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31:47

沾化县

相关图片 编辑词条 专家发言 消歧义 参与讨论

所属分类: 中国地名 山东县区 山东的县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

冬枣之乡——沾化

总面积2114平方公里,辖6镇4乡1个办事处,432个行政村,总人口38.7万人。沾化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在此煮海晒盐为生。沾化物产丰富,是“中国冬枣之乡” ,盛产稀世珍果沾化冬枣;拥有海岸线170.5公里,特色海产渤海梭子蟹、渤海毛虾、东方对虾和 “天下第一鲜”文蛤驰名中外。

 

名称由来:唐设招安镇,宋升镇为县,沿名招安县,金改沾化县至今,县名取义于汉代渤海太守龚遂治郡“海滨之民,复沾圣化”。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地理环境

·                                 • 交通基建

[显示全部]

沾化县-基本概况

 


沾化县总面积2113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富国镇富城路331号,邮编:256800。行政区划代码:371624。区号:0543。拼音:Zhanhua Xian。

沾化县-行政区划

 

沾化县总面积2114平方千米,总人口384804人。辖1个办事处、6个镇、4个乡,432个村委会,422个自然村。

沾化行政区划


富国镇:面积247.08平方千米,人口94935人。辖72个村委会,59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富国,邮编256800。

古城镇面积74.77平方千米,人口26927人。辖50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古城村,邮编256801。

下洼镇:面积153.11平方千米,人口58025人。辖62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大下洼村,邮编256803。

冯家镇:面积260.98平方千米,人口58151人。辖44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冯家村,邮编256805。

泊头镇:面积107.94平方千米,人口33337人。辖36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镇政府驻泊头村,邮编256809。

大高镇:面积103.47平方千米,人口42532人。辖67个村委会,65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大高村,邮编256802。

黄升乡:面积61.38平方千米,人口28122人。辖34个村委会,33个自然村。乡政府驻黄升店村,邮编256808。

利国乡:面积123.11平方千米,人口17870人。辖30个村委会,27个自然村。乡政府驻利国村,邮编256811。

下河乡:面积89.85平方千米,人口15581人。辖27个村委会,35个自然村。乡政府驻下河村,邮编256810。

滨海乡:面积529.16平方千米,人口8754人。辖20个村委会,20个自然村。乡政府驻原徒骇河农场场部,邮编256813。

海防办事处:面积504.2平方千米,人口570人。驻海防,邮编256814。

沾化县-历史沿革

 

今沾化境域,商属蒲姑(又名薄姑)国。周属齐国。秦朝属厌次县地。西汉,东南部属千乘郡湿沃县(即漯沃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富平县,西北部属渤海郡阳信县。东汉,东南部属乐安国千乘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厌次县,西北部仍属渤海郡阳信县。三国时期,地属魏。东部为乐陵国湿沃县地,西部为厌次、阳信县地。西晋因魏制,隶属未变。东晋、南北朝为乐陵郡阳信县、厌次县、湿沃县地。隋代,西部为渤海郡阳信县地,东部为渤海郡蒲台县地。唐朝,621年(武德四年) 改渤海郡为棣州,县境遂属棣州。688年(垂拱四年)析蒲台、厌次置渤海县,并于渤海县建招安镇(今沾化古城),今县境即为棣州渤海县招安镇地。742年(天宝元年) ,改棣州为乐安郡,招安镇随县改属乐安郡。760年(上元元年) 乐安郡复称棣州,招安镇仍属棣州渤海县。五代十国时期,956年(周显德三年) 置滨州,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两县属之,招安镇随县属滨州。北宋初年渤海县招安镇仍属滨州。1042年(庆历二年)升招安镇为县,此为建县之始。1073年(熙宁六年)又省县为镇复入渤海县,1079年(元丰二年)复置招安县。1126年(靖康元年)宋被金灭亡,招安县归金朝,仍属滨州,至1195年(金明昌六年)更招安县为沾化县,沿用至今。元代,初沿金制,1262年(中统三年)沾化县属滨棣路,1265年(至元二年)后,沾化县属济南路滨州。明代,沾化县属济南府滨州。清初袭明制。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武定州为府,沾化县属武定府。1913年废府设道,沾化属岱北道。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沾化县随属。1925年设武定道,沾化县改属武定道。1928年废道,县直隶于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划沾化属鲁北行政区,抗日民主政府划沾化属冀鲁边区。1941年10月后归清河区,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沾化县属渤海区第四专区。1949年属渤海区垦利专区。

1950年撤销渤海区,建惠民专区,沾化改属惠民专区。1958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利津县并入沾化县,沾化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分治、利津县复制,沾化县属惠民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沾化县属山东省惠民地区至今。1996年12月25日,撤销冯家乡、泊头乡,设立冯家镇泊头镇(鲁政函民字【1996】59号)。1998年7月28日,撤销沾化县永丰乡,设立永丰镇(鲁政函民字【1998】21号)。2000年,沾化县辖6个镇、8个乡。总人口366178人,各乡镇人口:富国镇 66264 下洼镇 36427 古城镇 25208 泊头镇 31595 冯家镇 34589 永丰镇 20015 大高乡 18748 流钟乡 21930 黄升乡 26136 李家乡 20500 齐鄹乡 24411 利国乡 16450 下河乡 14881 河贵乡 4457 徒骇河农场虚拟乡 3790 海防办事处虚拟乡 77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2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沾化县撤销大高乡,设立大高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沾化县辖6个镇、4个乡。

沾化县-地理环境

 

