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17:05

河曲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北部,地处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

河曲县


面积1320平方公里,辖4镇17乡,人口12.8万,县政府驻在镇。

河曲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高达1500多米。
西部黄河沿岸仅800米左右,境内丘陵起伏,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
由于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目录

·                                 • 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旅游资源

·                                 • 河曲文化

[显示全部]

河曲县-概况

 

河曲县总面积1327平方千米。 总人口14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文笔镇。邮编:036500。代码:140930。区号:0350。拼音:Hequ Xian。

河曲县位于忻州市西北部,地处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面积1320平方公里,辖4镇9乡,人口12.8万,县政府驻在镇。

河曲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高达1500多米。西部黄河沿岸仅800米左右,境内丘陵起伏,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河曲县气候干寒,年均气温8.8℃,一月零下9℃,七月23℃。年降雨量46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下旬,无霜期150天左右。

全县现有耕地 35.87万亩,粮食作物以谷子、糜子、高粱小麦玉米等为主。经济作物有辣椒线麻麻、花生、大蒜等。造林面积25万多亩,木材总储积量达六万多立方米,育苗面积五千多亩。主要树种有杨、柳、榆、等。果园面积1.3万多亩,年产量300多万斤,主要种类有苹果葡萄大枣沙果核桃等。

河曲县境内矿藏丰富,主要有煤、硫磺、铁、锰、油页岩铝土矿等。其中以储量最大,约 119亿吨,其次是铁约15亿吨。工业有煤炭硫磺火电化工机械等生产行业。

河曲县特产海红果,俗名"小果子",为河曲县特产。河曲栽种此果历史悠久,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河曲县-行政区划

 


河曲县辖4个镇、9个乡:文笔镇、楼子营镇、刘家塔镇、巡镇、鹿固乡、前川乡、单寨乡土沟乡、旧县乡、沙坪乡、社梁乡、沙泉乡、赵家沟乡。
文笔镇 所辖行政村为:科村、焦尾城、坪泉、在东梁、北元、南元、唐家会、铁果木、船湾、沙畔、岱岳殿、邬家沙梁、蚰蜒峁、庙龙。

河曲县


巡镇 所辖行政村为:河南、河北、河会、樊家沟、五花城堡、五花城村、铺路、夏营、狗儿洼、双庙、黄柏、侯家沟、上榆洼、下榆洼、吕家也、桃山、小埝也、杨家寨、沙坡子、大埝也、火石梁、小榆岭、曲峪、阳面、上庄、石梯子、赤泥也、田巨峁。
楼子营镇 所辖行政村为:楼子营、河湾、罗圈堡、娘娘滩、马连口、梁家碛、高峁、吴峪、大峪、天洼、大塔、上南沟、下南沟、柏鹿泉、大榆林、柏树条、柏洼。
刘家塔镇 所辖行政村为:刘家塔、董家庄、郝家沟、前大洼、后大洼、路铺、阳尔塔、万斛、崔家第一、李家第一、长尾沟、董家沙也、石城、坪头、树儿梁、臭儿洼、仁义庄、下邓草也、中邓草也、鲍龙咀、上邓草也、龙湾、沙咀、山庄头、碓臼也、黄尾、串家洼、红米梁、东梁、上养仓、下养仓、冯家庄。
旧县乡 所辖行政村为:旧县、旺山、龙门沟、火山、沙万、走马梁、菅家沟、王翼庄、苗辛庄、小五村、纸房沟、杨家沟、丁家沟、杨家洼、小五家也、上炭水、硬地峁、范家梁、铺沟、河畔、何家也、刘元头、阎家也、大王家也、下炭水、何塔。
六固乡 所辖行政村为:金鹿固、石仁村、下榆泉、上榆泉、白家也、南沙洼、梁、庄子、王寺峁、杨乔洼、大村、小埝、尧坡、乔鹿固、祁家也、向阳坡、寺也、城塔、寨上、辛庄子、边家沟、骆驼也、大梁、阳坡泉、磁窑、也头、辉塔。
前川乡 所辖行政村为:前川、星佐、七星、雨淋梁、后川、苍尔坪、桑卜梁、郑家洼、夺印、沙坡、巩家梁、牛草洼、南也、马家也、石家庄、前沟、后沟、刘家沙也、上沟庄、下沟庄、史家山、大阴梁。
土沟乡 所辖行政村为:土沟村、河岔、黑豆洼、铺路、兔坪、上庄、新尧圪洞、寨洼、村沟、榆立洼、石家梁、王家山、马圈洼、石尧洼、潘家山、前下庄、后下庄、横梁会、岳家山、俊梁、俊河、榆立坪。

河曲县


单寨乡 所辖行政村为:单寨村、龙脑角、西坡、狄家洼、火山、太子居、水沟、文武坡、团峁、新村、上打回头、下打回头、王龙家咀、后石板沟、阳曼梁、前石板沟神堂峁、东、会胡家坪、紫河、西紫河、红崖峁、马东坪、草家坪、后窑峪、沙宅、前窑峪、高家梁、瓦窑坡。
沙坪乡 所辖行政村为:沙坪、刘家沟、前麻地沟、后麻地沟、徐家也、翟家沟、武家庄、赵家嘴、砖窑沟、石偏梁、疙达、六家寨、杜家梁、郭家庄、巨宝沟、郭家也、葛真龙、深也、范家也、百家嘴、张家也、西山、夏也、白道反、高石崖、黄反咀、井湾子、丁家洼、胡坪嘴、木瓜梁、乔家沟、未沙坪、许家坡。
社梁乡 所辖行政村为:社梁、杨家也、尖山、韩家湾、香山梁、黄沮、围坪、堡宅梁、井峪沟、榆卜咀、新尧、李家居、田家崖、贾家山、裴家甲、刘家沟、郝家也、柳家甲、木柯桥、井沟、军池、赵元头、百里也、沙也、贾家峁、窨子。
沙泉乡 所辖行政村为:朱家川、前红崖、寨坡、芦子坪、铺上、大耳、沙泉、高坡、石坡、石沟塔、坡底、天洼、杜家山、舍科也、神树咀、青阳塔、石营沟、川口、翟家洼、前刘家山、后刘家山、阴塔、后红崖、高家会、涧沟、石棱、双神堂、东新尧、寺家沟、南后沟、戏皇
赵家沟乡 所辖行政村为:赵家沟、未善坡、阁老殿、贾家山、水泉、金家沟、张家塔、丈尾塔、王家沟、前泥彩、中泥彩、圪辽居、前磨地塔、后磨地塔、葫芦山、龙王塔、孙家沟、枪佛也、书石也、东也、黑大耳、白草坡.

河曲县-历史沿革

 

河曲,春秋边地,战国,汉及唐时属太原五代十国北汉刘崇置雄勇镇,属岚州。宋太平兴国七年建大山军,治平四年置火山县,后废,金贞元元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升为火山州,后更名澳洲。元宪宗七年省入保德州,明洪武十四年复置河曲县,六年省,十四年复置,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改隶保德州,民国三年置道,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河曲是一座集黄河自然奇景与黄河人文奇景于一体的前年文化名城。沿西线黄河从北到南,奇景迭出。弥托洞与石经禅院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黄河绝壁上。上下层层下跌,彼此间栈道、独木桥相连。峭壁底处是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咆哮万端;高处是释迦牟尼地藏菩萨四大天王八洞神仙,案作佛龛云端,祥和宁静。
河曲县辖:城关镇、楼子营镇、刘家塔镇、巡镇镇、树儿梁乡、南墕乡、寺墕乡、五花城乡、鹿固乡、新窑乡、旧县乡、葛真龙乡、沙坪乡、社梁乡、红崖峁乡、土沟乡、单寨乡、前川乡、阴塔乡、沙泉乡、赵家沟乡
  
2000年,河曲县总人口138811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39052 楼子营镇 9605 刘家塔镇 7806 巡镇镇 14089 树儿梁乡 5613 五花城乡 4067鹿固乡 4160 寺也乡 4131 南也乡 2865 单寨乡 3287 土沟乡 4078 前川乡 3423 红崖峁乡 2336 旧县乡 8133 抄坪乡 3712 新窑乡 4973 社梁乡 2489 葛真龙乡 2747 沙泉乡 5541 阴塔乡 4128赵家沟乡 257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河曲县区划调整(缺资料)。 

河曲县-旅游资源

 

