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是一种传统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49:25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2009年04月10日 评论(5)|浏览(135) 点击查看原文

锵锵三人行中在谈告密,王蒙老师说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关于苏联一位英雄少先队员的,我依稀记得多年前曾看到蓝英年老师写过这样篇文章,网上搜了下,果然找到了。

这位英雄少年叫巴甫列克,在百度百科里都有,蓝英年文章里说:巴甫列克是一位俄国少年的名字,姓莫罗佐夫。巴甫列克-莫罗佐夫是何许人,恐怕中国读者没人知道。但在俄国和现已独立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包括波罗的海三国中,五十岁以上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巴甫列克-莫罗佐夫的。因为这些国家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参加过少先队,戴过红领巾。他们入队的时候,必须在莫罗佐夫的铜像、水混像或石膏像前宣誓(铜像不多,水泥像不少,很多城市都有,石膏像则每所中学校都有),给他戴上红领巾,然后齐声高唱队歌,队歌中有句歌词便是“向巴甫列克-莫罗佐夫看齐”,所以他们从小便记住了他的名字。

他有什么事迹呢?

简单地说,就是他向组织检举了自己的父亲特罗费姆.

作为村苏维埃主席的特罗费姆曾把假证件卖给特别居民点的富农,富农们有了这些证件,便可以迁回乌克兰。富农们又是如何迁离故乡的呢,是因为乌克兰等地实行了集体农庄制,他们被流放到了格拉西莫夫卡,这里离西伯利亚很近,富农们很想回家。

苏联的报道中说:巴甫列克向苏联政治保安局,即后来的克格勃,告发父亲,说父亲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苏联建设共产主义。告发三四天后特罗菲姆被捕,消失在极北地区的劳改营中。后来帕夫利克和他八岁的弟弟费佳被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杀死在森林中,帕夫利克被宣布为英雄。从此苏联儿童便在课堂上学习巴甫列克英勇的斗争精神,以他为榜样。

于是巴甫列克被搞成了少年偶像。

但是解秘档案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巴甫列克是受到了母亲的唆使,他的母亲与父亲闹翻了,想用这事吓唬吓唬对方。

是谁杀了巴甫列克呢?

蓝英年老师的文章中这样说:区苏维埃派法官来到格拉西莫夫卡村,未经调查便在村里召开公审大会,审判巴甫列克的祖父、祖母和舅舅,宣判他们是杀人凶手,并对他们立即执行枪决。审判声势浩大,向全区直播。那时直播是在各村安装大喇叭,让各村的人都能听到法官宣读的判决辞。接着从中央《少先队真理报》到州、区报纸大量报道这次公审大会。法官说,帕夫利克带着弟弟费佳到森林采浆果,祖父和堂兄丹尼拉在森林里把他们杀死。我看过部分审讯记录,祖父和堂兄都否认杀死帕夫利克兄弟。祖母根本没到过树林。审讯并没提到舅舅,不知为何舅舅顶替了堂兄。我怀疑这两个孩子并非他们三人所杀。俄国有位专门研究帕夫利克-莫罗佐夫的学者德卢尼科夫,研究了十四年,仍找不到凶手,但断定凶手不是被处决的那三个人。他提出凶手是“执行者”,。

此事比最近搞得很热闹的告密事件可令人不安多了。

有天与几位同事闲谈,D老师认为,告密事件发展到现在,最痛心的肯定是李辉先生,他大半辈子把文化老人们奉若神明,要弘扬他们身上承载着的文化精神,哪曾料到,他整天捧着的,不过是一些人性低矮的告密者。

L老师认为章老师的文章不靠谱,L老与吴祖光交往很多,他列举了吴老晚年的几桩事,认为吴是绝对不会告密的,章在《不如烟》里就有写小说的意思,现在发扬光大了。

我觉得老先生们的处境未必有那么差,查建英说沈公昌文自己也曾盯过别人的稍,开始时有挣扎,但后来领导说这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就释然了。

不复杂就不能称为历史,不复杂也不能称为人性。大概人性深处,个个都险恶,关键是不要老激发人类内心的险恶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