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3:18

醴陵市

醴陵位于湖南东部,罗霄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东界江西省萍乡市,北连浏阳市,南接攸县,且紧邻长株潭金三角经济区。总面积2157.2平方公里。地貌以丘岗山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左右,日照时数1588-1321小时,年降雨量1719-1423毫米,无霜期305-279天。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历史沿革

·                                 • 自然地理

·                                 • 自然资源

·                                 • 工农发展

[显示全部]

醴陵市-基本概况

 

醴陵盛产陶瓷、鞭炮烟花,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称。是全国重点粮食高产地区,长江流域第一个亩产过吨粮的县(市)。醴陵自然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57%,有树种396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水杉、银杏等13种,树种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1986年,油茶产量居全国第四位,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非金属矿有瓷土、耐火土、煤炭、石灰石、萤石、粉石、石材等,金属矿有金、银、铅、锌、钨、锑、铀等。醴陵降水丰富,地表水充沛,境内地表径流年平16.3亿平方米;有渌水、昭陵河、涧江三个水系,大小河溪57条,总长914公里;大中小型水库169座,大小山塘2.6万口,发展淡水养殖业有着巨大潜力。

醴陵市



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兴市”发展战略,抓好了27项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编制、实施;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星火计划”奖1项,申请专利33项,增长57%。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初等教育进一步普及,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事业继续发展。
醴陵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甚多。李立三、左权、耿飚、宋时轮等老一辈革命家及程潜、陈明仁等爱国将领,著名生物学家汤飞凡和彭道儒等一批有影响的科学家、知名人士都生长在醴陵这块热土上;农民瞿永寿被联合国授予“国际杰出稻农”称号。境内有风景名胜115处,其中,奇峰15处,洞穴22处,奇石30处,泉井48处。主要古建筑有贺家桥的云岩寺、市郊的清兴寺、东门上的文庙、城东的梯云阁、王坊乡的平山寺、西山的渌江书院和宋名臣寺、市郊马背岭的起元塔、姜湾对岸渌水河畔的财源塔和东堡乡的袁氏贞节牌坊。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发展醴陵旅游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醴陵市-历史沿革

 

醴陵市

醴陵:东汉初置县,隋废,唐初复置,《名胜志》称:“县北有陵(姜岭),陵下有井,涌泉如醴(甜酒),因以名县”。
醴陵古属扬越之地。夏禹时属荆州。春秋战国时属楚黔中郡。秦属长沙郡临湘县。西汉时属长沙国临湘县。东汉初置县,至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
1949年7月日,醴陵和平解放,属湖南省长沙署。1985年撤县设市。
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76号)撤销醴陵县,设立醴陵市(县级),以原醴陵县的行政区域为醴陵市的行政区域。8月15日挂牌成立。

醴陵市-自然地理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岗地为主,平原占16%,水域占5%。

醴陵市


境内江河交织,均属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渌水、昭陵河和涧江,水利资源蕴藏量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亿立方米。市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93座。

市境属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左右,无霜期305-27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88-132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间。
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铀、金、银、铁、锰、铅、锌、煤、石灰石、瓷泥等23种,矿产地117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6处。境内江河交织,均属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渌水、昭陵河和涧江,属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无霜期288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00至191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间。水利资源蕴藏量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亿立方米。市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93座。

醴陵市-自然资源

 

土壤成分以板页岩为主,占47.8%;次为红色粘土,占20.7%。植物资源丰富,具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生长的良好自然条件。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属矿产和铅、锌等金属矿产蕴藏丰富。

石灰石

醴陵市


石灰石是沉积源形成的一种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钙镁碳酸盐或者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物。重结晶石灰石、结实的微晶石灰石以及能抛光的石灰华都被作为石灰石或大理石进行宣传和销售,尤其是在美国。根据不同的密度范围,成型的石灰石分为三个子类:
低密度石灰石——密度范围110-135磅/立方英尺(1,760-2,160千克/立方米)。
中密度石灰石——密度范围135-160磅/立方英尺(2,160-2,560千克/立方米)。
高密度石灰石——密度大于160磅/立方英尺(2,560千克/立方米)。
石灰石具有许多特点鲜明的自然特征,譬如:方解石的纹路或斑点、化石或者贝壳结构、坑洞、细长的组织、开放纹理、蜂巢结构、铁斑、类似石灰华的结构以及结晶差异。上述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组合将对石灰石的质地产生影响。