娘娘滩,位于县城东北7.5公里的黄河中流。岛上绿树参天。硕果满枝,居住这三十多户黄河人家。相传汉文帝和其母薄太后被吕后诬贬于此,故作“娘娘滩“。与此遥相呼应的,还有上游不远处的另一小岛太子滩。曾建庙其上,以祀黄河。明正统年间被毁。近年来太子滩上出土的北魏瓦当,上书“万岁富贵”。

河曲县

河曲县城,象众多紧傍黄河的县城一样,民风淳厚,建筑古朴,每日,黄河涛声伴随小城人家酣然入梦。县城标志性的建筑,是位于城东大墩梁的状元塔。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塔,原本为佛教圣物,从明代以后,塔的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埋葬佛骨(舍利),变成了点缀风景、平衡地运、昌盛文物的建筑物。太原的双塔如此,河曲状元塔也如此。状元塔高31米,形似状元郎的如椽巨笔。高耸入云。日出黄河状元塔长长的倒影,穿越黄河,可以直达黄河对面的内蒙古的大口村。巧的是村口有一块巨石,恰似一个大砚台。所以每当日升时,山西状元郎的椽笔巨影,就想饱蘸了蒙古巨砚中的精气,开始书写黄河的又一页精彩篇章。状元塔如此惟妙惟肖,性神兼备,昌盛的河曲文风,翻开旧志,科考应试,河曲人屡屡中榜。除此之外,九曲黄河还养育了又一代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

状元塔,传说是为了平衡地运的。清初河曲很穷,民谣说:“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捡苦菜。”为了翻身,县吏乡绅请来了堪舆家。相传这位先生走遍了河曲大街小巷,走不出要害所在。走到日落黄昏时,踏上了大河堤坝。突然见发现对面一条黑龙,虎视眈眈,正在吸吮河曲的精气。对岸的内蒙古大口村,位于一条形似黑龙的长沟沟口。地貌古怪,阴气习习,状如黑龙血盆大口。又如此异兽酣卧睡侧,河曲城焉能聚金生财?县吏乡绅决定在城头建塔镇妖。31米高的状元塔,不久就直插云天。椽笔倒影,又如一体条缚住黑龙的长

河曲县

索,越过黄河,镇在怪兽的头上,镇住妖气。说来也巧,河曲城在乾隆年建立了状元塔后。翌年笔一年兴旺,竟成了南来北往的晋商必经的水陆码头。驼帮满载着中亚、新疆、内蒙古的毛皮由此赴中原;马帮,满载着南方的精绸茶叶,由此赴西北。小小的河曲县城,经常是客商云集货栈爆满。南来北往的商人见多识广,吃了郑州豫香楼的黄河大鲤鱼,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在河曲这个小地方,竟有天下黄河任何一处望其项背的鲤鱼美食极品——黄河石花鲤鱼。这种珍品鲤鱼,独产在河曲西南方向的天桥峡中。上下里许,激流缓水,鱼种各不相同,历来是皇家贡品。石花鲤鱼赤眼金鳞,脊梁上有一条红线,肉雪白个大体重,食之味美,素负盛名。每年解冻开河时方可捕到,所以叫“开河鱼”。数量级少,成为鲤鱼中的极品。那些吃过郑州济南鲤鱼宴的巨商,品尝到石花鲤鱼后,无不感叹:黄河美食出河曲

河曲县-河曲文化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话儿留;
走路要走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

河曲县

一曲《走西口》,唱出黄河儿女的辛酸;一曲《走西口》,倾倒了天下铮铮铁汉;一曲《走西口》,使天下人都知道,黄河拐弯处,有一座叫河曲的古城。河曲的民歌艺术,可以说在山西独领风骚。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二人台”,一丑一旦,亦歌亦舞,精悍活泼,深受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群众的喜爱。“二人台”的剧目中有一百多出。其中最著名的有《走西口》、《探病》、《挂红灯》、《打金钱》、《栽果树》、《掏碳》等等。这些名曲,有多以歌颂黄河儿女爱情生活为主,有浓郁的的方特色和黄河风情。“山城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城镇戏场二人台至晚尤唱。”古时河曲城好戏连台的繁荣局面,至今让后人津津乐道。(太原道注:有关《走西口》及二人台,参见本站山西名歌栏目)

河曲戏剧艺术的兴盛和繁荣,历史上有以为代表人物,那就是元代大戏剧家白朴。白朴,子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生于1226年,卒于1312年,澳洲山西河曲)人。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它的作品大多以表现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如《祝英台死嫁梁山伯》、《苏小小月夜钱塘梦》、《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等等。其中的不少佳作,至今仍是戏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漫步河曲县城,我很想找到一些有关大戏剧家白朴的文化遗迹。尽管历史上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但到如今却踪影皆无。正当我满怀惆怅之际,广播里突然又想起了婉转明快的二人台。此时,我终于悟到:河曲人早把白朴先生的文化精髓,溶到那令人百听不厌的民谣小曲中,他们真正从精神上继承和广大了先生的思想。由此我想到了时下的一种怪现象:山西个别县,为利用名人效应,招引游客,不息捕风捉影,攀拉早已作古的历史名人为乡贤,造祠建堂,树碑立传,而未曾传其精神。从这一点上来讲,朴实的河曲人要比他们高尚的多,高明的多。一曲多情的二人台,立刻是人们联想起了,历史上第一位创作“梁祝”的大戏剧家白朴。一脉相承,一水相同,河曲的文化艺术,如同黄河一样,荡气回肠,长流不息。

河曲县-旅游景点

 

龙口瀑布 

河曲县---龙口瀑布


河曲县城东北三十余里处。黄河两岸石壁陡峭,怪石倒垂,河流被挟持其中,而至梁家碛后,豁然开朗,展开了一片河谷平原,水流骤然变宽变缓。以此形似龙口,故名之。又河床崎岖,流水落差大,水声有若雷鸣,故旧志将其列为河曲“八景”之一--------“龙口雷声”。

 

护城楼

河曲县----护城楼

又名玉皇阁,位于县城北城外数十米处。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底长21米,宽20米,高12米。楼门座北向南,门前有一宽4米、深7米、高3.3米的砌砖台。台前垂带踏跺18踏,加登楼门。楼门上有门额石匾,书“镇虏”二字,雕刻工艺精细。楼内俱为砖碹窑洞,布局奇特,造形美观,名曰“九窑十八洞”。从楼门东部南窑登24级石阶,可达楼顶。楼顶有正厅及东西厅,照壁刻联曰:“东有青山护千载。西得黄河保万春”。护城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400年)。明朝后期,北方农民经常小股起义,河保营战事频繁,常有守营戍兵500至800余名。河保营当时虽不是县城,但这里“商贾鳞集,官廨民居,崇墉比栉”,乃“巍然重镇”,“西域每市于此,盖西北要害”。建此楼旨在巩固城垣,同时,为了让玉皇大帝护佑河保营,在护城楼上修建了玉皇阁,北城墙上修建了元帝庙。

黄河大堤

河曲县---黄河大堤

旧社会黄河经常决口,冲毁岸边的民房。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在护城楼外修建了约500米的长堤,长堤外岸青石砌成,外罩铁丝网,内为土堤。每当夕阳西下的时侯,极目远望黄河对岸山峦起伏雾气蒙蒙,山上一轮红日呈桔红色,映照着晚霞显得幽远宁静。河中的水刚从上游山下的泉眼里流下来,水温很低,晚风从河面吹上岸来,夹杂着泥土的清香,凉爽宜人。黄河水向下游奔流不息,发出哗哗的水声,太阳光照在河面上,泛起碎银般的光泽点点。岸边垂柳荡漾,其中难免鸳鸯。河曲境内文人号称此处为“相思河畔.情人堤”。暮色渐浓,转身回河中(不是黄河中,是河曲中学)。穿过城门洞,豁然开朗,多少武林豪杰曾在此驰骋万里,沙场秋点兵。座南背北是一大型建筑,上书毛体“工农兵剧场”,里边播放着振聋发聩的新潮敌死卡音乐,一群青年男女足绑铁皮旱冰鞋,前俯后仰,你追我赶,轮声隆隆,尘土阵阵;既是大家潇洒走一回的理想场所,也是壮士断臂的绝好所在。

海潮庵
河曲旧县城南的涧河(县川河)之滨,簇立着有楼、堂、亭、阁十二座院落的古老填寺庙,其间楼阁栉比,檐牙高啄,苍使这儿显得树木森森,深邃幽静,给古寺抹了一层削穆神秘的色彩,这以是闻名晋陕蒙三省区的海潮庵
一、 海潮庵的历史沿革