地形:县境域属于鲁西北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滩涂以上海拔1.6~8.4米(黄海高程),坡降约为1/7000。在外力作用下,形成6种微型地貌:缓岗、浅平洼地、微斜平地、河滩高地、海滩地、滩涂。河滩高地系古河道漫滩发育而成。滩涂系泥质,河汊密布,有海湾伸向内陆。

沾化徒骇河

河流:境内主要河流有徒骇河、钩盘河—秦口河、潮河3条干流河道。徒骇河系境内最主要的自然河道,境内河段长约48.5 公里(至与秦口河汇流处),由流钟乡入境,向东北经富国迤北接套儿河入渤海;流域面积533.5平方公里。钩盘河—秦口河境内河段长约57.65公里,由阳信崔家寨北入境,经赵山村向北至下洼、冯家,迤东北与徒骇河汇入套儿河入渤海;流域面积598.2平方公里。潮河系独流入海河道,境内河段长约67.47公里,由滨城区西沙河入境,流向东北,经泊头、富国、河贵、徒骇河农场,由洼拉沟入海;流域面积354.3平方公里。

海域:海岸线曲长170.5公里,滩涂面积5.64万公顷,-15米以上浅海面积 18.97万公顷。滩涂及浅海底平坦,均系泥质。

土壤:县境内土壤分为2个土类,3个亚类,4个土属,82个土种,总面积13.72万公顷。

潮土土类:  直接发育在黄河沉积物上,分为潮土和盐化潮土两个亚类。滨海潮土系潮土亚类的唯一土属,包括15个土种,土体构型多有厚粘层。分布于富国以南徒骇河沿岸和秦口河中游东侧海拔5米以上的地段,面积2.96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6%。土壤表层多为轻壤和中壤土,土壤肥力高。滨海盐化潮土是盐化潮土亚类的唯一土属,包括34个土种,面积5.22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8.0%。土壤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差,土地瘠薄,受干旱威胁大。

盐土土类:由海相沉积物与陆相沉积物交错叠合而成。有滨海潮盐土1个亚类,含滨海潮盐土和滨海滩地盐土两个土属。滨海潮盐土包括27个土种,面积4.0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9.8%;滨海滩地盐土包括6个土种,面积1.45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0.6%。两土属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海拔3.5米以下地段,表层质地多为轻壤和沙壤,滨海潮盐土兼有中壤和重壤。土体构型多以厚沙层为主。地下水矿化度较高。
土壤表层质地有沙壤、轻壤、中壤、重壤4种类型,面积分别为1.36万公顷、6.46万公顷、4.04万公顷、1.86万公顷;以轻壤面积为最大,占总面积的47.1%。

植被:县内植被分为滨海平原栽培植被和滨海平原草甸植被。滨海平原栽培植被包括境内大部区域,是粮棉作物主产区,木本植物主要有沾化冬枣树、金丝小枣树、苹果树等经济林木和杨树、榆树、刺槐、柳树等用材林木。滨海平原草甸植被分布在沿海地带,以草甸为主,兼有栽培植被。

 

沾化县-交通基建

 

交通:近年来,沾化县交通事业迅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先后累计投资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400余公里,总里程位居全市第一,村村通上了柏油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路纵横交叉、乡村路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投资8950万元,建成全长82公里的海天大道,打通了一条省会济南滨州市区和沾化县城直通渤海湾最便捷、最顺畅的大通道。成功实施交通基层站所“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经验在全省推广,并引起交通部领导关注。建设乡镇三级客运站4处,日发送旅客10000人次。“村村通客车”工程顺利推进,全县184个村庄设立了候车亭、停车点,客车村庄通达率达到98%以上,形成“半小时交通圈”,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纵贯沾化全境的徒骇河黄金水道直通渤海,集航道疏竣、油盐化工开发、造船、渔港、商港“五位一体”的滨州港经济园区建设已经启动,富国新港、滨州港东港万吨级码头、滨州北海新区、全国一类治超检测站、滨港铁路、船舶制造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建成4C级跑道,可起降波音737型以下飞机,陆、海、空立体现代化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

沾化电厂

电力:沾化县现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7座,变电容量达到18万千伏安,输电线路近1000公里。2000年以来,先后进行两次农网和城区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新建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站4座,改建35千伏变电所6座。目前,沾化县装机总量为600MW,基本形成以1座220kV变电站为核心,3座110kV变电站为枢纽,7座35kV变电站为骨架的电力网络。其中,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达到N—1要求;110kV、35kV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城区实现10kV手拉手供电;供电可靠性达99.8%以上。此外,充分考虑无功潮流分布,电压质量根本改善,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8.2%以上。沾化县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总投资90亿元的华能、国华、鲁能风力发电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到2010年,沾化县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MW以上,年发电量超过200亿度。

