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网上的一场大讨论-考博还是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0:20:14
  

我挥一挥手,作别考博的迷梦

我对读学位这回事,有太多话想说。
第一句是,如果你发自内心地热爱学术,尊崇真理,并且愿意为它做十年以上的冷板凳,那么你绝对应该考博士。如果你是贫寒家的孩子,因为没有别的在社会阶梯上向上爬的机会,只好抓住“读书”这条路,希望籍此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你有张本科文凭是很必要的,至于博士,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因为这个社会,衡量价值的唯一尺度是钱,别的东西,比如学位、职称、官衔,之所以常被人们似是而非地与“个人价值”联系,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与 “钱在一般情况下的联系,但是注意,这种联系并非必然。因此,如果你以外在表现为“财富”的“个人价值”为终极目标,想通过读学位实现,这条路存在着不确定性。理想状况下,风险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你的知识市场不需要。当然政府可能出于保护科学,保护文化的目的给以资助,但靠财政支撑的科研机构,能维持温饱就是好状态了。二,市场需要,但你没能找到合适的买家。比如若干博士竞争一个研究职位,你因为种种原因落选了。但是大家注意,这两种风险,都是以拥有“博士”头衔的人的确具有精深而广博的知识,“博士”头衔等同于社会“知识精英”的少数人群体为前提的,所以我说“理想状况下”。但今天的中国学界绝非理想状态:官员用权换、老板用钱买“博士”头衔,学术界既畏权,又爱钱,哪有自己的独立尊严在?爱钱的另一个表现是不考虑培养能力地大量扩招,反正都自费,招进来收一笔数量不菲的学费后,几个闲着没事的教师上几节不咸不淡的课,有“盈利项目”的“老板”则理所当然地以学生为廉价劳动力,学生能力是否提高,毕业后前途如何,究竟有几个人真正关心?所以,今天中国的“博士”,具有精深而广博的知识?未必;属于“知识精英”的少数人群?未必。因此,在中国读“博士”,在上述两种风险之外更有自身坍塌,品牌沦丧,最终什么都不是的风险。这是一个以“市场需要”为前提,以“交换”为运作方式的世界,如果你最终不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那么,你的价值何在?
-----------------------------------------------

