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不看《建》片的十个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36:47

红片《大业》艺术和思想性何在?

作者:顾肃 提交日期:2009-9-21 9:27:00 | 分类: | 访问量:1337   《大业》在万众欢腾中公映了,电影院人头攒动,票房可观。人们兴奋、激动,为六十年前的那场天翻地覆的政权更迭而叫好,也为如此强大的明星阵容而叫好。一张张熟悉的脸,演绎着一个以上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暴力革命。一批穿着时髦军装、从正规军校出来、有些美式装备的军官带着一大批穷苦农民扞卫一个旧政权,另一批少数军校出来、多数没有正规学历、空着土布衣服、拿着苏式武器的军官也带头另一大批穷苦农民苦苦战斗,终于赢得了胜利。这种史诗般的历史记录还能吸引今人之眼球,也还有它的道理。
  只是用数百个明星来演绎这一历史事件,与其说是艺术片,不如说是记录片,与其说是史诗片,不如说是概念图解,几乎无法摆脱脸谱化的表演。所有人物均没有几句台词,更不要说生动的形象塑造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电影除了由官方来给个政治性的大奖以外,几乎不可能上有点艺术水准的电影节。塑造大人物本来就难,明星们平时认真塑造适合自己的角色而形成了一定的艺术影响,让他们个个来跑点龙套,与其说是塑造形象,不如说是政治秀。与平时推销或代言什么产品没有什么两样。尽管影片的导演们以美国曾经有过的几部明星强大阵容拍的影片为例,说明此举并不浪费。但是,我实在没有看出这几部美国人明星堆砌的电影在艺术上有过什么值得回味的记录。没有好的编剧、故事和形象塑造,没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人性挖掘,只是堆砌明星,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可能在艺术上成功。
  我感慨的是,用这么多的钱包括巨型广告费,拍出这么一部没有多少艺术性的影片,即使从宣传效果上看,能够有多少收获呢?六十年了,我们的一些大片还停留在概念图解的水平,如何能够真正打动人呢?为何不能虚心学习一下艺术性强的电影是如何传播其政治理念的,来点进步呢?从《万水千山》到大歌舞《东方红》,再到今天的《大业》,几乎都没有跳出这种政治概念图解的框框。如果说有进步,那是反面人物不太脸谱化、漫画化,有点人情味了,但是,正面人物的形象塑造有什么进步吗?几乎没有。从王心刚到唐国强,基本上没有多大进步。只是那种挥手,激情表现,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几乎是空白的。
  至于思想性方面,也较少深刻的历史反省。对于无数死去的以穷苦农民为主的士兵,编剧和导演们都几乎没有什么同情和追忆,他们只是胜败图像中的小草。对于政治人物,也缺少深刻的历史反省。政权的更迭,从以前高喊“J万岁”,变到此后27年喊“M万岁”,他们对于人民有多少需要负责交代的东西?失败者的原因是各方面的,专权和腐败主要的原因,当然还有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胜利者在胜利以后之所为,难道没有需要面对历史反省的吗?所有这些,在本部影片中没有什么表现和预示。后来大量的内斗,把多少曾经支持过自己的人打入敌人的行列,数百万的右派被剥夺了以自己的专长为国家服务的权利,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内战。当了解历史发生过的这一切的我们再看政治人物高喊“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我想,不知有多少愿意思考的人,要向此片的编剧和导演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不反省历史,就不会有现实的明智。刚刚开过的中央四中全会终于把党内民主的问题写进其决议当中,这说明此前至少相当时期内,这个问题处理得并不好。否则就用不到如此郑重地提出一个决议来。
  所以,我在一片欢呼声中,愿意提出一些思考,给编剧和导演们提个简单的问题:政治秀以外,给一点思想和历史反省,好吗?
  *********************************建国大业(2009-08-12 04:39:16)

韩寒 

今天看见一张《建国大业》的演员国籍表

陈凯歌 美国/陈红 美国/刘亦菲 美国/陈冲 美国/邬君梅 美国/顾长卫 美国/蒋雯丽 美国/胡静 美国/王姬 美国/郎朗 香港/李云迪 香港/姜文 法国/ 章子怡 香港/胡军 香港/汤唯 香港/刘璇 香港/童安格 加拿大/徐帆 加拿大/陈明 加拿大/张铁林 英国/许晴 日本/韦唯 德国/沈小岑 澳大利亚/苏瑾 新西兰/李连杰 新加坡/斯琴高娃 瑞士/胡兵 泰国

================================================================

可以料想的是,这么多的明星是外国国籍,一定会引起很多的争议。很多人会觉得,为什么呢,是中国的影视,中国的观众捧红了你,你到头来怎么是外国籍呢?

我倒是没有这么想,我只是不知道胡兵加入泰国国籍是怎么想的。好在三年以后,我们有胡斌,哪怕是个假的,那我们也有胡赝斌。言归正题,我们不说出国方便,不说个人自由,不说漏税避税,我认为,一个国家,能让这么多艺人转变国籍,这个国家一定是有他的责任的。在我们谈个人责任和义务的时候,我们也要谈国家责任和义务。这代人要记住的是,国家利益不是高于一切的,国家的合理利益在特定的时候才可以高于一切。

这么多人跑了,说明建国以后很多的大业尚未完成,否则就是很多中国籍的外国人来参与制作或者演当时的反面角色。他们变换了国籍,是他们的选择,这个选择就像离婚一样,可能是感情破裂了,可能是遇见了更好的,在道德层面上是可以谴责的,但是在人格层面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也难保你们自己啊,对吧。给你美国籍,电脑前的你要不?

