下级,那是因为是自己人。所以,有时候领导对下级尊重,不一定是好事。
                       
            2、领导什么时候都是领导,下级什么时候都是下级。领导同你随便是平易近人,你同领导随便就是目无长官。千万不要看到领导同你随便一下,就忘乎所以。
 官场“潜规则”(五、六)
            官场“潜规则”(五)
                  在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官员,显然比其他官员更了解官员升迁的途径和技巧,也更懂得保护自己。
                 
            有人总结了密切联系领导的三大法宝:领导钓鱼你下乡,领导用钱你分脏,领导好色你嫖娼。把这三大法宝掌握好了,你想不进步怕都是不行的。
                  新三大作风:密切联系领导的作风;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作风;理论联系实惠的作风。
                 
            现在时兴密切联系领导,谁还会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密切联系领导与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区别在于:群众密切联系领导,群众在低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领导的姿态也就会低很多。
                 
            现在谁会跑关系是很有面子的,自己也会有意无意地把关系和背景抖出来,以显示自己的能耐。相反,谁如果只会老老实实干工作,不懂密切联系领导,不会找靠山,肯定会被人瞧不起。现在的领导决定用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就是这个人有活动能力,跟上面关系铁;不用一个人,也只要一句话,就是这个人太老实,打不开局面。官场上最最贬义的词恐怕就是“老实”这个字了。
                  政策,无非是上层制定,向下层传达执行;对策,无非是下层“创造”,让下层同行效仿发扬。如此,对策的传达率远高于政策。
                 
            官场上就是这样,发生过的事情,只要领导不想提起,就可以等于没有发生过。冷处理是门学问,有时妙不可言。这是政治家的风度和冷静,是处理矛盾的技巧。
                
不承认就是没有发生过的——或许我们只能拥有这样一种真实。在问题逐渐生活化、技巧化的时候,我们所能拥有的真实就越来越只能是设定的。
                
            不完全市场下政治生态的特征之一,是下级官员绕着上级官员的屁股转。它名正言顺之处在于,可以为一方百姓争利谋福,也让官员含有个人诉求的利益动机变得更加隐晦。这样,久而久之,就诞生了一个大人,带出了一批小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近乎于手和橡皮泥的关系;橡皮泥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什么就捏什么,越是基层越是好捏。
                   
                    郑重提示:
                   
            1、相对于掌握着决定权的一把手,其他人任何有个性色彩的表现都可能被看成对着干。对着干的人自然有,但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么性格强悍,凡事能豁出去;要么背景强硬,无所顾及。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回避,不对着干。
                     2、要想在仕途上发展,必须上面有人看重你,替你说话。直奔权力源头变得尤为重要。
                     3、批评领导,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官场“潜规则”(七、八)
               官场“潜规则”(七)      官场守则:切忌独立思考;凡事儿您都得比领导慢一步。                 跟顶头上司顶撞是没有好处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一条官场上不成文但都心照不宣的规则。
                
            县官不如现管,这是一条官场定律。大家都心如明镜一般地知道:违背直接上级指令的代价远远大于违反最高层机关命令的代价。因为在自上而下、层层授权的压力型权力体制内部,官员荣辱成败的最大决定权往往操纵在近在咫尺的直接上级手中,而远在天边的“中央”却常常鞭长莫及。中央政府单枪匹马对付千千万万个官员,指令层层下达、效力层层递减,最终注定是力所不及;就是处罚,也未必会准确无误地落到自己头上,而地方命令的杀伤力则大得多。
                 下级对领导的指示要始终做到不怀疑、不论证,坚决照办不走样。
                  一个当惯了领导的人,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别人在他面前坦露心迹。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先前的老领导,
            在旧部下面前是不会有多少好口碑的。而且一个新的一把手,也不愿意经常听到部下们对旧领导的掂念。从古至今,官场上对此都讳莫如深。一个人如果还想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不避讳这些,显然是要吃亏的。
                
            在官场上,最忌那些有思想的人,他们有理性思维,有分析能力,有违令勇气,“头上长角,身上长刺”,不宜谋官。被领导者就是一个不能发表自己思想观点的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别在官场上混。哪位领导敢说:我就是喜欢听批评意见;哪位领导敢说:我就是要提拔那些敢于谏言者。
               