环保:近年来,沾化县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将其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摆上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强化领导,细化措施,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污水处理工程深入实施。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2005年6月竣工试运行,2006年3月通过省环保局验收,辐射面积5.1平方公里;日处理污水3万方的污水处理厂2007年8月底试运行。二是生态县建设全面启动。已建成富国、下洼、冯家3个省级优美乡镇,山东金丝食品有限公司为市级环境友好企业,下洼一中为省级绿色学校,下洼东平村、黄升潘家村等7个村正在申报市级生态文明村。三是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水污染和大气、重点行业环境违法问题得到集中整治。四是项目绿色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项目否定报告制等,采取现场办公、联合办公的方式,简化审批程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五是环保110建设得到加强。开通环保热线“12369”和举报电话7315163,全时制、全天候、全方位接收群众举报,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通讯: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9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9042万元,固定电话用户9万户,宽带用户6073户,小灵通用户2.35万户,移动电话13.2万户,电话普及率63部/百人。沾化县邮政局成立于1998年9月,业务种类已发展到邮务、金融、速递物流3大类100余种,2006年全局业务量达到1193万元。沾化县电信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拥有沾化县境内70%的国家长途光纤资源,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电信网络与设施及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互联网等电信基础、增值业务。公司秉承“开放、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推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公司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06年底,固定电话用户1.3万户,宽带用户0.25万户。沾化县移动公司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建成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商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和遍布城乡的营销服务网络。2006年底,全县通信基站79个,乡镇营业厅和村级移动服务代办点500余个,实现了农村服务网点的无缝隙覆盖,建成全省第一个“全球通”信息化示范村——王尔庄,为海蜇批发专业村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沾化县联通公司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通信基站40余个,服务营业厅28个,网络建设不断加强,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该公司新推出的“话费误差,三倍返还;短信差错,先行赔付”承诺,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沾化县-经济发展

 

农业:沾化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紧紧围绕“抓防疫保安全,上规模增效益”工作主题,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业、绿色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规模养殖,促进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水产养殖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日益明显,畜牧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总量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畜牧业总产值实现5.8亿元,较2005年增长16%。2007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存栏12.3万头,牛存栏9.1万头,羊存栏14.5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3%、18.4%和19.8%,家禽存养310万只,同比增长85.2%,肉类总产2.68万吨,禽蛋产量0.68万吨,同比增长18.6%和30.5%,实现畜牧业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14.4%。沾化县海岸线长170.5公里,浅海滩涂面积284.5万亩,是山东省海洋渔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发展,牢牢抓住“海上山东”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实施“海上沾化”建设,实现了海洋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继被评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目前,全县有海洋渔业从业人员4万人,其中1.8万人直接从事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及加工流通业。2006年,实现海洋渔业产值26.1亿元,水产品产量13.2万吨,水产品产值11.1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海洋渔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水养殖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县现有海水养殖面积38.4万亩,主要分布于滨海乡、海防办事处、冯家镇,其中,浅海封滩护养18万亩,年养殖产量6.8万吨,产值6.63亿元。通过大力引进推广新的品种和养殖技术,全县海水养殖品种已由过去单一的对虾发展到对虾海蜇海参梭子蟹以及贝类等多种养殖品种,养殖模式也由过去单一的粗养模式向工厂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发展。虾池造礁养参、围栏养虾以及双茬养殖技术、混养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海水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全省近海资源修复工程启动以来,相继建立了文蛤泥螺两个封滩护养基地,护养面积发展到18万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水产品贸易发展迅猛。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促进了水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水产品交易额近50亿元。在冯家镇经济园区,相继建成了王尔庄、鲁北、付家、范庄、李白金三角5个专业性水产市场,形成了功能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其中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多年来稳坐全国头把交椅,产品畅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地,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定点市场,鲁北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列全国百强市场第51位,两大市场2006年分别实现交易额20亿元和25亿元,双双被评为“2006年山东省十大水产品交易市场”。
  

工业:沾化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省级经济开发区――沾化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着力培植壮大电力、油盐化工、食品加工、飞机及零部件制造、高新技术等骨干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3家。今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5.92亿元,同比增长39.2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11亿元,同比增长85.79%;工业用电量1.57亿度,同比增长96.1%。水产品加工规模迅速膨胀。海金食品有限公司为全市水产品加工规模、档次最高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主供东北及京津塘外商超市,产品供不应求,年加工能力7000吨,产值超过2亿元。落户冯家镇投资过千万元的水产品海产品深加工项目已达8家,其中总投资3200万元的以鲜货加工为主的万盛隆、总投资5000万元的以干货加工为主的富盛隆和以海蜇深加工为主的王尔庄海蜇深加工项目即将投产运营。水产品加工业的兴起,极大地提升了产品档次,延伸了海洋渔业产业链条。 200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8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9.9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22.77亿元,增长18.4%。三次产业比重为22.1:49.6:28.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与去年持平。实现财政总收入5.1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9.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6亿元,增长29.38%。全县地方税收收入2.2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86亿元,比年初增加3.0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11亿元,比年初减少4534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05亿元,比年初增加6.38亿元。

沾化县-历史人物

 

丁汝夔:(1497~1550),字大章,号沦源,今古城镇管家庄人。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礼部主事,山西左布政使,甘肃、保定、应天巡抚,湖广参政,河南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督团营。丁汝夔任礼部主事时,因争“大礼”被削职家居,后议定复官。巡抚应天时,大奸臣严嵩专权,侵吞军饷,战备废弛。其子严世藩亦仗势欺凌官吏,鞭笞役卒,丁汝夔对此极抱不平,出面制止,自此与严氏父子结怨,遭贬谪任湖广参政,复以公议起任河南巡抚等职。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丁汝夔任兵部尚书兼督团营。时鞑靼军屡屡犯境,边务紧急,丁汝夔呈《备边十要》及“退虏长策”十余牍均被严嵩扣压,致使鞑靼军进犯肆掠京城8日。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敕令将丁汝夔斩首。汝夔临刑醒悟,大呼:“是严嵩误我!”。后免死下狱。1567年隆庆帝继位,丁汝夔得昭雪,赐资政大夫

