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言】 和谐教育思想的滥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03:31

和谐教育思想的滥觞 

 

——读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的启示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先生的大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多次拜读。初次望着它,我有些莫明的兴奋,想来应该是与这本书的名字有关吧,教师指南——好大的口气!我隐隐感觉这应该是一个狂妄的作者!读后,令我惊奇!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他竟在培养教师的主张中就提了出来。你不能不佩服他眼光独到、视野开阔。

  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让教育者拥有和谐的心身、感受世界的和谐美好

  品味第斯多惠的著作,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教育那份坚定而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怀。他没有局限于当时教育资源的匮乏,也没有对那时那地教育环境的污浊产生迷茫,更没有止步于做一个平庸的教书匠;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凭着自己对教育终极价值的深刻思考和非凡认识,让思维越过了时空,将如炬的目光投向那教育的最远方、最高处,为我们描绘了理想教育模式的巨大影响力,为追逐教育梦的后来者勾画了一个教育的伊甸园。

  他所提出的和谐教育主张,既是教育的理想,也是教育所能带给人类的最大回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教育者的知识层次;也不仅仅是提升人类与自然相争的能力;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拥有和谐的心身、感受世界的和谐美好,建设并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中。

  和谐首先是人身体和心理的和谐。第斯多惠说,身体影响精神,精神影响身体。身体的变化引起精神的变化,而精神的变化也引起身体的变化。精神与身体的和谐,就是人格的统一与和谐。人格的和谐是人所以存在的理由,是人所以发展的动力,是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人欲达到和谐的境界,首先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这两个方面同等重要、互相依存。由于健康的灵魂在健康的身体中,不仅认识活动依赖于身体的发育状况,而且感情和行为生活、精力是否充沛、勇敢的程度,决心是否坚定、个性的发展是否全面,均依赖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今天国人所以痛批“应试教育”,正是因为它使得学生的身体负担过重而破坏了孩子精神和身体发育的和谐与平衡。

  全面发展并不是在全天下培养一种“标准人”

  如何实现和谐教育的目标呢?在第斯多惠看来,全面发展是和谐教育的必由之路。但他特别提出,有人主张全面培养人才,但思想模糊,标准划一,全然不顾个性多样化现实需要,于是常常事与愿违,结果是人的培养程式化、扁平化,形成了一种“标准人”。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相对的,但不等于就是培养一种标准的人。如果我们只强调一种标准,不加区别地强调统一标准,结果一定是南辕北辙。全面发展不是全面平庸,更不是统一发展,标准化发展。

  第斯多惠提出“每一个人都必须自我完善”,就是说,每一个人的发展都应该是在清醒的认识自己优势基础上的发展,在认清自己个性基础上的发展,发展成“唯一”。如果每个人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人,人类社会才会五彩缤纷,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在这一有机整体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一点与“多元智能”理论多么相似。他对全面发展的深刻理解,读后让我深感汗颜。百年前,第斯多惠就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而我们今天对全面发展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它的表面,是历史在和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太浅薄了?抑或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和谐教育既要注重自然原则,也要遵循文化的原则

  第斯多惠所倡导的和谐教育,是建立在自然原则基础上的。第斯多惠提出,“我们遵循教育规律,最重要的就是强调自然观点、倡导自然教育。教育要紧密结合人的天性,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他的这一观点今天读来,尤其有价值,反思今天的教育,实际上我们距离自然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了,第斯多惠早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还不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离教育的本质也会越来越远,那么输掉的就不仅仅是教育理念了。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也要遵循文化的原则。就是必须注意人在其中诞生和将来生活所处的时空条件,注意包罗万象的全部现代文化,特别是当地特有的文化。任何教育都是此时此地的教育,而非跨越时空的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尤其是自己民族的文化,自己所赖以生存的文化。这也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最好的注解。

  纵观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所阐述的教育主张,我们发现,他的理论是有深度、有系统、有层次的。从人格和谐、到人际和谐、再到社会和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后一个层次的和谐总是要基于、依赖于前一个层次的和谐,唯有这样,和谐才有基础,才能够稳定,也才可以长久。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不仅仅是给德国教师看的,中国教师也应该看看,相信它能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观察教育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反思教育的观照依据。

 

    《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9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