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0:31
中国应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下)
重估人民币币值的真正理由

如果上述全都所言不谬,为什么还要劳心费力地去调整汇率呢?答案是重估人民币币值另有原因。尽管存在上述那些似乎不必调整人民币汇率的种种理由,但这一调整实际上却有助于解决中国国内一些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缓中国的贸易伙伴所面临的压力,这对中国大陆经济来说确实是一种“双赢”之举。虽然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的出口,或者说中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市场份额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对中国在重工业产品方面的进口支出却影响甚大。

要明白这一点,不妨分类了解一下中国的对外收支状况。依照常规经济理论,作为一个劳动力丰富而资源和资金不足的国家,中国的生产商在玩具制造和纺织等低端工业领域应具备竞争优势,而且还有机会涉足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产品加工业,从而使自己的自然资源和重工业产品净进口量不断增长。

从中国过去7年的实际情况看,对外收支的净出口方面与经济学家们原来预计的相差不大。中国的贸易盈余稳定增长,它还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迅速获得了一席之地。正如经济学家们所料,中国大陆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更深了。

但重工业领域却出现了经济学家们始料未及的现象:中国的资本财货和工业原材料净进口额并未不断增长。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中国大陆的生产商反倒成了钢铁、铝、汽车零部件和其他机器设备的净出口商,这令海外经济学家和中国政府皆感惊愕。这才是中国贸易顺差直线上涨的真正原因。中国在传统出口领域的优势本应被重工业产品进口的不断增长所抵消,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中国是怎样赢得这一意外之喜的?答案是这应归功于一些无心插柳之举。2000年至2003年期间,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开发和汽车销售迎来了大繁荣时期。其结果是,工业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利润大幅增长,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因而开始在冶金、提炼和汽车制造领域大量投资。

作为中国的一种常态,繁荣不久就演变成了过热:银行的房地产业和建设项目类贷款增速2003年最高时曾一度达到每年80%的水平,当时不具备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商大量涌现,建设活动和汽车销售的增长速度达到了难以为继的水平。到2004年初时政府终于决定要采取行动抑制经济过热,这些行动对建筑业造成了沉重打击。短期房地产融资被迅速叫停,小型房地产开发商纷纷破产,建设活动急速放缓。

但政府却未能阻止投资继续流向重工业。其结果是,此后3年中钢铁、炼铝、汽车零部件和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速要远远高于国内需求增速。这些产业的国内利润开始下降,国内厂家纷纷将过剩产品出口海外,从而导致了今天的局面。中国大陆在某些重工业领域已经成为规模庞大的净出口国,中国的贸易顺差目前每月达200亿美元左右,而仅仅3年前中国的贸易顺差还几乎为零。当然,假以时日这一状况会逐步消失。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某些领域的供应秩序正在好转,汽车制造和钢铁生产方面的投资增速正在显著回落;当投资减缓最终导致生产能力增速下降后,中国的净出口额不仅增长速度会下降,而且绝对值最终也会降下来。

但问题是这种局面不会很快出现。不仅中国的贸易顺差还将继续增长,而且随着中国生产商逐渐学会如何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国重工业的利润额和利润率也将止跌回升。而这很有可能导致中国一些关键产业出现生产能力的新一轮扩张。所以没人能保证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短期内会发生巨变,即使中国的贸易顺差能在今年年底时见顶,中国未来仍将长期面临艰巨任务,过量的外汇储备、货币政策方面的冲销操作以及与全球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仍将持续多年。

而且,中国政府为改变这一局面已经用尽了其他手段。过去3年中,中国官员们一直在努力下马新的重工业项目,或干脆将这类工厂直接关闭,但只要中国企业能继续通过从外国供应商手中攫取市场份额或向海外市场出口来获得利润,中央政府的上述努力就不会见效(各地方政府都拒绝为了国家整体利益牺牲自己的局部利益)。中国政府已在征收环保税费,并着手取消出口退税以及上调某些出口税。不过迄今为止这些举措都收效甚微。

