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操作法》閱讀筆記 (转载) - 混沌海龟 - KDJ中国财经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2:18

《混沌操作法》閱讀筆記 (转载)

之所以會看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在閱讀一本物件導向分析設計書籍時,作者提到軟體固有的複雜性,並引用了《複雜》這本書中提到的有關混沌(chaos)的概念,於是我再去找了《複雜》這本書來讀。老實說,我覺得這本書還真的挺複雜,整本書以類似小說的體裁,將混沌與 複雜的觀念逐漸從故事的情節發展中帶出來,剛開始閱讀時還覺得頗吸引人,可是隨著出場的人物(都是一些科學家)不斷增加,以及摻雜過多旁枝末節的瑣碎描 述,讀者必須在冗長卻不那麼有趣的情節鋪陳中尋找有關複雜科學的重點論述,實在有點累人,也打消了我閱讀的興趣。有物理學背景的人來閱讀可能會覺得比較有 趣吧!

    書沒看完,有印象的,大概只留下幾個重點觀念:
  • 結合各部份所形成的整體,其力量大於各部份的總和。
  • 混沌並非毫無秩序,它可以說是亂中有序,而且是較高層次的秩序。
  • 即使是一點小小的意外狀況,也能造成整個系統狀態的大改變(蝴蝶效應)。
  • 經濟學家不斷嘗試尋找一種簡化的模型來代表經濟的發展模式,以便解釋或預測經濟走向,結果都是徒勞無功,因為經濟發展的變化是由人來推動,而人本身就是極不穩定的因子。也就是說,經濟的發展根本就是非線性的。
混沌理論似乎挺有趣,不禁讓我想到一本有關於股票投機的書:《混沌操作法》,於是再把這本書找來看看混沌理論如何運用股票操作上,而以下就是我閱讀這本書的一些感想。

    我很認同《混沌操作法》前面幾章提到的一些操作觀念與心法,例如,書中提到:

「交易絕不是學術的研究。事實上,越動用腦筋,你越可能發生虧損。......理想的交易基本上並不是來自於頭腦;它來自於勇氣與心靈。不需要過度的思考,你需要的是直覺、對於自身需求與市場需求的敏銳感覺、以及扎扎實實的普通常識。」 (p.3)

「我對於自己的交易方法是專家。我是透過嘗試錯誤的過程而成為專家,這也是任何人得以成為交易專家的唯一途徑。我成為專家並不是因為我擁有工程學的學士學位和心理學的博士學位。我所受的正式學校教育,實際上防礙我的交易能力。」(p.3)

「沒有人是根據市場來進行交易,每個人都是根據自身的信念系統交易。」 (p.81)
此外,作者亦提出自然界運作的三項原則:
  • 能量永遠會循著抗力最小途徑發展。
  • 抗力最小途徑的決定因子,是通常不可見的根本結構。
  • 這種始終存在而通常不可見的根本結構,可以被發現,並加以改變。
    這些都很好,沒有問題。可是當觀念講完,開始進入方法時,就開始發現一些問題和矛盾之處。首先,作者在前面對一些技術指標並不認同:
「雖然他們偶爾會發出『有效的訊號』,但這些工具無法提供穩定的獲利。......對於任何交易指標產生的獲利交易訊息--背離、反轉、...等- -我都可以就同一指標提出另外五個失敗訊號的案例。我指的是隨機指標、RSI、動能、通道、或其他『過去非常可靠的指標』。」 (p.75)
    而且作者也不認同日本的陰陽線(K 線):「統計方法被證明無效時,我們回溯數千年而向日本借取陰陽線分析。如果它們可以承受歷史的考驗,則應該有效,是嗎?」 (p.2)。可是進入第六章以後,我們可以發現,作者所用的條形圖(bar),其實跟 K 線沒什麼太大差異,只不過把 K 線切割成三等分,並分別以編號代表各部份,以便用數字來代表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的各種變化。
    然後,我們看到 MFI 指標與跳動量(交易量)的四種變化所代表的買賣訊號。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這不就是股價以及成交量變化的組合所代表的各種意義?例如:價漲量縮、價跌量 增...等。在第七章,作者接著介紹艾略特波浪理論,並且用 MACD 來輔助確認波段,這點似乎不錯。第八章進入碎形(fractal)的應用,利用作者提出的碎形來判別趨勢變化以及買賣訊號。在我看來,這同樣只是 K 線形態方法的一種變形而已。第九章整合前面幾種方法,最後兩章則是討論有關市場結構與個人如何修練成為專業的交易者。大致了解作者建議的操作方法後,再回 頭看看作者在第一章所說的:「市場中普遍運用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我們卻不如此。」這似乎又是一個矛盾,難道 MFI、跳動量、MACD、波浪理論都不是技術分析?
    最大的問題,在於作者提出的方法跟混沌(chaos)理論根本沒什麼關係,硬要解釋的話,我想大概就是在看似雜亂無章的股價波動之中找出 pattern 並判別趨勢,如此而已,跟其他技術指標、形態學等相比,似乎也沒什麼特別高明之處。前面講的「混沌不是全然的混亂,它是更高層次的秩序」云云,看到最後才 發現只不過是包裝另一種操作方法的外衣而已,不免令人失望。當然,前面提到的操作觀念有些確實是不錯的,至於後半部分有關操作方法的章節,個人覺得實用性 不高。
此外,這句話看似合理:
「如果在交易中出現緊張與壓力,你便不是『順流而下』。一旦你了解何謂市場的根本結構,並與市場的行為融合成一體,你會『像蝴蝶般的飛舞,像蜜蜂般的採蜜』。」  (p.59)

    但,事實上有誰把錢投入股市或期貨市場時,不會有緊張與賠錢的壓力?如果真的都不緊張,也沒壓力,這人要不就是家財萬貫,卻只投入極少的資金, 賺賠都無關痛癢(那又何必浪費時間去投資?),要不就是他是從未來坐時光機回來,已經 100% 確知未來的行情走勢。既然作者說「沒有人能夠預測行情」,那麼交易怎麼可能沒有任何緊張與壓力存在呢?顯然自相矛盾。我相信,個人投入交易的金額,應該要 在個人對市場的信心與可承受之財務壓力範圍內,也就是說,每次交易都可能賺錢或賠錢,但只要個人能夠承受該次交易萬一賠錢所造成的壓力,這樣的壓力我認為 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