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人是一台计算机 解读《内经》——试图解开中医之迷-llbbjj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0:27
  假设——人是一台计算机

 

    提出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很多科学理论是先提出假设,然后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其正确性。本文先提出假设——人是一台计算机,然后用相对简单的计算机理论来解读复杂的”.

 

假设人是一台超级电脑,就有硬件和软件。现代医学特别是西医,对人的硬件(解剖结构)认识得很深,很细;而对人的软件系统的认识非常肤浅,甚至可以说一无所知。而中国的传统医学却刚好相反,对人的软件系统有很深的认识,却对人的硬件系统了解得很浅。这是中医与西医最大的区别,也许也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最大区别之所在。

 

中医基础理论与计算机原理

中医的基础理论来自《黄帝内经》,《内经》对人的描述,有很多与现代计算机理论相似,将一个有生命的人假设为一台世上最高级、最先进、最复杂的计算机,用现代成熟的计算机原理去解读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活动,并将中医和《内经》对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活动的描述与之参照、对比,其结果竟发现很多中医之迷、令人费解的经文,可用简单明了的计算机原理去说清、道明。中医里迷一般的“神、气、阴阳、脏腑、经络”等概念用现代的计算机原理去诠释,将最现代的理论与最古老的理论柔合一起看,竟出现了神奇的巧合与结果。

 

超级生物计算机——“人”

首先,在此简述一下普通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相信不管计算机发展到多少代,都离不开这两部分。所谓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等物理装置。而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的总和。众所周知,硬件是一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软件则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它无形、不可触摸,只是一些信息的排列罢了,但它作用强大。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况为:存储程序然后逐条执行,它按一定的顺序执行程序的指令,其间不必人工干预,因而可以实现自动化高速运算,按指令执行、完成任务。

让我们来看一看世界上最高级、最先进、最复杂的生物计算机—“人”。

    用计算机的结构原理来看,“人”这个生物计算机系统当然也离不开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很容易就发现了:皮肤、肌肉、骨骼、血液、血管、神经、心、肝、脾、肺、肾、大脑……一件件就在眼前,再把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拿来,我们还可以发现各器官组织的细胞结构,甚至分子结构…洋洋大观的硬件设备,看得清清楚楚。找到了硬件,我们再找找软件。心脏的自主跳动、呼吸运动……由谁操控?操控着这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软件系统是怎样的?可以刻录出来看看吗?笔者发现,这方面被人们大大忽视了。如果看到有人拿铁锤、罗丝刀,将一台计算机大卸八块,再拿出放大镜、电子显微镜来把各部分仔细寻找一翻,试图找出一个“视窗软件系统”,或者“某某驱动程序”,你一定觉得滑稽可笑。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有人拿瓶杀虫水对准电脑喷洒,说是要杀电脑“千年虫”。多年来,研究人员用解剖的方法试图寻找“经络”系统,不正是犯了这种拆电脑找软件的滑稽错误吗?当我们对自身软件系统一无所知,对一些“软件系统疾病”(如机理不清的各种精神心理疾病)单纯用药物治疗,不正是拿杀虫水杀“千年虫”的生活版吗?人们好象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人”本身存在着一个巨大复杂的软件系统。

      虽然现在没办法证明或者检测出“人”的软件系统,可也没理由否定它的存在。就假设它存在吧。

      以下几篇短文,就是在这一假设基础上,对《内经》的基本概念如:“神”,“气”,“经络”,“穴位”做一些解读。

“神”

 

《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文字古奥,现代人难以理解。何者为“神”?《内经》对“神”的描述有很多。因为这个“神”字,令中医学近百年来蒙受了很多不白之冤,被误认为“迷信”,几乎被废除。一般学者亦笼统将其解释为“精神、神明、情志活动”等,都未能真正诠释出《内经》里“神”的含义。现将《内经》里有关“神”的一些描述摘录下来,再用现代的计算机理论去理解、诠释。

