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应用中的网络创新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2:14
[内容摘要] e-learning是当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目前各种专门化的e-learning 学习系统主要支持一些比较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它们在适应各种非正式的自由学习和动态的知识交流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当前正在发展和应用中的几项网络创新技术,却正在逐渐改变着e-learning的应用模式和发展现状。
[关键词] e-learning ,p2p技术,weblog技术,wiki技术
在日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般都有通过个体间的观摩、询问、协商或交流等各种非正规学习方式来获得所需知识的经验。e-learning作为当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学习形式,尽管一些专门化的e-learning学习系统已经在各类培训和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目前 e-learning 平台中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只能提供静态的知识内容模块,因此,要想真正把学习过程与自由交互融合在一起,并通过这些学习系统来获取各种动态的非正式知识和开展自由的信息沟通,没有新型技术支持的e-learning平台已经不可能提供类似的学习功能。
目前网络上正在涌动的一些创新技术,如p2p、blog、wiki、web服务等正在改变着这一现状,从而也在改变着 e-learning的自由应用模式,并使得有利于知识自由获取的、以各种非正式方式进行的、动态的信息化按需学习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以p2p、blog、wiki技术为例,来简要探悉一下这些新型网络技术是如何对对e-learning应用模式产生影响作用。
一、p2p技术支持的非正规化学习
p2p是peer-to-peer的英文缩写,意为个体对个体(peer to peer)之间的对等互联。p2p并不是新概念,它本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www出现伊始p2p就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之一,但由于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分离,互联网上的绝大部分节点不再能与其他节点直接开展交流。于是,互联网的发展也越来越远离了p2p。
p2p技术可以使个人pc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连接到服务器浏览与下载。p2p是一种技术,但它更是一种思想,是有着会改变整个互联网现状潜能的思想。它将人们直接联系起来,让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直接的交互,从而使得网络沟通变得更为容易、资源共享更为直接,因而它在加强网络人际交流、文件交换和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随着p2p技术的兴起,基于p2p思想的非正规化学习系统也已经开始出现。如learningideas公司提供的可以即时捕获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知识交流方案,就包含了一套独特的匹配和转发系统,它能够让外在的知识随信息交流实时传递。learningideas 的技术与企业呼叫中心的路由系统非常相似,它允许基于知识技能的路由和匹配,在发生现实需求和特定问题时可以让一个用户与另一个相关的用户联系起来。与传统e-learning系统相比,基于p2p思想的知识交流方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无需创建专门化的学习环境,也无需正式安排教学活动,就可以在学习者和他人之间提供知识分享的通道。
目前的e-learning系统产品如ellumniate、centra、 webex等也提供一些同步学习和协作解决方案(如虚拟“在线会议室”等),它们虽然可以允许学习者进行非正式的学习交流和直接沟通,但这类学习活动一般都需要在主题、时间和交流人员等方面制订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基于p2p的知识交流方案却不同。当一位用户或学员遇到某方面困难时,他在learningideas系统中把自己的问题表述出来,系统就可以立刻帮助他转接到某个具有此类问题解决经验的同事或学员用户那里。就像和身边的人随意询问交流一样,这种虚拟的即时沟通方式能够更快捷地解决用户所遭遇的现实问题,并消除了通过正式教学系统进行学习的时空障碍。
基于p2p技术的非正式知识交流方案,真正的价值是它使得学习和沟通能够在网上随时发生,并能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流程当中。这种随机、自由、及时的知识交流方案不仅使学习交互可以发生在每位网络用户身边,而且非正式知识交流的学习过程也能够被记录存档。当人们加入p2p网络的时候,所有用户都拥有了平等的机会,都可以容易地在网络上自由沟通思想,随时交流学习,并进而从与对方的交流和沟通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p2p摆脱了中间服务的羁绊,它重新将人们通过网络直接联系起来,使人际间的知识交流更为迅速和便捷,从而提高了人们解决学习问题和处理社会事务的效率。
二、blog 支持的知识管理学习
blog 又称weblog或web log,原意为网络日志,通常音译为“博客”。撰写weblog的人称为blogger或blog writer,我们通常也直称其为博客。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它最基本的定义就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和 信息交流方式。blog实际上就是不断通过个人网页发布的简短信息或文章摘录,这些内容都是以时间顺序排列的方式呈现出来,用户可以方便地管理和维护自己的blog,而不必像其它类型网络社区(如bbs,聊天室等)那样要受到来自系统管理的限制。
blog应用只需具备简单的计算机技能,并不需要复杂的编程知识,其技术思想实际上是简化人们的记录和发布过程。blog服务通过一个简单的个人内容发布机制,为个体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工具,它相当于个人文摘、思想记录或个人网上出版物,其目的是储存个人日志或与发布交流信息,因此它有利于把过去人们曾经遗漏的一些东西及时地信息化。由于大部分blog发布的是个体自由的思想表达或生活记录,因此这被称为基本weblog或个人weblog;有些weblog是由某个基于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的群体创作,群组间共同探讨某一问题或协商完成某一项目,这被称为群组weblog或小组weblog。
现在全球已经有数百万人在使用不同的blog工具来纪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经历,或者用其与朋友和家人进行信息沟通。鉴于blog在捕获和收集零散的技能性知识(know-how)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知识管理潜力,人们借用知识管理(km)的术语含义,把这种应用方式称为k-log。个体利用自己的blog空间,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学习问题或者即时思想,经过不断积累、修改、总结和整理的过程,就可以有效地聚积起那些本来难以结构化的零散性知识,从而将其变成大家都可以共享的知识。这 就是一种k-log型的知识管理应用。