反正我个人觉得我的国籍挺好的,也就是多交点税少享点福,出国麻烦点,其他也没什么。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就是吃不起住不起玩不起结不起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但最关键的是,还移民不起,所以,看见你们跑了,不爽是肯定的。

在看得见的未来里,我是不会改变我的国籍的。但是电脑前的所有人,你们不要忘记了,这个国家给你提出了条件,你也是可以给这个国家提条件的。我的条件是,我无所谓我爱的国家对我们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利益几乎没有保护,我也无所谓这个国家纵容随便一套房子的利润就抵上中国最大的出版社的全年总利润,但我很喜欢小孩子,我可能无法遵守计划生育,更无法接受计生委的人碰我的女人,所以,如果我不小心生多了孩子,我就不会是这个国家至少不会是大陆的国籍了。

可能很多人要说,却,谁在乎你啊。话是没错,但我就更不在乎了。都互相不在乎了,这不就离了麽。你看上面名单上的那些人,还不都是人模人样的。 以下为网友的部分评论,供参考
        ***********************************
  一群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这是一群高尚的人,一群纯粹的人,一群有道德的人,一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群益于人民的人。
  ***********************************
  李诘诃德:不看《建》片的十个理由
  《建国大业》公映,各路娱记御记影迷与托儿都出来捧脚造势,什么“机不可失”,“一票难求”,个个打扮得都像足疗师、黄牛党似的。对一部凑热闹、凑演员、凑情节、凑片长的“月子电影”我不会去看,但有话要说,凑几个不看的理由还是值得的。
  一、《建国大业》不如叫《见过大爷》。韩三平就是大爷,仗着自己的身份势力办了这么大一个堂会。有人像拿着秒表数过似的,认真地告诉我们每43秒就有一个明星露脸。卧草——中国足球的拖延战术——,就冲这种白痴做法我也不会去看,这不是电影,这是明星脸谱批发市场,观众都是去看货的。
  家底再厚也不是这么个显摆法,我都怀疑东家少东家是拿着明星照片去对历史人物,对上了就加进来,很像闲得难受摆弄明星脸的儿童游戏。
  二、韩三平权大势大,一分钱不给还不准不来,来了还不准不笑,否则就“档期”上找齐。他不是韩三平,他是韩复渠,饿你们三天不管饭吃,看你们唱不唱。这才是中国电影总处在堂会地步的根源。看不惯垄断的霸道。
  三、别以为明星都傻都认真,那是王宝强们表演出来的。有“档期”的少数受治于人,没有办法,其他呢?敷衍了事而已。所谓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那是斯坦尼时代,现在是“死贪你”时代。就是不想看他们注水,把《建国大业》弄成猪肉生意。
  四、据说《建国大业》凑了N个数字第一,什么演员导演拷贝等等,申报吉尼斯已经足够,所以不必再凑观众第一。过犹不及,满则必倾,应该向中国女排学习,只有输给泰国才能证明我们的崛起。当然被凑的人数一定很多,即便路过也不免会“被观众”,这是中国票房统计学的基础。我只是不想被凑进去。
  五、我不会傻到以为《建国大业》和毛泽东蒋介石有关,这种电影很容易被搞成是唐国强与张国立两家掐架的故事。虽然彼此都以“国”为名,但终归还是两家 PK。唐家人多最后打赢了,张家废物结果逃跑了。于是这边“唐国”,那边“张国”,他们越是卖力地演就越接近情景喜剧。
  六、经验证明,中国类似的主旋律电影从来就没有好看过。都叫“史诗”,那是因为没有更烂的字眼的缘故。以往的电影是人海战术,只有身子,看不到一颗人心在动。现在的是明星人海战术,除了面孔,同样看不到一颗人心。《建国大业》和《开国大典》有什么区别吗?有,就是一个丑女人叫夏奈儿还是瞎奶儿的区别,一个傻男人穿阿玛尼还是阿妈妮的区别,名字和包装不同而已。
  七、电视上的模仿秀每天都有,已经滥了,花钱再看电影版纯属撑的。而且《建国大业》的模仿很一般,不如《梦想剧场》逼真。
  八、如果另辟蹊径,把《建国大业》当作娱乐片或喜剧片来看倒也值得,但里边只有郭德纲,赵本山小沈阳周立波周星驰一个没有,档次太低,所以不如等着《三枪》。
  九、《建国大业》里外籍演员太多,真正的国际大腕却又没有,简直就像服装生意里的贴牌儿。据说是要请威尔史密斯过来,但最终还是噱头。要么是威尔史密斯没有“档期”之虞,要么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大老远飞过来打个敬礼就飞回去。我爱国,为避“崇洋媚外”之嫌,所以不看《建国大业》。
  十、西郊机场阅兵式上的士兵行列里居然没有大腕明星,这是《建国大业》最大的败笔。看来韩三平终归有限。如果当初意识到了想必票房还会更高,人气还会更旺。尽管我还是不看,但许多人会踊跃去看。
  设想一下,当唐国强的敞蓬车驶来,镜头对准士兵行列慢慢横移,陶伟、杨智、徐云龙、周挺……,宗垒、曹添堡、姜鹏翔、张笑非……,全场观众起立高喊,激光笔乱飞——那阵势,那气魄,有多少票房不能期待?
  看来电影真是门遗憾的艺术,《建国大业》竟这样草草公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