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究竟说明什么?——理解眼动结果(二) — UserFree|用户体验|可用性研究|交互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52:54
UserFree|用户体验|可用性研究|交互设计


主页
工作方法
动态
实验室
关于我们
但这究竟说明什么?——理解眼动结果(二)
分类:眼动仪 | 发布者:cogpsy
原文链接:http://blog.eyetools.net/eyetools_research/2007/08/but-what-does-1.html
二、你能从眼动数据中得到什么?
人们常常问我,他们究竟能从眼动跟踪中得到些什么?下面是我给出的一个简短的答案:
我们关注:
人们看了哪里
人们点击了哪里
人们忽略了什么
并且我们要发现为什么人们会点击……或者不点击。
为什么它会起作用?
眼睛和大脑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并且眼睛不能撒谎;
眼睛不同于鼠标,鼠标在两次点击之间可以被“放下”,而眼睛不能;
眼睛+鼠标点击+主观问题能够使我们全面的了解用户体验。

上述解释十分浅显,但在实际工作中,你却能够通过这类研究更为深刻的了解用户体验。下面是眼动研究的一些优点:
生物学测量要比用户反馈更为精确。用户的反馈意见十分重要,但却极不可靠。有关感受、评价等的反馈必须通过调查方法获取。但是,与在完成任务以后询问用户相比,对自然行为的测量为用户的直接体验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描述。
眼动数据能够用于准确预测用户反馈。在关于易用性、易导航性等方面的问题上确实如此。并且这些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用户对网站和公司的信任。
网站的导航模式可绘制成地图。举例来说,我们可以绘制出从主页到某个内部页面的常见导航路径,这会促使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路径会比其他路径用得更多。
结果代表了“自然工作环境”下的情况。换句话说,眼动追踪不需要研究者和用户呆在同一个房间中。虽然研究是在控制环境下进行的,但是房间里没有其他人会使用户感到十分舒适。
页面浏览顺序和页面元素能够被确认出来。我们将开始了解哪些信息最容易被用户看到/忽视,以及顺序是怎样的。例如,用户在浏览页面时,是第1个还是第15个看到“试用版”信息的?现在你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可分别追踪不同的DHTML元素。我们能够研究使用DHTML元素的视觉效果和频率。
还可进行短期迭代测试。因为我们能够对原型进行测试(是的,甚至jpeg模拟图),所以可以通过短期眼动测试来快速修改设计。尽管这类测试并不是眼动研究的标准用法,但却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可对页面元素的位置、重复等效果进行评价。我是否该改变标题文字?将菜单移到右侧会怎样?改变图标的大小或者背景会如何?我们能够通过对浏览模式的影响程度来评价特定的布局变化。
有一点必须要记住:眼动像所有其他可用性测试一样,其本身并不会提供任何答案。在单独使用的时候,眼动是一种极有用并且极强大的工具。但是,如果你想全面的了解用户体验,则需要一个迭代的测试过程,在测试过程中要将眼动和其他可用性测试方法结合使用。
眼动测量了视觉注意吗?
是的,眼动能够估计页面上哪些区域得到了视觉注意。视频中所显示的“不断跳跃”的眼动轨迹是由一系列我们称之为眼跳(saccades)的快速眼动造成的。当你的大脑计划一次眼动时,内隐注意(covert attention)会先移动到眼睛的目的地[1]。研究表明,注意的转移和眼跳运动是不可分割的[2]。并且,一旦你注视某个事物,你的视觉系统就将开始处理这些视觉信息。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会100%的记住在屏幕上注视过的每个事物呢?当然不是。我们的大脑一方面能够抑制视觉信息,另一方面能够利用视觉信号来通知许多低级认知功能。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所注视过的事物将有机会直接影响我们对界面的体验呢?当时是。
注视轨迹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网站或者邮件页面上哪些区域对形成用户视觉体验的贡献最大。
参考文献:
下面是一个极好的有关眼动和可用性的介绍:
Matteo Penzo’s Introduction to Eyetracking: Seeing Through Your Users’ Eyes
[1] Shipp S. (2004) The brain circuitry of attention. Trends Cogn Sci. 8, 223-30.
[2]Peterson MS, Kramer AF, Irwin DE. (2004) Covert shifts of attentionprecede involuntary eye movements. Percept Psychophys. 66, 398-405.
[ref] Liversedge SP, Findlay JM. (2000) Saccadic eye movements and cognition. Trends Cogn Sci. 4, 6-14.
相关阅读
但这究竟说明什么?——理解眼动结果(五)
但这究竟说明什么?——理解眼动结果(四)
但这究竟说明什么?——理解眼动结果(三)
但这究竟说明什么?——理解眼动结果(一)
眼动线索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分钟了解眼动仪
科学设计网页:来自眼动研究的23条军规
视线跟踪技术在人机交互中的研究
眼动仪在可用性测试中的应用
用户测试:眼动跟踪和出声思考
Tags:内隐注意,眼动仪,眼动基本概念,眼跳,认知加工
我来说两句
Name (必填项)
E-mail (必填项)
Website