blog作为一种强大、便宜、方便的电子学习(e-learning)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能够进行深度交流、合作、共享信息与思想的网络传播方式。基于与个人blog相同的知识管理思想,blog也可以在学习活动和企业服务中以群组应用的方式进行管理。如群组将blog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应用于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收集、获取
的知识信息过滤、精选和记录,从而实现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成果共享,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回顾、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这种应用不仅有利于将学习者培养成为有效的知识管理者,而且也更有利于提升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与人合作、沟通交流和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群组blog作为交流与合作的协同媒体时,群组中的所有学习者都可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主题的博客日志。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将学习者自己的成果发布出来共享,另一方面也在分享他人思想与知识的同时,对其思想或观点的价值与可信度作出判断,然后通过深入的探讨、交流和沟通来有效的促进学习问题的解决。另外,学习者可以扩大blog交流的范围,使沟通不仅仅局限于群组或班级,也可扩展到与整个学校甚至与网络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博客们交流。这种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扩展学习者的视野领域,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处理各种复杂思想和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wiki技术的自由协作学习
wiki是从一种自由软件中发展出来的网络应用技术,它的名字来源于一种夏威夷土语,是“迅速”(quick)的意思。wiki站点可以允许多人协作参与和共同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在wiki网页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合作完成的任务主题进行扩展或深入研讨。作为一种网络化写作工具和协作化创作方式,wiki以它简单易用、协作方便、创作灵活的特性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随着网络上wiki应用情景的不断增多,wiki的技术思想也会逐渐发展成为学习、培训和教育中一种重要e-learning方式。
尽管可以使用wiki工具来架设blog服务站点,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blog和wiki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和服务思想。个性化的内容记录和累积性的知识管理是blog的重要特征。blog一般来说是个体关注的蔓延,其内容主题往往因个体思想的变化而显得松散、零碎;blog交流一般通过访问者对某个主题的评论来交互,虽然它也有协作的功能,但其协作一般取决于群组成员的兴趣和爱好。
wiki则不同。它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共同关注主题,对协作的内容有着高度的相关性要求;wiki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和深化,wiki站点确定的主题,任何协作参与者都应当遵从;个性化不是wiki的主要追求,信息的完整性、充分性和权威性才是其真正目标。因此,wiki最适合的应用就是共同进行电子文档的写作或者是文章/书籍的写作,如程序开发中常见的faq等这类相关性问题库则就非常适合采用wiki方式来协作实现。
wikipedia百科全书是wiki应用的典型范例 。wikipedia 项目是一个多语种网络百科全书,所有内容都是由世界各地的人们自愿创建并免费共享,这个应用项目把wiki的潜在力量几乎彻底呈现了出来;但wikipedia并不因为大家的自由创作而显得混乱不堪,反而因为这种模式充分挖掘了分布在网络上的各种力量;由于协作贡献来自多个方面,这样就使得wikipedia百科全书在公正性、多元性和权威性方面彰显出来。而这种公正、多元和权威也正是百科全书类工具书所必备的基本特点。
在教育培训和知识管理中,wiki模式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p2p和blog能够发掘出人际间的非正式知识交流一样,wiki也可以充分调动众多个体的力量,对构建内容丰富的知识库和创新型知识平台非常有效。由于wiki模式是建立在直接发布的基础上,它能够方便地在群体协作中创造出成型的知识,所以对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策划或思想形成等更为有效。协作者自己的创造越多,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同时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就越多。通过wiki协作将群体创造出来的知识和方案直接与具体的行动和研究项目结合起来,这对提高组织和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绩效都是非常有益的。
wiki、p2p和blog等技术思想都并非是刚刚出现的新鲜事物,但只是近年来它们才都逐渐开始在网络上或者在企业培训和教育领域中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并依靠各自的特点优势而获得了网络公众的瞩目。从本质上来看,这几种技术应用也映射出未来网络学习发展的一个必然特征,那就是通过交流和协作来强调和关注个体的知识创新和学习行为。作为信息化环境下可以实现知识交流共享的电子学习工具,p2p、blog和wiki等网络创新技术以其所具有的个性创造和交流协作的本质特征,正在逐渐影响和改变着当前网络教育应用和e-learning学习模式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 吕向辰。p2p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世界,2001,(28):13-14。
2. 陈向东。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载《电化教育研究》2003,(3):p17-21
3. wikipedia电子百科全书,http://eu.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4. 毛向辉:几项创新技术将影响2003年企业e-learning 方向,载《在线教育资讯》(电子版)http://www.online-edu.org/member/article/454.html
5. 黎加厚:东行记-jiahou’s blog,http://www.jeast.net/jia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