《灵枢·天年》:“黄帝问于歧伯曰:原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 ,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通“质”可理解为物质),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在这段对答中可看出“神”是极重要的,“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可是“神”到底是什么?笼统解释为“精神、神明”等于没有解释。如果有人问:愿闻计算机之始生……何失而不能运行,何得而能运行?答:以电脑主板、芯片、硬盘等元件为基础,得到软件系统支持则生,没有软件系统则死。如此一类比,“神”不正是“人”这个生物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吗?以母亲卵子为基,父亲精子为楯,精卵结合而为物质基础,是硬件,当得到“神”即软件系统时就生,失去了“神”这个软件系统就死。“血气以和”就是能量具备,“营卫已通”就是能量的通道畅顺,“五藏已成”就是各种元件具备,“神气舍心”就是软件系统被刻录到“心”片中,“魂魄毕具”就是各种程序安装完毕,乃成为人。《内经》中这一“人始生”的描述过程,似乎比现代医学单从“硬件”来解释人的生育的理论更全面、更先进。

《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歧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段文字,不能简单看成是对人的一些精神活动的描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这一句,“神”就是软件程序,各系统、脏器都有其相应的软件程序,在用刺法时,必须以这些软件为根本,就象我们的计算机失灵了,硬件坏了,换掉即可,软件出现问题,就必须用修复软件的方法来修理了,当然要本于“软件”。

“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可理解成不同层次、级别的软件系统。“德”与“气”是天地运行的软件系统,如果将其理解为“父母”的软件系统就更合理,故“德流气薄”,父母交会而生,“生”的来源是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即父母之“精”(可以理解为精卵子各自所带父母之信息)结合一起就是“神”,就是前文所说“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的“神”,当来自天地父母的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则成为“神”,进一步“神”这个软件系统自动生成各种子系统“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等一个个子系统、孙系统,形成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支持“人”这个生物“计算机”运行的巨大系统。

在计算机世界里,各种软件程序可以在网络里互相传送,可以到处“飞”,甚至已经“飞”火星上去了。人的软件系统“神”可以“飞”吗?笔者不敢想象下去,生怕被误解、被判为伪科学。但又不得不说,因为《内经》内明明白白的有这方面纪录,是精华还是糟粕,读者自判。在《灵枢·终始》:“凡刺之法……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文中的“神”,单纯解释为“精神”亦通,但如何理解“占神往来”的“神”呢?“神”又如何往来?“以移其神”,这“神”又如何移?

《内经》有一篇专门论述这一问题,题目就叫《移精变气论》(素问第13),其中论述:“古人”用“祝由”的方法来“移精变气”、“以治其病”,并且指出了其治疗范围。就象计算机失灵了,如果只是软件坏了,“移精变气”,重新安装软件系统即可,如果硬件坏了,就必须更换了。由人类模拟“人脑”而创造出来的计算机系统尚且有软件系统,并且这些软件系统可互相传递,这在现实世界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人本身比现存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要复杂,相信这是毫无疑问的,难道认为“人”的“软件系统”还不如一般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甚至认为“人”没有“软件系统”!这在逻辑上说不通的,是否应该以更开放的态度来研究“人”本身?

因此,有理由认为,中医《内经》中“神”的概念,不单是指精神活动、神志等。更重要的,“神”就是“人”的主宰,就是主宰“人”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庞大的“软件系统”,就象软件系统是计算机运行的主宰一样。它不是“鬼神”的“神”,《素问·五藏别论篇》有“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内经》不谈“鬼神”;也不是哲学概念虚无、干巴巴的“神”。

   0 ”“  1 与“阴阳”

 