苏兆登书法

苏兆登:  字宴林,号朴园。今古城镇王见南村人,1768年出生。幼时家贫,当地范氏塾师怜其聪敏,收养读书。兆登刻苦自砺,学业优异,每试皆冠。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考取举人。1799年(清嘉庆四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军机章京、陕甘学政、永平府知府、淮阳河务兵备道等职。并曾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会试及顺天乡试同考官。1821年(清道光元年),擢升福建按察使,因奔父丧未赴任。后乞告归里,奉母10余年,1847年卒于家。

苏敬衡 : 字心舆,号蕉林,苏兆登子,1801年出生。1834年(道光十四年)考取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使等职。1853年(清咸丰三年),敬衡由四川调任福建按察使,被奸人诬告,未赴任。后真相大白,但敬衡因继母年迈,请假归里,1867年卒于家乡。苏氏以“父子二鼎甲”闻名于世。

张衍鲁:(1797~1867),字步曾,1829年(清道光九年)武进士;

张衍熙:(1808~1867),字如皞,1840年(道光二十年)武进士。

衍鲁、衍熙系同胞兄弟,今大高镇河沟张村人。张氏兄弟出生于普通农家。其父嗜读书,但屡试不中,改习医方便乡里。其两位叔父皆为武庠生。时河沟张村开设拳房,农家子弟多习武,兄弟皆受影响,先后弃文就武。衍鲁身魁伟,性豁达,勇力过人。会试中,以拉硬弓为众人惊叹,官至湖北都司,封昭武都尉(正四品)。衍熙身伟貌秀。会试中,射箭,三牌皆穿靶心,为各省武举叹服。曾任济南提塘、徐州营守备。诰封武德骑尉(正五品)。

王金奎:字文甫,号石农,生卒年不详,今富国镇杏行村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恩科举人,朝考二等。初任广东盐课大使,到粤后,不善于应酬,值宋晋之开局修《山东通志》,应召回里任采访,经常与济南名士和知识界人士在一起探讨学问。他嗜书成癖,遇好书即买,钱不够时以衣服作抵押。家藏书不下万卷。深通金石学,考据精详,品鉴无讹。

沾化县-民俗风情

 

饮食:旧时,素以高粱(或玉米)与大豆的混合面蒸饼子、窝头为主食,歉收年月常以谷子代替高粱、玉米。每餐伴有高粱(或玉米)面粥或菜汤,很少有小米饭。农忙三餐,闲时两餐。富者粗粮细作,穷人掺糠加菜蒸成“谷楂”(弄成圆团一掰为二)、“芑馏”(圆球形),间以粗粮面包菜面子(西部叫“团子”)作调剂。蔬菜以自种自食为主。夏秋间,豆角、南瓜为主,黄瓜、茄子为辅。寒冬季节,白菜、萝卜、豆腐即为佳肴。当地居民喜吃咸、辣,盐渍萝卜和虾酱是常备菜,秋冬喜吃大葱,夏季喜吃大蒜。总览全年饮食,腊月、正月好于平时,农忙好于农闲,麦收多吃面食。招待客人来不及买馒头就包水饺、烙饼、擀面条,只备烟、茶,很少有酒。婚嫁筵席却大讲排场,每席菜肴最少有三大件、六碗、四碟。会亲家、请媒人更为丰盛,宾至,先布好“压桌碟”,有糕点、香茶,供寒喧品茗,然后,上酒上菜,讲求三道饭,饮酒攀谈三四小时之久。建国后,人民生活提高,掺糠加菜者大为减少,逢年过节饮食愈加丰盛。招待客人必有酒、烟、茶和炒菜,面食自不必说。除1960年前后外,“谷楂”、“芑馏”基本不见。80年代以来,普遍以面粉为主食,小米、绿豆、大米为调剂。蔬菜更为繁盛,新增芹菜、土豆、西红柿、蒜苔、蘑菇……不一而足,韭菜、黄瓜较前大为增多,四季皆有。吃饭不但有荤菜,且大多喜吃瘦肉。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家家推磨捣碾,称鱼买肉,置办供品,购买年货;村村组织文娱队伍,