河曲县---海潮庵


海潮庵,道光二年(1822年)后改为海潮禅寺,始建于明朝,其后屡加修葺,臻于完善。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有母子二人来到这时,儿子叫显存,母亲姓名不祥,见“山环水绕,地幽而洁”诚为胜景形势,于是辟土创建,砝砌大窑洞一所,上建高楼三楹,塑绘观世音菩萨金像,又砌西窑两间,上建禅堂静室,院内厢房门窗无不具备,这座庙宇就叫海潮庵。此后香火一直不断,直到明末王嘉胤造反,将海潮庵付之一炬,圣殿禅堂俱为灰烬,只有砖砌窑洞仍存遗址。后有显存门入傅芳和尚,续接香火。
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___1661年)有一叫圆成的和尚,号性庵,严持戒律,兴复旧制,历年辛勤募化,建砖楼窑一大所,补塑观世音菩萨金像,仍建西楼窑禅室一座,院内钟楼鼓一一改观。与道友成晓诵经念佛,检阅经典,后又于楼东复建砖窑洞,旁有小石室,塑像绘阿弥陀佛观音世至二菩萨像,即为现在的弥勒院奠定了基础。此后七十多年,”新者已旧,完者复颓,而修理无人,有心者悯之。岁丙寅(1746年)住持僧桂生与其师掌教亨加公奋然有重修志,”乾隆十四(1749年)仲夏斯庵栋宇生辉,垣墙焕色”桂生师徒于1746年___1749年又进行了大的维修。
道光二年(1982)年有扬州北来的高僧朴山和尚,法号玉聚,,云游到此,见这里”山环水绕,清景堪挹,足以习静而养真,爰有捷止之志也”。海潮庵在圆成、桂生之后再没有出现有作为的和尚,又且灾难较多,日就圯废。”岁荐饥僧无瞻,伐其树而鬻之,佛地禅林,鞠为茂草矣”当时住持僧心霁和尚,觉察到朴山这一心理,见他风度不凡,就与旧县其它寺庙的和尚以及城内的官僚地主商量,取的同意,为舍此庵为十方院,俾上人(朴人)主持。而上人因于庵中,”戒律甚严,能因人说法,开示善门,檀施所集,补残修废,焕然一新……四方归依者,翕然受戒”。朴山和尚在海潮庵濒临圯废之时,承前启后,葺其旧址,饰其庙貌,开坛放戒,说法讲经,盛况空前,旧县及邻近其它地方的和尚崇拜的五体投地,光收弟子九十九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朴山示寂后,塔葬庵之东北(即现在的九寺塔院)环植松柏,奉为开山祖师(即第一代开山大和尚)。
朴山之后由其门人圣灼和尚,号法顺(二代和尚)主持方丈,法顺勤理寺务,垦庙东沙梁种田植树,接水浇灌变为沃土,又购回四乡土地百佘亩,寺庙仓廪更加充实。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退院将衣钵传给定宪和尚,号静修(三代和尚)。
静修主持神池县,他执领方丈后,欲更加完善海潮庵的建筑,”海潮庵旧有旧窑数间,上为窑楼,东西低而圯,欲改东西窑为砝窑,建楼其上,与正面相配,工钜弗多,人以为难”但静修坚定不移,与其徒执劳从事,宵旰不懈,又派弟子空和操锡钵走万佘里,东出雁门,北游塞外,西过长安,南历黔蜀,艰苦备赏,募化以兴工役”自道光戊申至咸丰巳未(1848___1859年),十佘寒暑缔造经营,静修师徒胼手胝足,劳瘁不休。咸丰三年,空和劳累而死,静修也在峻工前累的大病一场,咸丰九年,”四面窑楼俱成,门廊周达,台榭高敞,焕然改观,凭栏四望,树林阴翳手载松柏桂柳,翠柏围遮,寺外引水灌田,沙瘠之土变为膏壤,蔬谷丰茂,仓庾充实,昔之荒刹土坡今为禅林胜境”。秋八月二十四日,这次修建正式峻工,峻工二年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静修圆寂,继方丈心田(四代和尚)。
心田和尚,河曲南沙佳人,俗姓刘,号福地,”笃承师志,募缘各外,砖瓦陶穴数楹,以为藏经之所,同治十一年(1872年)藏经殿落成,同志十二年心田圆寂。
光绪初年,国政衰落,内忧外患,光绪四年(1878年)大旱,人民水深火热,海潮庵陷于冷落,天来和尚,既无开坛,也没传戒(1874—1900年)他虽主持寺庙,但末进入方丈宗位之列。
光绪年(1901年)天来之徒隆兴和尚,号满愿,出任海潮湿庵第五代大和尚。兴绪年,出巨资补修庙右涧虹桥,兴绪10年传戒受戒者70余人,光绪11年,带众僧苦行募化于陕蒙甘晋,集巨资从京城请回半藏经书,12年操办水陆龙华万人会。在任期间,购回土地百余亩,18年退位,21年圆寂。
光绪18年夏,隆兴的尚深感年高体弱,管理力不从心,破格从包头龙藏寺请回高僧西来和尚主持寺庙,西来为第六代大和尚,他规划大介入海潮庵,北接三清观,南连涧虹桥,庙东石洞百步填平地形,以做万人大会坪一处。计划做好,外出若行募化,往来塞北秦陕,筹集资金,当年建成牛犋院、碾磨院。这一时期为海潮庵全盛时期,僧人百余个,土地数百亩,长工二十多,可惜因操劳过度,壮志末酬,而身先亡,22年退位,23年圆寂。他是一位书法家。

