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39:23

平顺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平顺县地图

长治市的东部,与河北涉县、河南林州毗邻。总面积1550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青羊镇。邮编:047400。代码:140425。区号:0355。拼音:PingshunXian。

目录

·                                 • 区域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文化

·                                 • 资源

·                                 • 经济发展

[显示全部]

平顺县-区域概况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端的上党盆地边缘地带,突兀于晋、冀、豫三省的黎城、潞城、涉县、壶关、林州五县(市)环绕之中。境内沟壑迂回,峰峦迭嶂。数千年来,大山给平顺人民以持,人的磨难和艰辛,寄平顺人民以无数的期盼与向往。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平顺人民世世代代以原始的、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奋力抗争,繁衍生息。

平顺县

这里土地瘠薄,土地资源贫乏。自从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农耕时代始,先民们就在自然剁蚀所遗存的西部一点平缓台地和境内沟谷两岸贴挂的一线黄土上耕耘。经历代先民,特圳堪明、清以后避乱的灾民迁入开垦,到抗日战争爆发时,全县有土地22.6万亩,除西部地仃不足10%的平缓台地外,余之贴挂在3万多个大小山梁和沟洼之中。土地瘠薄和土地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里干旱少雨,水源奇缺。平顺东南高而西北低,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植被稀薄的自然环境,致使每至雨季,暴雨骤降,沟沟发水,千流交汇,滚滚泥龙肆虐冲刮。山坡越冲越光,越   越高;山沟越冲越窄,越来越深。水发闹洪灾,水过闹旱荒。境内浊漳河、十字河、虹霓河、”底河、和峪泉、源头泉等地表水,流经县境的边缘地带,且都在相对高差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沟谷底空自流淌,历来不肯光顾千山万岭上的瘠薄农田。全县大部分地区人畜吃水十分困难。由此,平顺人民千百年来感叹悲歌:“淌流的河啊涌动的水,刮泥卷土到南北(河南、III北);涝年处处遭洪灾,早年百里寻饮水。”一盆洗脸水,全家洗完洗衣裤;一锅涮碗水,上顿涮了下顿涮,下顿涮完饮牲畜。水贵如油,水缺如金。

这里童山秃岭,植被稀疏。宋代以前,山上森林茂密,荆棘丛生。;明代以后,兵灾战祸不断,加上灾民徙入拓荒造田,山林渐被砍伐殆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这里成了“山是此秃秃的山,沟是乱石沟。”山峰陡峭,怪石嶙峋,一片不毛之地. 

平顺县-行政区划

 

平顺县辖5个镇、

平顺县

7个乡:青羊镇、龙溪镇、石城镇、苗庄镇、杏城镇、西沟乡、东寺头乡、虹梯关乡、阳高乡、北耽车乡、中五井乡、北社乡。 

平顺县-历史文化

 

平顺山势险恶,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后赵石勒曾在此修筑石头城(今石城村)屯兵储粮;东晋十六国西燕的慕容永为抗御慕容垂的进击在此修筑益阳城(今赵城),至今尚有城墙遗存。特别是明代中叶的陈卿起义,持续十几年,波及晋、冀、豫三省。陈卿“凭险以拒汴师”,使“三晋震恐”“唯帝念哉”,直接撼动了明王朝的统治。清末民国初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天门会起义以平顺为依托,起义的烽火燃及晋、冀、豫三省部分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平顺是太南根据地的腹心地区,成为大后方。朱德、杨秀峰、杨献珍、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居住和战斗,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解放战争时期,平顺县为可靠的后方,上党战役后勤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平顺人民发扬老根据地的革命传统,出兵、出力、出钱、出物.全力以赴参加了上党、豫北、豫西、临汾、太原等战役。平顺人民还曾两度遴选优秀干部渡黄河、跨长江开辟新区.为解放全中国和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平顺县


   
平顺山高,凝太行之灵气,展上党之雄姿。平顺雄踞太行之巅,大山造就了英雄的太行儿女,凝聚和恢弘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明嘉靖年间的农民起义领袖陈卿,率山民抗差役,拒赋税,打富豪,杀恶霸,破官仓,济贫穷,取潞(潞州,今长治市)、泽(泽州,今晋城市),克辽(辽州,节左权县)、沁(沁州,今沁县),挥戈直指京都,在中国农民起义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清道光年问的张小三、咸丰年间的王抓钩率领饥民抵赋课、拒银粮斗争,也曾使潞安府的封建统治者慌恐不安。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革命家石璜,追随孙中山讨袁护法.推行民主共和,高举爱国抗日的旗帜.积极支持共产党抗日救国,受到朱德、彭德怀、杨秀峰等共产党领导人的褒奖。
  