采办年货

学习排练;店铺结算清理欠帐,民间所有财物借贷各作归还;富人逼债,穷人躲债,直到大年三十。待到正月初一,逼债者停,逃债者归,故春节又称“年关”。腊月三十,家家早起,清扫庭院,贮水满缸,摆好香案,悬挂“家堂”,安置木主。在太阳未出之前,家长持燃香到坟上或通向坟莹的路口作揖跪拜,叩祈祖宗神灵回家过年(俗称“请爷爷娘娘”)。然后捧香回家。往返路上,不回头,不说话,恭谨肃穆。抵家后,将香火插入香案,奉上供品,在门前点放鞭炮后,合家烧纸叩拜。早饭后,家家门上贴好春联,准备好一切过年事宜。请爷爷娘娘的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北部地区有的是腊月二十九日下午,西部地区则有的待除夕下午。晚饭后,室内室外,灯火通明。各在自己的大门口放置芝麻秸或蓖麻秸(有的放玉米秸或谷秸)三束,做成支架,在大放爆竹的同时,点燃支架,火光熊熊。在场老少齐呼:“明儿来,明儿来……”,谓之“叫明”。待草秸将烧尽时,即用草束往家引火,边走边喊:“大葫芦头,小葫芦头,银子钱往家流”、“大葫芦棒,小葫芦棒,银子钱往家扛”、“黑小子,白小子,都上俺家来穿袄子”。将火引至灶门后,在大门上放一横棍在地,名曰“拦明棍”。此活动的由来说法有二:一说人民苦于清王朝的统治,盼望恢复大明江山;一说期望新的一年光明来临。但民间的实际活动,却是表露人们急于摆脱贫困希望人财两旺的心情。“叫明”实是“叫命”。除夕夜里,戒律很多。不能随地吐痰泼水,不准打骂诅咒,不许狂言诈语。全家谦和温顺,明灯守岁,及时进香。俗称“坐年”。是夜,富家烟酒糖茶,围炉谈家常,极尽天伦之乐;穷人家儿少爆竹女无花,寒夜绵绵,灯火惨淡,百愁交集,索性早眠。但总在黎明前“发纸马”:女家长烧火煮饺子,男家长率领小儿孙在屋门外点放长串爆竹。接着在天地神龛前烧纸进香,叩拜“家堂”,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分“压岁钱”。至此,一切禁讳放松,共进年饭饺子。“发纸马”有“起得越早越吉利、吃得越多越健康”的说法。有的不到半夜就“发纸马”,叫“抢年过”。有的本来食欲不振,为图吉利也要强吃一碗。泊头、黄升一带,有吃完饺子后牵着骡马向喜神方向(喜神在何方,历书有规定)走的习俗,大车也要朝向喜神方位,名曰“迎喜神”。此日(正月初一),大小便一定要避开喜神方位。过年饺子吃罢,男女各着新衣,以宗亲近远为序,先近再远后庄乡,给长辈拜年。乡亲街巷相遇,惯以“好啊”、“起得早”、“吃得多”、“发财”为祝贺语。除夕晚上,亲门近支凑在一起谈心,平时少有不睦者,多趁此相聚,各得宽慰,不言自了。只要初一早晨能登门拜年,往日的嫌隙,内心的抵牾,都能烟消云散;如即日不登门,平时无隔阂者也会引起猜嫌。初二早晨(西部地区有的于初一下午),各家又焚香烧纸,将祖宗神灵送回坟墓。此时,同宗聚会,由长辈带领,到祖坟上烧纸叩拜,并大放爆竹,以示后人兴旺。自即日起,晚辈携礼物到亲戚家拜年,先后顺序一般是外祖、姑姨、岳父、其他。至初七八逐渐结束。建国后,敬神之俗逐年淡忘,祭祖的形式依然存留,一切禁忌陋习多被青年人突破。“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禁止烧纸烧香,上坟祭祖,相互拜年。“红卫兵”各街头设岗,没收走亲拜年的礼物。连续几年,农村的春节死气沉沉,贴春联者也寥寥无几。“文革”过后,旧俗复苏,但拜年的形式有所不同,除亲门近支仍行叩拜礼外,大多以祝贺问候代替。给亲属拜年的次序亦有改变:除初二照样到外祖家拜年外(有的初一就去外祖家),初三多到岳父家,其余亲属以次后推。另外,春节前后友好聚饮之风方兴未艾,青、中年尤甚。

元宵节: 即上元节。民间叫“正月十五”。主要的活动是灯展和烟花。从正月十四开始,连续三晚。儿童们先提灯照遍自己院子的角角落落(以为可照死毒虫),然后走上街巷,

划旱船

成簇成群,忽集忽散。县境西部有放“铁窝头”的习惯。用生铁铸一空心窝头,尖上留一小孔,座部的针孔插一导火线,由底部装入花药,密闭压牢,点燃后从尖上的小孔喷放黄蓝色火花,持续良久。有的老年以棉油拌合糠皮,一堆堆放于村头路口点燃,曰“放路灯”。春节期间,各村都有扮玩艺的习惯。秧歌旱船高跷龙灯耍狮子、斗罗汉……千姿百态。元宵节村与村互与联欢,热闹非常。县城附近村庄,多到城内献艺。清末及民国时期,城内商家于各路口扎起过街灯棚,挂满各式彩灯,献艺队伍至此,则以爆竹拦截,敦请耍出套路,活动至深夜不停。日军侵占时,人心惶惶,灯会停止。解放后,农民情绪高涨,文娱活动异常活跃,不但恢复以前的所有玩艺,还增添“扭秧歌”、“小戏”等新形式新内容。1958年以后,文娱活动转入低潮。“文革”期间,一切传统文娱活动,都被视为“牛鬼蛇神”,不准演出。1980年后,不但传统文娱节目有所恢复,灯笼、焰花的式样也更加新颖。县城的彩灯几乎全部电气化,明暗闪烁,璀灿夺目。焰花更是绚丽多姿,有“仙女散花”、“金菊吐艳”、“孔雀开屏”等等,再加各地文娱队的献艺表演,热闹非凡。附近农民多来观光,较远者,有的驾拖拉机进城观赏。至于节日食俗,虽名元宵节,却无吃“元宵”的习惯,大都吃饺子,有的正月十五吃,大多是正月十六早晨吃。

填仓日:农民于新春之始,满怀丰收希望,于正月二十五日清晨,在院子里或大门口用草木灰撒成若干大小不一的圆圈,名为“打囤”。然后分别在圈内放置少许五谷杂粮,象征各种作物都囤尖仓满。此俗于农业合作化后消失。

二月二 :又称“龙头节”。有“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语。即日后,意味着龙开始活动,雨水即将来临。民间趁“龙抬头”之机,争先剃头,叫“剃龙头”。二月二以后,天气渐暖,与人为害的蝎子即将活动。因此,家家户户于此日炒脆豆或煮面豆吃,起名“蝎豆”。寓意将蝎子炒尽煮绝。无论炒或煮,都以大豆与糖(或盐)、香料配合炮制,风味鲜美,极为青少年喜爱。70年代始,各地都有爆花机,蝎豆遂以爆代炒,内放糖精,不再放糖、盐、香料之类。

