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10:22

孟村回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17°05′,北纬38°03′,地处华北平原,渤海之滨,河北省东南部 沧州市东部,位于秦唐沧对外开放区内,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也是国家确定的民族贸易县。北距北京250公里,天津120公里,西距石家庄300公里,南距济南市200公里,距天津新港110公里,黄骅港60公里,205国道和武港、沧乐、海泊三条省级公路穿境而过,由南至北纵贯全境的辛大公路与这四条交通干线交汇贯通。县级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目录

·                                 • 概述

·                                 • 特色产业

·                                 • 传统武术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孟村回族自治县-概述

 

 

孟村回族自治县是河北省6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之一,于1955年建立,1958年并入盐山 县,1962年恢复建制。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北靠京津,南接山东,东临渤海,西依石家庄,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也是国家确定的民族贸易县。总面积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1.2万亩。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45个,占35.7%。全县总人口17万 ,其中回族人口4.3万,占25%。 
     
孟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8世纪,这里就已经有人繁衍生息。汉平帝元始元年( 公元1年)在此地设宛乡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回民孟氏应诏迁来定居,以姓氏命 名孟村,这一带逐渐成为回民较为集中的聚居区。
     
解放前,孟村地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历尽沧桑,饱经风霜,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 旱、涝、碱三大自然灾害之苦,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这一带曾流传着:“苦海沿边穷孟村,千顷碱洼紧相连;毛驴破车难耕种,亩产粮食二斗三;丰年歉年都难过,糠菜 饼子蘸硝盐”的民谣。1945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孟村地区获得了解放, 这里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自己的人民民主政权,掌握了自己的命运。1946 年,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使长期被束缚的农业生产力获得了解放,经 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1950年,孟村地区粮食总产量 达到4340万斤,农业总产值达到6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元;办起小学五十多所, 招收学生三千七百多名;随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执行,大批回族干部陆续走上领导岗位,充分行使自治权利;回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照顾。
     
