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评家最近3年预测准确率排行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21:43

“股评家最近3年预测准确率排行榜”:李大霄的正确率最高,为100%;花荣60%;龚方雄53%;叶荣添

height="31">梳理秋后算账:预测后市实战派整体胜出

      http://www.sina.com.cn2009年09月19日17:37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张扬

      自本报独家推出股市名嘴“秋后算账”系列报道以来,引起了市场很多投资人的共鸣,也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关注。为此,我们把过去统计过的“名嘴”言论及其正误概率进行了一个梳理,并力求跨越预测结果,对预测背后这些名嘴的一些理论和深层逻辑进行探讨,揭开笼罩在股市预测之上的迷雾。

      从三年预测命中率的排行来看,李大霄的正确率最高,为100%,其次是花荣、龚方雄、叶荣添;而预测准确率在50%以下的是时寒冰、叶檀、水皮等;金岩石的预测准确率则最低,不足30%。整体上看,说得多的预测正确率不如做得多的,也就是说实战派整体胜出。

      虽然预测命中率各有不同,但我们注意到,这些股市当中的名嘴由于其身份、背景的不同与相同,思维、逻辑也产生了一些非常明显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比如说,经济学家最容易成为“死多头”和“死空头”;除侯宁外,大部分热衷写博客和撰稿的评论人士是“墙头草”;民间高手则多为技术派、实战派;机构人士的预测准确率悬殊大,大券商分析的结论未必正确,小券商做出的分析往往更胜一筹。

      秋后算账准确率总排行榜

      姓名准确率姓名准确率

      李大霄100%叶檀44%

      花荣60%水皮40%

      龚方雄53%侯宁39%

      叶荣添50%谢国忠38%

      时寒冰44%金岩石27%

      注:除叶荣添为一年内股市预测外,其他均为近三年来的股市预测。

      经济学家有一定前瞻性但指导性不强

      大家日常看到的学院派经济学家,多给人以着眼长远、行事理想化的感觉。活跃在股市里的经济学家,也具有上述特征,他们更多的是在关注一些中长期、结构性的问题,其所做的评论,也多是立意宏观,眺望未来。但也许正是因为其对观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过于重视,也往往会导致在拥有前瞻性的同时失去灵活性,成为“死多头”和“死空头”。

      在股市上,“死多头”的代表龚方雄,以及“死空头”的代表谢国忠最受投资者关注,他们是经济学家派系的股市预测明星。上述二位预测股市都从宏观经济出发,其论述不但涉及国内经济,还带有浓重的全球化色彩。但他们的区别在于,龚方雄一路看好中国经济和股市,谢国忠则是一路看空,不断提出盛世危言。龚方雄的言论从2006年开始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从那时开始,他就一路坚定唱多中国股市,成为众人簇拥的明星。2006年底,他说,今年只是结构性牛市的开局之年,是第一次宏观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发展非常和谐的一年。同时,龚重点推荐地产股。在风云激荡的2008年,龚方雄在8月19日指出,中国政府将出台40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随后,政府果然推出规模惊人的经济刺激计划,令其名声大噪。但由于2008年熊市中龚方雄一直唱多股市出现失误,这样一种执着,也让他成为了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再看谢国忠,该君因准确预测亚洲金融风暴而声名鹊起。从此以后,谢一直很活跃,唱空楼市,看空股市,成为著名的“空军司令”。在2006年底,谢国忠表示,为时4年的全球增长繁荣以及为时3年的牛市可能要结束了。并在当时就预测说未来可能会有金融危机。在2006-2008年为期3年的牛市里,谢不断警示风险的言论遭到了股市参与者的嘲讽,但当美国次贷问题引爆全球经济危机,他一度不受待见的预警言论又重新受到了市场的极大关注。

      作为股市的一个参与方,龚方雄、谢国忠们对自己的判断有着坚定的信心,他们的判断具有穿透力,能看到长期问题背后的实质。但遗憾的是,这种长期化的判断,却未必能对每一位普通投资者的炒股活动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在二级市场上,经济学家们似乎总是缺一点灵活性,而普通投资者,也不太可能真正理解“经济学家”。

      民间高手注重实战技术理论性不太强

      花荣和叶荣添是本报系列报道当中的“民间高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更注重实战的操作层面,对普通中短线交易者的指导性更强。从判断的准确率来看,花荣高达60%,叶荣添也达50%。这表明,民间高手们确实有高人一筹的地方,从而使其赢得自己“粉丝”的信任,更在市场上发挥着其自身独特的影响力。