清明节 :系扫墓节。节前数日,家家给先人墓培土整修,叫“添坟”。一是防止风吹雨浸,坟墓自平;二是显示该坟主后继有人。如有人在“绝户坟”上添几锨土,即被视为义举。是日,沾城、下洼一带,从早到晚,提箪托盘上坟祭祖的人不断于野。男性跪拜焚纸锞,奠茶酒,女性多号啕大哭,祭生父生母者尤恸。流钟、永丰以东大部地区,正节不上坟,多在节日的前一天或前几天,节日后上坟者较少。据说,为纪念春秋时期介之推不图功名隐山被焚,清明节又称“寒食节”,三天不动烟火。节日前一天叫“小寒食”,正节是“大寒食”,后一天叫“末寒食”。其实,民间没有不动烟火的,只是不大蒸大煮,吃大饼卷鸡蛋或鸡蛋咸食者居多。该节日,当地无踏青之俗,荡秋千却蔚然成风。凡有青年妇女的家庭,节前扎起秋千架,届时,姑娘、少妇艳装浓抹,荡腾飘洒,嘻笑戏谑,长辈不予干涉,故姑娘、少妇极盼此节。建国后,城乡各地均有为烈士扫墓的活动,在烈士墓前,缅怀烈士功绩,并敬献花圈以示哀悼。1958年平坟造田以后,“添坟”活动中止,去墓址祭奠的遗风尚存。80年代,筑坟、添坟、上坟活动均有恢复,甚至与昔日无异。至于荡秋千之俗,建国后即逐渐淡漠。

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民间称“五月端午”。据说,为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家家吃粽子,示意将米撒入汨罗江,吸引水中动物抢食,保护屈原的尸体。粽子多以黍粘米合红枣,外包宽幅苇叶,以马兰捆缚,经蒸煮而成。节日间多有江米粽子上市。另以祛邪除毒为意念,在门窗上插艾枝,在儿童的手腕、足腕上结“五丝”(五色线合成)。建国后,此节逐渐不被重视,门窗不见艾枝,结“五丝”的儿童不多。1958年始,粽子绝迹,至80年代方有恢复。

初伏:俗语“暑伏”。是日午饭,家家吃“凉面”。即将煮熟的面条以凉开水过滤后,加入麻汁、蒜泥、黄瓜丝、芫荽末、鸡蛋卤等拌合而食,有的放入酱油和醋。吃凉面象征在酷暑季节不中暑,偶有一年吃不上凉面,将是终身遗憾。

中元节: 民间叫“七月十五”,实于十四日过节。此节又称鬼节,家家上坟祭祖,供飨果品。上坟时间不太集中,十三、十四、十五都有,以十四日为多。晚上,向河里、湾塘里“放草芽”。其制法繁简不一。有的用面捏成灯盏放入食油,点燃后置笸罗或西瓜皮内投放水面;有的做些纸人纸马插在笸罗沿或西瓜皮上,并衬以花卉;有的用西瓜皮制成船,在灯盏旁插上纸人,起名“许仙游湖”。“草芽”各式各样,灯火映入水面,辉煌夺目。据传,此活动起于南宋。当时北方人为避金乱随宋南渡后,每至中元节即以此形式祭奠北方的亲人,逐年扩延,到北方变为“放草芽”,并千古流传。建国后,“放草芽”之风逐渐泯灭,上坟祭祖之俗仍在沿袭。

中秋节:八月十五月儿圆,被视为“团圆节”,奔波在外的人力求回乡。又因正值秋收,被视为“丰收节”。节日间,不饰衣着,只求口福,家家煎炸烹炒,美餐一天。傍晚,在天地神龛上摆好供菜,敬献西瓜、月饼,全家叩拜,道谢丰收。月饼是仲秋节的特具食品,友好相会,亲友互访,必不可少。据传,元代末年,每10家供养一个蒙古人,蒙古人暴横肆虐,人民深受其害。有人在每一个月饼里都放一红纸条,上书“八月十五杀鞑子”字样。群众买到月饼,纷纷议论,认为是天意,即于是日统一行动,将“鞑子”杀绝。以后月饼里的青红丝就是红纸条的象征。此传说虽无事实根据,却一直在民间流传。

十月一 :此时,农事活动基本结束,富人家的长工下工回家。如下年连用,即留雇主家做些零活,工价计入下年。部分青年自愿结合,聘请老师成立冬塾。冬季庙会从此开始,家家上坟祭祖,给祖先亡灵送“纸钱”,妇女尤切。此俗至今仍在延续。

腊八日:腊月初八,家家吃以粘米合红枣煮成的“腊八糕”。住娘家的少妇必须回婆家。吃完“腊八糕”,即揭开春节的序幕。旧时私塾多于此日放“年假”,至来年元宵节后方才开学。建国后,此节不被重视,学校无放假惯例,“腊八糕”也多以大米饭或水饺代替。

辞灶:腊月二十三,是送“灶君”回天宫向玉帝述职的日子,故名“辞灶”。此日,外出行人力争回家,以免“辞”在外面。“辞灶”仪式由长辈主持,先供献糖瓜,再焚灶君像与纸马(俗称“灶马”),然后叩首送别,并恳请“上天言好事”。即日,家家大扫除,户户吃“杂面”(杂粮合做的面条)。之后,开始“忙年”,丝糕、粘糕、花里虎、豆包、包子、馒头、蔬菜、鱼肉……一齐做好,备春节期间食用。建国后,破除迷信,灶君像逐渐消失,糖瓜也无人制作。至今,大扫除、吃杂面之风仍存,焚纸辞灶者鲜见。

