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不可不做的十件事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9:26

                                             扬州不可不做的十件事情


      在一个地方呆得长了是不要指南书的,自己给自己指南。在扬州住了一个月,所做的事情远不止十件,然而下面列举的十件事情,实在是每一个在五月到访扬州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体验的。

       一、观花海

      在桃红柳绿的烟花三月之后,每年四五月期间,扬州的市花之一芍药绚丽登场。芍药,自古有“花相”之称,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以扬州最为有名,也是扬州最富特色的名贵花种之一,既可入药也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赏扬州芍药的最好去处莫过于仪征的扬州芍药园。仪征市从2002年开始引种芍药成功后,不断扩大芍药种植面积,目前己成片种植芍药1000多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芍药观赏种植基地。顺着  高速公路,从扬州市区到达仪征,一路上就能见到扬州芍药园的招牌。进得花园,只见一片花海,绵延几十亩,没有任何遮挡的,出现在我的面前。红红白白,高高矮矮,品种不一,姿态各异。既有牡丹的雍容富贵,又有月季的温婉秀丽。最难忘的是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微风中夹有花香,扬州芍药以花海的姿态,让我沉醉,令我幸福。

扬州芍药园



二、逛老巷

      提起扬州,不能不提到小巷。小巷是扬州的一大特色。不像北京的胡同阔且直,也不像上海的弄堂狭而长。扬州的小巷就是扬州的小巷。他们又不单单是小巷,他们记载着一段段历史,一桩桩韵事。单是看看巷名就很有趣味:益(一)人巷,二郎庙,三义阁,四望亭......万寿观。从一到万,一应俱全。有的巷名,本身就极富趣味,惹人想像,比如黑婆婆巷,螺狮结顶巷。还有的巷名记载着历史,比如苏唱街,原来就是戏班集中的所在。正是丁香花开的季节,阴雨绵绵,我总觉得戴望舒的“雨巷”写的就是在扬州小巷子里发生的美丽相遇,你看‘他’“撑着把油纸伞”走在“那悠长悠长的雨巷”,恰巧此时,迎面款款走近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连绵的阴雨只有在扬州的小巷子里才更多一份惆怅,只有在扬州的小巷子狭窄的氛围里,‘他’才会在灰漆漆的雨天透彻感到姑娘脸上的愁怨,又只有在静静的扬州的小巷子里,‘他’才会有更沉郁的心境去酝酿感伤。扬州古老的小巷就象一壶陈年的老酒,其中的滋味,只有你去过,才尝得出。




三、吃小吃

      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扬州的淮扬菜大餐远不如小吃出名,也许是小吃作为老百姓的日常饮食,代代相传,更加有生命力一些。提起小吃,自然不能不说“三春”,即富春、冶春、共和春。刚到扬州的时候,我在老富春早报到晚报到,馋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老富春名声在外,算是贵的,它的大煮干丝不像冶春,共和春,月明轩可以点小份,不够体贴。老富春的三丁五丁包,蟹粉狮子头,冶春的鸭菜包,豆皮包(红楼梦第八回,宝玉给晴雯留一碟豆皮包),共和春的三鲜煨面都鲜美得很。你琢磨为什么那么鲜,咬开皮一看馅就明白了,比如豆皮包野鸭菜包,卤味豆皮和青菜只是边角辅料,主要是舍得用鸡丁,肉丁,虾子,野鸭,冬笋,菌菇去配,如何不鲜?还有很少人提及的,我却觉得是扬州人的生命线的,那些老巷里排着长队的小吃。比如小觉林的麻花王,吴字坊的臭豆腐,黄珏(音觉)的盐水鹅,不知名的卤螺蛳,现磨的黑芝麻糊。提起小觉林的麻花王,扬州人仿佛没有不知道的,因为身为扬州人,谁没有排队等半小时、就为了那一锅新鲜出炉还滴着油的麻花的经历?还有月明轩的松仁鹅油卷(《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请刘姥姥吃松瓤鹅油卷),鱼汤面,蒋家桥的饺面,锅贴。特别是蒋家桥的饺面,为美食家沈宏非及金庸二公子查传徟所推荐,虽然没有吃出食家所夸口的黑松露的味道,但也算便宜非凡,好吃非凡,饺子加黑胡椒猪油捞面,创意够新,好吃是意料之中的。