河曲县


第七代大和尚,由万林和尚和青宝和尚出任。万林和尚光绪22年至宣统元年任方丈13年,为前七代和尚,他以德治庙,广施善事,因精于医道,破例在庙内开设药房,治病救人,开创寺庙医神共存的确先例,光绪28年,因瘟疫流行,万林和尚全倾寺庙积蓄,购药治病,而引起风波,于宣统元年辞职退位,云游他乡。青宝和尚,号沏三,宣统元年接方丈大和尚,民国三年退位。在位六年,只有维持原状,没有发展广大,人称“老实”方丈。
八代大的尚,名长青,号妙德。民国3年接任,13年退位。同年冬病故,在位时,新建忱头窑一眼三间,上建窑三间,即方丈南楼,设为法堂,十方堂西做围墙,南修西山门,北接古尼姑院并增修九师塔院。
九代和沿了绪,旧县杨家崖人,民国14年接任方丈,36年暴死,在位22年,是海参潮庵历代方丈任职最长的一位,也是海潮庵禅宗末代方丈。他新修了藏经殿抱厦厅、水月院和经殿院石栏杆,僧介入庙南西花园、牛院,做北大墙,留小口保护尼姑庵遗址。
从明万历年显存上人母子到民国九人工方长辈绪,时达三百余年。抗日战争,海潮庵没有毁于兵火,51年县人民政府从陕西真武庙请回玉山和尚,主持寺庙,直至少981年圆寂。三十多年为维护作出了不朽贡献。
此后又有豆如弥、心彦、妙江、藏礼、妙群、水静、行达、元海等僧人住持海潮庵。96年秋,果正的尚由五台,山到海潮庵出任方丈,他严持戒律,正规法事,修残补旧,励精图治,以庙养庙,投资70多万元,油漆彩画了殿堂,拓宽硬化道路过500多米,硬化易损坡面300多平方米,栽植风景树立300余株,为寺庙增添了诸多设备、法器,为寺庙通了电,通了水,并广做善事,资助新窑希望中学、河神庙、弥佛洞、文笔塔。圣母祠共计三十多万元。
二、 海潮庵的选址、建筑艺术
海潮庵以优美的景色,精妙的建筑,吸引着游客,以其深邃的佛教文化,启迪着信男善女。
景色之美,美在海潮庵隐于起伏山恋之中,山恋巍巍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双臂,将这美丽的古寺抱在怀中,而海潮庵恰如半山遮琵琶的仙女,娇羞答答,分外迷人。南临横贯河曲东西的涧河,东有郝家桥沟,西有南门沟,条条溪水沟串流出,叮叮咚咚,昼夜不息,如玉带飘转,如佩环齐鸣;山花笑在溪底,不改齐貌;碧叶映在溪中,不减齐翠;涤足溪中,凉沁心脾。涧河如一长方明境,映照着海潮庵的景容,供苍松翠柳梳妆,让叠叠翠岭整鬓。加之寺庙周围古槐参天,树荫遮盖,婆娑之下,翁翁郁郁,树上乌雀婉转歌唱,溪边青蛙瓜瓜鸣叫,清风徐来,彩蝶翻飞,风景秀丽怡人,正如碑刻所云:海潮庵,北忱高岗,南临大涧,左右水绕山坏,蟾声鸟语韵,登临间耳目为之一新。
建筑之妙,妙在亭台依山而建,楼阁依崖而立,花木凭石而生,巍峨与妩媚相映,奇险与,俊俏共存,千姿百态的谐统一,海潮庵深隐山腹,二十五亩的见方的范围,容十二坐庭院,数十楼阁,无蔬密之感,曲折幽深。弥勒殿、观音殿、藏经殿,随着地势,层层递进,节节高升,直上高岗,雕梁画栋,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而全部建筑又以三点一线为中轴,布置了建筑,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师塔院,西有十方院、牛犋院、方丈院、水月院,其间以院墙曲折分割,以洞门害然通达,洞门下不是层层石级,便是鹅卵石铺医的小路,这些小路有如条条飘带,把建筑物系在一起,每进一门,均别有洞天,使这些建筑物布置的错落缜密,回环幽雅。站在寺院外,从花树掩映的西山门望进去,医有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蜿蜒向上伸展,小石头间长满青苔,象铺着碧绿的地毯,走上去绵绵的,满眼一片浓绿,连身子都染得碧沉沉的,鹅卵石间野花星星点点,芳草蔓舒细腰,墙外桃花杏花不时地伸进小路的上空,争芳斗艳,微风掠过,芬芳沁人心脾。小路曲曲折折,穿过十方院、牛犋院,向上延升,进个洞门,藏经殿抱厦厅就现在眼前,构造算不得高大,却精致细巧,秀丽明艳,有一种别样的古色古香。庭院台阶上下花木玲珑,花香袭人,这边柳叶桃、红绣球、繁花盛开,如个团团绯红的轻云,那边金针、麦冬、郁郁葱葱,金针花灵秀孕育,花蕊儿缕缕细垂,更有冬青子、无花果香翠碧绿,个缕缕清香拂面,格外迷醉游人。
从“抱厦厅”的东门走下,便是“九师塔院”,院内宝塔高耸,苍松参天,别是个番风光。“九师塔院”下边就是海参潮庵园林,占地三亩多,山重水复,山则峥嵘崎岖,水则涵孕其间,上是山崖立地,下是古涧深渊,将海潮庵点缀的更加动人。
十年浩动,海潮庵不能幸免,庵内花木凋零,亭台破蔽。79年庙内住持僧玉山和尚捐资进行全面修复,96年果正和尚主持海潮庵方丈,投资约70万元,维修、扩建了寺院。
现在的海潮庵,绿水碧波绕寺院而鸣奏,亭台楼阁随树影而闪烁,宝贵的历史方物、优美的自然景色浑然一体,不愧是建筑史上的艺术珍品,不愧是晋西北的佛教明珠。
附:海潮庵的建设现状
海潮庵座北向南,以弥勒殿,观音殿,藏经殿三点一线为中轴,依山取势,随坡建成。
第一层:司房院。正面枕头窑一眼山间,内供弥勒佛像,门口砖砌抱厦一间,为司房。是检院书记的住房,办公室。布施人的钱粮等物再此吃登记入库。上建观音殿三间,司房东券忱头窑一眼三间,为大伙房房,西卷筒子窑两眼,一为小伙房,一为库房,弥勒院东为五观堂,八海窑一眼四间,分割一间为内室,外三间为五观堂,内供阿佛一尊,是僧衣人、香客的餐厅,上建楼窑三间为药王殿,内供药王、药上菩萨,大伙房与五观堂之间,以砖砌大窑洞连接,洞长7米,高宽各4米,出大洞东为碾磨院,与东山门连通。弥勒院西侧为客堂,与五观堂对称,券八海窑洞四间,分割一间为知客内室,外三间为客堂,内供西方接引佛一尊,是寺庙的高级客房,由知客僧掌管云游僧人来庙居住,先由知客僧批准,方可住宿,名为挂褡。上建议西窑楼三间,为文殊普贤殿,西客堂与小伙房又以砖砌大窑洞相连,与东大洞对称,长7米,高宽各4米,名曰光明洞,洞内墙壁嵌有七代方丈两序碑碣,,洞西口一分为两口,北口拐角修成上二档的梯形通道,南口做门,西北出为十方院,,十方院北建十方堂,为砖券枕头窑一眼三间,内供阿弥陀佛,云游僧挂褡后在此等待分配,是寺庙的大型客房。院南有西山门,顺西北坡道行数十步,有西山门二门,进二门,是牛犋院和尼姑院。弥勒院南为正山门,内建议闪门,上建议韦陀阁,砖砌砖雕,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均为八卦收顶的木结构建筑,正山门东西各建一小门,踏节而上为东西窑洞楼通道,曲径通幽,俗称太子游西门。

河曲县


第二层:以观音殿为中心,东西展开,观音殿为砖券枕头窑一眼三间,内供观世音菩萨金像,东西十八罗汉护法,墙上有古八罗汉护观音的珍贵壁画,大殿外有抱厦厅三间,砖木梁柱结构,十八面金字牌匾悬挂殿顶,四副楹联牌匾分挂四门,东西山墙嵌有碑碣六,殿内柱九龙地毯包裹,海灯长明,晨钟暮鼓,佛地洞天。
大殿为三圣殿,与大殿一线券筒子窑三眼,一为司僚房,一为厢房,中间为三圣经,向供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金像,壁画是十大护法名将和礼陀、韦陀的画像,院东为祖庙两间,供已故方丈牌位,院内出小楼与东楼药王殿相通,祖庙北角有一长9米的砖洞,名朝阳洞,是上三层藏经殿的通道,洞内有同尚文草书墨迹:紫竹青风吹开雾雾露行年晓,玉瓶法雨洒遍乾坤万户春。
大殿西为禅堂院,与观音殿一线,券忱头窑一眼三间,为禅堂,供僧众上殿汇集、更衣、休息,出南小门与西楼相通,南有转信楼一具,传说青年媳妇站在上面,左转生男,右转生女,南墙有五代和尚行略碑。出西门进入方丈院,北建筒子窑为方丈窑。忱头窑一眼两间为二间,院南为法堂,方丈院西出是牛犋院和尼姑院。
牛犋院西为禅堂院,与观音西六间三室平房为尼姑佛堂,东延寿堂平房五间,西北为古尼姑庵遗址,即尼姑院,九代和尚做大墙留小口保护,南为西山门二门,东北角顺通道行数十步,南有洞门入藏经殿下院,名转龙洞,北有一砖卷大洞,长十余米,名修因洞,北上砖砌台阶二十余节进入水月院。入修因西拐又一砖卷名喇嘛洞,外建长厦,厦后有静室三间,名惜静楼,供退院和尚静修。
第三层:藏经殿院,正面经展砖砌八海窑一眼三间,内设经柜入处,供如来大佛金身,是收藏经检阅经书的殿堂,仅次观音殿堂,外建抱厦厅三间,雕梁画柱,飞檐斗拱,五脊十二兽。与经一线,东西对称卷忱头窑一眼三间,为退院老和尚受戒的殿堂,西为兰若堂,内供阿弥陀佛,是受戒和尚演礼、准备、集聚的地方。经殿院又分为上下院,中间由十二节雕花栏杆分开,平栏立柱,奇花异草,桃榴佛手,飞禽走兽,去行龙游,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下院东修大伙房三间,西修库房两间,西南为转龙洞上口,从经殿院东门出去下边就是九师塔院,塔院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砖塔,下层为砖窑,每塔一窑,窑窑相通。窑内存放已故尚的遗骨。塔的造型,底座为正方型,五尺见方,高三尺,上建纺缍式塔身,上粗大,下细小,收顶为瓷烧塔尖,一般塔高一丈二尺,总高一丈五尺,现有砖塔十五座。
三、 海潮庵珍贵的文化遗产
1、雕塑书画碑碣
木雕:海潮庵的木雕佛龛,共有效5处,最为精巧的数观音殿、藏经殿、般若堂、兰若堂等处,而般若堂、兰若堂二处相对相称,珠连璧合,佛龛三米见方,顶点为五十猫头,五十滴水,四十飞头,五十椽头,平栏鱼肚,依次雕下,七个寻材头子以孔雀尾巴精雕而成,四个龙头排角向外伸出,分为三段,上段龙身水没,把四龙头拱托出水,如临大海,中为廉架九节,空雕盘盛水果,琴棋书画,再下便是佛龛门面。门面竖分五节,左右处两节,每节分在格,上格游龙戏水,中格花草,下格狮象,均为空雕。中间三节中一节海水朝阳,两边是单边海棠花,中三节又用券口芽子中的方块嵌边,精巧细致,耐人寻味。

