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43:57

所谓学校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是指社会机构和个人对包括学校的设施设备、教育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教室和校舍场馆等在内的资源以学习为目的的利用。也就是说,学校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课程等资源向社会人士开放。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研究的深入以及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试图在剖析其缘由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可能与限度做些探讨。  

一、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缘由  

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是终身教育时代的必然要求。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各种教育和培养。诚如保罗·郎格朗所说,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既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推进教育公平,还可以争取社区的支持与合作,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1 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公民能够平等分享当时当地教育资源的状态。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能所有的人在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都能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以至大学,按部就班地接受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就是受完学校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就要求教育系统对人的学习机会提供制度保障。但是,就学习活动而言,无论教育制度、结构、组织行为如何变革,学校都是人们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而且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学校。因此,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可以满足广大社会人士的学习需求,对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 学校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有利于改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新生一代传授一定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知识技能,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社区是社会学中一个从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是与一定的地域相联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学校组织所处的一个外在环境。终身教育主张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而应是全面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终身教育也主张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而且要培养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独立性,为此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合作必须坚持互惠互利原则。正如美国应答教育协会“学校—社区联系”项目总监汤普森所说:“我们知道,合作关系并不仅仅是父母参与和社会参与──真正的合作意味着互相之间的期望、责任和利益的持续关系。”学校要从家庭、社区那里获得经费、设备、人才等资源的援助,也要设法使家庭社区在合作中受益。只有单向的付出,没有必要的回报,合作关系难以长久。学校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可以促进学校与社区间双向互动关系的形成,巩固学校与社区间的相互合作关系。  

二、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可能性及其形式  

学校教育资源的公共性使其社会共享成为必然。我国的学校无论是政府拨款设立,还是企业及行业部门投资设立,本质上都是纳税人行为的公共体现,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使其有权通过合法形式在其一生不断获得学校学习的机会。因此,学校必须向社会人士开放其教育资源。

1.教师资源共享。我国学校实行每周五日教学制,加上寒暑假,共有假期100天以上。全国有数十万高校教师,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教师,倘若利用假期,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不失为一笔相当可观的教育资源。教师资源共享有三种形式:校际交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重点校政策,一批优秀教师向重点校积聚,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出生率下降,入学儿童相对减少,重点校教师出现盈余状况。与此同时,相当多的薄弱学校客观存在,教师素质偏低,数量不足。为此,有些地区采取了对口支援的教师共享方式,由重点校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一段时间,从而促进薄弱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高校间教师资源的共享不仅对完善课程设置,拓宽知识面,增设新专业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对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业余培训。这是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举办各种培训班。培训对象可以超越年龄限制。传统观点认为,教师举办培训班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表明,举办培训班的教师往往业务能力提升较快,容易在社区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对学校的声誉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学校领导应予以正确认识,合理引导,必要支持。家教辅导。这源于教师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与帮助。目前,这一形式已有所变革。主要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家长外出经商,无人照管子女,因而将子女托付给教师,孩子除上学外,吃住生活在教师家。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家长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方便,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社区的稳定与发展。

2.物质资源共享。学校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活动场所等。我国目前共有高校近千所,中小学数万所,在长达100多天的假日里,学校的教育设施大多闲置。这些资源的社会共享表现在三方面:教学设施共享。学校教学设施为社区所用,社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不仅有基于社区居民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及社区老人所需的文化修养,健身保健知识的教育,而且有为社区发展而开办的法制教育、人口教育等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较好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职业技术水平。图书资源共享。图书馆是人们进行自主学习和调查研究的场所,同时也是向人们提供专门性知识和信息的中心设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急剧增长,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全所有的文献信息资料,因此,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建设面临着种种困难,一些图书馆因经费短缺,相继闭馆歇业。学校图书馆因其使用频率高,经营效益好,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形成了良性循环,图书资源相对齐全丰富。也就是说学校图书馆具有向社区居民开放的现实基础。不仅如此,学校图书馆向社区居民开放,可以充实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还可以为社区居民职业能力发展提供知识背景。活动场所共享。学校的体育馆、运动场、多功能厅为社区所用,社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体育活动以及各种有关社区问题的讲座、论坛,丰富社区成员的业余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

3.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资源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千校一面的状况将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各校课程的个性化与丰富化。这为学校课程资源的社会共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色课程。这是课程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产物。学校为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以求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特色办学理念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特色课程的开设。特色课程是一所学校和教师共同拥有的学校教育哲学的反映,也是学校所具有的办学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特色课程向社会开放,不仅可以提高办学效益,而且可以提高课程品味。闲暇教育。这是学校为满足社区居民的休闲需要专门开设的一种课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加,同时,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追求普遍提高。因此,闲暇教育应运而生。有学者将闲暇教育课程分为七类:(1)智力的、审美的、心理的、社会的、物理的经验,(2)创造性地表达观念、方法、形状、色彩、声音和运动,(3)主动参加并从事活动的经验,(4)社会参与和表达友谊、归属和协作,(5)野外生活经验,(6)促进健康生活的身体、娱乐,(7)培养一种达到小憩、休息和松弛的平衡方法的经验和过程。学校可以根据社区的实际,选择相应的闲暇教育内容,使社区居民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三、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限度  

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限度是指学校教育资源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条件下,其社会共享的范围和力度,超出这个范围和度或者达不到这个范围和度都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限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资源在哪些领域可以实现社会共享,二是学校教育资源在同一领域多大程度可以进行社会共享。前者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性质或专业设置,是一个专业对口与否的问题;后者有赖于学校在某一领域教育资源的数量和使用效率,以及教育者的伦理道德规范,是有关时间效用和公正伦理的问题。

1.专业适用。学校教育资源有通用资源和专用资源之分。通用资源往往对现实和潜在资源使用者的特征没有任何约束,学校的运动场馆是此类资源的典型代表。专用资源对现实和潜在的资源使用者一般要求符合一定的特征,如课程资源。教育资源是通用资源还是专用资源,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它的技术属性,比如各种专门化的仪器设备,它把使用者局限在具有特定专业背景的人员之内;二是它的产权属性,通过使用权的分配,使某些资源只能为特定的成员使用。各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取决于自身的办学目的、办学性质以及办学规模。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资源是为特定的教育目标服务的,服务的对象往往是特殊的群体,资源供其专用。因此,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受到专业限制,只能是对具有相应的教育需求的教育对象才具有适用性。

2.时间效用。学校教育资源从利用状态来看,可分为“全时工作状态”,“零时工作状态”和“部分时间工作状态”。全时工作状态指一项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比如一间教室内的活动,已从早上8点排到晚上10点,若要进一步改善它的共享状态,让更多人得以利用该资源,则是不可能的。零时工作状态指一项资源处于完全闲置状态。部分时间工作状态指介于前两种状态之间的一般情况下的资源利用状态。由此可见,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的潜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盘活零时工作状态的教育资源,另一种是提高部分时间工作状态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我国困扰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性因素是经费短缺和资源匮乏。从整体上看,我国学校教育资源并非十分充裕。在这种状况下,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惟一的办法是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的潜力,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率。

3.公正伦理。罗尔斯指出,公正有垂直公正和水平公正之分。所谓垂直公正是指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对待。所谓水平公正是指相同的人采取同样的对待。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与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在校生利益优先的原则;二是对在校生要同等对待。在终身教育时代,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对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实现教育公平,争取社区合作,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资源、物质资源、课程资源的充分存在为学校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提供了可能。然而,专业适用、时间效用、公正伦理是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如何建立科学的共享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