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新娘,怎样“婚前特护”身体?(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4:25
    早在1871年,达尔文曾在著名的《人类的起源》中曾预言:“人类始祖的化石将在非洲发现。”60年后,果然在非洲发掘出人类远祖的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出自肯尼亚,于是,东非肯尼亚就成了举世公认的“人类摇篮”。(下图:肯尼亚的原始风光

    尽管肯尼亚“辈儿”大,但是国土面积较小,人种似乎也不算漂亮。每提到这个国家,人们首先想到那些又黑又壮的田径运动员。不管是维多利亚湖、图尔卡纳湖四周,还是非洲第二高峰——巴蒂安山脉,肯尼亚风光,处处具有一种原始的野性。印度洋沿岸,则是海天一色的热带风光。
    新闻界描绘着这样的风光:“鸭子在茅草屋顶上跳跃,古老的石头砌起白色的墙壁,清真寺祷告的召唤声穿过平静的河水,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挤满了赶着去作‘昏礼’的穆斯林……”这诗情画意的景色,就在肯尼亚东部海滨的拉莫一带。这片岛屿风光旖旎,可惜,靠近边境,往北70英里就到了海盗出没的索马里。美国《基督科学箴言报》称之为“旅游者和冒险者的天堂”。很多国际电影明星也盯上了肯尼亚这片美丽的海岸。据说,美国影片《X档案》的女主角——吉莉安·安德森,曾于2004年在这儿举办过婚礼;另一部大片《欲望都市》的“女一号”,也专程跑来,享受明澈的海水和细软的沙滩。似乎只有这里才适合休闲、放松——“没有新闻,也不用穿鞋”。    
    东非的自然风光,当然可以满足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毕竟现代文明程度较弱,一切都是原汁原味,很少人类活动的污染。国内大约1500多万人口,却分为42个部族,还有相当数量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多民族杂居的生活,形成了肯尼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通常以为,肯尼亚官方讲英语,其实,他们通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斯瓦希里语。
    “斯瓦希里”一词源自阿拉伯语,原意为“海岸”。看来,肯尼亚和海洋有某种不解之缘。境内也分布着斯瓦希里族人,斯瓦希里族跨地区分布,除了肯尼亚,还广泛居住在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北部沿海地区、科摩罗以及附近岛屿;另有一些支系,散居在索马里南部沿海、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马拉维、赞比亚和扎伊尔。其构成十分复杂,属黑白混血种人。难怪,“斯瓦希里语”是当今非洲最常用的语言之一。肯尼亚海滨地区,也沉浸在浓郁的斯瓦希里文化之中。
    就在美国女影星流连忘返的拉莫地区,仍有鲜为人知的“斯瓦希里婚俗”,当地青年,以传统方式延续着自己的“大喜事”。最令人注目的是新娘出嫁前那几天,对外人来说,很多做法的确很稀奇。
    肯尼亚境内的斯瓦希里族妇女,规矩非常多,按照传统习俗,她们不能多说话。由于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显著,女人的身体往往裹得风雨不透,只露出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有人说,肯尼亚女人的目光,极具含蓄、深沉的艺术味道。尽管黑纱遮颜,当她们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回头率依旧很高。(下图:肯尼亚少女,如何修饰自己

 


    既然教规森严,男婚女嫁自然就得父母包办。即便双方已经订了亲,结婚之前,也不能任意来往,只有洞房花烛夜,才能互相看见。肯尼亚拉莫海滨的“斯瓦希里族”,非常重视结婚之前那些繁文缛节,尤其不能含糊的是,出嫁前几天,新娘的“处子之身”,必须接受一连串的“专业处理”:所有项目,当然只为把新娘打扮得妩媚、动人,甚至更性感。具体步骤包括:首先,除头发之外,身体各部位的体毛,全部刮得干干净净。随后,在新娘身上大面积按摩;等放松肌肉、涨开毛孔,便涂抹可可油和取自檀香木的香水。接着处理细节,比如,将手指、脚趾,在指甲花汁液中泡一泡,使身体每个部位都香艳可人。末了,再由新娘的女眷或者“闺密”,在前胸、后背、腰肢、大腿等处,精心描绘鲜艳、细密的花纹……
    拾掇完身体还不算,结婚那天,新娘身边还带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当地人称为为了“索莫”。“索莫”一般是个老娘们儿,既是“过来人”便见多识广,专门传授新娘“美容之道”,最关键的是,耳提面命,教给新娘取悦丈夫的诀窍。为了“使新娘显得更美,双方的感觉也更热烈”。“萦莫”居然把业务延伸到人家婚床上,新婚之夜,这位热情的老太太,愣是“潜伏”在新郎、新娘枕头底下——这很像中国北方的老民俗——听房。小伙子们藏在洞房例外隐蔽的地方,屏气凝神地倾听新人每一点微妙的动静。一旦听到特殊声响,尤其是零星的爱抚和甜言蜜语,第二天,这些细节便被不断加工,越来越戏剧化,随后,三乡五里,满街争颂……
    可是,中国人“听房”是玩;而肯尼亚的“索莫”,却在正儿八经地干活儿,她必须竖起耳朵,小心翼翼地听着,假如小夫妻碰到什么陌生的“房中术”,便仰起脸来指点几句。哎!如此“现场办公”也怪难为他们的。新人忙活一宿,老太太也不地消停——瞧瞧,为了孩子们幸福,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