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靖玺: 南洋教育十年炼狱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9:22

在教育上谁说了算?

  在教育上谁说了算?现在当然是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是官说了算。思考再三,中国教育之所以弊病丛生,就是因为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造成的。有一次参加一次教育研讨会,一位专家盛赞美国的教育,得出的结论是:应当扩大教育经费所占GDP的比例。这完全叫着不得要领。从美国教育发展的经验中应当得出的结论是:教育发展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的减少成正比。中国教育要发展,就要大大减少和限制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如果把教育部划归民政部或扶贫办,成为它们下面的一个教育扶贫办公室,专门负责给品学皆优的学生发放教育补助金,中国的教育马上就会大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没有教育部的中国教育,一定会强于有教育部的中国教育。有一个弱教育部的中国教育,一定会强于有一个强教育部的中国教育。十二年的教育炼狱,十二年多种教育探索的艰难,使我明白了美国当年建国者们在教育思想上的伟大。美国公立学校的管理权在州政府,联邦政府无权制定强制性的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教材。同时,开放私立学校,企业和民间公益团体有权开办或支持学校发展。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社会的教育自主权和教育多元化,形成了教育领域公私并存多元竞争的格局。联邦政府和各州也搞各种教育标准,但没有一个标准是强制执行的,对学校来说只是一种可以自主选择和参考的标准。在我看来,美国教育成功的经验其实主要就是一条:联邦政府无权控制垄断教育权。美国联邦政府也设有教育部,但是美国的联邦教育部对于全国的教育的权限相当有限,根本无权管制各级学校的课程、教学、行政、人事等事务。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权利,是由联邦《宪法》所保护的。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996年就已超过80%。按平均购买力计算,美国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1/20,却创造了占世界1/5以上的财富总量,如果没有社会教育自主这一条,这样的辉煌成绩是不可能实现的。我有一位朋友是老子专家,他对我说,老子的教育思想是“教不教”,这就是说,中央政府要以不管教育作为管理教育的办法。看来美国的教育文化正是“教不教”,当把联邦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元化教育垄断权取消后,客观上就形成了“教不教”的局面,社会上的各种力量马上涌入教育领域,支持了百花齐放的繁荣的教育世界。蔡元培先生追求的“教育独立”和“教育自由”,是针对谁说的呢?当然是针对当时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说的。

  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不应当拥有如此大的权力呢?别的不说,我只说一条,就是因为教育行政部门不管就业。只能让能管就业的机构来决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多数家长送孩子上学,首先是为孩子今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了工作才会有出息,才谈得上有所成就,才谈得上有一个好的将来。我这样一说,大家可能会认为我教育的意义看低了,单纯看成了为创业和就业所做的准备。其实,孩子人格的完善、精神的独立与尊严、创新与创业、团队合作精神等等,都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最到培养和表现,没有了工作,人生就失去了依托。如果孩子在找工作上失败了,责任就在教育行政部门,是你把孩子塑造成了一个就业市场上不需要的人,是你毁了孩子的前程。早在1918年,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就强调教育乃“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他说:“吾人在世之目的与天赋之责任,其决非仅为个人生活明矣。虽然,苟并个人生活之力而不具,而尚与言精神事业乎?而尚与言社会事业乎?”找到一份工作以谋生的能力都没有,还谈什么更大的贡献和理想!教育是孩子谋生之准备,是孩子就业之准备,我们理所应当从孩子就业和谋生的角度来考虑教育的结构安排。可惜,教育部门的官僚养尊处优,不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他们有什么心思去追踪人力市场的千变万化,但是他们却严密控制着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权力,严密控制着从小学到高等学校的教育权力和考试权力。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方便、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在决定教育供给结构,他们不是根据市场的人力需求结构的变化而随时进行供给调整,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说,他们为了自己而垄断了塑造学生的权力,但却不管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根据近年来各种社会调查机构的调查,现在人们最关心的第一位的问题是就业,腐败问题排在第二位。随着市场对优质人力资本的需求增大,受良好的教育是提高本领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条件,这就是教育需求日趋膨胀的根本原因。按照这样的社会需求和民情民意,谁决定就业,谁就应当决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决定就业,所以它不具备决定教育的合理资格。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那么我就可以回答本节“谁在教育上谁说了算”这个问题。答案就是:谁是就业的提供者,谁在教育问题上就应当说了算。现在社会中谁在决定就业呢?主要是企业。其实,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巨变,就是企业化时代的到来,就是愈来愈多的人要在企业中谋生和发展。我理解的现代化,根本上就是企业化。所以所谓的“面向现代化”,在实际上就是面向企业的人力需求。现在的状态是,一方面企业急缺人才,一方面大量的大学生失业。这种教育失衡现象的原因,就是企业需求的原则没有透入我们的教育领域。企业已成为就业的源泉,但我们的教育制度却是按照行政官员的需要在塑造人,不是按照企业的需要在塑造人。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企业需要敬业诚信的人,而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说一套做一套,自己就不敬业不诚信,而且在一些科目上(如政治课)上鼓励孩子撒谎;企业需要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教育行政部门不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需要对社会需求极度敏感的人,我们的教育制度却将孩子与社会隔绝开来,一心只读无用书;企业需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教育行政部门不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而只通过考试斗争刺激孩子狭隘的个人奋斗精神;企业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人,教育行政部门正在千方百计毁灭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压抑孩子的创新精神;企业需要具有个性的人,因为差异是竞争的优势所在,但教育行政部门却以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考试压制和毁灭孩子的个性发展;企业需要善于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人,教育行政部门从来没有鼓励孩子自主寻找信息和运行信息;企业需要身体健康有活力的人,而教育行政部门却以残酷的考试竞争毁坏孩子的身体,造成成千上万的“分数状元”和“健康白丁”。这样的控诉,我们还可以一排排地不断写下去。

  教育行政部门的需要与现实中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背道而驰,而真理不在教育行政部门这一边。在教育上谁应当说了算,是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还是企业和社会说了算,当然只能是企业或社会,因为孩子今后生活的舞台就是企业和社会。在这个意义上,教育的权利应当还归企业和社会。市场经济已主导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因此在教育问题上,只能听市场的不能听官场的,这样简单的道理,还需要再讨论吗?教育行政部门不代表市场,所以必须还学政于社会,还学政于学校,还学政于教师,还学政于企业,还学政于百姓。难以实现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