小调查:您对UserFree的看法如何?
随机文章
最新评论
日志归档
随机文章
最新评论
Aming:兼容性测试的确是不可能完成的,现在很多公司对于软件测试的工作
蝈蝈小姐:据我所知现在的热区图可以根据两种算法来创建: 一种是基于注
Nadine:Super post, Need to mark it on
finger:隐藏logo的提法非常好,我们以前做产品接受度测试时也经常用
coffeelone:收到,非常感谢!:)
Diago:已发送,请注意查收:)
coffeelone:楼主您好,我也想要一份《RCD》的copy,十分感谢!邮箱:
coffeelone:测试的时候把每个站点的logo去掉,不让测试者知道是哪个网站
finger:如果想得到结构化的信息的话,最好是设置单选题/多选题而不是开
薄荷糖:这种问卷设计方法是应用于面对面访谈的吧?有些问题很发散的,但
日志归档
September 2009
August 2009
July 2009
June 2009
May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November 2008
October 2008
分类
1. 用户体验 (59)交互设计 (18)
可用性测试 (11)
敏捷可用性 (3)
案例分析 (10)
用户研究 (16)焦点小组 (3)
2. 测量工具 (27)Morae (3)
UX Office (1)
眼动仪 (18)
问卷工具 (4)
3. 八小时之外 (10)好书推荐 (5)
思考之美 (5)
4. 业界动态 (5)
标签云
网站心理学隐喻引诱技术好书推荐usability testSNS工作方法Moraemindmap交互眼动观点PKweb注册表单Google创新Axure心理模型SUS设计测试眼动新技术介绍interview skillsdesign principles热区图手机软件用户研究热点图人物角色扫描轨迹算法设计模式可用性用户体验网页网页设计Focus Group问卷工具usability眼动仪敏捷user profile心理分析ZMET用户访谈访谈技巧定义眼动基本概念交互设计项目管理眼动商业应用UCD焦点小组可用性测试persona认知
文章订阅







UserFree|用户体验|可用性研究|交互设计 is proudly powered byWordPress | DAILYPRESS theme byBlog Oh! Blog
但这究竟说明什么?——理解眼动结果(二) — UserFree|用户体验|可用性研究|交互设计 眼动仪在可用性测试中的应用 — UserFree|用户体验|可用性研究|交互设计 眼动仪在可用性测试中的应用 —更好 UserFree|用户体验|可用性研究|交互设计 一分钟了解眼动仪 — UserFree|用户体验|可用性研究|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专业推荐书籍整理(二) ? 阿里巴巴(中文站)用户体验设计部官方网站 网站用户体验设计-交互体验 浅谈交互设计的方法 - 奇遇 > 交互设计 以用户目标为导向 让用户体验 谁为用户买单(1)——电子商务网站的交互设计 | 交互设计禅意花园-Alitedesign... 用户体验设计时的十个基本原则(中英对译版)交互设计 可用性经验准则-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可用性经验准则-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13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 麦兜的交互设计@Maison - 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 产... 13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 麦兜的交互设计@Maison - 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 产... 从设计到策划——我的成长经历-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当可用性遇上用户体验 当可用性遇上用户体验 阿里巴巴(中文站)用户体验设计指南—全局设定—布局 - 李小帅 - 博客大巴 如何理解用户体验设计和其他概念的区别 Microsoft ,Apple,Google用户体验设计原则 | Alite-交互设计禅... 交互设计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可用性 (可用性实验室的设备)机器眼中的用户体验_七十五设计 天使心--专注于互联网新经济及用户体验可用性研究 用户体验如何提升阿里巴巴的商业价值 | 交互设计禅意花园-Alitedesign.com 网站可用性设计——6个最普遍的可用性设计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