大家好。没想到这篇帖子能激起这样的反响,谢谢厚爱。
其实我是个懒人。硕士毕业论文都是拖到导师翻了脸才真正动手的,以前没在网络上写东西也是这个原因。我懒于用文字整理自己的思想,虽然培根说,“写作使思想精确”,我也同意;但我还是觉得聊天最轻松(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我打字很慢吧)最快乐。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我成不了什么大事。
贴完这个帖子,我就看望曾经的至交去了,为那些恍如昨日但又遥不可及的往事又哭又笑,完全忘了这件事。昨天上网一看,它被放在了主站上,还有很多朋友回帖,小小窃喜一番之后,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个话题说下去。
我看了两个论坛上网友的回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 同意中国目前学术界令人失望的状况,但认为我们这一代青年学子应当勇于承担责任,加入学界并保持自己的理想,为改变现状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中国目前最缺乏也最需要的公共知识分子,显示真正的学人风范”,也就是说,做“社会的良心。”
二,科学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不能把科学作为金钱的奴仆。“有些科学是基础科学,就不能这么急功近利地要求了,如果整个社会人们看到的在乎的只有鼻子下面的一些物质,简直不能想象!”
我对引号中文字的作者和其他抱有相同理想的人发自内心地尊敬,但我必须要说,你们任重而道远。仅有慷慨激昂的理想是不足以应对严峻的现实生活的。对一个社会而言,思想、科学的价值不言而喻,这也正是“知识分子”群体存在的理由;但对于一个个人来说,如果你象我一样,是贫寒人家出身的孩子,那么你必须要面对的是:北京越来越高的房价;致力于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服务越分越细,越做越精,却无一例外的以“付钱”为前提的社会现实;供养你多年的家人对你期许的眼神(这是很正常的)。同时对你的信念造成冲击的还有:沈阳的黑社会头子刘涌被判死刑,北大法学院的名教授(名字我忘了)著文呼吁要“保护其人权”;开着宝马的悍妇公然在大街上撞死农妇,撞伤多人,却以赔款、缓刑一年了事,其间没见任何一个法学界的权威站出来表示一声疑义。这个话题说起来太长了,而且它其实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因为我一开始就说了,我讨论考博能不能帮你实现“个人价值”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个人价值也不仅仅表现为财富,还表现为社会对你的尊重。不错。不过按照马斯洛需求层级论,社会的尊重属于精神需求,属于第三层级,排在它前面的是第一层级:生存需求,具体表现为食物、衣服;第二层级:安全需求,具体表现为住房、公民的合法权益。这种需求层级的满足是依序进行,不可跨越的。具体到现实中的表现就是,对于一个从外地来北京读书、上无片瓦、有的甚至还拖家带口的穷学生来说,一套可以长久栖息的房子和你从社会获得的尊重之间,哪一个更有吸引力?我觉得,这种学生中的大多数(包括我),都处在成功跨越了第一层级,正在第二层级上苦苦挣扎的阶段。飘泊中所获得的片刻尊重,其中有没有一丝自欺欺人的辛酸?况且,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只有小学学历、却拥有上市公司的老板相比,谁获得的尊重更频繁,更广泛?原因无他,因为这社会的价值衡量标准只有一个:钱。其它东西与价值的联系,都是通过钱间接发生的,因而是不确定,具有波动性的,比如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的市场价值。
第三种看法是我想重点讨论的:不谈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对科学的热爱,只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没有别的路,所以考博。WANGWL朋友在四楼说“要想找好工作怎么办呢?拿张本科文凭去默默无闻的工作,期待有一天能发达?还是在中国贫寒子弟就找不到好工作? 再说,如果你有机会加官进爵,有机会赚钱当然可以不上博。如果你什么机会都不好那该怎么办呢?”
各位朋友想必都是拥有硕士学位的,让我们回忆一下,当年我们考研究生时,是不是满怀信心地认为硕士学位意味着光明灿烂的前程?今天的现实又给了我们怎样的答案呢?因为大量扩招,硕士“供给”增多的同时质量下降,结果社会上“好工作”的门槛随着我们的学位一起水涨船高,在待遇不变的情况下,相同的职位,当年本科生竞争,现在变成了硕士生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多收了三年学费,用人单位在付相同薪金的前提下因为提高了员工的学历层次而改善了自身的形象,我们付出了三年的学费、生活费,还有比钱宝贵得多的三年光阴,得到的,是或多或少、不知何时会用到的所谓“知识”,在今天的社会看来颇有些“穷酸”意味的硕士光环, 当然, 还有人们寄希望于大学生活培养出的个人的气度、涵养(不过说实话,这个因人而异)。这笔买卖,究竟是赔还是赚,相信每一个走过的人都自有体会。那么,如果因为硕士生毕业没有好工作就继续考博士,谁来承诺我们三年后的未来呢?人生有多少个三年?经得起我们一再地这样孤注一掷?如果我们在一条路上奔跑了许久,目标仍然遥不可及,难道我们不应该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的方向是否正确?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它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过绝对真实。它也许带有一些偶然因素,但应该能启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在中国西北戈壁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对姐妹,相差不过两岁,个性、举止也像其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一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92年两人同时参加高考,都只考上了中专。94年,两人都工作了。