耐火泥
是一具体黏土被利用在陶瓷制造。火归属基于为其加工困难的特征(抗性对高温度,比1,600.C有融合观点高级),和因此是适当的为衬里器物熔炉(火),和制造被使用在金属工艺产业,譬如坩埚,saggers、反击,和玻璃罐里。其化学成分包括硅和氧化铝的高百分比,和钠、钾、钢,和钙氧化物的低百分比。
有二类型耐火泥:火石黏土和塑料耐火泥。

陶土
制造陶器用的原料,是多种微细的矿物集合体,多呈粉状或土状,其矿物成分复杂,颗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粉砂和砂粒等。由于含有有机杂质,因而颜色不纯,往往呈灰白、黄、褐红、灰绿、灰黑甚至黑色。具有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捏练以后具有较好的可塑性。2.古代泛称制瓷原料为陶土、如麻仓土、高岭土、祁门土等。

醴陵市-工农发展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05年,醴陵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12.92亿元,林业产值1.33亿元,牧业产值11.96亿元,渔业产值1.4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7亿元。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醴陵市农作物种植面积88.6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63.93千公顷,增加0.98千公顷。粮食总产量47.25万吨,比上年增长1.7%;蔬菜产量43.80万吨,比上年增长0.5%;水果产量50812吨,比上年减少1797吨,下降3.4%。

醴陵市


养殖业快速发展。2005年,醴陵市肉类总产量95680吨,比上年增长9.9%;水产品产量18200吨,比上年增长1.1%。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48%,比上年下降0.49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醴陵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2.13万千瓦,完成各类农机技术集团承包132.4万亩,其中机耕面积达56.7万亩,推广联合收割机172台。全年新建和整修水利工程1.21万处,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土石方1020万立方米,增强了农业防汛抗旱能力。拓宽改造乡村道路路基735公里,硬化路面130公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2005年,醴陵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6.4亿元,增长28.8%;规模以下工业123.72亿元,增长18.1%。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18亿元,增长23.3%,工业产品产销率97.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两大支柱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日用陶瓷产量158025万件,增长27.1%,其中:出口72625万件,增长29.1%;工业陶瓷209858吨,增长14.7%;鞭炮烟花998.51万箱,增长16.1%。其中:出口583.15万箱,增长17.0%。

醴陵市-经济概况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醴陵市实现生产总值121.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1.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12268元,比上年增加1122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4.7:59.6:25.7。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2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9.5%,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

醴陵市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5年,醴陵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22家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5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产值6.29亿元,实现营业利润3687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1%;按投资种类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9162万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831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8022亿元,比上年6.8%。全市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72个,完成投资9.6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9%。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5年,以“双庆”为契机,完成了渌江风光带A段、珊田广场、渌水大桥、青云南路建设和瓷城大道改造等一批亮点工程;启动了文化北路建设和渌江大道拓宽工程;推进了城区电网改造工程;106国道醴陵北段建成通车;浙赣复线提速改造工程全线完工;醴潭高速完成路基和桥涵工程;天然气入醴工程正式通气点火,15家企业用上天然气;侦技大楼、立三汽车站建设加紧推进;大林河引水工程破土动工;陶瓷科技园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入园企业达12家。

交通运输增长迅速。2005年,醴陵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912万吨,比上年增长31.9%;完成货物周转量40568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3%;完成客运量44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5%;旅客周转量21737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4%。
邮电通信事业平稳发展。2005年,醴陵市共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3350万无,比上年增长15.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9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9.5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9万户。

