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民间社会的机井里无限抽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1:26
教育从民间社会的机井里无限抽水

  7月29日有一则新闻,讲重庆农村男子马泽民对儿女20多年教育投资的故事,读后令人感喟唏嘘。为了送孩子们读大学,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他外出打工20年,曾在矿难中九死一生。他将外出打工赚的钱全部花到了4个孩子的求学上。他的大女儿今年高考考了500分,被贵州一所不知名的二本院校录取。而此刻,这名男子却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大女儿和另外三个孩子全部弃学养猪,他坚定地认为养猪比上学好。

  此前,我们看到各地媒体纷纷刊登高中应考的学生们弃考的报道,因为过去被视为天之娇子的大学生,正出现前所未有的待业潮,而美妙动人的大学教育,也开始在百姓心目中急剧贬值,社会底层的百姓对孩子们的教育期待,正在化为泡影。

  读马泽民故事的时候,我正在一座滨海小镇小住。出租车司机在车上不自觉地叨唠着自己生活的不易:两个孩子,一个读研、一个读大学,本来是喜上加喜的事情,对他来说,却是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他的收入主要靠三四个月的旅游黄金季节,全年的纯收入也就三四万元,加上家里的其它农业收入,几乎都用来支持孩子们读书。但令他焦虑的是,书是读了,将来毕业在哪儿工作呢?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回家待业,那对他与孩子们来说,不知如何面对。他总结说,如果没有过硬的关系,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教育向民间社会获取利益,像抽水机一样,从民间社会的机井里无限抽水,水位不断下降,使民间社会不堪其重。可怕的不是教育高收费,而是收费之后,没有相应的回报,从而加深加重了民间社会的贫困化。农村或小城镇居民支付的教育经费几乎占他们收入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进入城市的大学,农村家庭以付出一代人的生活与劳作的代价,来支撑孩子们念大学的希望。而他们的孩子在城市生态里,毕业后立即成为弱势群体,没有任何族群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更没有城市孩子那样有老可啃、有家庭关系可以依赖、有住房可以寄住。现在城市的高房价正在拒绝农村的人才来源,以经济方式拒绝新生的外来力量进入城市创业与发展。城市与教育一方面做蚕自缚,另一方面在竭泽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