妹妹从小学习好,在学校里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说,她一定能成为学校里不多的几个考进重点大学的学生。她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自己也认为那种传说中无比美好的大学生活理所当然应该属于自己。高考失利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招生中的黑幕。因此,没上过大学,成为她心中解不开的结。她在一个离家不远的小城工作,工作清闲,收入在当地算高的,社会地位也不错,但“大学梦”让她觉得眼前的一切毫不值得留恋。有一天,她作出了一个在当地人看来近于白日做梦的决定:考研究生,考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她要把她失去的大学生活以这种方式追回来。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她在工作岗位上用一年时间考完了全国自学考试的大专课程,拿到了大专文凭;接着辞职,通过成人高考到北京读“专升本”,两年刻苦的本科学习后,毕业时,她以本专业总分第一,英语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北京一所真正的名校。在录取她的时候,学校负责人说,我们从来没收过象你这样背景的学生,但是你考了第一名,我们无法不要你。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人不可不提,就是她丈夫。他是她的同学,从小就因为她学习好而仰慕她,又为她没上成大学而惋惜,所以,当她提出要去北京上学时,他不遗余力地支持她。她在北京读“专升本”时,他承担着她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忍受了两年的离别;她考上了研究生,虽然是第一名,却被告知只能自费,学校的理由是她没上过正规大学,甚至连正规大专也没上过,知识系统不完整,但真正的理由恐怕是她不是本校毕业的,谁都不认识;而且,让这么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下三滥”学校出身的丫头超过了所有本校本专业毕业的考生,拿了总分第一,更要命的是这所学校是以英语教学为立身之本的,所有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前必须过专八,却通通没考过这个丫头,学校实在是面子上不好看,心里不痛快。在被告知必须自费,学费一年一万时,她惊呆了,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却发现自己诉告无门。又是他轻描淡写地说,“无论如何你的梦想实现了,为三万块钱伤心成这样,不值得。这种事在社会上,多了。” 她知道,当他说出这些话时,他也接过了她读研三年里所有的生活重担。同时,为了结束分居生活,他放弃了在家乡已然打好的事业基础和优厚待遇,历经种种波折,终于来到北京,和她在一起,同时承担起养家的全部重担。她常常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他爱她最多,她欠他最多。虽然受歧视,虽然自费,但她进入这所声名赫赫的学校时,她还是心潮澎湃得难以自持。她终于能在这所即使与北大清华并列也无须惭愧的名校里追寻她一直以来无比崇敬却无缘接近的学术、思想、文化了,她毕恭毕敬地对待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即使知道他们曾那样不公平地对待她。她在老师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旁听本科生的课,为了弥补自己“知识体系上的缺陷”;她仔仔细细地读老师指定的著作,虽然有时觉得“假、大、空”;她从不旷任何必修课,虽然常常觉得那些号称的教授副教授们都是在混课时费。她真的努力了三年,毕业了,学校暗示要她们自谋出路,到时候无论怎样都要被扫地出门时,面对市场,她忽然发现,她三年里所学习、探讨的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西文化的异同,两者在相遇时可能产生的碰撞,社会上没有人感兴趣,也就是说,她找不到买主。留在母校?别痴心妄想了,那是凭关系,不是凭才学。进别的高校?人家冷冷地用“博士学位”挡住了她。而她,在看过号称如假包换的中国学界中人太多的虚妄,假清高,穷酸之后,彻底厌倦了,她懒得再用三年的时间金钱精力去换那个假大空的博士帽(只指文科,理科我不了解),也不愿以后为了在高校里求生存而像其中的大多数人那样抄来抄去地“写”论文。丈夫在举目无亲、生存竞争激烈的北京支撑着两个人的家庭生活,从不提起一丝生活的艰辛,而她心里明白,那是绝对免不了的;即使面对她毕业已半年依然找不到工作的现状,虽然颇感意外,(他曾与她一样相信名校硕士的未来),也从不多言,依然宠爱她,闲时逗她开心,一如当初。北京的房价一如既往的节节飞涨,他们依然买不起房子;但她知道,她应该担当本就属于她的那份生活的责任了,她的价值最终要由“钱”体现,而不是别的,而她的梦,该醒了。
妹妹说完了,现在说姐姐。
姐姐从小没有妹妹学习好,但在容貌气质、心灵手巧上都略胜一筹。中专毕业后,她在家乡濒临破产的工厂里呆了两年,拿着只有当时妹妹三分之一的薪水。她也想过通过自学考试提高自己,但屡考屡败,与妹妹的成绩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她最终放弃了通过求学改变人生的路,虽然当时有点遗憾,也有点茫然,因为那是当时看来她这样的孩子唯一向上走的路,但怎奈她像中国大多数孩子一样,不喜欢背书,不会考试。她最终辞职去了深圳。因为自己是机电专业的毕业生,她去应聘一家电子工厂的技术员,但招聘的人说,我们技术部里最低的学历是本科,你来只能当文员。文员就文员吧,她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在做了三个月技术员后,是因为与生俱来的那种灵气和悟性吧,她被破格提拔为技术员。在随后的一年里,逐渐成为工厂的技术主力。再后来,技术部的新人总是由她带,她的“学徒”里,有本科生,也有硕士。在她写给妹妹的信里,她偶尔提起他们,免不了说“笨”。她喜欢安静的生活,一直没有跳槽,在那家工厂里一共呆了四年,其中当然一直加薪,老板也很器重她,直到她执意要走时,还说欢迎她随时回来。她要走,就是为了来北京,因为妹妹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在大家看来,这意味着已经在北京“扎下了根”。家里只有两姐妹,从小又感情好,当然是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比较好。到北京后,完全是凭她自己,她应聘进了一家公司,做本行,拿一份北京普通的技术员的工资,却在一年后,主动辞职,理由是“只是混日子,实在没意思。”两个月以后,进了另外一家公司。进去时也是普通薪水,三千多一点吧,但六个月之后,五六千,再六个月,一万左右,再六个月,一万二三,现在,月薪在一万五到一万八之间。当然,她的职务也从进公司时的工程师提到了项目经理。在公司里,在客户和同事中,她的能力依然被赞赏,上司希望培养她担任更重要的职位,虽然时常觉得她有点“懒”;而她的学历,极少有人问及,这似乎是一件无须问、不必问的事,因为她的工作能力已经满足了公司的要求,成为最好的证明。只有她两无猜忌的妹妹,偶尔用她的学历,对比她的职位和薪水,开善意的玩笑。
我的故事,到此结束了。我用人格担保它的真实性,因为,或许你们已经猜到,那个妹妹,就是我。
我所有对“读学位”的观点,都是从这段经历,以及对它的反思中得来的。今天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至于我从其中得出的第二、三…句话,就明天,或者后天再说吧。我实在累了。

