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解读四中全会“创新反腐制度”深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13:10

网友解读四中全会“创新反腐制度”深意

王捷 2009年09月19日09:2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9月18日,格外受人关注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闭幕了。全会发布了《会议公报》。会议公报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9月18日 中新网)

  笔者认为,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反腐败的表述言简意赅。其中最大的亮点和含义最深的表述是“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笔者认为,这句话包含四层意思。

  其一,肯定了成绩。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意味着过去反腐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群众满意度较好。一是探索出了一个好的反腐败理论体系,即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工作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开展着;二是制定了一些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方案,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反腐败工作规划》等;三是建立了很多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和措施,如出台《党内监督条例》,修改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等;四是查处了大量腐败分子,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先后惩处了无数腐败高官,大大打击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在一定范围内有效遏制了腐败的滋生蔓延。

  其二,看到了问题。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意味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腐败分子的腐败手段与形势的不断变化,反腐败也要与时俱进,要修改和完善一些不适应反腐败新形势的制度,甚至不排除完全扔掉。尽管十六大和十七以来,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概括地说,预防和发现腐败的机制有时失灵或反应滞后,不能及时发现某些问题或苗头,不能把腐败扼杀在初始环节和萌芽状态,贪官“玩程序”或把制度程序当摆设的现象时常发生,官员“带病提拔”的现象屡见不鲜,贪官腐败金额数在不断升级,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在滋生蔓延,与党和群众对反腐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当前的反腐败制度存在缺陷和漏洞,反腐败的制度需要修订和完善,需要推陈出新。

  其三,吸纳了民智民意。笔者认为,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是坊间和网民一直强烈呼吁的一个愿望。而呼声最高的是出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其次是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效遏制“三公消费”,尽最大可能消除“不揣腰包”的腐败;再次是用过硬的制度遏制“带病提拔”现象;等等。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在反腐败的表述中两次提到“制度创新”,笔者认为,这是对民智民意的最响亮的呼应。

  其四,施加了“压力”。笔者认为,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对各级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十分艰巨的工作任务,施加了很大的工作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各级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有紧迫感,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大胆探索适合本国的反腐败方法、措施与手段,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有益和先进的反腐败经验与方法,为我所用,通过多方努力,切实实现“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笔者认为,这两句话字字千钧,但是,最终要落实到“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这个关键点上,各级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决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