卢氏盐商老宅的淮扬菜,吃的主要是气氛


吴字坊的臭豆腐,不可不尝



小林觉的麻花王



 四、做唐装

      扬州出名的三把刀,所谓的厨刀、剃头刀、修脚刀,本来指其特色服务业,可惜早已年久技艺失传。扬州的淮扬菜不如小吃有名,有名的陆琴脚艺和大三发廊以其性价比而言,只能算一般,三把刀只剩下民俗街里叫卖的外形罢了。倒是剪刀,少有人提及,也不是三把刀之一,却因为陆家成衣铺的存在,让人对于代表昔日辉煌历史的三把刀尚存一分敬意。目前扬州祖传做唐装的,就是彩衣街上陆学浩一家。彩衣街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多家制衣局,专为皇室、达官贵人制作服装,故以彩衣街得名。陆学浩老人13岁就随父亲学裁缝,已做了78年的中装了,儿子陆启明也有67岁了,他手艺十分精湛,继续立足彩衣街做唐装,那是四代相传的百年成衣铺。今天,这个名叫“启明服装店”的老店仍然顾客盈门,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定做旗袍、唐装。它的存在,使得彩衣街名副其实,并保留了传统街道的特色,让今人能粗略的看到当年彩衣街这一段辉煌历史的缩影。

谢馥春的香粉店,百年前的化妆品店。



古代的化妆品,原来是这样包装的


启明服装店,坐轮椅的就是陆学浩老人

五、访古人

      历史上的繁荣,造就了扬州名人文化的发达。汉陵苑访广陵王,大明寺拜鉴真和尚,在扬州的老巷里寻找史可法,八怪,朱自清。沿着小巷往下走,仿佛看到很多前行者,这一条小巷,朱自清先生该在这里流连过吧?这一条小巷,林散之老人曾经在这里驻足过吧?这一条小巷,丰子恺先生该在这里徘徊过吧?

朱自清故居





扬州八怪纪念馆



史可法纪念馆

七、品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是我国古老乐器之一。扬州的广陵派古琴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1932年,广陵琴家孙绍陶、张子谦、刘绍椿、胡滋甫等人正式创建了广陵琴社。广陵派琴家一脉相承地保持了自身固有的特色,以清幽、恬雅、舒畅、洒脱作为琴曲的美学标准,注意内容和感情的表现,节奏跌宕多变,指法细腻灵活,操缦谐婉自如。品瑶琴的最佳地点,在史可法纪念馆内部的广陵琴社旧址。每天下午,总有人三三两两聚集在那里,弹瑶琴的有之,吹拉弹唱亦有之。在那里听琴,时间很容易消磨过去。也曾经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坐在瘦西湖的熙春楼,听《高山流水》,弹琴女子十分颜色,尖尖柔荑,莹莹额头。四面轩窗开着,莲花桥遥遥瑞丽,二十四桥踏波无尘,船过芳洲,绿柳拂面,人立时回到千年前。


瘦西湖的熙春楼


广陵琴社


  八、坐画舫

      暮春的扬州,虽然少了春日烟花的氲氤,但遍地垂柳,才露出尖尖角的小荷,依旧摇曳出满城绿波。柳疏水净,清风轻拂,闲坐画舫,即便不问平泉草木,这多丽湖山、杰阁幽亭,也如一幅书画长卷在你眼前徐徐打开,“两岸花堤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恍惚间,真以为自己成了乾隆,作了一次风流逍遥游。朱自清先生曾说过:“扬州的好处,大半在水上。在护城河上船,有七八里河道,曲折而幽静。”扬州确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这水指的就是绕城而流的长江和运河,以及穿城而过的汶河、小秦淮和位居城中的瘦西湖。扬州画舫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扬州好,画舫是飞仙。十面纱窗和月淡,一枝柔橹发波圆,人在云水天。”在一本叫做《扬州画舫录》的书中,作者把这些游荡穿行于河湖中的画舫描绘得极尽详细,这些画舫也是仪态万方,各显其妙,名字也是千奇古怪,大俗大雅。我没有见过古时的画舫,想像中应该是雕龙绣凤,花团锦簇。而眼前的画舫,确也是富贵雍容,古意十足。两侧船身,各有一条昂首翘尾的金龙,檐顶之上,是双龙戏珠。下面则有椅有桌,桌上摆放着茶水和扬州点心,很是宽敞。据说当年乾隆六下江南,在扬州就是坐着这样的画舫游览瘦西湖的。  画舫在小秦淮河里行驶,河不宽,水很清澈。两岸杨柳低垂,柳阴中,是一座座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有的凌架于河面之上,有的俏立于小街之前,隐约可见悬挂的匾额和迎风飘动的店招,竟然多是茶楼。也有山石竹影,随意地散落,点缀着两岸风景。一阵风过,依稀听得不知从哪里传出的乐曲和清唱。岸上人来人往,但不显杂乱,随处可见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坐在河边的石椅上,或闲闲说着话,或闭目养神,一副笃定的样子。也有一些情侣,倚着栏杆,悄悄地说着话,见我们的船过来,抬起手摇摇,脸上灿灿地笑着。倒显得我们的船急了些。听说古时的画舫有很多名字,俗的不说,雅的有叫落霞孤骛的,有叫衣香人影的,有叫花月双清、一湖春色的,也有叫载鹤、带月的等等,多是从古诗中化来的,与瘦西湖的景色很是相配。但现在的画舫,没有了名字,只是按顺序编了船号。我不知道扬州人在继承画舫这一传统风物的同时,为什么不让那些有诗意的名字一并留存下来,为扬州文化增添更多一些令人回味的东西?

