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教育,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5:49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教育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事业,我省要加快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良的新吉林,必须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促进教育公平,为在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奠定智力和人才基础。

发展教育事业,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展开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我省经济增长遇到了新的制约。表现在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科技人才相对数量小,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还较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此,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更高起点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兴业战略,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不断增强我省经济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在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发展教育事业,是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在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兴工业化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如何随小差距、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融合与流动,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教育是调节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弱势群体通往较高社会层面的主要渠道。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从业能力,让他们有能力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寻求更好的职业,获得现实政治经济权利,展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动态和谐。

发展教育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普遍的价值认同、坚强的精神纽带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学校的根本目的在于转变学生的思想。它通过德育课堂的主阵地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系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建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于在全社会构建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在和谐理念指导下发展我省教育事业,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突出重点、全面统筹,努力构建我省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以农村教育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于我省经济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不断扩大,致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尤其是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偏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同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日益突出,教育不公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要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选派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实行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定期相互轮岗制度,帮助薄弱学校尽快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关系着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型工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的进程,关系着我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要以促进就业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为目标,加快职业教育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力争使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达到高中阶段教育的一半以上。要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力争在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在每个市(州)重点办好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一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的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式发展模式。要重视开展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化培训,努力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要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提升高等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要稳定并适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巩固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成果,进一步调整办学定位,完善我省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要以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加强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推动高等学校与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提升高等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大力度打造我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和科研创新团队,围绕我省支柱、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加强高校科技工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办好大学科技园区,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建成新型工业基地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在利益主体多元化条件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在我省,家庭贫困学生就学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校园安全问题等,是目前我省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教育公平和学校的公信力,进而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最终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此,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建立健全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要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彻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辍学难题。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重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高等学校要改进和完善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办法,落实按学费收入10%建立资助贫困学生基金的政策,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形成以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其他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

二要深入开展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收费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切实制止乱收费行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要实行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高校收费标准基本保持稳定,坚决制止与招生挂钩的乱收费。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与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三要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要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人才市场竞争能力。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切实拓展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在今后的招生计划中,招生指标要向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和学校倾斜,对那些重复设置、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要坚决压缩招生规模,制止停止招生。

四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广泛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做到学生校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完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努力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处置安全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扎实推进校风、学风和各项制度建设,使每一个校园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使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王青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