            你敢于批评领导,就说你目无领导;你善于思辩,就说你只重视理论不务实际;你办事不按照领导的思路,就说你骄傲自满,另搞一套。你应该善于从领导的话语中总结出“一个中心、两个突出、三个加强”之类的讲话精髓,强调下面要深刻领会。
                 有的领导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宁愿毁掉一个年轻人的政治生命。
                 距离是维持威信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一个人的升迁上,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比工作实绩更重要。人有七情六欲,因此对人的评价永远也摆脱不了感情的因素,谁也不会启用一个锋芒毕露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人。
                 人们常常说,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的社会,不是人治。话都这样说,但实际上行不通,有时候领导的意志就是法律,或者说,比法律还要法律。 
             
                
            一个人当领导跟当群众是不一样的。当群众时,你有毛病别人看着,要说,要议论,就容易传出来,慢慢对你的印象就坏了;可一旦当了领导就不一样了,你高高在上,部下跟你也不是天天在一起,你的毛病在部下面前就容易隐蔽;即使他们发现你有什么毛病,也是能够容忍的,是可以视而不见的,在一个片面讲究行为修养的社会里,谁也不会说出来,谁也不会在领导面前找事。更有趣的是,有些毛病,当群众时是毛病,一当领导就成了个性。你的毛病突出了,你就有鲜明个性了。
                 对于领导的隐私,作为下属最忌讳知道这类事情。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的组织中,知道机密过多的人,往往都会被除掉,没几个有好下场。
                  郑重提示:
                  1、锋芒太露,容易受伤的是自己。
                 2、人一走上官场,心态都会变得很复杂,你要在官场这条路上走,你就一定要失去你的独立人格,适应官场的游戏规则。
官场“潜规则”(九、十)
            官场“潜规则”(九)
                
            说说“官词儿”。也不知从何时起,在各级机关以及类似机关的某些单位,形成了一种“官词儿(也称官话儿)”的陋习。某些领导信奉“官词儿”、套话为“护身符”,开口闭口都是“必须”、“坚决”、“一定要”、“着力解决”、“认真贯彻”、“坚决执行”、“落实到位”等态度坚定的词汇,但事实上他们对这些词语的深刻内涵却未必了解,只不过是拿来装潢门面而已。
                 1、不少官员讲话喜欢说的“不尽如人意”,听起来似乎不好,实则自我感觉良好,世界上有什么事能尽如人意呢?
                “一定的”,作用可以有两种:一是作谦虚状,成绩虽然斐然,也只称一定的;二是文过饰非,虽然问题不少,也还是一定的。
               
            “基本上”,略同于一定的,但比一定的更具妙用。无论谁从什么角度挑剔,均可以基本上应付。“阶段性成果”,到啥地步说啥话,几乎天衣无缝,比之“基本上”、“一定的”又进了一步。
                 难怪我们有的领导干部被称为“不倒翁”,可谓深谙中庸之道!
                
            2、在政务公文中,“有关部门”,出现频率颇高,且是妙用无穷的词汇之一。既可概括一切,又可遮掩一切。至于谁是有关部门,语焉不详又似有所指,全靠听者自己去猜想,难怪有人说这是最难找的部门!
                “高度重视”,往往出现在事情发生之后,潜台词是这事都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老百姓还有什么要说的呢?
                “严肃处理”,一般是指不涉及刑事责任的处分,小到批评检查,大到撤职除籍,一律适用。
                 “有效措施”,有效无效全看时间,事情结束之后可以讲采取了有效措施,事情发生之前可以讲要采取有效措施。
                “工作需要”,是职务更换的必用语,已流行了数十年,升迁可用,褒贬也一样,难怪有人说最冠冕堂皇的语言是“工作需要”。
               
            3、因为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批示”、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了“严肃处理”、所以胜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因此,凡是上一级领导在正式场合中所讲的话均冠之以“重要讲话”,仿佛不加重要一词,无以表达对领导者的尊重和对其讲话的重视。“力度”,则是物理和哲学名词的巧妙结合,不同之处在于这个“力”和“度”是难以衡量的,天知道加大的力度有多大,更不知道为何过去不加大力度。                
            说“官词儿”,可以让领导有更多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业余爱好”。上级来的领导,下面的要表示尊敬和谦恭,自然要全程陪同、全部陪同,无奈上级来人太多,调研、考察、检查、指导、观摩、考评……一拨未走,一拨又来,穷于应付,疲于周旋,喝酒唱歌都来不及,和老婆温存一下都需要十天半月,哪有心思去学习思考?说些正确的“官词儿”,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爱好”,比如打打牌、上上网、和“小秘”拉拉手……
               