事实上,只有一项措施能使贸易顺差居高不下的局面获得根本改观,并有效遏制重工业生产能力的过快增长。这项措施就是大幅重估人民币的汇率。

我在上文中表示,人民币走强不会对中国大陆出口商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他们有能力向最终消费者提价。但请注意,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口的影响就大为不同了。中国在机械设备和工业原材料市场所占的份额还不大。事实上,中国也只是不久前才变成了一个净出口国。与中国已占据主导地位的那些低端制造业不同,中国在每一个重工业产品门类都有众多海外竞争者。虽然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往往包含大量进口零部件,这减轻了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出口产品最终成本结构的影响,但中国的化工、金属和机械设备等产品的国内增值部分却比一般出口产品高许多。其结果就是,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这类产业的影响要大得多,它会使同类进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迅速增强,并更快地改变这类中国产品的费用构成。

加快人民币币值重估的步伐是中国政府目前唯一真正可用的调整工具。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好处是,它有助于纠正贸易失衡现象,抑制进一步扩大工业产能的冲动,尤其有助于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并能增加中国从其亚洲邻国的进口(不过,美国从中得到的好处要小些,因为当初因中国重工业产品出口而蒙受损失的多是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这些好处能否实现就看中国是否调整其汇率政策了。

可中国为什么迟迟不采取行动呢?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一直拒绝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一次性的大规模调整,也拒绝明显提高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其理由是,此举将造成社会不稳。如果我们所说的人民币币值重估就是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上调15%至20%,那我确实要对中国政府的这一观点抱同情态度。因为对那些按原有汇率确定合同价格的中国出口商而言,此举将产生灾难性影响,而中国出口商相对缺乏真正的风险对冲机制又会使局面变得更加严峻。

但不能就此认定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不能加快。亚洲其他经济体的汇率波动幅度常常要比人民币大得多,但也并未对其经济增长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自2005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了8%。但在此期间,泰铢兑美元汇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了23%,印尼盾兑美元汇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了21%,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了19%,日圆兑美元汇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也相差了19%。事实上,亚洲货币中唯一汇率波动幅度小于人民币的是港元。人民币汇率两年中的波动幅度只有8%,即使是按新兴经济体的标准也小得可笑。

所以,人民币这一温和的升值幅度不仅使中国的出口商们过得很舒坦,他们实际上还增强了与邻国对手竞争的实力,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速度要快于人民币。重申一下我前面的一个观点:中国大陆生产商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机会比亚洲其他经济体的企业要大得多。因此我看不到要为中国出口商的命运感到担忧的理由。

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声称,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会使中国丧失其“货币稳定器”,但在我看来,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拥有过这样东西。汇率在小型、开放的贸易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定价角色,但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内需主导型经济体,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要远小于其许多亚洲邻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并没能防止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当然也无法保证中国今天不会出现这类问题。

还有人担心汇率调整会给人民币带来投机性压力,这种观点认为,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步伐不能迈得太快,否则投资者就会认为押宝人民币升值肯定不会错,从而导致大量外资涌入中国。这种观点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在现实中我还未看到人民币汇率的小幅变动曾导致过资本的大规模流动。事实上,迄今为止引发“热钱”流动的主要动力一直是资产市场的投资回报率。

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即将重估的预期确实在2003-05年期间起到了促使热钱涌入中国的作用,但真正吸引热钱流入中国的是上海房地产市场,当时上海豪华公寓的售价一年就会上涨70%至80%。而2005年末和2006年又出现了热钱流出中国的现象,尽管去年年底时人民币已较1年前升值了8%。直到中国股市真正开始井喷式增长,股指的月度涨幅达到10%至20%,投机性热钱在过去6个月中才再度涌入中国。

鉴于投机性热钱绕过中国的资本控制门坎流进、流出中国需要付出可观的成本,因此人民币汇率近期内以每年10%的幅度波动真没什么好令中国政府担心的。这种情况会发生吗?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还没有明确表态。但我相信,人民币汇率以更快的速度调整所带来的好处将会日益明显。

(编者注:Jonathan Anderson是瑞银(UB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