中国革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岳增瑜、赵作霖,高举五四爱国运动旗帜,领导北平知识文化界爱国青年,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投降卖国、打内战、消极抗日的政策,推动了全国的抗日高潮。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李顺达于民国32年(1943)初,创办了太行山第一个互助组,发展了生产.支援了抗战,带领人民群众度过了灾荒,有效地保证了所驻部队的粮食供给。在李顺达的影响和带动下,平顺县的互助生产迅速发展。民国33年,李顺达出席太行区首届群英会.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民国35年,平顺县人民政府把李顺达互助组作为“平顺人民的方向”予以表彰;民国37年,中共太行区委和太行行署确定为“翻身农民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平顺县互助合作生产进一步发展,又相继涌现出郭玉恩、武侯梨、申纪兰等全国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颁发了四枚1952年“爱国丰产金星奖章”,平顺县就有李顺达、郭玉恩二人获得了两枚。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李顺达、郭玉恩、申纪兰、武侯梨四位劳模交相辉映,“走在了一个时代的前列”。他(她)们“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中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典范”。

平顺县-资源

 

平顺山多,大山深藏无数宝藏。据初步勘探表明,大山蕴藏有铁、硅、大理石、石膏等矿。铁矿储量2424万吨;硅矿储量2.6亿吨;磷、铝、钾、铜、银、水晶矿等储量也相当可观。

平顺县

1959年,平顺县开始在浊漳河的侯壁断台修建侯壁水电站;1971年修筑“战备渠”引浊漳河水灌溉;1984年从浊漳河的辛安泉提水到县城,1992年后向平顺县中部、南部、西部地区延伸。千年干旱注甘露,瘠薄山地变水田。河水变害为利,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宝贵资源、潜藏的财富。 

平顺县-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解放了生产力,平顺的山河面貌有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迅速发展。

1950年农业生产总值占整个农业经济总产值的80.4%,1979年占49.8%,1990年占38.54%。农业生产总值1985年为2396万元,1990年为3210万元,1996年为1.0698亿元(1990年不变价计算)。粮食总量,1985年为2852万公斤,1990年为4508.8万公斤,1995年为4800万公斤,1996年虽遭受了特大洪灾,粮食产量仍达到4645.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1985年为192公斤,1990年为276.8公斤,1996年为277.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年为205元,1990年为327元,1995年686.4元,1996年达到860.4元。

平顺县

1949年林业产值为29.81万元。1952年为34.4万元。1979年为228.32万元。1987年林业产值增为467.4万元,比1950年增长13.5倍。1996年,林业产值为2891万元。水果产量,1985年为433.5万公斤,1990年为662.5万公斤。木材产量,1985年为376立方米。1990年为462立方米,1996年为2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985年为17.5%,1994年为22.4%。1996年全县有林地面积为95.72万亩。。1985年9月,山西省林业厅和林学会在平顺县召开全省干旱阳坡造林论证会,对平顺县于石山区阳坡绿化作了较高评价。1994年8月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

水利事业长足发展。1996年,全县已建成茉兰岩乡和浊漳河沿岸两个自流灌区,水浇地发展到16920亩。安乐一期提水工程于1984年6月完工,1994年提水至西沟,1996年安乐二期西岭提水工程开工,泵站枢纽、8公里扬水管道铺设和西岭调节池开挖已基本完工。百里滩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已经建成并不断向更大范围延伸。

1949年,全县有大牲畜16296头、猪1690头,羊62801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重发挥山多坡广优势,积极发展和引进优良畜(禽)种,加强疫病防治工作,畜牧业发展迅速。1975年大牲畜为16370头,猪54975头,羊127693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注重合理规划牧坡,改善畜群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加强牧养管理,发展饲料加工生产,畜牧业有了新的发展。1986年后,本县养猪大部分为改良内江猪和杂交改良猪。优种鸡占到全县鸡群总数的50%,主要品种更新为“京白”、“288'’、“579'’、“晋杂一号”等。牛除土种外,还有西门达尔牛和漯河改良牛、荷兰奶牛、晋南黄牛等。1988年平顺县承担了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山西毛用山羊培育”课题的研究,引进世界著名毛用山羊品种安哥拉山羊4只,杂交改良本地山羊;1990年,引进辽宁绒山羊。1996年全县大牲畜发展到23152头,猪37575头,羊132462只,鸡544727只。