阴阳,在中医学、《内经》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抽象、不可触摸,很多学者都将其作为哲学的概念来研究。笔者用计算机原理来类推、假设“阴、阳”就是“01”,至少阴阳包含有01的概念、用途,传统的表达方式是八卦的符号“- -,—”。请看下列经文: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段文字,前几句还好理解,“阴阳”是“神明之府也”,就不好理解。“府”者“聚也、藏货也、文书藏也”(引自《康熙字典》),“神明”又是怎样以“阴阳”为聚集地呢?但如果将“阴阳”假设为“01”,按前文对“神明”的理解,译成“人的软件程序”,这段文字就相当有趣了。在计算机世界里说“01者,计算机天地之道也,计算机万事万物之纲纪,所有变化之父母,所有生成与删除的根本,所有软件程序之府也”,相信稍有计算机知识的人都能认同这段文字。由此可推,“阴阳”就是现实世界的01,具有01的功能,并非单纯的哲学概念。再看经文《灵枢·阴阳系日月》:“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千,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这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人们,“阴阳”具有“数”的特征!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这段文字在篇中紧随“十二藏相使,贵贱何如?……”这一段之后,表面看似与前面文字毫无关系,读起来有些令人莫名其妙,可黄帝对这篇论相当恭敬,要“斋戒择吉日”,方“敢受也”,并要“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可见此篇文字的重要。可是,对歧伯一翻感叹之后道出的“恍惚之数”如何理解?它真的那么重要吗?现仍用计算机世界的语言翻译它:恍惚之数生于0101之数起于人类的思考度量,千之万之,可以不断扩大,推之大之,那些有形体的东西被其控制!天啊!这是数千年前古人写的理论吗?!是否应反思:科技进步的现代人,智慧是否一定超过古人!?笔者认为未必是这样,我们更应该尊重、学习祖先智慧的结晶——《黄帝内经》。要知道在现代,小至孩子玩的游戏机,大至登陆火星的飞船,莫不生于毫厘之数—“0”和“1”,它们的活动莫不受制于01——“其形乃制”!这样一来,这段文字就绝对与篇首的内容有关,而且非常重要,它正是“十二藏相使”的原理、基础。十二藏的相互联系以及十二藏本身的活动,离不开控制、调节其活动的“软件系统”——“神”,而这些“软件系统”正是由毫厘之数“01”或者说“阴阳”组成。如此重要的经文,圣人黄帝要“斋戒择吉日而受”并“藏于灵兰之室”,一点也不奇怪。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这段文字,多数人认为是古人幻想出来的神话,一种美好的愿望。笔者认为这是以养生治病为主题的《内经》告诉我们养生可达到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揭示了一个天地间的大秘密。如果将“阴阳”译为“01”,这段文字就相当有意思了。在计算机世界里,如果有人能把握01,那么他在计算机世界里就能纵横驰骋,游行于计算机天地之间。同样,可以想象如果有人能把握阴阳,把握由“01”组成的、控制人类生命活动与生死的“软件程序”,可以任意地维修、改进它,那么极大地延长人的寿命将不是梦!这怎么能以神话、理想看待呢?

因此,《内经》阴阳的概念,绝非单纯的哲学概念,几乎可以肯定,“阴阳”包含有计算机理论“01”的功能、含义。

 经络

 

在《内经》里有关经络的论述,占了很大篇幅,而现代的经络研究进行了40余年,各种解释经络现象和阐述经络实质的假说多如牛毛,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一神经论,二是体液论,三是能量论{3}。这三种学说各有特点,都能解释一部分经络现象,但都未能揭示出经络实质。以上的研究思路离不开实体物质的概念,总想在人体中找出一个或一些物质性的经络,在这些研究未果之后,近年又有人提出“经络系统是人体间隙维的学说[4]。甚至有人提出“经络实质是身体组织间的压力带”的思路[5],可谓百家争鸣,众说纷呈。

假设经络系统是“人”这台生物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来诠释经络系统,结果会怎样?

计算机网络就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通信线路和设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台计算机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就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其组成是一系列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链路,其中,节点是各种处理设备的统称,如用户计算机、路由器等,链路则是指两个节点间数据传输的线路,如电话线、电缆、光纤、微波等[6]

如果经络系统就是“人”的网络系统的假设成立,那么“经络系统”也具有网络系统的性质和内容,必定有它的“节点”和“传输链路”,有其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运算处理中心,并有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反之,如果能证实“经络系统”具有这些网络系统的结构、内容、性质、功能,就有理由肯定假设成立。

《灵枢·经脉》:“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这里明确了经脉的概念和重要功能——可以决定人的生死,不可不通。再看《灵枢·经脉》经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肝足阙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这是对十二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一直以来,都理所当然地把这十二条线当成十二经脉,并且作了很多研究,亦发现这些路线有很多特异的现象。如果这十二条循行路线就是十二经脉,就会有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经脉是“决生死”的,是“人之所以生”的、“不可不通”的,而这十二条循行路线全部都经过手、足,这些路线就是十二经脉的话,那被断去手足的人不但经脉不通,而且一大半没有了,怎么还有生命呢?然而,现实中,断掉手足仍生存的大有人在。可见经脉的实质与“肺手太阴之脉……”等的循行路线是有区别的。那么“经脉”与“肺手太阴之脉……”到底是什么?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假设:“十二经脉”就是十二脏腑相互联系的“网络软件”,十二条循行路线就是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在计算机网络里,链路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可以是电话线、宽带网、光纤、微波,甚至已由地球“链”到火星。在网络世界里,没有人会认为电话线就是计算机网络,没有人会认为供给能量的电线是计算机网络,更加没有人会认为传播微波的空间就是计算机网络,当然,计算机网络离不开这些东西。决定计算机网络生死(能否运行)的是“软件系统”,经脉在人体中同样具有“决生死”的功能。因此,有理由认定“经脉”就是人的“网络软件”。