            总结:“官词儿”,可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说有用也没用,说错误也没错。虽说是众口一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呈现出“脸谱化”、“公式化”,但对于领导干部自身还是很有作用的,至少它是领导干部“讲政治”的“护身符”,是自身安全的“保护伞”,是展示水平的“重要武器”,所以如果你跻身官场,如果还想在官场摸爬滚打一番,如果还在渴望“直上青云”,那么就必须学会说点“官词儿”。            郑重提示:
                 1、中国人的处事哲学,说话做事讲究四平八稳,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不偏不倚谓之中庸,此乃做人做事的成熟标志。
                
            2、社会上流传关于新闻或会议的报道风格:会议没有不隆重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难怪人们看新闻报道时发现:如果去掉了这些修饰性定语,不知是否就会淹没领导干部的功绩,损害领导干部的形象?
            官场“潜规则”(十一、十二)
            官场“潜规则”(十一)
               
               
            现在的官员,都说是组织上栽培出来的,其实组织上并没有栽培过谁,几乎都是他们自己“拳打脚踢”才如愿的。干部的升迁与调动,一把手说了算,这无疑是官场盛行的一条“规矩”,这条“规矩”其实是对民主集中制和法律法规的无视。
               
            上级与下级相处,最好有一种距离感,距离产生神秘,神秘才使部下不知深浅而产生权威感。仅有尊敬是不够的,尊敬背后没有了敬畏,这尊敬就显得太没分量。作为领导,最忌讳的就是被别人一眼看穿,轻易被别人把握住内心。领导必须坚守虚静,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欲望和意图。如此才能窥视部下于明处,而部下则无从得知领导的意图,就无法钻空子。这种说法看起来不够光明正大,但在官场实践中却很管用。有人把这叫“权术”,实际上这是从政者的政治智慧。
               
            领导的威信,主要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树立的,一个领导的威信,光靠一帮圈内人去维持,这领导八成是不行了。某些现象在群众中早有非议的,只是当局者迷罢了。群众不说是有自己的考虑,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有人碍于权势。所以,领导也常常为周围假象所迷惑,受到周围人的蒙蔽,自以为是,拒绝一切对自己缺点的提醒和指责,要人们无条件地去维护自己的威信,其结果这威信还不是天上的白云。
               
            大凡在官场上“混”过的人,都深谙上司脸色的厉害。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要每天多看看上司的脸色,而且要看准上司的脸色,因为他有时候伪装得不让人看出他的喜形于色。在官场上“混”得久了多少可以悟出一点“为官之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服从(甚至干脆说是“屈从”或“臣服”)领导,那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谁欲混迹官场,谁想青云直上,谁就得象奴仆一样地任意受领导的摆布、嘲弄、吆喝。在领导面前绝对不要逞能,事事要按照他的指令去不折不扣地办好。
              
              
            在人事方面,改革的最大难度就是干部能上不能下,一般是不犯错误,不要和上面闹得过分,不会撤你的职。上面对下面的考核工作,有了一票否决,因此对一票否决下面还是比较上心思的。但真的一票否决了,对官员本人有一些影响。但如果上面的关系硬,那什么也不用说,不然的话,上面会拿这个否决的结果作为理由,升职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的也动一点真格,给“交流”一下。
               
            领导为了通过下属对其的考评,采取“我管你时放你一马”,以便“考评时你投我一票”。这样,领导的考评基本上每年都可以是“称职”的,而这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旦形成“利益共同体”,考评就失去了意义。这种考评机制和“官官相护”的官场“规则”没有什么两样。
               
            领导没给予什么指导性的意见,没划框,实际上是为自己收拾残局预留退路。上级绝不会喜欢比自己高明的下级;交朋友都喜欢老实人,同事中凡聪明的人都会被人提防。
            
                局外人一定要学会理解局中人,到基层调查了解情况时,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一定要学会设身处地多想想。
                在一个拿原则做交易,为自己谋私利的环境中,原则是必须受排斥的东西;原因就在于它阻碍着一些人的升官发财的道路。
               
            在自以为是的官僚面前越谦卑越能赢得好感。因为越是从最基层上来的官僚,越在乎尊严;他们在艰难的上升过程中,人格受到过许许多多的挫伤,位高权重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存在一种补偿心理。
               
            郑重提示:
                1、有才干有事业心的人,人生最幸运的就是碰到好领导。如果遇不到一个好领导,就会平平庸庸地过去。
                2、得罪了记仇的人,实际上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3、官场上的一般规律,对前途看好的人,下级往往都惟恐巴结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