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业务建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49:49

小议业务建模

业务建模概念的提出

人们在类似建造或改造一座核电厂,一座大桥,一架航天飞机等这样的活动中,都会把这样的活动当作一个工程项目来对待。也就是说不会用想到哪就做到哪的方式来做,会事先请分析师来分析需求,设计师来设计方案,而且在分析设计中免不了要进行图纸绘制、模型制作,也就是工程建模的工作,然后工程师才按图纸和模型来施工实现。整个过程会经过周密细致的规划、设计、计划和实施管理,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建造实物过程的风险,才能确保工程目标顺利实现。

如果按照工程的观点,企业家要开始创办一家企业,或是改造一家企业的时候,起初也应该请一批被称为“企业分析师”、“企业设计师”和“企业工程师”之类的人来对企业组建的过程进行周密细致的规划、设计、计划和实施管理,那么企业的建设过程风险也能降低。其中在企业分析和设计中,自然就会遇到要建立待建造或改造企业的模型的工作。这本来应该是正面提出“企业工程”和“业务建模”概念的正常思路。

但现实中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是按理论上的“企业工程”的思路来建设的。甚至没有机会象产生“桥梁工程”理论一样来产生“企业工程”理论,当然,也就错过了正面提出“业务建模”概念的机会了。

暂且不谈企业构建过程和工程建设过程是如何的不同,导致了没能正常提出“企业工程”等概念的历史原因。就谈目前,不管我们接不接受,企业工程和业务建模的概念确实就放在了我们眼前,是不是可以说,最近才热起来的业务建模概念,是不是走了、并且还正在走一段大大的‘弯路’呢?这段‘弯路’(作者注:用单引号表示半肯半否),对我们理解和发挥业务建模的功能和作用,开发业务建模的方法,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业务建模概念提出所走的‘弯路’

“业务建模”的概念是在“企业”这个概念已经发展了百多年后,人们在开始为企业制造一种先进的工具系统一段时间之后,才被提出来的,这种工具系统就是计算机信息系统。

这期间也不是那么顺当的,人们在建造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经历了“软件危机”时期。提出和发展了软件工程的理论,得到了一系列的信息系统建模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方法。这个时期,人们的目光和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中心的问题方面。如:如何成功地建造出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解决企业管理和运作中已经明确的问题?一个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该是怎样的?经过怎样的过程才能顺利地建造出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来?等等。

这些信息系统建模的方法和理论成功地解决了很多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工具性”的问题,即:企业通过使用某个“被信息化之后的先进的工具(包括所谓的计算工具和管理工具)”,就大大提高了某个局部的运行效率、效益或质量水平的问题。当然,到目前为止,也不是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所以,一部分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人,仍然在使用这些方法为企业的“工具信息化”工作进行不屈不饶的建模工作。

直到近十多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兑现,企业的规模得到空前的发展,对经营运作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企业信息化走上了一条叫做ERP的路子,由于信息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到了涉及企业内外的每一个管理和运行环节了,信息系统已经不再单是企业用来改善经营的工具系统了,而是企业自身“身体”的关键部分——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正经历从企业的工具系统到企业系统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转变。目前许多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人,嘴上虽然也宣扬“数字神经系统”,但他们骨子里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转变的真实意义,因为他们在行动上,仍然还在沿袭以前开发“工具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观念、方法和思路,这是造成新时期的“信息化危机”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

直到某天,有2个美国人发现,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企业,应该用一种全新的运作方式来运作,企业自身结构应该作出革命性的改变,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他们用震耳的声音提出了BPR(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也许是矫枉过正的原因,这种革命性的用信息化手段来改造企业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成功,但却成功地把一部分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的视野拉回到了以企业整体为中心的正确视野范围中来了。