“经脉的十二条循行路线”又是什么?“肺手太阴之脉”如果译成:“肺手太阴经脉的信息脉动传递路线”就很清楚了,这些路线,就是“经脉”这个“软件系统”运行传递信息经由的线路。就象计算机一样,计算机的软件藏在硬盘或别的载体里,只要这些软件运行正常,外围设备部分损坏或缺少些(砍掉手足),计算机仍可照常运行。文字上可以这样理解:这些循行路线是“肺手太阴之脉……”而不是“肺手太阴经脉”,经脉的循行路线不是“经脉”本身,就象网络软件的传递路线不是网络软件本身一样。当然,在《内经》中“经脉”这个词有时亦指这些循行路线,但按《灵枢·经脉》篇定义的“决生死”的“经脉”绝对不能等同于“肺手太阴之脉……”。

从《灵枢·终始》一文,亦可佐证上述观点,“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少阳终者……上下不通则面黑皮毛燋而终矣”。如果把“太阳之脉”等看成就是那条循行路线,亦会得出断手足之人不能存活的谬论。如果理解成:“太阳经脉”这个“网络软件”的信息流动停止了,就会出现……症状,就死亡。这样理解就非常合理了。在网络世界里,网络软件不能运行,网络就瘫痪了,但没有了电话线,可以用宽带网,没有宽带网,可以用微波…,只要软件完好,网络照常运行。

如果用网络的概念,分清《内经》里有关经络的描述,哪些是指“节点”,哪些是“网络软件”,哪些是“连接线路”等等,这样分清后,就不会含糊不清,不知所云了。

十二脏腑就是“节点”,十二经脉就是十二脏腑之间连网的“网络软件”,十二经脉循行的路线就是“链路”。因此,可以认定“经络就是人这一生物计算机的网络”这一假设成立。这一假设成立,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使很多问题不再神秘。例如经络的表里问题:一个“软件”建立在另一个之上,那么在上的为表,在下的为里。相生相克关系:一个“软件”支持另一“软件”——相生;一个“软件”控制另一“软件”——相克关系。十二经脉按十二时辰循行交替现象,这是一个全自动软件系统很普遍的运行现象,是一个程序接一个程序反复运行的过程。“是动则病”是经络研究的难点之一,可以理解为这些软件不按常规运行、有“变动”,人当然就患病了;这些软件运行的时间性、规律性,正是“子午流注”等时间治疗学的有力支持。亦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研究机构找了四十多年仍找不到经络的实体,因为“软件”是无形的,其信息传递也是无形的、多元化的。

        以假设是否合理?符合科学逻辑吗?读者自己评判。

四“气”

 

关于“气”,可谓洋洋大观,王氏等对《内经》逐章逐句的分析和统计,确定各种气名共2997个,气名分类271种,全书162篇中,150篇有多少不一的气名[1]。相信是《内经》中出现最多的字,所谓“凡有皆象,凡象皆气”、“人之精气津液血脉,分则为六,合则一气耳”…包罗万象,什么都有“气”。故有学者甚至认为“气学说是中医学的科学内核”[2]。在《内经》里,在内,五赃六腑皆有“气”,在外,天地万物亦有“气”,“气”有正邪、有强有弱,其性流行,宜畅不宜滞,变化多端,却又无形可寻可摸,有强大作用。究竟“气”是什么?读完所有的现代“气”论,“气”还是“气”,不明所以。有从哲学去研究,有从物质去研究,可谓众说纷纭。