----------------------------------------------
读罢洋洋数千言,心潮起伏不止。在欣赏众位考博志士慷慨之余,不禁让路过此地的我萌发了留点文字的念头。
其一,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讨论考博还是不考博,关键在于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一个痛恨杀生、对猪肉注水这种欺诈行为(尽管不是所有杀猪的人都那么道德低下)极为不齿的人有必要讨论是否参加屠宰证书考试吗?可是,如果你实在喜欢杀猪这个行当,即使有人在对猪肉进行注水,你也会毅然参加屠宰证的考试,因为它是你进入这个行业的敲门砖,而且它会给予你改变这个行业道德沦丧的直接机会。如果你对这个行业失去了信心,根本就不打算将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你会对屠宰证感兴趣吗?再多废话一个例子:你对某个受众多君子狂追的美人并不太感兴趣,或者你觉得自己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难道就因为看到别人都在追求她,自己也搭上几年大好时光混迹其中吗?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很多东西勉强不得,好好问问自己心里的那个自我到底想要什么。同意楼主所言,“如果你发自内心地热爱学术,尊崇真理,并且愿意为它做十年以上的冷板凳,那么你绝对应该考博士。”
其二,本人对某些国产博士的水平不敢恭维,因此,如果你决定考博,专业方向、学校和导师的选择至关重要。很容易考取的专业和导师,建议大家别帮他们的忙!
其三,如果你觉得“美人”确为你所欲也,而且志在必得,不要再左顾右盼了。