孟村回族自治县成立以后,孟村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回、汉两族人民在 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友爱互助,踏上了建设繁荣幸福社会主义新孟村的征途,尽管受到了50年代后期“左”的干扰和“文化大革命”的风雨摧残,但各方面建设仍取得了可 喜的成绩。197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495万元,比1955年增长 4.5倍,其中农 业总产值2537万元,比1955年增长2.9倍;工业总产值958万元,比1955年增长4 78倍 。全县有小学129所,在校生两万多人,占全县学龄儿童的96%,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有 中学14所,在校生七千一百多人;中小学教师达到1330人,比1955年增加1044人。拥有县乡医疗 机构15处,村保健站123处,分别比1955年增加11处和109处,改变了医疗卫生的落后状况,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和提高,1977年全县回族干部有255人,占干部总数的 32.2%,比1955年增长了1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孟村回、汉两族人民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矢 志 改革,奋发图强,和衷共济,艰苦创业,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自治县的面貌日新月异,各项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 5.8亿元, 比1978年增长20.5倍,年平均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 值3.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26倍、29.2倍和42.8倍;完成 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比1978年增长16.1倍,年平均增长15.2%;完成财政 收入386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8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 7.9倍和8倍,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1.5%和1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57971万元,比1978年增长360.6倍,年平均增长3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0元,比1978年增长23.3倍,年平均增长17.3%。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自治县在稳定家庭承包 责任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三大目标,牢牢抓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两条主线,积极调整大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展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开挖和疏浚了孟东干沟、孟西干沟、百里干沟、肖留干沟、孟李干沟、大浪淀排碱河、新宣惠河及其他配套沟渠44条 ,全长266公里,建成节制水闸6座、扬水站23处,地上总蓄水量达到3400万立方米;全县拥 有深浅机井近五千眼,地下输水管道15万米,地下水年开采量为1850万立方米;发展喷灌农 田2万亩,水浇地面积达到近20万亩。我县成为国家级抗旱服务组织示范县,并荣获1998年 度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海河杯”竞赛二等奖。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保障了粮食的连年增产,199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8.42万吨,比1978年增长1.6倍。 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培育新兴产业”的指导思想,着力培育新的产业链条,构筑新的产业格局,使良种肉牛和桑蚕两大特色产业初步成型。组建了宏达清真 肉类有限公司,实施了技改扩建项目,引进日本、法国设备,宏达公司已成为可进行胴体牛 32个部位分割、年屠宰肉牛5000头的龙头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十几个大城市,达到了“建一个龙头,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的目的。1998年全县牛存栏4 万头,出栏 4.5万头, 人均养殖量在河北省名列榜首。成立了桑蚕服务中心 ,购置了先进的烘干设备,全县发展高标准桑园5000亩,我县种桑养蚕被列为河北省重点发 展的产业化项目,并成为全省惟一的“桑蚕丰产示范基地县”。果品生产闻名遐迩,全县现有果园面积 43万亩,遍及各个乡村,年产量达到35万吨。这里生产的鸭梨、苹果 、蜜桃等水果畅销京、津、粤等十几个省市,并远销到欧美、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与日本合作开发的二号大根、从台湾引种的胡萝卜均已形成一定 规模,产品全部外销,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县属企业实力雄厚。 建县初期,这里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只能生产铁 锨、木犁、棉布等简单的农业用具和生活用品,从业人员不足300人,年产值不到2万元。 现已形成了以冶金铸造、炊事机械、金属焊网、地毯挂毯、建筑建材、针织服装、清真食品等为支柱产业的县属工业体系,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开发效益 高、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到1998年,全县已有县属工业企业29家,职工五千多人,固 定资产原值两亿多元,产品达一百余种、上千个规格,其中部优、省优产品11种,出口创汇 产品四十余种,有15种产品获省以上优秀新产品奖,10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铁狮”牌馒 头机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M牌玛钢扣件是自行开发的部优产品,年销售量达2500万 套;合金铸件中的镍铬合金导卫板和无水冷金属滑轨为高、精、尖产品,均获省级以上科技 进步奖,高速线材导卫装置为替代进口产品,这三种产品均被鞍钢、唐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采用;球墨铸铁铸件中的内燃机车出气壳为铁道部免检产品;多功能自锁式脚手架已被河北省 列为重点开发的新产品。随着经济 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将所有企业全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建立起了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灵活自主的经营机制,为县 属工业企业的更快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乡镇企业日益壮大。 近年来,自治县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速度与效益 并举,抓管理,扩规模,增投入,调结构,上质量,拓市场,不断发展和壮大乡镇企业,营造出了以弯头管件为重点,建筑扣件、汽车运输等新兴产业多元发展的新格局。1998年,全 县乡镇企业完成产值 17.2亿元,上交税金2586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 86.5 倍和19倍。弯头管件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孟村是全国最大的弯头管件生产经销基地 ,享有“中国弯头管件之乡”的美誉。全县有弯头管件企业5500家,固定资产达 9.2 亿元, 弯头管件年产销量达到五十多万吨,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弯头管件 年产值达到21亿元,是河北省确定重点发展的县域特色产业。全县有两大集团、四大龙头和 二十多家骨干企业,在全国颇有名气,对全县弯头管件业形成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中渤海管件制造有限公司系华北管件第一厂;海浩高压法兰集团是全国知名的大型高压法兰生 产企业;圣天管件集团为河北省最大的推制弯头出口企业;康达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生产弯头、法兰、推管、三通等系列产品的综合型规模企业。这四家企业均已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 体系认证,圣天、新星等5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化工系统的定点协作企业。国家劳动部在孟村 设立了华北地区惟一的压力管件检测技术服务站,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春明”、“广宏” 、“圣天”、“天栋”等产品已成为知名品牌。我县弯头管件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全国各省、 市、自治区,大量用于三峡、扬子乙烯、燕山石化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并出口到欧美、中东和东南亚等36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到2500吨,交货值达1亿元。在弯头 管件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孟村的运输、建筑扣件等行业也迅速崛起。货运闻名全国,现有运 输公司53个,运输车辆达到一千六百多部,年货运量三千多万吨;建筑扣件企业已发展到16 0家,年产量2800万套,年产值达 1.5亿元,产品大量用于浦东开发和黄河小浪底工 程等。
     