订婚:经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同意,即初订婚约(口头)。然后双方将嫡亲长辈的名字写于红纸之上,互相交换,称为“换号”。“换号”之后是“换柬”,随柬帖互送礼物。此时,男方以盛筵款待媒人,订婚手续完毕。建国后,首先争取本人意见,然后履行传统订婚手续。但换柬时只交换礼物(有的以钱代物),无有“柬帖”。60年代始,订婚前交换像片,后逐步发展为见面谈心。订婚后男女互相往来,在往来中,男方对女方有较丰厚的馈赠。惟黄升以西地区,女性多不去男家,男性携带礼物去女方者也不多见。70年代,由父母包办的“娃娃亲”在西部、北部地区有所恢复,80年代较为普遍,而东部地区,“娃娃亲”仍属罕见。西部、北部地区,订婚后男女双方不搞礼仪往来,东部则大事走动,孩生日、娘满月,婚丧嫁娶,“新亲家”都得首当其冲。如男方到女方去,必须给女孩“看钱”,不然,则有退婚的可能。其实,订婚不是法定手续,孩子长大后,自主退婚者不在少数,家长只得服从。

结婚 : 男方选定黄道吉日后由媒人转达女方。结婚前一二日(必须是双日),男方送五色食物给女方(如鸡、鱼、酒、肉、蔬菜等,有的送米和面),名曰“下礼”,又称“催妆”。与此同时,不论春夏秋冬,男方必须给女方一套上轿棉衣,若在夏日,则将棉衣置轿内做坐垫。民国时期,东部地区趋向简单,有的只送衣料,置棉絮于轿内充当棉衣。结婚前一日,男方近族的大门贴喜联,傍晚,吹鼓手

婚嫁

在大门前奏乐,叫“响门”。晚饭后,吹鼓手伴奏,新郎到全族长辈家叩拜,叫“拜门”。结婚时,男方备两乘花轿,一红一绿。新郎乘红轿,鼓乐伴奏(富家更有旗锣伞扇),由两位礼宾(叫“拿毡的”)陪同,去女方迎亲。女方长辈亲迎新郎入席,宴毕,在鼓乐声中为新郎披红戴花。同时,新娘头蒙红巾(叫“蒙头红”),足不履地(冬天也不准穿靴),以椅子抬入红轿,新郎换乘绿轿,吹吹打打,到男家举行婚礼。陪同新娘前往的有:男女送客各2人,压车压轿的儿童2人,赶车拉陪送、嫁妆的数人。花轿行程往返不得同路,行路人必须让路,即使达官贵族也不例外,因为结婚有“小登科”之称。花轿至男家门口落轿,新郎先进院坐椅子等候,新娘由女宾扶持,步红毡至庭院,与新郎拜天地后,揭头巾,面公婆,入洞房,喝合婚酒,吃饺子,即为“合卺”。晚上,女方送来酒菜,供喝“红酒”。“喝红酒”也叫“殃喜”、“要火烧”,小叔子和下辈人都来戏耍殃闹,有的大岁人和长辈也来凑趣,此所谓“三日无大小”。此后,女方的眷属频频来男家“送饭”、“圆饭”、“会亲家”、“随人情”、“梳头”、“填箱”、“赠手巾”,男方的亲友都来祝贺,人来客往,笑语声声,大吵大嚷,向女家长“要火烧”殃喜,如此宴宾三日方告礼成。新娘于是日回娘家,一般在娘家住两日再回婆家,叫“回六”。如女方属第二次结婚,即大为从简,一不用花轿,二不用迎亲,只以马车迎接,叫“拉回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都依法到政府领取结婚证书,但在农村仍需举行上述结婚仪式,只是改乘轿为骑马、骑(坐)自行车,近年又改为坐拖拉机、汽车。其他形式也大为从简,“蒙头红”自行取消。“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准贺喜,不准设宴,不准吹打,尔后恢复旧习,而且设宴益盛。70年代后期始,结婚前,男方必须备好家具,有的男方出钱女方购置。80年代逐步升级,由橱柜到沙发、缝纫机,又到家用电器,男方耗资由一千元到数千元。黄升以西地区情况有所不同,结婚前,女方备大量“陪送”,一般价值一二千元,多者5000元以上。

冥婚:俗称“找阴亲”。旧时,未成婚的男女,死后都要找一死配偶。否则,谓之“孤坟”,认为对家庭不利。“娶阴亲”的特点是先喜后悲,首先模仿活人的结婚仪式(从简)结婚,然后举行丧事(从简),将二人合葬一墓。建国后,此俗被禁止,但在农村至今尚未彻底消失。

贺寿诞:俗语云:“活盼生日,死盼忌日”。自古“做生日”最为普及。但重视程度有异。一般说来,西部比东部重视,大家庭比小家庭重视。旧时,年过花甲的长辈方能接受亲友祝贺。与贺者主要以“寿桃”、“龙须面”为礼品,宴请亲友必须有面条,称“寿面”。家庭情况不同,贺寿形式不一。社会上层人士或富家老人寿诞,除亲属外,尚有许多宾朋乡里登门祝贺,携厚礼,送寿幛,献寿联,阿谀奉承,捧场增光。接受祝贺者,除设筵款待外,有的唱大戏进行炫耀。穷人家寿诞之日却默默无声,除自己的子女送点包子、馒头、面条、油条外,再无其他宾朋。解放后,无声势较大的祝寿活动,但却较前普及。一般老人寿诞,子女及亲近亲属都备礼祝贺。不分年龄大小,做生日均忌喝粥,老人生日,晚辈百依百顺,晚辈生日,长辈不打不骂。近年来,贺寿诞送“寿桃”、“寿面”的较少,赠生日蛋糕者普及。