看了楼主的帖子,感想颇多,这是真正的来自生活!其实现在大部分人考博的目的就是“突出重围”,可突出后你还要步入社会,进高校,高校能有几个位置,排资论辈现在已经很严重,对于企业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才是人才,可中国人高傲的以为有了高学历就有了一切,让现实去打破这一切吧!!

也许考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但是,在考博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利弊
我读了楼主的帖子
真的感慨颇多
我也犹豫过
但是还是狠下心来决定考博士
我爱人为了这件事情竟然和我长谈了两个晚上
希望我考


关于考博与不考,我一直在做斗争.我忍受不了中国学术上的腐败,更不想如你所说生活在抄论文的痛苦之中.我是一个还有点道德感的人,而且我的性格也不适合搞这种毫无价值的所谓学术.但是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服.有时候想想别人都是这个样子自己又何必较真呢?况且自己在高校教学,为了进职称,不这样又能如何?我已经27了,还有冒险的资本吗?还能重新选择自己工作与生活的能力吗?


考博要战胜社会,做人要战胜自己

我相信楼主一定会成功的,人生可能会有短暂的低谷或是不公平,但从长远来看是会公平的,从楼主的语言和经历来看,你是很有才华和毅力,这样的人不成功,是上帝都不能容的!!

carie1975 :看了你的文章我非常感动。你要相信自己有光明的前途,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凭你的智商和能力,应该会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你有那么爱你的支持你的丈夫,这真可谓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以你的能力,考个博士应该是轻而易举,又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呢?你已经有了名校的硕士文凭,不会再遭歧视,考个国家计划内博士,再找一所地方大学教书育人不也很好吗?这些学校往往有很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
我自己现在工作上受到一些挫折,正在思谋找新的出路,出路之一就是继续考博。不过武汉大学的在职博士要四年,收费四万八,乖乖吓死人。从这个方面说,你的文章对我很有参考价值,今年即使考上了,我也得慎重考虑读不读,值不值。这学校收费太贵,时间太长,让英雄气短啊!

看过之后,很有感触。我是75年生的,读书读了半辈子,读的有了惯性,好像不再继续下去酒会浪费多年的知识一样。我报了浙大的博士,考的不太理想。其实我对目前学校的学术环境,早就感到有很多疑惑,读的知识多半是没有多大用的,科研氛围和条件也不成熟。同样是学习,到公司企业,到教育单位,工作中学到的东西也许才是社会上承认的,能带来社会效益和自身回报的,目前社会上需求量最大的是专科,研究生也就够了。也许我需要改变一下自己,多年来不恋爱、不工作的日子到头了。

我觉得楼主的话虽然稍微有点偏激,但是有一点。中国的博士真的是“博士”?狗屁。
不好意思,我也偏激了。那些混混的博士就不说了,就算是那些一心一意做学问的,充其量只是在本门极其狭窄的专业里有点学问,要说“博”=那还差得太远。尤其有种感觉是:书读得越多,人的脑子越麻木,知识面越窄!!!
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别的喜欢科研,我看还是过你想过的快乐的日子就好,不要去跟风。

不能不承认,我们考博都带有一份功利心,但如果完完全全为功利所左右,如果为了赚钱而考博士就大错特错了。要想赚钱现在就去转嘛,少一点也无妨,在很多领域工作经验远比博士头衔好使得多,真正做了才有发展,发展得才快。为什么要兜个圈子先搞个博士毛戴戴呢,三年的时间,花在职场上打拚与花在校园里造车,前者的收获远远大于后者。
找到你所感兴趣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人生目标是非常重要也是幸运的,带着这样一种愿景,在考博专业的选择上不要盲目,不要跟凤。要考严师,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一点不过时。如果只抱着一个“混”的想法,会影响你在很多方面,很多细节上看待博士的看法。前提是考一个好的老师,负责人的老师,虽然目前的学术氛围不另人满意,但好老师还是有的。
心态很重要。皮亚杰不是讲同化和顺应嘛,四腾博格不是讲情境嘛,虽然他们讲的是人的智力发展,但人生的发展也如是,有的时候是可以同化的,可以选择的,但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顺应的,但这种顺应绝不是屈服和盲从,是一种主动的达到新平衡的状态。
调试自我,设计人生,一切都需要经营,何况是人的一生呢。

大家好,我是一个即将考博的女子,呵呵。今天有幸读得此文,倍感真实。可是,现在的

的年轻人并不是所有的都看中的金钱,我是一个对物质生活要求不是很高的人,我也不认为

读博就是一条黑道,我是学计算机的,我认为国家的强盛真的取决于创造性地科学研究。

对本文保留自己的意见。希望大家对此作出进一步探讨。

人有时候就喜欢自欺欺人,本来是要追求结果的,最后却在方法手段上缠绕不清

想做科研的,读博未必正确;
我认识的一个日本专家,人家就是一本科毕业,但在这一行兢兢业业干了40年,进行了1万多次实验(一次最少3天,当然可以同时一次进行几个),编写了上百个计算公式、文件,一本参考书被重印7次,在日本业界奉为圭臬;
相反,国内的一些教授、博导,改到这行才不过4、5年,就一个个来冒充专家骗钱,这些人还tm个个是博士!