河曲县


藏经殿,观音典的二套供桌,是少见的浮雕木刻精品,八洞神仙,五龙戏水,奇花异草,花鸟鱼虫,栩栩如生。
殿堂亭阁的木刻与整体结构相辅相成,精美异常。藏经殿抱厦厅做顶柱的四个木桩,别出心裁不,雕为四个手棒仙桃的弥猴。尘嘴猴腮,黄毛红眼,唯妙唯哨,三排十二明柱都用券口牙子嵌出,或方块龙,或穿去龙,或戏水龙,花样翻新,变换无穷,各种图案的门窗精雕细刻琢,有梅竹荷兰,有琴棋书画,有八仙过海,有瓜桃李果,古色古香,细致典雅。
砖雕:韦陀阁门面,全用砖雕砌就,有正檐挑角,有平栏鱼肚,有寻材斗子,与木结构近乎相同,更有弥勒殿,观音殿佛龛的上半部,纯属砖雕,上部的四层三隔七节九匡二十七橼头、飞头、猫头滴水样样俱全,与下部木雕龛面浑为一体。很难区别是砖是木。
泥诉:海潮庵有大中小佛像400余尊。大型的20余尊,中型的100余尊,菩萨像眼帘平垂仪态安祥,给人以和蔼可亲,吉庆有余的感觉、佛像两边的弟子,又是忠心不二,护法将、十八罗汉、礼陀、韦陀,或举手,或抬腿,或满脸笑容。或怒目圆睁,一个个神态各异,形象逼真,汇集了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漓淋至尽,栩栩如生。
书法:庵内有牌匾57块,楹联15付,墙壁墨迹3处最有特色要数清朝进土、官至杭嘉湖兵备道的黄宅中书写的楷书横匾物,三空妙谛维求养性修真“开甘露门”海渡慈航群生普济,海潮梵呗万籁俱清“和“一片婆心总是济人利物,三空妙谛维求养性修真。”法度森严,内涵筋骨,沉厚秀润。行书横匾:“大圆满觉”不知何人所书。结体舒展巧丽、千篇一律笔画沉着有力,疏密搭配得当,很有节奏韵味。草书楹联“寻僧有意莲社,送客无心过虎溪。”墙壁墨联:竹青风吹开雾露千年晓,玉瓶法雨洒遍乾坤万户春。此二联出自清代河曲书法家周尚文手,字体自然,参差错落,雄纵豪文稿放,刚柔相济。
壁画。观音殿有道光二年绘制的十八罗汉救护观音的壁画,画面利用不同的面部神态、沉思,也有的在凝神,在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每个人物只是寥寥数笔,以浓淡粗细的线条变化,充分体现质感和动感。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顺畅地一笔划过来,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发人物的生动性。
碑碣:共有碑碣15通,最早的是“新修三圣殿碑记。系康熙八年。重-要埤文附后:新建三圣殿记邑城东南二里许名海潮庵,基地北枕高岗临涧,左右水绕山环,诚为胜景形势。
明万历年间,有僧显存者,始辟土创建,砖砌大窑洞一所,目建高楼三楹音菩萨金像,又券两间,上建禅堂静室;院内厢房门窗无不具备。暨明末流寇陷城,圣殿禅堂俱为灰烬,仅有砖砌窑洞仅存遗址,邑人经过黍离兴,补葺无力迨。清顺治年间,有僧圆成系显存徒孙也,严持戒律,精修六度,万行思继述先业,兴复旧制,历年辛勤募化,重修砝楼窑一大所,补塑观世音菩萨金像,仍建西楼禅室一处,院内东西房、钟鼓楼门墙一一改观,与道友成晓诵经念佛,检阅藏典,劝俗普修净土,因欲建西房圣殿,幸福缘凑集,我邑城市乡村信善人民,或效力,或舍财,慷慨趋事,克襄厥成,于楼东复建砝窑洞,旁有小石室,塑绘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二菩萨像,金宝庄严,法身圆满,虽上乘了悟,不假声色,然座五莲池,生九品根器中。下者敬礼思佛,随喜诚心,其利益于培因果,种菩提

河曲县


,脱苦海,登彼岸,功德必不诬矣。创作肇于前,叙生态平衡随于后山河依旧,塔寺维新,岂偶然哉,事峻属予为文,予愧不敏,但好善之心乐于人同,因叙其巅未,以志一时胜事,万劫良因地,是为记。
大清庸熙捌年岁次已酉七月十三日贡生老授教职王庆支谨撰儒学士员苗承序书丹重修海潮庵碑主记海潮庵古刹也,亦胜地也,山环水绕,蟾声鸟韵,登临间耳目为之一清,以故一切幽人逸士往往忱流濑石于斯,其披缁住锡者尤无论矣。相传有明万历间上人显存者始辟土创建,刊诸石其详盖可老也迨。
我国朝康熙四年,住持僧圆成,号性庵者,实行有道人也。于参讲余,复修缺略,修倾圯维时景色最胜,乐善者亦最夥,实斯庵一大中兴会也。先君传芳公,赏书崇实说以旌之,与性公自记,并勒石于洗楼室龛之械可焉。自是以来七十余年,新者已就,完者复颓,而修理无人,有心者悯之。岁丙寅住持僧桂生与其师掌教亨公奋然有重修志,邀余作募缘引,并邀先兄梦鉴,邑人苗翟,李如桂商其事,先兄等慨然充许,乐与拔力。余亦喜事之亦成,而桂公师徒之志易遂也,不意先兄忽逝,而余亦避迹村居,遂不获亲董其事。今岁仲夏,余由乡归城,与友人散步河滨,忽睹斯庵栋宇生辉,垣墙焕色。询厥故桂公曰:是皆众善信力也,僧有何焉。且曰:斯庵也,君家种已三世矣,今贫纳复假众力得成,斯役虽不敢与显存,性庵二公媲美,然于师徒住持之责或少告无愧焉,君独得一言以志之乎。余闻而俞之曰:是不没人善也。是能种福田也,是克继微而永垂芳名于不朽也。因乐得而志之。予为后事之复能继桂生了者劝。是为记。
大清乾隆拾肆年岁次已巳捌月上浣吉日邑拔贡生考准铨州同白梦馀撰儒学廪膳生员苗国昌书。
重修海潮庵永立十方院碑记
道光巳丑秋,余假归里,暇日过城南海潮庵,访朴山上人,庵故胜境地,上人处方之清修高僧也,海潮庵名载诸邑志,地幽而洁,庙宇高爽。我朝定鼎之初,先有神僧寓焉,数传而膈,住持不得其人,日就圮废。上人自江都北不寺云游到此,卓锡兹土,见其山环水绕,清景堪挹,足以习静而养真,遂有捷止之志焉。其时住持是寺庵者僧之心雯也。微窥上人之意,且喜其风度不凡,即与城中戒僧融著者供请聘足又高及客邑士遮人等,愿舍此庵为十方院,俾上人主持,永立不朽。而上人因于庵中,葺其旧址,饰其庙貌,开坛放戒,说法讲经,立定清规,萧然可尊。四方归依者翕然受戒。而本邑之僧众咸感而听法也,呜呼!一人向病善,众人赖之。上人于蒲团定性之余,勤于讲解,与禅众说天真,对绅士言性理,即向愚氓百预处姓莫不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淳淳开导,是上人德性,非惟有裨于法门,即在吾道中其亦笃信善道之君子欲。庵有田亩虽不足以养瞻,而十方供给者不求而自至,所谓人杰地灵者此其是也。但恐代远年没之下,或以衣钵相传之禅林,仍为子孙私爱,寺院故属余记其巅末以垂于久远去耳,夫辟修净土,广劝善行,吾道所乐为表彰也,援笔为之记。

