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的中国油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26:21
匪夷所思的中国油价


《 学习时报网》    ( 7/13/2009第 12版)    评论 1条   点击量: 112
      
匪夷所思的中国油价
日前,国内油价大涨,从涨价的根据到对“保增长、促发展”造成的影响,引起各界纷纷质疑,综合评论如下。
6美元到8美元的暴利空间
此次涨价既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又让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根据测算,如果除去国内成品油价格中1元左右的燃油税,调价后的汽柴油零售价其实已经相当于去年国际油价每桶140美元时候的水平。而现在国际油价仅仅徘徊在70美元左右,国内油价就已经回到历史高点,这似乎印证了一个困扰公众很久的关键词——跟涨不跟跌。涨价的次数、频率和幅度明显大大超过了跌价。
这难免不让公众疑惑,既然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要体现油价与国际接轨,可为什么之前跌到35美元的时候不及时降油价,在国际油价涨的时候却“及时”地追涨。
借着中石化喊出来的涨价东风,中石油可以把国内每桶开采成本为6美元到8美元的石油,按国际油价每桶60美元到80美元的价格卖到国内市场,暴利空间令人咋舌。
应该在油价构成成本上做到透明
自燃油税改革以来,民众对成品油价格的每一次调整无不质疑重重,究其根源无非有两点:一是政策本身不透明。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哪些国际原油价格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利润和成本又是多少,从来都是糊涂账。二是对政策的解释不透明。明明国内油价明显高于国际上很多国家,但有关部门负责人仍表示我国的油价比大多数国家低,不但不给出成品油定价的透明公式,反以防止国际投机应对。这种不能真诚面对民众的“政策解释学”,不仅无助于政策的公正,更有损于政策的权威。
至少应该在油价构成成本上做到透明,让公众对油价的调整心知肚明。具体来说,要让公众知道,在油价结构中,原油的成本、炼油企业的加工成本、运输的成本和国家征收的各种税费这四个环节,各占多大的比例;每一次油价的调整,调的到底是哪个环节。
剔除税收后,英国每升油价12.2元时,石油企业只可拿到3.294元;日本每升油价7.5元时,石油企业只可拿到3.4元。而以中国目前每升油价6.37元计算,石油企业税后竟可拿到高达4.08元的销售收入。
显而易见,中国油价不仅比美国高得多,而且与高油价国家高得不同。美国油价低,低在油企赚得少,高油价国家油价高,高在税收高。无论与低油价国家还是高油价国家相比,中国石油企业都算得上是最赚钱的企业。而中国石油企业竟大喊“亏损”,连年获取国家巨额补贴。这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油价关系着国计民生,价格构成必须公平、合理、透明。《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和适当利润确定”。“平均加工成本”和“适当利润”究竟是多少?在高油价面前,相关部门应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不利于“保增长、促发展”
在市场远未真正复苏、消费依然低迷之际,如果任凭垄断企业竞相连锁涨价、肆无忌惮地向消费者转嫁损失,最终抬高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对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并无裨益。试想一下,一旦原油价格涨了,航空运输价格便也要跟着涨,那么,其他运输价格——如公路、铁路价格,乃至其他一切与原油能发生关系的商品服务价格,是否也应跟着涨?
油价大涨,或许有很多理由,但在“保增长、促发展”的现实要求面前,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却显得不合时宜。
应该引入竞争,打破垄断
对着市场说政府,可以将经营不善的责任推到政府身上,即使自己经营真的不好也可以用价格管制来掩盖,来索取巨额财政补贴;对着政府说市场,要求油价与国际接轨,把国内开采出的原油卖出国际油价的高价。要从根本上逐步解决油价过高问题,对石油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石油销售环节完全可以比照商业领域来操作,使石油销售实现充分竞争,而在石油生产领域则比照汽车生产方式,实行有限的合资。这样,既可以促进石油行业的发展,又可以对石油行业实现适度控制,成品油消费者也可以得到实惠。
(本报综合《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国际金融报》、《扬子晚报》、《广州日报》、《投资者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