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离职 谷歌中国:李开复离职原因的猜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56:14

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

年轻时代的李开复

   编者导读:据了解,谷歌中国将于今日早间9时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并宣布李开复离职的消息,谷歌公关部未对这一消息作出更多评论。这是互联网上多年如一日般谣传李开复离职的传闻后,唯一得到证实的一次。
  无论如何,以后的谷歌中国将不再是李开复时代,但相信他仍不会离开中国的大学生们。而这也引发了众网友们的纷纷猜想与评论。

相关阅读:李开复离职内情:6月已经计划离职

     谢文:李开复离职或受到央视报道影响

     李开复面对谷歌天价股票,就这样走了!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六封信

网友猜想、评论聚合

谷歌中国:李开复离职原因的猜想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既有些意外,又觉得自然情理之中。因为早在谷歌中国前段时间被央视曝出不良搜索的新闻时,笔者就在撰写相关评论是就曾提及李开复很可能要遇到麻烦。有关那次事件的背后业内也曾有过不少的猜想,本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心里还在想,李开复作为跨国企业的老总真的是很幸运,因为在中国这个环境、人文极为特殊的市场,有些底线是永远不要触及的。可惜的是,笔者当初的担心还是发生了。尽管报道认为,李开复此次离职是合同到期,但这不良搜索事件是否提前终止了李开复在谷歌中国的职业生涯,自然落在人们的猜想之中却也不足为奇。  不过还是在今年,谷歌中国在中国推出了音乐搜索,而且只是在中国市场,记得当时笔者也曾就此撰文谈到了自己的看法。即非常认可谷歌的做法,在鼓励正版下载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还间接打击了竞争对手百度。后来有关网上音乐下载的事情确实引发了争论,尤其是近日,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更是将之前在中国并无人注意的网络音乐的诸多问题摆在了面前,由此来看,当时,谷歌的这一举动的后期效应真的不小,当然这之中还是得罪了不少的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对手。当然在李开复任职期间,谷歌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了30%,看来对于对手真正的威胁很快就要到来了。从这个意义看,李开复多少有些壮志未酬,身先去的悲壮。相关阅读 李开复离职的两大原因
  面对这种奇特的营销文化,还有越来越严格的互联网审查制度,河蟹制度,任何一家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发展都会非常困难。Twitter被封杀,youtuber被封杀,或许在不久谷歌也会被封杀。整日提心吊胆的,无法让计算机技术发挥其最大价值,藏着掖着躲着,这种心理状态的确折磨人。  所以我说李开复离开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中国式忽悠营销文化太难学;二、中国式互联网管理制度太折磨人;而第三个原因才是李开复要辞职创业,要能够掌控大局,自己说了算。或许他仍会在中国创业,但是选择的不再是互联网。相关阅读 GOOGLE李开复博士离职随想
    李博士是个博士,是个教育家、学者,他给中国学生带来了新鲜的东西,让中国学生能跟GOOGLE这样的全球公司的老总学习、联系、交流。李博士这点上,是另中国学生敬佩的。在某种程度上,这也算做是一种很好的公关方式。    李博士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呢,大胆地设想一下:1.调任美国总部升职;2.调任其他国度当总裁,不过这个可能不大,因为李博士要更懂中国国情;3.跳槽到其他公司,这个可能性也不太大,因为没有比GOOGLE更大的公司可以能留得住李博士了。3.自己出来创业开办新的公司。李博士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自己创业的意思不大(具体原因不清)。不过事情总是在发展,我们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李博士。。。相关阅读 谷歌中国的李开复时代
  据说,李开复有极强的定力,在别人手忙脚乱的时候,他能不急不缓,张弛有致,保持其固有的节奏。所以,人们常常看不懂,李开复到底在想什么。事实上,几乎所有跨国公司来到中国,都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指望三板斧、三把火就解决问题,通常是不现实的。谷歌中国4年来很少有什么特别出彩、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但人才储备和培养、市场认知、政府关系、合作伙伴关系等诸多方面,已经大致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大模样。至少相比Yahoo!、eBay、AOL等互国际联网巨头,Google在中国的第一步还算扎实,我想,这得感谢开复。  跨国公司另一个常见的麻烦,是与总部之间的沟通障碍。在绝大部分失败的案例中,中国区域的负责人总是会将责任归咎于总部不支持、不放权、僵化、迟缓。Google CEO施密特几乎每年来一次中国,我认为这代表了总部对李开复的力挺。为了总部的理解和支持,李开复4年来在中美之间不停地穿梭,除了去说服Google高层,他还非常耐心地向Google的工程师们分析、介绍、解释谷歌中国的策略,这种沟通对谷歌中国在日常工作中获得谅解、减少摩擦、提高效率,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考虑到Google是一家性格如此鲜明的公司,以及中美两国文化、市场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李开复的穿梭沟通就更加显得无比重要。  