河曲县


赐进土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福建福州府候官县知县记大功六次卓异补直隶州调署泉州府厦门海防同知加三级记录五次黄宅中谨撰大清道光廿一年岁次辛卯仲夏浣。
海潮庵创建藏经殿碑记
海潮庵,在旧县南城外,颓废多年。自扬州朴山上卓锡于兹,开堂传及戒,其弟子静修和尚踵而成之,宏建法场,拓增梵宇,居然丛林胜境矣。今方丈心田者,静修弟子也,募缘各处,鸠工庆材,砖绉陶穴数楹,以为藏经之所。壬申四月,余为先太宜人延僧礼忏,以故至庵。心田为余言:拟候大工告毕,请藏经实其中,并焉余为之记。乃进心田而语之曰:释教之有藏经殿,犹儒教子有藏经殿,犹儒教之有尊经阁也,千卷万轴,充栋汗牛,岂仅为闳壮观瞻,夸多口靡云尔哉?昔王阳明先生记吾乡稽山书院尊经阁曰:六经者,非他,吾心所常道也,圣人之述六经也,犹富家之祖父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子孙,或至于散失、遗亡,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余以为圣经然,佛经何独不然?藏经者,释心之记籍也,而藏经之实则具于释心。今使为释者,不反求诸本明之心,本空之性,无论束心,经不诵出。即勤梵呗,务赞歌、经典不忘,而一点灵台,或至贪真,诸妄缘之杂起,则是自弃其家之所有,而以所贻记籍为宝也,虽多何裨估?则藏经之藏顾不重现。金刚经云:如来常说,汝导比耶,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可舍,何况非法,解义谓:渡河而不用筏岂有到彼岸之时?然有筏而不用以渡,文岂有到彼岸之时?故用筏渡河者,学佛之始,途,到岸舍筏者,成佛之极境也。至是而五蕴非有四大皆空,水月性天,独参妙谛,了了无可得,得时不学知,反觉藏经数千尽成赘语,此上乘不易得,且学下乘,用筏渡河,其遮几乎?不然拘牵于语言文字,而忘其本心,释氏之口头禅与吾儒之章句学,其弊一也。余不深于佛理,姑就所见及者,用以言诠质之心田,末知膈否耶,心田唯唯而退,因援笔而记之。
大清同治十二年太岁在朝阳作噩暑月中汗谷旦
诰授奉政大夫同知用河曲县事古越金福增撰府邑弟子方宝铭书丹,方丈两序同立石,石工蔚岱镌字。
重修海潮庵碑记
旧城东南海潮庵,面山临水,地极清幽,先大夫尝读书于此。宅中为童子时,随侍往来,见山门外古槐数株,大皆合抱,暑月垂阴,婆娑其下,心甚乐之。越十余年,岁荐饥僧无赡,伐其树而鬻之,佛地禅林,鞠为茂草矣。道光已丑,余以闽令入觐,乞假归省时,则朴山上人自杨州北来寺至此为方丈和尚,戒律甚严,能因人说法,开示善门,檀施所集,补残修废,焕然一新。其后七年,余丁内艰,侍先大夫归里,上人已圆寂,塔葬庵之东偏,塔前栽松柏槐柳以护之。而其弟子静修和尚,苦行清修,笃承师志,凡其师所为功德于是庵者,竟力为之,久而不懈。其后九年,余守黔之大定,静修命其徒杖锡走数千里,募化黔蜀之间,空和为余言:静修精研佛法,道力愈坚。范铜铸钟,列募化万人姓名,为人请福;且于庵傍垦田栽树,引水开塍,劳瘁经营,为住持久远之计。余闻而善之。又五年,余迁浙江杭嘉湖道,引疾告归,则咸丰三年五月也。与静修晤晤,其禅学日益进。其所营造佛阁、僧炉视前益宏敞。凡庵中梵钟、法磬与什物器具,规划井然。庵旁沙瘠之土,皆变为沃壤,畦田如画,树木成林。乃喟然谓同志曰:彼学佛之徒,尊师守法,勤学则如良士,力耕则如良农,沉乎吾党,可从勉旃!余衰病乞归,惟有率励子孙,读书耕田,上继先业。而回首童年,嬉游古自追随之乐,固已茫如隔世;即追怀朴山上人,亦不可得而见矣,以是质之静修,其能无今昔之感哉!
咸丰三年秋八月既望,邑人黄宅中撰并书丹
海潮庵开山方丈和尚行略朴山和尚杨州北来寺高僧,道光二年至山临水,日久荒圮,乐其地幽静遂居之。持身刻苦,戒律甚严,然善教人因果之随事开诱,邑中人无贤愚皆敬礼焉,檀施云集,数年而圮废者焕然一新。尝曰:人须有益于世,吾既逃禅,别无功德,惟不浪费世界一丝一粟,艰苦修行,劝人为善,多化一善人则少一恶人矣。北来寺风景虽佳,然扬州鳘华不如晋北纯朴,此间清静方外之胜地矣。北来寺生徒百余人,住
海潮庵嗣法门人九十九人。十二年五月十八日示寂后塔葬庵之东北,环植松柏奉为开山祖师。
二代方丈和尚行略
圣灼和尚即朴山门人法顺也,主方丈九年,恪遵师戒,敬守清观,以修真养性为务,道光二十一年退院之日以衣钵付静修曰:吾在寺无他功德,惟承先侍后俾无废堕耳,吾有居外刹时积存银五十两,今可与汝作常住公用为香火供养之资,汝能沿朴山先师遗范,禅门有传人也。二十六年六月六日跣跌庭树下端坐而化。
朴山法孙十二人,法僧孙十二人,法僧十一人。
三代方丈和尚行略
静修和尚法名定宪,神池县人,祝发后受戒于延庆寺,即诣海潮庵,继法顺主方丈,持戒清严似朴山,而刻苦勤劳过之,佛氏所谓苦行头陀也。也是海潮庵旧正堂数间,上为窑楼,东西屋底而圮,欲改东西屋为砖窑,建楼其上,与正面相配。工钜费多,人以为难。静修曰:“吾奉佛心坚,仰丈佛兹场大,内有协力之比邱,外有好施之檀越,安知此愿不遂乎”?乃与其徒空和、隆惠、聚德、洪远等执劳从事,宵旰不懈,而空和操锡钵走万余里,东出雁门,北游塞外,西过长安,南历黔蜀,艰苦备尝,募化以兴工役,道光三十年见余于贵州大定府,黔人感
其义,布施者众。咸丰三年余引疾归里,见其师徒胼手胝足,劳瘁不休,已而空和死,静修为之愈力,盖自道光戊申至咸丰巳末,十余寒暑缔造经营,愿心遂而筋力亦几惫矣。今年夏六月,闻其疾,往视之因劝节劳善自保养。则曰:“吾欲成朴山师未竟之业,住此一日则有一日功课,安敢惜身以自逸乎!”当是时庵中四面俱成,门廊周达,台榭高敞,焕然改观,恁栏四望,树林阴翳,手栽松柏槐柳,翠碧围遮。寺外引水溉田,沙瘠之土变为膏壤,蔬谷丰茂,仑庚充盈,昔之荒刹土坡,今
禅林胜境,岂佛兹广大,鉴真诚而默相之?仰苦行头陀有志者事竟成也,然众人所以尊礼和尚者,不独此也。夫以慈悲定慧,秉菩萨心,修罗汉果,解众生之灾厄,种方寸之福田,疗病禳灾,每多奇验,四方之人盼依向慕者,惟愿善保法,躬广行慈善,为大众造福耳。秋八月病愈既痊,役亦毕工,于十二有四日落成。建醮是月也,秋谷将登,疫气渐灭,人心大和,咸谓淹潮庵,前有补山,后有静修,梵宇聿新,地方蒙福,其功德2
不可不表彰哉!因纪方丈行略而于静修祥云。
咸丰九处岁在已末,邑人黄咤中撰十一年十月静修圆寂,同治元年壬3书丹并泐石 继方丈心田石工白光明刻字。
五代方丈行略
和尚讳隆兴字满号圆成。系直隶宣化府蔚州人,俗姓张氏。世代业儒,行年二十,悟世非常,辞亲出家,圆具于河曲香山寺智沏领海潮院事,随于九年即补修寺涧虹桥,十年即传成,十一年即亲回直隶募化钱若干,由京都请得藏经,十三年又亲出外募位置,又置陆圣像即罗汉像,又置水陆圣像即罗汉像,又置殿堂壮严陈设,又置精细供器,十四年三月又延清高僧检阅藏经,拜礼万佛宝忏,启建龙华胜会,至十七年又置买五门楼畦地二十亩,费钱七百余,又应偏关龙华神太过,大病一场和,自觉倦勤,意欲退居修养,遂于十八年门人正议与之代传戒海
参,末及开期,因嫌冗烦,即生脱焉。
向西沙门融潭和尚撰大清光绪岁次丁酉年姑洗上院吉日
2、牌匾楹联
已丢失的海潮庵大门楹联:
海水无边开法界
潮音不断显真如
为藏头联:开头两句第一字合为海潮佛教文化开导着活如无边海洋的大千世界;不断的谭经说法,不断的精研佛法,机时探求真理、发现真理。上联规定了海潮庵的立庵宗旨。
弥勒殿上方牌匾
诚意格神
门庭两边楹联:

河曲县


寻僧有意来莲社
送客无心过虎溪
莲社:东晋高僧慧远于太元六年(公元381年)倡导弥勒静土法门,该年是为净土法门流持之始,慧远为次土法门之始祖,太元十五年慧远与十八高贤,一百二十三同志共结白莲社,一同修念三昧。慧远、俗姓贾,雁门娄烦人,博览群书,尤邃周易老庄,二十一岁投簪落发,,先居襄阳、长安、荆州,后抵建寻阳,见庐山幽静,结庐山阴,即历史上有名的东林寺。慧远宅庐三十年,未尝出山一步,而朝野名流,江左清信之士,抛弃世荣,望风摇集,依远游止。亦即:“寻僧有意来莲社”。
虎溪:水名,江西庐山下。慧远结社东林寺,三十年足亦未尝越过虎溪,过则虎鸣,而送别诗人陶潜,道士陆静修,语道契合,相送不觉过溪,虎辄鸣叫,三人大笑而别。是为虎溪三笑,成为佛教佳话。
但细考静修于南朝宋元嘉末到庐山,其时慧远已死三十多年,陶潜已死二十多年,在山共话,乃是膈人牵强附会。
弥勒殿东侧为斋堂,楹联
一粒米擅信口中分出 凡受食时,当作五观经云:思维此食,恳植、耘治、收获、舂磨、炊煮乃成,用功甚众,计一钵之饭作夫流汗集合,计之食少汗多。 半瓢水行人肩上挑来
唐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五谷天赐,乃养命之原也,人能珍惜五谷,乃免饥饿之苦报。
向僧人、食客表明:一是一粒米,一滴水的来之不易;二是寺院僧人与施主信士的鱼水关系,训戒僧人过日子要勤俭节约,与广大信男善女广结良缘。
世尘不染永脱轮回豫觅功德
道体安居高超极乐修成佛仙
不染世间尘欲,才能脱离行死轮回之苦,安乐地得到功德;是道之体安然居住,节操高尚,进入佛仙境界。弥勒殿顶建有观音殿、抱厦厅,横匾为:多方济难
抱柱楹联为:
海中筏渡大千世界
潮之音了无量菩提
禅林幽雅普陀法座
寺镜庄严极乐神宫
是属藏头楹联,开头四字为海潮禅寺,道出寺庙命海潮禅寺的因由。前两句指精神的,抽象的,喻观世音佛法无边,在苦海中用船筏普渡大千世界的万物众生;应时说法,福音启悟着广阔无边的境。后两句是指物质的,形象的,描绘寺庙殿宇的庄严,设备的精良,环境的幽雅
抱厦厅内正门楹联:
慈悲群生称老母
救难万世感能仁
以万物众生之忧,之乐而乐,是众生的老母亲;在历史的长河中救苦救难,众生感受到了大能大德。 观音殿西门楹联:
海渡兹航群生普济潮喧梵呗万籁俱清苦海之中开启慈悲航船,众生普遍得到接济;道场法合,佛法教化驱散人世界间邪念杂音,造就朗朗乾坤
观音殿门庭楹联:
千秋甘雨露
万古海潮音
菩萨慈悲如甜美雨露千秋挥洒,普济人天;佛法教化如海潮之音深厚浑宏,万古不变。
观音殿东门庭楹联:
一片婆心总是济人利物
三空妙谛惟求养性修真
一片慈母心肠意是接济众生,利益万物;佛法的精髓只是要养成良好的情操,控求人世的直理。 观音殿东西壁音间没有相对两座门,
西侧门联:
佛法深如
人缘涌似
佛法象海洋一样深邃博大;与佛法结缘的人像潮水一样涌动。赞誉佛法的精深,信士的广大。
东侧门联:
一路菩提树三空解脱门
一路都是慈悲向善的常青树;三空都 是解脱灾难的门径。喻人生道路无处不有佛法保佑,佛法是解脱灾难门径。
观音西禅房楹联为:
秘密真传演三乘
五时说法利人天
大小乘是佛法的精髓,是佛教的基本教理;因时说法,普利人天。
观音殿东三圣殿门联:
文明济世慈云焕
普照周天慧日光
佛祖的慈悲象云影,光彩四射,文明济世;佛祖才智,象太阳一样普照宇宙间。
方丈院门口楹联:
半点尘垢飞不到
一轮明月去还来
佛门圣地静洁、清幽,没有尘世的喧嚣、尘垢;只有一轮明月去了来,来了去。描绘心境、环境的静洁,天人合一的氛围。
方丈窑正门楹联:
白日传心净
青莲喻法微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传授佛法,要心无邪信念,心无杂念;紫竹青风,莲台佛现,教喻佛法定要求其微细,吸其精髓。
观音殿东北有潮音洞,西壁有草书墨迹联:
紫竹清风吹开雾露千年晓
玉瓶法雨洒遍乾坤万户春
南海观音菩萨紫竹林中的清风吹开迷雾,永葆晨晓与光明;手中玉瓶法雨洒遍环字,滋润众生,春满天地。
潮音洞踏十八阶台阶,进入第三层建筑,藏经殿门口楹联为:
长青有花诰诸福延绵
不老似仙星双辉炳耀
福址的延绵不断有如花朵葆青春;成仙得道,长生不老如日月光耀永照。
菩提照朗宇庙万有
钟磬洗尽人间尘垢
佛光朗照,宇庙间无年不有恩泽;福音洗尽人间灰尘及污垢。
宝鼎呈祥生佛火莲台凝瑞接仙云。香炉宝鼎中烟火缭绕呈祥;莲台的瑞气连接仙云。描述佛教文化的幽玄氛围。
无相沙弥求布施
有缘檀越种佛田
无相布施植佛种
有形炉昆作因缘

