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人工智能学者—周志华教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29:3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促进青年科学家成长
徐 琳, 刘 克, 刘志勇
Full-Text PDF   Submission  Back
徐 琳, 刘 克, 刘志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信息科学部,北京 100085)
作者简介: 徐琳(1964-),女,浙江宁波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刘克(1965-),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自动控制.刘志勇(1946-),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杂志(J. ACM, IEEE Trans. JPDC,PC,IPL,IJIST,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等)、会议(ACM Supercomputing, IEEE FOCS,SPDP,IPPS,ICPP,ICCI,等)上发表文章70余篇,科学专著一部(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计算机算法与系统结构,并行处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互联网络,等.
联系人: 徐 琳  Phn: +86-10-62327141, E-mail: xulin@mail.nsfc.gov.cn, http://www.nsfc.gov.cn
Received 2006-03-20; Accepted 2006-03-21徐琳,刘克,刘志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促进青年科学家成长.软件学报,2006,17(4):949-950.
http://www.jos.org.cn/1000-9825/17/949.htm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1994年实施以来,按照"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平合理"的评审原则和"科学民主、鼓励创新"的运行机制,通过严格的评审和激烈的竞争,支持了一批具有明显创新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一批向世界科学前沿冲击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中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自1999年以来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50岁左右及以下的大陆学者多数都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由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已经成为青年学者的一项殊荣,为了维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声誉,计算机科学处在遴选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候选人时严格遵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管理办法》,非常慎重,在进行资助后仍然加强跟踪管理,尽可能促进优秀青年学者的进一步成长.
2006年3月7日至11日在福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组织专家对2003年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进行了中期检查.在全学部16个受到中期检查的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周志华教授获得学部排名第二、计算机处排名第一的好评.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时,周志华教授才29岁,只是副教授,是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虽然一般认为,信息科学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应该是年轻人大显身手的学科,但以周志华教授如此轻的年龄和浅的资历就成功入选,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案例.
周志华教授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之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中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周志华教授就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合型机器学习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资助编号69875006).在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之前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示例学习及其应用的研究"(资助编号60105004)的资助,该项目2005年结题时评价为"特优".获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后他不骄不躁,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在学科前沿进行探索.
机器学习所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提高学习系统的泛化能力.围绕这一问题,周志华教授领导研究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集成学习方面,他们提出了泛化能力和可理解性兼得的集成学习方法、适用于稳定基学习器的集成学习方法以及聚类集成方法等;在半监督学习方面,他们提出了新型半监督分类方法,并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半监督回归和主动半监督相关反馈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在代价敏感和类别不平衡学习方面,他们也提出了多种新型学习方法;他们还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人脸识别和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开展两年多来,周志华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国际刊物发表19篇(含6篇IEEE Trans),并在权威国际会议IJCAI等发表论文;他们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3项;集成学习方面的部分工作与以往一些工作一起获得2005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人脸识别应用研究方面的部分工作与以往一些工作一起获得2005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研究工作进入了国际前沿,虽然论文发表时间还很短,但该项目发表的论文已经被国际同行他引40余次,其中SCI他引近20次,引用者来自美、英、法、德、荷等10余个国家,包括德国马普研究所、洪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等一些著名研究机构的学者.
由于近年来的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周志华教授近五年发表的论文被国际同行他引240余次,其中SCI他引130余次,2002年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发表的论文被ISI列为2000年以来被引用最多的"top 1%"论文,一些工作受到国际著名学者的好评),周志华教授开始成为我国计算机科学界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之一.他应邀担任了Springer出版社重要刊物《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的副编辑,是该刊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副编辑;Elsevier出版社重要刊物《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编委,是该刊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编委.他还是国际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Warehousing and Mining》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编委,并担任了《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和《软件学报》的编委,以及《ACM Multimedia Systems》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重要国际刊物《The Computer Journal》等的客座编辑.他还应邀担任权威国际刊物《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及11种《IEEE Trans》的审稿专家,4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或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大陆第一位担任权威国际会议ICML、ECML、ICDM程序委员会委员的学者,并且是第一位担任权威国际会议ICDM程序委员会副主席的学者,还被任命为2007年PAKDD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此外,他还应邀担任香港研究资助局、荷兰国家科学基金等境外科学基金机构的评审专家等.一些国际知名学者主动前来与周志华教授开展合作研究,有的甚至是自己负担费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周志华教授所指导的1名硕士生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名博士生获得"微软学者"奖,多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获全国性学术会议优秀学生论文奖或优秀论文奖.
周志华教授的案例说明,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工作不搞论资排辈,大胆支持有潜力的青年学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正是因为基金评审只论成果、论创新、论潜力,周志华教授才在年仅29岁时就获得了资助.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大力度的支持,对他的进一步成长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的10年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周志华教授只是众多受资助的杰出青年之一,还有许多受资助的学者取得很大成绩.我们以后的责任更重,需要做好跟踪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工作进展顺利,不断取得新成果,继续保持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学术道德,使得该基金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人才培养基地,青年科学家成长的摇篮.
周志华个人简历
周志华,男,1973年11月生。分别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和2000年12月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1月起留校任教。2002年3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03年11月被聘任为教授,2004年4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任人工智能教研室 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LAMDA) 研究组 负责人。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兼职教授、复旦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Deakin大学 名誉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信息检索、模式识别、神经计算、进化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主持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国际论文 70余篇。现任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Springer)副编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 (Elsevi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Warehousing and Mining (IGI)、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pringer)、软件学报 等刊编委,ACM/Springer Multimedia Systems (Springer)、The Computer Journ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等刊客座编辑,以及包括权威刊物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11种IEEE Transactions在内的四十余家国际刊物的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科组成员,香港研究资助局、荷兰科学研究基金会 等机构的课题申请评议专家。担任包括ICML、ECML、ICDM等在内的四十余次国际会议顾问委员会或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多次担任国内会议主席。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 高级会员、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常务理事、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兼秘书长、Rough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江苏省青年科协 副会长兼秘书长,AAAI 会员,ACM 会员,IEEE、IEEE计算机协会 高级会员。
曾获微软学者奖 (1999)、首届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01)、第七届中创软件人才奖 (2002)、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计划 (200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3)、第五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3)、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2003)、第九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2004)、第六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4)、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 (2004)、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5)、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6)、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 (2006)、首届微软青年教授奖 (2006)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