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粮王”求解种粮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5:21:52

“粮王”开辟种田新模式

  梁自然是重庆朱沱镇石对窝村的村民,早年外出务工,2003年回乡开始搞大米深加工,年销售收入达到260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搞大米加工,最烦心的是从各家各户收购来的稻米,品种不一,优劣混杂,农药残留多,很难卖出好价钱。我就萌生了自己租地种 稻的想法。”

  梁自然租用朱沱镇2632户农民的10712亩稻田种植水稻,变身重庆最大的“粮王”。“下一步我计划扩张到5万亩!”在梁自然眼中,合理的组织模式就是与农民合作生产、由农民自由选择的下述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成立47个劳务专业合作社,由转出土地的村民组成,梁自然和他们签订劳务全程承包合同。梁自然承担农药、化肥、良种、农机等投入,合作社则提供种植劳务,只要验收合格,梁自然按每亩810元的标准付劳务费。采用这种方式的土地有9000多亩。

  第二种是劳务分段承包。梁自然将整个生产环节分成9部分。组织了9个劳务专业合作社,对不同生产环节分段承包,总费用也是810元,实行这种合作模式的稻田有1000多亩。

  第三种被梁自然称为农场主式,统一在涨谷村安排300多亩地,主要起高产示范作用,由种田能手和技术人员组成,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

  梁专门聘请了8名农业专家,月工资1700元,区镇政府也配了12名农技人员;租地后,梁自然注册了“道森”牌优质大米品牌,实施统一更换种植良种、防治病虫害、施有机肥、机耕机收等。

  老梁说种地本身不赚钱,他赚的是大米加工环节的钱。梁自然有粮食加工企业,1万多亩水田每年可提供5500多吨优质稳定粮源。普通米每斤1.2元,老梁生产的是品牌绿色有机稻,价格每斤1.7元;一年后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价格能再翻一番,而通过三年监测,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后,市场价格就是每斤4.2元。

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是前提

  农民种粮是没有钱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了,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撂荒和半撂荒现象。去年梁自然一提出动议,绝大部分农户愿意把地租出去。

  村民周希成一家6口的4亩水田包给了梁自然,他算账说:“以前自己种水稻,亩产只有1000斤左右,除去投入,4亩田每年可以挣2000多元,如果再算上劳动力成本,还亏钱。”把地出租后,合作种植238亩水稻,每亩一年挣上千元。

  64岁的村民罗永福说:“女儿和女婿都在沿海城市打工,家里就我和老伴加一个孙子,2亩田都种不下来,还不如把地包出去,每年可以净收1000多斤稻谷,比自己种强多了。”

“粮王”的挠头事

  梁自然也面临着三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第一,土地流转期限短,转包关系不稳定。梁自然2008年12月1日同朱沱镇农民统一签订了一年土地转包协议,“从目前看,这种模式对农民、企业都有利,但谁也不敢断定将来的前景。国家没有粮食综合保险,万一发生风险,大面积减产,我就付不起租金和劳务费用。因此,先签订一年试试,今后还有回旋的余地”。

  第二,粮食生产投资大,贷款难。他说:“我多次找银行贷款,但是很困难。因为农业项目的投入形不成固定资产,难以抵押融资”。

  第三,劳动力短缺。“劳务合作社里的劳动力主要在50岁以上,很多人文化水平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教他们使用旋耕机、插秧机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半月谈》2009年第14期 刘建李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