      记者注意到,民间高手们对宏观政策、估值、全球经济等偏于理论的东西关注较少,即便分析起来,也不会像经济学家那样入木三分。但是,他们对技术分析的把握,却往往会有独到之处。类似于花荣这样A股市场上的“老人”,历经十余年股市沧桑而屹立不倒,对市场资金流向、机构动向以及政策脉络都有着较为独到的见解,其灵活的分析和操作思路,相对而言,更值得普通投资者加以借鉴。

      评论人士被指“墙头草”参考价值有限

      本报系列报道的统计显示,时寒冰、叶檀、水皮、侯宁等常常发布短期市场观点的评论人士的准确率都不高。而在这些评论人士当中,除侯宁是“死空头”以外,其余人士发布的观点多属中短期判断,在网上的一些股吧里,有投资者将他们归为股评界的“墙头草”。

      总体上看,市场评论人士有一个共同的优点:文笔流畅,观点清晰。细心的投资者可能已经发现,上面提到的市场评论家大多有媒体背景,在写作及文章发布上颇有优势,这是其文章关注度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从实际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来说,他们发布的股市评论,却未必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一位广州的资深股民认为,首先是他们的准确率不高,从统计概率上看,评论人士预测的成功率一般不足五成;其次是市场评论人士的股市经验参差不齐,水皮、侯宁等人的股市阅历时间较长,而诸如叶檀等新近火起来的“新生代”市场评论人士,其股市经验,恐怕也不会比一般的投资者多到哪里去。

      机构人士中庸判断不少关注另类声音

      本报此前也曾对国内各大券商的策略报告进行过跟踪梳理。在多次市场出现转折的时候,策略真正靠谱的并不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机构、大券商,一些小机构、小券商往往在最关键的点位发出了颇具震撼力的正确判断,但遗憾的是,这些声音未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也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本报系列报道所涉及的名嘴当中,金岩石和李大霄因供职于券商研究所,自然应该归类于机构派人士。上文提到的规律,在他们身上也适用。李大霄所在的英大证券,从名气上来说明显不如国金证券(21.07,-0.92,-4.18%),但从观点的正确率和实用性来看,小券商再次超过了大券商。当然,将金岩石与李大霄相提并论,不是很合适,因为金岩石更多的是学者身份,而不是具体做策略分析的研究员。

      不过,在研读券商研报或者市场观点的时候,不少投资者也注意到,最高调、名气最大的券商,其观点往往未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业内人士认为,这也许是由于大机构的内部规定框框条条比较多,分析师在发表“另类”观点时往往会有所顾忌。因此,往往在牛市不敢过于乐观,在熊市中又不敢过于悲观,这种“谨慎乐观”的表达方式,往往会扭曲其真实的研究结论和推导过程,一般情况只是做出“中庸”的判断。因此,投资者今后在研读机构观点的时候,并不能迷信大机构,而是更应该多听一些不同的声音,特别是那些另类的声音,仔细想一想到底谁更有道理。

      “名嘴”们对本报系列报道的回应:

      金岩石:预测准确率有30%已经不错了

      在文章见报之后,在广州举办的某个论坛上,金岩石表示,自己有30%的预测率已经很好了,可以去看看其他人的有多少。

      李大霄:希望正确的时间长一些

      李大霄在文章见报后在其博客称:不可能永远正确,只希望正确的时间长一些。其目的并非证明如何正确,只给需要者提供参考,低调为上。

      侯宁:没说“不到1800点就改姓”

      本系列文章见报后,侯宁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了回应,并坚称文章是“胡统计”。对于去年八九月“不到1800点就改姓”这一言论,侯宁回应表示,这是市井之徒的谣言。

      叶荣添:用疯狂方式才能唤醒股民

      叶荣添表示,年初疯狂唱多,说一季度可以上3000点,其实是在用一种非理性的疯狂方式来呼吁股民们要看好市场,如果不是这样大家也不会坚持看多。7月份说要大跌,在3100点的行情上让大家离场,踏空了后面的300多点,但如果到3300点才告诉大家,估计很多人要等到3500点以后才会跑,那可能损失更大。“别人要怎么评价我,我也管不了,关键是我说的都是我自己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