于是,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建模概念和方法开始盛行,业务工程、企业工程的概念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正常视野中了:既然业务的建设和改造应该当作一个工程目标来实施,那么,业务建模的概念提出就顺理成章了。一部分人开始期待:“业务工程”尽快成为解决“信息化危机”的灵丹妙药——就象当年“软件工程”解决“软件危机”问题那样。但是,要让多数人对业务建模的视野回到正面的范围来,并不象想象中的这么容易,因为这段弯路对人们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业务建模的概念虽然提出来了,但人们对信息系统建模的思维惯性,加上随后出现的真正的业务建模理论和方法的真空,还是对正确理解和应用业务建模方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信息系统建模惯性思维造成的不良影响

由于现有的业务建模方法不是通过正面的按企业工程的要求来形成的,而是走了一个按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的弯路而形成的。这对正确建立、理解和运用业务建模方法造成了如下的不良影响:

1. 对业务建模对象认识局限。把建模的对象和目标局限在建立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上了。真正的业务建模应该是以整个企业为建模对象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问题的,而不仅仅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为向企业推销“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而信息化。换句话说,即使不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企业进行业务建模的必要性依然存在!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业务建模方法”,能旗帜鲜明地这样区分建模目标对象范围的很少。

2. 业务建模理念落后。建模理念是对建模对象基本元素形而上的认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主流建模理念经历了艰难的从结构化理念到面向对象理念的转变。由于现在的业务建模方法几乎全部从信息系统建模方法中脱胎出来的,早先在信息系统建模方法中占统治地位的结构化建模理念惯性地占有了目前业务建模理念的统治地位,面向对象理念在业务建模中,习惯性地处于了被压制的状态。

3. 业务建模技法混乱。建模技法就是用什么样的模型元素的形态结构来映射表达被建模对象的哪些形态结构的手法。由于对建模对象范围的不明晰和建模理念的交战,使得各种不同的建模方法在技法上交叉重叠,不同方法的支持者各持己见,不同模型方法相互之间难以整合。

正确发展和运用业务建模方法的思路

企业管理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把业务建模拉回到企业管理这个它真正应该属于的范围来发展和运用,无论是对企业管理还是对业务建模方法,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突破。

一个值得反思的根本性的问题是:业务建模仅仅是为了满足信息化的需求吗?

信息系统建模方法追求的目标用信息化的手段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个目标是没有错的。但这会导致一个倾向:就是要寻找对企业的最大限度、最深层次的信息化表达,以达到资产的数字化,运营的计算化和管理的自动化目标。这个倾向也没有错,但会容易导致对另外一个需求的忽视:这个需求就是“人性化”。

信息系统建模方法中,出现了大量的表达企业各方面本质的信息结构的视图,难以被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掌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企业真正的经营管理者由于没有很好地接受那些难以理解的模型,不能很好地掌控计算机信息系统,而逐渐沦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奴隶,这是建模方法缺乏人性化带来的潜在威胁。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模方法中,最具人性化的方法就是面向对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理念比结构化理念的优越性,在于它具有结构化和模块化的系统性强特点之外,还引进了封装性的表达机制,把原来裸露的、冷冰冰的对数据流计算或是对信息流处理的功能模块,统一封装到一种和人自身相似的,类似能力、属性、知觉、活动等的、活的事物形态上来了,巧妙地隐藏而没有抹杀被建模对象的信息本质,又比较容近人的理解习惯。面向对象的理念,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建模方法从信息化到人性化之间的最完美的均衡的任务。这一点意义,目前远远没有得到来自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两方面的建模人员的,应有的认识和理解。许多建模人员根据其对面向对象编程的片面理解和认识,而怀疑和否定面向对象理念在业务建模中的应用前景,实际上还是一种没有摆脱信息化建模惯性思维影响的表现。

作者的思路是:建立和发展真正的业务建模方法,应明确确立以企业为建模对象,该更多地从企业管理理论中去吸收营养,在反思业务建模的本质需求和信息系统建模方法的异同处之后,对信息系统建模方法进行整合性吸收,继承先进的面向对象建模理念,进一步发展和改进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法,使其更加适应对企业对象的既信息化又人性化的综合表达。

邱嘉文
2007年6月10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