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参加《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主题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31:43
薄熙来参加《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主题讲座2009年08月28日 17:52重庆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条

27日晚,重庆市委中心组邀请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来渝作题为《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的主题演讲,这也是今年市委中心组系列讲座第十一讲。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参加讲座,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主持讲座。

毛泽东将读书作为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然方式

“在古今中外的领导人中,像毛泽东这样爱读书,而且读有所得、读而能用、用能生巧的领导非常罕见。从某种程度上讲,毛泽东将读书作为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然方式。”陈晋首先讲述了毛泽东不同凡响的“读书人”形象。

陈晋说,毛泽东读书有三大特点,一是广博而偏深,毛泽东去世后在整理他书房时发现,这里共留下97000多册书,相当于好多大单位图书馆的藏书量,很多书上都留有他的批划。这些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书法、报刊杂志等种类,非常广泛。

毛泽东读书不仅广博而且偏深,像他经常讲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经考证出自清代一本不为人所熟知的书中。而他在1936年长征到达陕北后,在与美国记者斯诺交谈中,还谈到当时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的作品。

毛泽东读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活到老、读到老。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毛泽东在弥留之际,有一天在他苏醒期间竟然还看书看文件达11次。

第三个特点是真读、真学,不是做样子。特别是对经典的、重要的书是反复读。像《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红楼梦》都是看了多遍。他还习惯对同一题材的书拿不同版本的书比照读,并注重讨论式阅读。

读书使毛泽东完成两个飞跃: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从政治领袖到理论权威

陈晋说,毛泽东年轻时有一个别号,叫“毛奇”,这主要来自他许下的志向: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奇男子。这几点最后他都做到了。

毛泽东年轻时的读书历程有三个阶段,最初是“修学储能”,然后是“寻找大本大源”,最后是“寻找主义”。比较各种思潮后,最终认定了马克思主义。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读书非常渴望,他将报纸、书刊看作最大的“战利品”。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读书达到高峰,通过大量读书,形成了两个根本方法:一是实事求是,二是看任何事物都要对立统一;作出了一个根本主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了两个飞跃: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从政治领袖到理论权威。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大量著作。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读书范围越来越广,并注意用书来指导实践。

毛泽东提倡以读书来“授人以渔”,培养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陈晋说,在精读的基础上,毛泽东特别注意利用编书、荐书、讲书作为其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他提倡以读书来“授人以渔”,培养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他荐书往往是倡导或纠正某种风气,非常有针对性。比如他曾经向许世友推荐看《红楼梦》,就是希望这个武将能够多一些“文气”。而他讲书则是直接向人宣达他的思想主张。

陈晋认为,毛泽东通过读书积累营造“胸中日月”,通过实践创造“人间天地”,都是有迹可寻的,从伟人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不仅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责任。

在家的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同志,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中央在渝单位、部分金融单位、在主城区的普通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主城区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共计700余人参加了讲座。(记者 商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