消费品市场活跃。2005年,醴陵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969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公有经济89645万元;非公有经济300049万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354512万元,比上年增长14.5%;餐饮业完成零售额3013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他行业完成零售额5044万元,比上年增长9.1%。
市场物价减缓运行。2005年,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2%,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消费价格指数为102.7%,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就。2005年,醴陵市签订利用外资协议38个,合同利用外资7625.69万美元,新批准成立外商企业23家,达到44家;全市实际到位外资2728万美元,利用内资22.5亿元。全市年末实有外商投资企业44家,实现销售收入83535万元,增长28%;实现利润8612万元,增长39%。
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2005年,醴陵市新批自营进出口企业10家,增加到129家;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3.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1%,出口创汇达1.32亿美元,增长26%。

财政收入继续大幅增长。2005年,醴陵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1022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4.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886万元,增长24.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841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6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2%。
金融运行形势保持平稳。2005年末,醴陵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4%;各项贷款余额2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5%;现金净投放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城乡居民的储蓄快速增长。20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9%,其中农村居民储蓄13.39亿元,增长17.90%。
保险事业稳步增长。2005年,醴陵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7782.1万元,比上年增加969.1万元,增长14.22%。

醴陵市-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广电、环保
科技创新工程取得新成就。2005年,醴陵市完成各类科技项目60项,投入科技三项费用701万元,技术贸易成交额4800万元。有1项成果获得株洲市科技进步奖,专利批准数415项,是全省唯一一次性通过七家“双高”企业认定的县市,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2005年末,醴陵市拥有小学199所,比上年减少29所,在校学生48848人,比上年减少2929人;普通中学59所,比上年减少3所,在校学生70822人,减少115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生升初中入学率均为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6%。成功举办了一中百年校庆活动,南桥中心幼儿园的办园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渌江中学建设和一中校园扩建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2.9万平方米,有力地改善了农村教学条件。全年筹措“两免一补”经费450余万元,扶助贫困学生40832人次。高考本科一次性上线达2780人。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醴陵市社区文艺、乡村文艺、校园文艺、广场文艺活动蓬勃发展;文化市场秩序不断好转,先后开展了网吧、电游、演出、音像、印刷等5项专项整治行动;“天然气之光”春节晚会、醴陵一中“卓越百年”广场文艺演出、市政协成立50周年“辉煌五十年”庆典演出等文艺活动成功举办。全年共放映电影4820场,学生观众100多万人次,放映科技影片近200场次。参加省青少年游泳比赛获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2枚;在省跆拳道赛获金牌1枚、铜牌1枚;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1金6银;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获6金;省桥牌赛获铜牌1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获一个第四名。

卫生事业全面加强。2005年,加强了禽流感、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推进;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降消”项目工程顺利推进,开通了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全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1.79%;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1/10万,新生儿死亡率10.44‰,婴幼儿死亡率13.33‰。

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醴陵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74%,广播覆盖率达95.75%,城区光缆用户达3万户。
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醴陵市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44项,投入治理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窑炉清洁能源改造39项,治理废水污染5项.以国家“西气东输”为契机,实施了“天然气入醴”。全年投入7700万元,全市20家工业企业和千余户居民已正式用气,有力地改善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环境。全年市区累计空气良好天数达306天。

醴陵市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5年末,醴陵市户籍总人口为992229人,其中:男性510965人,女性481264人;男女性别比为1.062:1;农业人口833214人,占总人口的84%,非农业人口159015人,占16%;市区人口184657人,占总人口的18.6%。本年出生6698人,死亡347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25‰,比上年上升0.47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9.88%,比上年上升4.0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7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4470元,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514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24元,增长13.1%。全市在岗职工38826人,年人均工资为10757元,增长26.2%。

社会保障改革有序推进。2005年,醴陵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288户,参保人数27466人,为9784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基金585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单位234户,参保人数13466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168户,参保人数17000人;为4700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900万元。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27063人,比上年增加1000人。
就业和再就业成效显著。醴陵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05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1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