我逼着男友读博士,因为是硕博连读的公费。可他却放弃。为此我跟他赌气,因为我一直为自己没有考博而遗憾。其实想开了,博士不过如此,他不读博士依然能赚钱,何必去浪费那宝贵的三年呢?
人生苦短,最关键的是让自己过得快乐,如果硬着头皮跟风考博,实在没有多大意思。当然,如果真的专心学术就是另外的事情了。特别是在高校,好象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也打算考,但心态平和多了。

女孩子结婚了的,可以读读博的。男的年纪小的,可以读读博的。年纪大的,在学校的机关的医院的,可以读读博的。老板官员想镀镀金的,可以读读博的。
在中国,其他的,读博吃亏大大的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或是公平。
我们必须就我们的选择承受后果,如果说读书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惨,那是因为我们当初的选择是错的,不要老是怨天尤人,只是我们对当今的形势做了错的估计,或是根本就没想我们的未来(很盲目的那种,不少!)而那些不走我们这条路的人,可能是混的很好,就是因为他们有了好的选择,在起步的时候就领先我们一步了!
我现在就在读研,但是我真的看不到未来,现在就在想要不要考博的问题!
这样的豪赌,我怕我玩不起!

----------------------------------
看了楼主的文章以及所有跟贴,我感慨万千。我完全相信楼主所言的真实性,但我又有不同意见:
1)你姐姐的案例是极其特殊的,不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可以随机调查一下,这个社会有多少中专毕业生能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并且拿到一万五以上的月薪的?你姐姐的成功不外乎她自己的聪明与勤奋以及企业为她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虽然我们经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在现在的社会,文凭,尤其是名校的文凭依然是获取更多发展机遇的敲门砖。我们不能因为华罗庚初中没毕业,就否认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2)楼主目前遇到的就业困难是暂时的,以楼主不凡的智商和情商,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3)我不认为,读博与挣钱是矛盾的。就拿我个人来说,我的几个读博的研究生同学,毕业后的薪水都在一万元以上,远高于比我们这些小硕。而且现在一些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机构在招聘时都明确,优先考虑Ph.D
4)考不考博,实在是因人而异。对有些人来说,读比不读要好,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不读比读要好。关键是自己要想清楚,仔细权衡得失,为什么要考博?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自己对报考的研究方向是不是真的感兴趣?对读书期间的时间、金钱的投入以及其它机会成本能否承受?而且,你如果立志于学术研究的话,选好导师非常重要!对那些学术态度不端正、甚至挂羊头卖狗肉的博导,不读也罢!
5)我还是认为,在目前的中国,博士仍然是稀缺人才。至于媒体上出现的诸如“博士与硕士抢饭碗”等报道,我认为是少数现象被媒体不负责地夸大了。真正的人才永远不会过剩!
-----------------------------------------------------

我硕士毕业近两年了,总体感觉,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非常明显。我的上一届师兄们就业还算顺利,到我们这一届就明显感觉不行了。往年是迫不得已才做公务员,现如今我的一个师妹考上了省气象局的公务员就美得不得了。博士大约如此吧,现在马马虎虎还可以找到工作,三年之后就难说了,可能不仅是难说还会很难看。博士就业范围比较窄,高校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些个坑已经不多了,在中西部还会有一些,估计大家兴趣不会很大。所以我的意思就是先就业,占个坑先!这个跟学术理想、个人目标都不矛盾。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就是要在实践中摸索验证。另外,硕士已经把家底念的一穷二白了,难不成还要当裤子上那个鸟博士不成,你不上,三年之后,它还会在那里,不会跑掉的。
我个人情况是这样的:先在一个地级市的高校呆着,贷款买了房,安顿了家小,然后读些个喜欢的书,也许,几年之后我也会去上博士,不过那要看我高兴不高兴。哪怕到了五十岁,也可以去读。千万不要以为博士这玩艺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它只不过是你的一种教育经历,不是说二十岁上完博士就可以满世界忽悠去了,也不是说五十岁上博士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一样的,只不过是我先工作了,你先上学了,然后若干年我去上学了,你开始工作了而已,而已!跟年轻有为没有关系的,跟光宗耀祖亦没有关系,如果说,一定要和什么发生点关系的话!那一定是虚荣心啰。
总而言之,恕俺罗嗦,应届生考博,还是要考量清楚了。