从另一个角度说,苹果、SGI、微软、Google,这一个个金光灿灿的名字,也成全了另一个名字——李开复。一心想要follow自己heart的李开复,不可能永远寄居在别人的平台上,他终归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平台。有一次在他的办公室,我和他长谈了两个多小时。首先我质疑他的个人品牌和Google的商业品牌之间存在冲突,其次我认为他的最好归宿是做一个大学校长。他解释说,外籍人士不能担任大学校长的规定,已经堵死了这条路。  近十多年来,他曾经成功地组建了微软中国研究院、谷歌中国研究院,创办开复学生网,不停地给大学生写信,在大学发表演讲,在电视上做技术创业的辅导,他属意于此,也热衷于此,乐在其中。已经接近48岁的他,大概很难再签一份4年期的职业经理人合同,离开并不意外。他说他会继续在引导年轻人技术创业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我相信他有这个能力,也愿意祝福他的新事业取得成功。如果说李开复这4年给谷歌中国留下了什么,我想最关键的就是,谷歌中国已经成为一家不会被轻易打败的公司。相关阅读 别了,李开复!
  李开复走了,谁会是下一个倒霉蛋呢?肉壳以为,按照现在的国情,谷歌中国在国内的本地化道路并不好走,这已经是超出了能力范畴的事情。如果谷歌想在国内崛起,不仅要靠着Google的技术、资金以及国际影响力,还要依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外在原因却是限制谷歌中国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说,国内搞IT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李开复离开谷歌也是要自己去自己创业,估计也是这个圈子的事情吧。反正他还是可以继续给大学生写信的……相关阅读 李开复转身
  在中国,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可能是最难做的职业,而李开复有可能是在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中面对最多困难的一个。从输入法风波到ICP牌照风波、漏税谣言再到媒体曝光涉黄....这些是足以令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都倍感棘手的问题,而在我的印象中,李开复在这些方面都处理的还算挺好。但能处理得好不代表他应该一辈子这样处理,也不代表他愿意一辈子这样处理。  这里举一个细节:2008年5.12地震后的全国默哀日中几乎国内的网站都将首页改为了黑白两色,谷歌也不例外,这个举动虽然在外界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在他们内部却引来了不少美国高管的非议。  当时李开复建议美国总部在默哀日时将谷歌中国的页面改为黑白色,不过这一提案却始终未获美国总部的批准。当时美国高管的意见是:9.11纪念日的时候谷歌都没更改首页的颜色,为什么在中国5.12默哀日中要更改颜色。  听说,后来还是李开复在默哀日当天“自做决定”将谷歌中国的页面改成了黑白色。又听说,这事过去后有不少美国高管在找李开复麻烦,原因是:谷歌中国没有权利在美国总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更改首页的颜色。相关阅读 传Google李开复多次要离职 最终哭的是李彦宏
  2008年,Google中国高层变动频繁。本地化进程依然裹足不前。免费食堂取消,办公天堂不再。媒体和观众已经听够了Google关于“宽松,自由”的论调。李开复依然坚称“Google中国本地化获得突破”。三年间,Google中国没有拿出具有说服力的产品,倒是被舆论认为”谷歌“和”Google“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公司。后者很伟大,前者离成功还非常远。中文搜索市场的战斗,在Google中国的疲软表现下,已经失去悬念。
  有人说,这次李开复走,最伤心的人不是Google,而是百度的李彦宏。但不管是谁哭,笑的,一定是李开复。相关阅读 开复,我支持你
  今天一早打开网站,就看到了《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今日离职》的消息,立马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有消息称:·消息称李开复将设立资金帮助青年创业 ·李开复离职后将自主创业 对于这样一个有个人魅力的人来说,这些消息都如此振奋人心。
  我虽没有直接接触李开复的机会,也很少上开复学生网,但他对于中国大学生的责任感是尽人皆知的。曾读过他的一本《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对于一个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影响很大。相关阅读 李开复留下四大遗憾
  1、他领导的谷歌中国始终还是没能在市场份额上打败百度。这么要求实在有点过高了,谷歌老板都说了“中国有5000年历史,谷歌中国有5000年耐心”,结果李开复的耐心用了4年。
  2、谷歌在中国的收购战略尚未看到结果。谷歌在过去4年收购(投资)了不少产品,有的是战略投资,有的是战术投资,有的简直就是在买流量,从目前来看,天涯来吧、问问、265导航等被谷歌倚重,但这些产品还未对谷歌中国的营收带来巨大的效应。
  3、还没有诞生一个本地化的辉煌代表。谷歌开发了输入法、音乐等本土化产品,框架也搭得不错,但一切还需要时间来积累。随着版权问题在中国的逐渐解决,先走一步的谷歌音乐或许会是个伟大的东东,不过届时已经人走茶凉了。
  4、没有能够留住早期的高管。看到MSN上CBS的高飞GG签名说“李开复走了,谷歌中国何去何从”,深有同感。在过去几年,谷歌中国有大量中高层相继离职,当年所谓的“四架马车”(周韶宁、王怀南、郭弃疾)已经全部离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