从计算机世界里去推测、探索、假设“气”的实质。在计算机世界里“信息”二字是用得最广的,“信息”是反映客观情况的资料,广义的“信息”,指的是事物存在的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这些方式、状态的直接和间接的表达,其表达方式不局限于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和符号。“信息”的特点也是有正有邪(正面的、负面的),有强有弱,其性亦可到处流动,“信息”当然宜通畅不宜停滞,其表达的形式也是变化多端,亦是无形状可寻可触摸,却有强大功能。可以认为“气”就是“信息”,即使“信息”不能完全等同于“气”,但“信息”确实具有“气”的很多特性,在此姑且将“气”就认为是“信息”,这样一来,对各种“气”的理解就不再神秘,不再摸不着头脑了。在体内,五脏六腑都在各种“软件”驱动下,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温热的信息称为“阳信息”(阳气),相反的称为“阴信息”(阴气)。心脏发出的称为“心信息”(心气)……等等。在体外,天地又发出天地的信息,所谓“天地垂象,圣人察之”(引自《易经》),四季的更替,亦发出各自的信息,秋天的信息表示肃杀,冬天的信息就是寒冷,夏天的信息是炎热,春天的信息是生发等等,笔者相信把《内经》中2997个“气”字,大部分换成“信息”两个字,《内经》仍可以原意不变。

         假设“气”就是“信息”

    脏腑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里极重要的内容,很多关于脏腑的理论用于临床数千年,疗效确切,但原理众说纷纭。现代人将中医的“脏腑”理解成现代西医学脏腑的生理功能,虽然能解说一部分问题,但仍有许多谜一样的问题悬而未决。本文仍用计算机理论来解释中医的藏腑现象。在计算机世界里,计算机的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控制、驱动它的软件,同时,每一个设备,都有其功能。以此类推,可以假设中医学里的人的五脏六腑的概念:既是一个实体器官,又是一个控制该器官运行的“软件系统”,还包括两者的功能。如“心”:“心主血脉”是其实体器官的功能;“心主神明”是其“软件系统”的功能。如果从这几方面去理解中医的脏腑,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心藏神,在志为喜;肺藏魄,在志为悲;肝藏魂,在志为怒;脾藏意,在志为思;肾藏志,在志为恐。”藏象学,简单说就是里有所“藏”,外有所“象”。里边藏的是什么?综合前述,五脏所藏的“神、魂、魄、意、志”正是“软件系统”,而且它们间相互关系在《素问·灵兰秘典篇》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这里对五脏六腑的描述,单纯用现代医学器官的功能无法理解。怎么去理解肝与谋虑有关、胆与决断有关、肺与治节有关呢?如果用计算机原理去思维,则很好解释:心的“软件系统”称为“神”,它处于君主的地位,其它器官的“软件系统”都受其控制,这个系统还主管人的神志(神明出焉);肺(肺所藏)的“软件系统”称为“魄”,在五脏“软件网络”中,它处于相傅的地位,它在网络中起调节作用;肝的“软件”称为“魂”,它在人体网络中处于将军的地位,人的谋划思虑就在这一软件运行;……如此类推,就很明晰了。只要分清哪些是描述脏器的,哪些是描述“软件系统”的,哪些是其功能作用,中医的藏腑学说将很清楚明了,何神秘之有?有什么说不清的?反观现代医学的理论,对脏器的解剖结构认识非常详细,达到了分子水平,对脏器生理功能了解甚详,这是古老中医理论无法比拟的,但对控制脏器运行、联络脏器之间“软件系统”可以说未曾提及。

关于“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节,就是穴位,最为重要的是“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按照本文的假设:“神”就是各种“软件系统”,“气”就是“信息”。那么“穴位”就是软件系统信息出入的地方——“神气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已经否定了“穴位”的实体性。可以认为“穴位”有相当于计算机的键盘或鼠标的功能,通过穴位可以象通过键盘和鼠标操控计算机一样,调节人的“软件系统”,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穴位”有特殊功能。

 

上文通过“人是一台生物计算机”的假设,结合《内经》的经文,用全新的理念理解、诠释了中医的“神、气、阴阳、脏腑和经络,穴位”等基本概念理论,据此可以这样认为:中医基础理论是从‘系统软件’的角度来认识、阐述‘人‘的。 西医基础理论是建立现代解剖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上,近代提出了全科医学的概念,把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功能包含进去,提出身,心健康,社会功能健全真正健康的人。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西医对‘人’的认识从系统组织、器官、细胞直到基因、分子,可这些东西都属于‘硬件系统’,就像只是对计算机的硬件认识一样,即使能在分子原子的水平来认识硬盘、内存条等硬件,可这与是否了解里面储存的软件系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最先进的基因技术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某基因或某基因片段有某功能,而不知道为什么它是这个功能而不是别的功能。就像一般使用计算机的人,只知道他的硬盘、U盘能帮他做什么,而并不知道里面的软件是怎样运行的,更不知道这软件是怎样做出来的。因此可以认为西医对‘人’的硬件有很深刻的认知,但对软件系统知之甚少。    结论——传统文化应受重视