平顺县工业起步较晚。1958年,全县有制作铁、木小农具、炊事用具、小五金、服装鞋帽等个体手工业571个,合作社社营工业企业5个,工业总产值37.53万元。到1979年,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2个、集体所有制企业43个,工业总产值1084..82万元。工业基础差,技术人才缺乏,在1226个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中,仅有技术人员12名。简单粗放型手工生产仍占多数。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产业、产品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和发展。新建、技改和扩建了一批扶贫骨干工程项目。新建了装机3×2500千瓦的赤壁水电站、苗庄35KVA变电站、潞城至溯头110KVA输变电站,55立方米高炉的县炼铁厂、30立方米高炉的龙镇铁厂、杏城第二采矿厂,石城、西沟、老申蛟、侯壁4个铁合金厂,车当、东庄、湖头、湾里4个电石厂等;技改扩建了水泵厂、鞋帽厂、印刷厂、水泥厂、甘泉酒厂等。1976。1990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854万元。企业总数达到647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0个、集体所有制企业27个、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600个。职工总人数为7472人。新增食品加工、皮革制品、家具制造、建筑材料、黑色金属采、选、冶炼等。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556万元,1990年总产值达到4’788万元,比1949年增长132倍,平均每年递增12.7%。199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为2.0568亿元。1996年,扶持了一批有望企业,启动了一批停产半停产企业,上马了一批新建项目,并着手组建公司集团,率先完成了通达鞋业公司和东升袋业公司的组建。促进了资产的战略重组,盘活了存量资产。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79亿元。

平顺县

平顺县境内有浊漳河、虹霓河、奔底河、十字河4条河流,水能理论储量9.2万千瓦,开发利用3.3万千瓦。1996年平顺已建成小水电站22处,总装机41台,装机容量2.3万千瓦,年均发电量4500万千瓦。1983年,平顺县被水电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1990年被国家水电部验收合格,成为华北地区和山西省的第一个初级电气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平顺县无一条公路,仅有几条通行畜力铁木轮车的小道。1950年,全县货物运输量只有1.9万吨,且多是靠人背畜驮。1954年始有汽车公路。1979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515.9公里、永久性桥梁13座329米,全县交通运输工具173辆。1990年,全县公路有87条、905公里,公路隧道19处、2392米,架设大小桥梁43座、1474米。全县20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17个乡镇通了客运班车,262个行政村通了汽车。1996年,全县在甘林、长李、古石、龙花等7条干线公路上铺开拓宽改造工程133公里,上马劳力3.8万人,动用机械台班10万个,动用人力车14万辆次,动用土石方180万立方米,总投工140万个,总投资400万元。拓宽改造工程在继续延伸。

平顺县-交通发展

 

古代,境内有青羊驿、羊井铺两个邮铺。民国时期有4部电话。1950年,全县有乡邮路145公里、电话线路43杆公里、邮电机构6个。1979年

平顺县

,农村邮路单程长l412公里(其中汽车邮路292公里),邮电机构增至15个。1995年,城关、西沟、龙镇等地程控电话开通并入长途网,实现国内直拨,BP机、大哥大等通讯器械开始使用。1996年完成邮电业务量288万元。

商贾买卖,历代有之。由于地处偏僻,商户寥寥,品种单调,且都是富户经营。抗日战争时期,平顺县成立起合作社,始有集体和全民性质的商务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合作社作为母体逐步派生和分支为集体和全民所有制商业机构和实体。1950年,全县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294.个,从业人员712人,商品零售总额113.29万元。1987年,全县社会商业、饮食、服务业机构增加到986个,人员增加到2299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79万元。199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6060.1万元。外贸出口额1996年为210万元,主要品种有家兔、蓖麻籽、核桃、杏仁、桃仁、羊毛、羊绒及各种畜、兽皮、蚕茧、中药材等40余种。

平顺县-旅游

 

平顺山奇,

平顺县

集无数奇异风光,存诸多古迹名胜。境内有构成太行大峡谷主要组成部分的玉峡、虹霓、浊漳大峡谷;有龙虑山、靖林山、青羊山、龙门山等风景区;有鸦衔石、刘秀心肝、马刨泉、藏龙桥、风门口、鲁班壑、小西天等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有狐仙洞、五龙洞、冰凌洞、桃花洞、苍龙洞、黑龙洞、乌龙洞、漳水五龙洞、紫云洞等天然溶洞;还有金灯寺、大云寺、龙门寺、九天圣母庙、天台庵、淳化寺等千年古刹和明惠大师石塔、三晋第一碑、玉峡关碑铭、虹梯关碑铭等古代文化遗存。发展旅游得天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