瘦西湖的芍药园






九、看园林

      扬州的园林历史十分悠久,在唐代就有“园林多是宅”之说。扬州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在隋开通大运河后,更成了中国南北水陆交通枢纽、东南政治、文化的都会和国际交往的商埠,曾一度“富甲天下”。一些盐商富豪争相购地建园,居住扬州,造就了许多精美的私家花园。个园、何园就是其中的代表。虽然拥有拙政园、留园的苏州人不以为然,但就我看,拙政园与个园各有千秋,拙政园以水景为主,园中的亭台廊榭多傍水,或跨水而设。“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秋水静观水。”巧妙运用多种造园手法,具有江南园林清雅明秀的显著特点。而个园则以叠石闻名,四季假山,各具一格,确是国内少见。个园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建造的私人花园。记忆中的个园不大,但这次随着导游参观,竟然发现扩大了几倍,不仅新建了大门,而且收回了被市民占住的旧宅,使住房与园林成为一体,完整展现出全园风貌。修缮后的住宅保持着原貌,青砖黑瓦,雕花窗格,门楣及桌椅上均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等祝福含义的图案,如蝙蝠、飞鹤、松树、鹿等;连桌几上物具的摆放也体现隐含着极深的寓意,当然也与祈求吉祥富贵有关。一些重要厅堂均用楠木建成,显示出主人身份的高贵。然而真正的精彩却是后花园。园主性爱竹,因为月映竹成千个字,而取名为个园。人未进园,已觉竹影摇曳,绿叶婆娑,一派清幽。进入园门,便见石笋参差,修篁弄影,春意陡现。这便是“春山”了。个园的假山,山山不同,四景各异。春山傍竹,夏山则依水,以闻名的太湖石堆叠而成,池中植睡莲,山顶有松有亭,显示出夏日的繁盛。放眼东望,有山屹立,呈褚黄色,秋意盎然。原来这就是“秋山”了。秋山以黄山石为主,极为耀眼。此山刚劲挺拔,山石嶙峋,山下有洞,峰回路转。据说,在众多江南园林中,秋山已成孤例,更显弥足珍贵。而堆叠的冬山,其石材却是宣石,阳光下闪闪发亮,如白雪皑皑。更让人称奇的是,造园者在其冬山南墙开了四排二十四孔,有风吹来,隐约有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让人真的感觉到天冻地寒。如果说个园是典型的中国江南园林的典范,而何园则更兼具北方园林的神采。东半部是形似船厅,取的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意境。而西半部以楼为主,有回廊和复道廊相连,显得宽绰华贵。楼之间是大水池,池上有亭,可演唱戏曲,何家主人经常坐在楼上隔水观戏。但女人却不能露面,只能躲在房间中听曲。园中置假山多处,有一处叫做片石山房,据说这里的假山是出自于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虽为人工堆砌,但自然古朴,毫不做作。由此可见,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相比还是有其特色的。在布局上更大气,在构造上更浓丽,这可能与两地园林主人建造花园的目的不同有关。苏州园林的建造者多为归隐官宦或文人,如拙政园就是明御史王献臣解官归隐苏州后拓建而成,而留园也是万历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里后,所筑起来的。他们大多政治失意,思想消极,反映在造园上就是求清静淡雅,绝不张扬。而扬州的园林主人大多是富甲一时的商人或官场上正春风得意的主儿,一掷千金,极尽豪奢,在花园上也显出富贵之气,颇有气派。

瘦西湖


个园



何园



十、住绿杨

      富春茶社的路口,右手边有一条不起眼的巷子,巷口有个广告牌子“绿杨旅社”。进小巷走个1分钟,就看到了一座三层楼的建筑,这就是江苏省的省级保护文物――建于清末民初的绿杨旅社。绿杨旅社号称二十年代扬州的国际饭店,那时候的达官贵人、文化名流游扬之时都必下榻于此。一进大门,果然很有气势,二十年代老上海的味道扑面而来。第一次来扬州,如果没有其他任务的话,绿杨旅社能一举两得,既有老建筑的风范,又解决了住宿的问题。其实类似的老建筑在餐饮业也很多,比如著名的卢氏盐商老宅。坐在清朝建造、高达十米的檀木大屋里,围着一张老式的圆桌,吃的不仅仅是饭菜了,更是历史,是盐商的文化。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句话千年来给人多少暗示多少想象,宛若娉娉袅袅,千金散尽,南柯一梦,人生合该扬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