 

     通过以上假设和论述,不难得出结论:不象有些人说的那样—“传统中医理论一无是处”,确实有它符合科学理论,符合逻辑的深奥理论之处。往广处思维,中国传统文化里,有“释” “道” “儒”等几家,用上述假设,来解释一些“佛家”的理论和现象,也发现其合理性。

       1。因果论  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包括“因、缘、果”三个方面,一定的“因”遇到一定的“缘”,就会得到一定的“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在计算机世界里,下栽运行什么软件,其结果肯定跟输进的数据有关。数据就是“因”,得到的就是“果”。同样道理,假设人就是一台计算机,那么心里所思,口里所说,身体所做,都会记录在储存器里,用佛家的语言:“记录在阿赖耶识里”,成为种子,成为将来的因。

       2 轮回   佛教认为,人不止这一世,并非“人死如灯灭”,而是会在六道里(天道、阿修罗道、人道、旁生道、俄鬼道、地狱道)轮回,善因生善道,恶因生恶道。只有证得果位的圣者,才能超越六道,其余的只能在六道里生生死死。在计算机世界里面,计算机的灵魂就是系统软件,在理论上,系统软件可以通过不断备份永远保存下去,而硬件却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假设人是一台计算机,他的硬件—躯体、器官使用寿命只有几十年,可是,他的系统软件呢?在硬件坏的时候,被备份出去的可能性,有谁有证据去否定?号称万物之灵的人,难道还不如自己创造出来的计算机?轮回的不是硬件——躯体,而是系统软件——佛教称为“神识”(佛教不承认实有的‘灵魂’)。思维至此,人的所作所为,是否应该谨慎?因为后果很有可能要自己承担!

     3  佛光

佛光普照,是很常见的佛教名词,通常都认为只是一个赞美之辞,形容佛法象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利益众生。很多佛经里记载,佛陀讲经说法前,通常会放光,而一些大菩萨见到佛陀放的光就已经了知佛陀要讲的内容,一般众生就要佛陀讲述才能了知。《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皈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记载“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疑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以上经文所述,佛光有很多种类,有百千万亿之多,而且功能强大,可使三途(地狱、饿鬼、旁生)之苦都能见闻解脱。并非只是赞叹之辞,或者简单的表法,而是确有其功能(功德)。“光”——一般而言,具有驱除黑暗,带来光明的功能,这很好理解。佛光具有解除痛苦,使众生获得解脱的功德就不好理解了。

在计算机世界里,光的功能就不只是照明了,通过使用光盘、光纤,所有的数据、系统软件、文字、图片、影像等,都可以用激光来输送、传递、储存。在网络世界里,有百千亿种光,传递着各种功能的数据,这些光有强大的功能,稍有一点计算机知识的人都能理解。

 假设人就是一台计算机,佛陀的光——“大慈悲”的、“大智慧”的、“大圆满”的、等等光明云,就是各种各样的系统数据, 这些佛光,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有各种各样强大的功能,就不难理解了。

   假设人就是一台计算机,当我们的硬件——躯体、器官逐渐老化、死亡、最终消亡时,我们的软件,能安全地备份出去,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吗?佛教净土法门就有临终时阿弥陀佛放光接引一说,简单说就是如果一个在临命终时,能忆佛念佛,佛陀就放光接引,其人神识乘佛光而往生极乐世界。通过以上假设,不难得出结论:命终时,佛陀放光接引之事实,有可能存在。而肯定不存在的理由,一个也找不到。

    坐在计算机前面,通过网络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轮回的大网里生生死死,痛苦不堪?手上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尚且可以通过网络、以光的形式传递出去,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使它不断完善,不断升级,甚至做好备份。可曾想过自己本身也有一个巨大的“系统软件”?可曾想过如何使之更完善、更高级?可曾想过终有一天,我们的硬件会坏掉,不能使用?那时自己的“系统软件”怎么办?、、、、、、、、、、、、

   每个人都会有那一天,也不知道那一天什么时候到来,能否作一些准备?如何正确的准备?对这些问题,解答得最完美,最彻底的,无疑是佛教。

 佛经云“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吾人一介凡夫,又怎能测度佛陀之智慧?以上对佛光的解释,未免井蛙之见,岂能尽“佛光”之意?只是在凡夫人能理解的范畴作一些解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