读博是要付出很多的,三年的青春时间,三年的机会错失,要读之前都要仔细思索一下为什么而读。

读完博士当然可以当老师,但问题是比如说你原来是在广州读书,你又很想留在广州工作,女朋友也在广州,你能保证一定能在广州的高校找到老师的工作吗(有很多专业不是很热门,广州很多高校也没这些专业可以教书)?如果不行,那又怎么办呢?就算在广州能够找到,但如果这个学校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高校,那你到时候快30或30多的年龄了,工资也很低,也没有什么科研经费,那你又何苦。要讲究物质生活吧,也没钱,要讲究精神生活和为人类做贡献吧,学校也没那个环境和科研经费,那不是极其郁闷。

考公务员当然也可以,但问题是现在考公务员就那么好考么?大部分职位你要和那些硕士竞争甚至本科生竞争,所谓千军过独木桥,现在就是考公务员的现状了。况且就算进去了,作为博士读了那么多年的书,难道要呆在机关大院的办公室里做那些机械性的工作吗,在政府部门学历其实对晋升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搞关系的能力和后台要重要得多。

进企业吧,当然也可以,但对大部分专业的博士来讲,企业并不需要这么高学历的人才,比如文科类,理科类的博士,基本上企业都不需要,可能少部分应用型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电子等)少部分大企业要招少量的博士,比如华为、中兴通讯等,但相信数量也是很少,所以博士进企业其实也挺难的。

希望大家要读博之前好好考虑清楚,别以后后悔才是!!!

其实在这个论坛里想读博的人大部分人主要也是以下六种:

1、迷茫型的;
包括工作的和还没工作的。学生呢,有的是因为找工作找得不如意,就想通过读博来逃避或者希望读完博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有的是很迷茫,不知道毕业以后要干什么工作,也想通过读博来逃避现实;工作的人呢,是因为工作不顺心,也没什么发展方向,所以也希望博士学位能够给他们带来金钱和地位。

2、自我安慰型;
希望能够通过拿到博士学位满足心理的虚荣心,但你们可知道现在社会的现实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已经有些扭曲了,大部分人并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博士而很羡慕,反而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反而是羡慕的对象,况且随之中国的不断扩招,几年后的博士也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多了,不那么稀罕了,记得大概5年前我们当时觉得硕士还是很了不起的,但如今5年后现在的硕士已经太多太多了,难道博士不也可能在5年后也会象今天的硕士一样吗。

3、真正想搞研究和做学问的人。
这种人我佩服,或许你们将来中的极少数人能为国家和人类做出大的贡献,那我可以给你们一个建议,假如真正要读博,那就要读一个全国一流的大学或者到国外的名校去读,这样的话将来毕业了以后才有机会到一流的高校和研究所去做研究,也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够申请到足够的经费去做研究,要不假如去到一般的院校想搞研究也没经费和环境啊。
举一个例子,现在中山大学在全国排名大概在10名左右(教育部排名),但我很多朋友在中大读博毕业了也只能去没怎么听过的高校教书,每年清华、北大毕业的博士想来中大教书都挺难的,因为要和国外名校的博士竞争,那你们想想如果你们将来立志是想当一名科学家的话,你们读博期间一定要在名校读书还有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很多优秀论文才有机会到中国科研经费比较足的高校进行你说喜欢的研究。

4、无目的型:

有些人是因为工作久了,厌烦了,又比较喜欢学校的生活,想通过读博这种方式去过一种多年未尝的生活,顺便拿个证书,这种人本身读博是没有明确的目的的。
有一小部分还没工作学生应该也有这种想法,他们本身也是比较喜欢学校的生活。

5、无奈型:

这种人多半是为了工作晋升而不得不去读(比如高校老师)

6、提高型

这种人多半是为了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而读的(比如高校老师、研究所研究员等)

上面这两种类型一般是读在职的,除非单位委培全日制。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分清你是哪一类人,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