商贸流通繁荣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县的商贸流通业有了飞速发展 ,商业流通体制不断健全,城乡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少环节、多种经营方式的流通网络,出现了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的新局面。到1998年,县内批零贸易业网点已发展到155处,比197 8年增加131处;商品购进总值完成 2.2亿元,比1978年增长21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6亿元,比1978年增长10.46倍。 1978年,全县个体商业户仅有16家,从业 人员不足30人,到1998年,个体商业户已增加到3715家,从业人员达到5994人,分别比1978 年增长 232.2倍和199.8倍。我县坚持“开拓市场,方便交易,搞活流通, 繁荣经济”的指导思想,大力培育市场,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到1998年底,全县共有各类贸易和专业市场37个,年商品成交额近25亿元。“东方市场”是境内最大的商品交易场所,占地27亩,总面积2万平方米,连续五年被河北省命名为“省级文明市场”;投资1000万元、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穆斯林大厦”与“东方市场”隔街相望,是县级较大的综合商场;高寨渤海黄牛交易市场闻名华北和东北,日上市量3000多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黄牛交易市 场之一;后涨沙小米交易市场辐射山东、江苏、上海、辽宁等十几个省市,年销售量4万吨 ,成交额8000多万元;投资 1.6亿元兴建的辛大管件市场, 东西长10公里, 南北长20公里,成为沧州市惟一年成交额超过15亿元的专业市场,该市场还被列为河北省“ 九五”期间重点开发的七大市场之一,将建成全国最大、设施一流的超大型管件专业市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了商贸流通体制。目前,全县38家流通企业已全部完 成改制工作,并按新的机制,沿新的轨道健康有序地运作,为商贸流通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建县前,这里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改革开放以来 ,本着“改善硬件,优化环境,增强引力,加快发展”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扎实实地加强了以道路、电力、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交通建 设长足发展。县内现有干线公路4条,县、乡级公路8条,总长144公里。投资2100万元、全长42公里的辛大公路与穿境而过的205国道和沧盐、海泊两条省级公路交会贯通。全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向外连接干线公路,对内沟通各乡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公路密度居沧州市首位,全县通柏油路的村达到115个,占总数的93%,并于1985年率先在沧 州 市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电力建设步伐加快。县内有110KV变电站1座,35KV变电站5座,电 力 设施总容量80850KVA,形成了贯通全县、布局合理的供电网络,实现了一乡一站和农村电气化县的目标。电讯建设成效显著。引进了韩国先进通讯设备,全县装机容量达到 1.3 万门,实现了数据、语言、图像“三网合一”和集中监控,传真和无线寻呼、移动通讯均已 开通,1998年市话和农话普及率分别达到40%和5%,通讯事业在河北省处于先进水平。县城 建设焕然一新。县城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逐步完善,建成了民族街、建设大街、团结路、开源路、东环路、西环路等14条路街,完成了渤海商贸大厦、汽车站、宾馆等重点工程和建设 大街中心广场建设,县城主要街道两侧建起了楼房近百栋,城区面积已达到5平方公里。一 个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商贸发达的新型县城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对外开放方兴未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 放县以后,我们打开县门,四面出击,外引内联,扩大开放,取得了喜人成果。外向型经济 发展迅速。目前,县内有外商独资企业1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4家,出口创汇企业11家。19 98年全县出口交货值4732万元,比1978年增长 45.7倍。对外交流不断扩大。近年 来,美、日、德、意、俄、韩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先后到自治县进行考察访问;孟村与 突尼斯、沙特、科威特等10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关系;并在阿联酋迪拜港设立了办事处,同埃及卡伽列公司建立了商务代理关系,弯头管件等产品已进入中东和东 南亚市场。内引成果斐然。吸引了天津大站、辽宁五矿、沧运集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大中型企业前来孟村投资办厂;先后与天津红桥区、四川新津、新疆焉耆等5个县(区)缔结了友 好关系。近五年来,全县共上马内联项目五十余个,引进县外资金1.6亿元。传 统武术走向世界。发祥于孟村、在中华武林独树一帜的“八极拳”已冲出国门,享誉海外。 八极拳七世掌门人吴连枝先后13次应邀到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讲学传艺。近年来,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团体频频前来学艺。八极拳这一传统文化已成 为以武会友、推进开放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自治县与国际间的友好往来。

孟村回族自治县-特色产业

 

1、法兰业
  
法兰业是孟村镇的特色骨干产业,弯头管件业年上缴税金1000万元。能生产各种材质的铸造、锻造类型的高压法兰产品。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扣件业
  
扣件业是该镇企业的另一主导产业。目前,全镇拥有扣件企业32家,可生产国标、非标的直角、旋转、对接等各种型号的扣件,产品覆盖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
 
3、化妆用具制造业
  
韩国独资企业沧州向南制刷有限公司和沧州外爱慈化妆用具制造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均为化妆用具。年产化妆用具20万套,近千个品种,产品全部出口至美国、韩国、日本、西欧一些国家。
 
4、养殖、林草业
  
洪亮奶牛养殖场年存栏奶牛160头,现已购进黑白花奶牛30余头,日产奶量400斤,日产日售,供不应求。文福中草药示范园种植丹参、黄苓、王不留行等中草药共计76亩。该园已与山东潍坊昆周中草药基地签订了产品包销合同和技术支持协议。民丰科技园先期已投资20万元,科学种植抗虫杨树苗15亩、中华寿桃35亩、李子10亩、金太阳杏15亩、凯特杏35亩、美国红提葡萄15亩,树下间种日本南瓜、山东杂交花生、脱毒薯等经济作物。西林场八极生态游猎园奶牛存栏近400头,鹿存栏80头,种植武传枝大枣400亩。

孟村回族自治县-传统武术

 

 

孟村是中国八极拳的发祥地,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武术新秀层出不穷,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武术比赛中荣获金牌。八极拳是国家重点推广的拳种之一。“中国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 为海外弟子提供了良好的演习场所。

孟村回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孟村回族自治县辖4个镇、2个乡:孟村镇、新县镇、辛店镇、高寨镇、宋庄子乡、牛进庄乡。

孟村回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据《明史》载,燕王夺取皇位并迁都北京后,即多次强令山西及南部各地迁民河北诸郡。明永乐二年(1404年),回民孟氏应诏迁此(盂村)定居,以姓氏命名孟村。
  
1955年成立盂村回族自治县。1993年划归沧州市管辖。

2000年,孟村回族自治县辖4个镇、2个乡:孟村镇、辛店镇、高寨镇、新县镇、牛进庄乡、宋庄子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8130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孟村镇 49318 新县镇 29040 辛店镇 23878 高寨镇 21513 宋庄子乡 28909 牛进庄乡 28646 
2002年底,孟村回族自治县面积387平方千米,人口18.6万。辖4个镇、2个乡,1个社区居委会、126个村委会。县政府驻孟村镇民族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