河曲县


阐明佛法、僧人、信男善女的缘因。
依菩提树证无生
乘般若舟登彼岸
菩提树,般若舟是佛法学专用词,并是佛法的代名词,上句是说佛法的根本思想,是以空为根据,认为宇宙人生,并无任何固定实体存在。只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状态,无常是空,无我亦是空,。下句是说乘坐佛法的船,离苦的此岸,到达乐的彼岸,离烦恼的此岸,到清凉的彼岸。
3、僧人习作
僧人诗作四首:
药王殿南墙壁
肉挂 晴庄还疑桂树广寒栽,仙手应教折得来,读罢佛经尝药性,始知济世有良材。
旃檀 静修旃檀一节价千金百病闻香尽得生昔日君王求不见,弥离广聚敬来呈。
返魂香 晴庄何物仙香号返魂天生聚窟有灵根, 几时修到西方地,赠的家家供一盆。
厚朴 晴庄
厚扑温中药物宜红花青实紫鳞皮我生愿学神农事,救得沉疴一转移僧人诗作四首,见普贤、文殊殿北墙。
松树 心斋
种松不知是何人,劲节蟠桶欲作鳞,历尽群芳看独秀,自来良木国家珍。
莲花 心斋
岂惟花品冠芳丛,劲节高高映日红,荷叶藕根连子肉,尽收金匮药方中。
紫竹 心斋
风前碧玉映森森,便是观音紫竹林, 万叶千枝同一谛,毫无粉饰抱虚心。
垂柳 静修
依依杨柳杪垂头,却毒却邪可易求,插在瓶中持净水, 活人不计几千秋。
4、前人题咏:
见河曲旧志
贺金葆卿司马六十寿保德州知州姚庆布
黄河万里入边来,日照雄关六扇开。户有弦歌新治谱,地名丰乐旧池台。维持端赖真贤宰,兴废于兹见吏才,瘠土今登仁寿宇,喜添鹤算共衔杯,定是寒山苦行僧,怯来道骨总棱棱。现身又阅人间世,说法勿忘最上乘。两字清勤惟自励,一生淡泊更谁能。龙华会里欣君健,顶上圆光得末曾。
(君绘小作僧伽跌坐入定状,题词甚佳,故云)
布 前 韵
河曲知县 金福增
风尘作吏此间来,山色河流眼界开。六栽滥宇长守土,一官听鼓早登台。幸劳竟乏安民术,迂拙原非治世才。为避喧嚣游佛刹,介眉莫进紫霞怀。
(时在海潮庵讽经)
选胜闲寻野寺僧,辉煌殿宇上弧棱。邀来明月成三影,话偏慈云第一乘。理欲谈元浑末得,学求寡过亦何能。前生因是今生受,修到梅花也不曾。
步 前 韵
巡检 卢绶生
穿云履登拂尘来,
曲径通幽花自开。问俗垢时怜下吏,听禅亲为到经台。感恩民颂龚黄绩,济世公怀管乐才。偶访清凉息征辔,收将山翠落瑶怀。世味深尝静似僧,填胸五狱见圭棱。生来淡泊真仙骨,参得虚明入上乘。此户歌声新教化,传家治谱旧廉能。愿公常设春风帐,可许彭宣到不曾。
步 前 韵
王 衡
慈爱原从学道来,勤施六栽化源开。仙筹迎夏濒添屋,兆姓熙春信有台。泽q黍苗南国政,门储桃李北方才,奥林沐德深如海,独饮丰泉水一怀,偶学禅和访寺僧,消融圭角不为棱。“虎溪”觅径无双客,“狮座”谈经最上乘。因了“三生”销结习,才忧“百里”颂廉能。君身已作万家佛,犹向如来顶礼曾。
步前韵题海潮庵壁
金钟彦
偶向龙华会上来,深山古寺画图开。穴居初建藏经阁,(时方建阁绉石为窑。)壁立犹余说法。
(庵后有土墩,高踞山顶,相传系古时说法台)
传戒人争夸佛事,题诗我却愧仙才。红尘不到清凉境,洒偏杨枝水一怀。爱静如僧更访僧,圆通谁复见模棱。桃园地可容常住,梓里庵犹忆大乘。
(余家山阴之观仁里与大乘庵为邻) 嘏祝斑衣歌寿岂,禅参老衲验修能。良宵钟磬声都沏,唤醒人间梦末曾。
四、海潮庵的水陆龙华会
海潮庵每十年一届水陆龙华会。俗称万人会,开山祖师朴山上人倡导遗留,会期十天,九月初一至九月初十。
水陆龙华会,是佛教法会的一种,并称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水陆斋,水陆斋仪等,时间较长,少有七天网至四十天,规模较大,参加法事的僧人有几十,甚至上百,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食品以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济六道四生,故称水陆道场,相传始于南朝梁武帝。《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梁武帝梦中神僧告之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大斋以拔救之……帝即遣迎《大藏》积日披览,创立仪文,三年而以成……天监四二月十五日,仪金山寺依仪悠扬设。帝亲临地席,诏祜(僧祜)律师宣文……常设此斋,浪行天下。
会前准备:须提前一年,散放传贴,敬告远近僧、善、檀、信刷时参加。随即油画工粉刷寺庙殿堂,纸宅匠人做造会坪(会场)纸宅,寺院及外来挂褡僧人检纸检骨,即把寺庙周围四乡各地的字纸收检烧毁,把骨头收检深埋,此即广告、整理寺容寺貌阶段。第二阶段聘请高僧检阅藏经,将年有经书检阅一遍,然后熟悉字句,熟度经书,统一声、调、腔、韵。最后阶段即布置殿堂和会坪。八月三十日,由主持僧带领僧众,到真武庙请旨。真武庙是领导各寺庙的管理单位,真武大帝又是统领佛门的首领,寺庙有大的举措,事先都得真武庙的批示,请回法旨后,僧众分工,并张贴榜文,一切就绪。
九月初一,法会开始,四班豉乐,分别在会坪、正山门外、观音殿院、藏经殿院轮流吹奏。做佛事的专职僧人,寅时起床,卯时上殿早课巳时早饭,列阶队出发,做取水,预报法事,两项法事完毕。开越城----也叫行道,越城做三上午,序列为:主持僧身披袈娑,骑白马,奉法旨,前有乐队吹长号鸣罗开道,后有僧众擅信紧跟,炮响三声,越城出马,西城门进,东城门出,返回会坪,转一圈,入水陆堂诵经,再入华严堂诵经,上午结束,下午是做施食,七日内寺庙各殿堂轮首做佛事,晚上是超渡亡灵,最后送树,即把布施人的姓名写在黄裱纸做好的牌位上,众僧诵经后,亲烧以增为没有剃度的僧人受戒,受戒者头顶香火虔诚跪拜,受戒后发给衣钵戒碟岩层为正式十方和尚,可到作画何寺妙挂褡食宿。
会坪(会场)是法会的中心、载体。一切设施为宣扬佛法,惩恶扬善,教化众生,普济三界。会坪入口处,搭一大棚,供鼓乐班子吹奏使用,入口两旁站着显神、道神,身高一丈五尺,显神黑脸红须,道神红脸青须,二神手持宝剑,怒目圆睁,法场更加森严肃穆。
进会坪门,一分两道
,一道上天堂,一道下地狱。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经纬分明。惩恶扬善、教化众生。下地狱,入阴府,先过奈河普渡桥,铁狗、铜蛇站卧桥下,狗齿犀利,蛇信长伸,怎不叫人胆战心惊,经通道过黄道桥、黑道桥,金桥、银桥,进入地府中心,左有望乡台,右有三都城,再往前走,就是地狱十八司,门口一副对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早报晚报必报。往里看,大斗小称,坑蒙拐骗,恶婆刁妇,贪赃枉法,人世艰难,世态丑恶,样样具全,应有尽有,看罢十八司,那入闫罗殿,十殿闫罗秉心执法,不怒而威,殿门口对联为:阳世三界莫非作歹全由你;阴曹地府,古往今来饶过谁。横联为:“古怕你不招”,明知是会坪纸宅,总给人一种邪念免生,恶事莫做的理念。
转出地府站,步入天堂道,南天门金碧辉煌,天庭瑶池,灵霄宝殿,奇花异草,又是种极乐风味,会坪西设水陆堂,东设华严堂,专为诵经场所,出会坪,进寺院,脑子里自然会出现“好有发报,恶有恶报,如果不报,时间不到”的理念,惩恶扬善,广种福田的警世思想已经形成。第十天是法会的最后一天,叫末会,也叫收会,僧众排列整齐,先叩拜观音,随后绕各殿堂叩拜一圈,进入会坪,将所做纸杂敬烧,最后列队进入九师塔院叩班祖师。法会结束。
龙华会虽说下年举办一次因种种原因,不能如期举行,年过八十岁的老人回忆:他午经过三次万人会,民国11年(1922年)、民国21年(1932年)、1944年。特点是:参会人数最多的是1944年,和尚最多是1922年,不同的是前二次有传戒,94年龙华盛会会期十天,九月初一至初九,参加僧众四十余人,善人居士二十多人,参与民众十万人次,支出四万余元,主持僧:行达和尚。
五、海潮庵的价值评定
一、促进蒙胡汉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有力地繁荣了,周边的经济文化,稳定了北方的社会秩序。
海潮庵座落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之处、蒙胡汉民族杂居的河曲县,它是蒙胡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智慧的结晶。吏料记载:道光年间贮藏室
胡民族“牛成群,羊如云,络绎不绝布施于海潮庵。”海潮庵以其深邃的佛教文化,教育周边人民“惩恶扬善、广种福田”历史外形成了以海潮庵为中心的一块少武装斗争的民族团结,安居乐业的福地,康熙皇帝嘉奖海潮庵主持“千佛衣”一件,至今存大寺内。
二、海潮庵集古哲学、文学美学建筑学军事学生态学烧鸡铀颽一炉,刺戳华夏文明拉巴特精品代表作。
海潮庵在选址上背靠高岗,面对涧河左右水绕山环,是中国风水学说的典型代表作。海潮庵珍藏羊明清风格的雕塑、彩绘、壁画、楹联、碑刻,有极大的文学、美学价值。
海潮庵以十二院落而组面,充分利用山坡为基的特点,以弥勒殿、观音殿、藏经殿为中轴,层层递进,节节高升,建筑面积层扩大,寓含着佛教升腾的教义;同时改变了楼宇结构只能下大上小的定义;同时二楼与三楼相连处,采用过洞与隔板结构,即可充分连通,又可坚决隔离,充满军事防御思想;海潮庵又以参天的古槐翠柏,如茵的草地,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
海潮庵从整体到局部,均是古建佳作,艺太精品,是蒙胡汉民族漫长交往的政治、经济、文化相互渗透的见证的载体,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