贺生子:婴儿出生,不分男女,一律称为“添喜”,本族及乡里凡素有礼仪往来者,都送礼祝贺。大多送鸡蛋、红糖、油条、面条、馒头等。婴儿的外婆、舅母、姨母、姑母分别在三日、六日、九日、十二日前来看望祝贺。最隆重的是“十二日”,旧社会,比较富裕的家庭生了男孩,即设宴通知亲朋前来祝贺,叫“做十二日”。如果是老年得子或大户生第一个男孩,更是大事庆贺,亲友、乡里送“小红包”、“长命锁”,主家则大摆筵席,有的唱戏3天。西部地区有幼儿一百天“做百岁”的,气氛胜于“十二日”。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不分穷富,无论生男生女,都“做十二日”,庆贺更盛于前。

贺建房及迁居 : 农村建房,乡里以助工代替庆贺。60年代至70年代,盖房由生产队拨工,邻里即送酒、送烟,以示祝贺。新房落成或购置新房迁入新居时,邻里亲友具礼庆贺,称“温锅”,主家也备酒答谢。

贺前程:明清时期,如有考取生员举人进士者,亲朋必来祝贺,贺光宗耀祖,贺前程似锦。主家设盛宴答谢。废科举以后,贺前程之风消失。直到80年代,似有恢复,凡参军入伍和考取中专、大学者,都有乡里、亲朋祝贺,只是形式简单,不设宴答谢。

 

沾化县-地方特产

 

沾化冬枣

 

沾化冬枣沾化冬枣是果中珍品,被誉为“中华奇果”、“世界第一果品”,因成熟期晚(10月中旬)而得名。个体大,单果重平均14.7克。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可食率达93.81%。富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丝小枣的20倍,含有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素。1995年获首届环渤海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 。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把冬枣树定为县树、10月8日为冬枣节。2007年,沾化冬枣种植面积50万亩,总产6亿斤,销售收入18亿元。

 

文蛤

沾化文蛤:文蛤俗称花蛤,为半咸水贝类。喜栖于近河口浅海细沙表层,常随潮流涨落作短距离移动。蛤肉洁白鲜嫩,清香爽口,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汆、烩、蒸、炝或作馅均宜。文蛤又是名贵保健材,具有调阴阳、益气血、补精髓、抗衰老之功效。沾化县是中国三大文蛤产地之一,浅海域分布面积43万亩,蕴藏量7.56万吨,宜捕量6000吨左右,均居山东省第一位。文蛤远销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俗称螃蟹,因其体呈梭形,背有三个隆起而得名。沾化沿海是其主产地。每年4~5月间,雌蟹游入近海产卵。蟹肉细嫩,洁白鲜美。未产卵之雌蟹,蟹黄盈满甲壳,色艳味香。自古骚人墨客咏蟹诗文颇多,吃法也甚讲究,如“芙蓉菊花蟹”、“雪丽大蟹”、“七星蟹黄”等。

 

渤海毛虾:渤海毛虾(虾皮),是一种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短、

渤海毛虾

繁殖力强、世代更新快的小型虾类,在生态习性上属于浮游动物类群。毛虾喜栖息于近岸泥沙底质浅海区,食物链短,生长成熟快,一年能繁殖二代,年产量在4万吨左右,沾化出产的毛虾品质最好,营养价值高,成为近年来沾化渔民海水捕捞的主要对象。毛虾体小壳薄肉嫩,适于加工成虾皮虾酱,是虾皮、虾酱的主要加工原料。市场上的虾皮即为毛虾加工而成。虾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水产品中属价格比较低廉的大众化海味品。经化验每100克虾皮中含蛋白质39.3克,脂肪3克,糖类8.6克,钙2000毫克,磷1005毫克,铁5.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07毫克,尼克酸2.5毫克。虾皮中钙和磷的含量在水产品中最为可观,儿童适当地食用虾皮,对其生长发育大为有益。

海蜇

海蛰:海蜇又名水母,为海生腔肠动物,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伞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饵。海蜇的营养丰富,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海蜇是天然保健食品,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降血压、祛风、除湿、清积、润胆功能。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为海蜇皮,腕部为海蜇头。沾化县年均海蜇产量1.5万吨。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海蜇专业批发市场,年市场交易额可达20亿元。

梭鱼

梭鱼:梭鱼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渤海湾沾化海域常见的经济食用鱼类。沾化海域梭鱼年产量达1.5万余吨。捕捞梭鱼的最佳时期在春季,民间有“食用开凌梭,鲜得没法说”的说法。开凌梭是春暖冰开后被捕获的第一批梭鱼。每逢冬季梭鱼便潜入深海越冬,处于休眠期的梭鱼极少进食,腹内胆汁、杂物少,春风送暖,冰凌开化,万物复苏,农历惊蛰前后梭鱼集群游入海口附近的河道内觅食,此时被捕捞到的开凌梭鱼鲜美,食之即不用刮鳞也不必剖肚,只须清水文火慢慢炖煮,其汤汁乳白、肉质鲜嫩、味美诱人、营养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