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游草庵明教遗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3:47:15
 查良镛写武侠书征服了众多的读者,于是,很多人就叫他“金庸”,因为金庸是他写武侠小说的笔名;金庸写武侠小说写得太好了,而且他本人潇洒倜傥,侠气十足,于是,大家都叫他“金大侠”。金大侠在《倚天屠龙记》把明教写得太精彩了,特别是把明教教主张无忌写活了,写帅了,写出了大英雄的气概。冰火岛出生的曾阿牛,虽中了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起初连武当张三丰和明教神医胡青牛也无法医治,而后因种种机缘,阿牛不仅没有死去,还成了武功卓著的张无忌,他学会了一系列上乘武功,如武当长拳、武当梯云纵、九阳真经、圣火令神功、乾坤大挪移、少林龙爪手、崆峒七伤拳、太极拳、太极剑法,昆仑入门剑法等,他帮助明教解了“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危,被推为明教教主,最后他看破权势名利,离开了明教,携手聪慧的美女赵敏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去了。在金大侠笔下,张无忌使明教大放光彩,而实际上,是金大侠的武侠小说使本来几乎销声匿迹的明教,为人们所频频提起,金大侠通过栩栩如生的武侠小说人物形象,使明教在文学作品中“复活”。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中写到了明教的宗旨:“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而当金庸先生到了泉州晋江的草庵寺,却真真确确地看到了摩尼光佛和刻于草庵摩崖石壁上的明教经文:“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这乃是摩尼教,也即是明教教义信条《劝念》的具体内容。
    2004年11月26日上午10时多,金庸先生抵达晋江草庵参观,据陪同人员说,金庸先生这次游观明教遗迹,其兴致之高是很罕见的,其实,这并没有奇怪,在晋江草庵的明教遗迹,金庸清晰地看到了能够印证他小说中关于明教描写的历史真迹,金庸能不高兴吗? 
    当看到晋江草庵的明教遗迹时,金庸先生非常高兴地说:“看,明教不是我杜撰的,许多读者还不相信明教的存在呢。”
    当金庸先生听到晋江博物馆的美丽姑娘小肖讲解明教的“二宗三际论”时,金庸先生频频点头。“二宗三际论”是明教的基本说法 ,“二宗”即光明与黑暗,也就是善与恶;“三际”是指“初际”、“中际”和“后际”,也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摩尼教认为,在未有天地之前,存在着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光明王国充满美善,而黑暗王国则尽是丑恶,两者断然分开,互不干扰。后来由于黑暗侵入光明,引起光明和黑暗的大战遂进入中际时期。在中际,光明和黑暗相互混合,天地和人类就是这种混合的产物。摩尼教的创立正是为了超度人类的灵魂,使之早日摆脱黑暗的纠缠,重新回归光明王国。摩尼教还认为,世界的末日终将到来,那时地球将毁灭,光明和黑暗又将截然分开,回复到初际的情景,这也就是后际。讲解员对摩尼教的解释显然与金大侠在《倚天屠龙记》中对明教的描写有相通之处,所以金先生频频点头,在听讲解时,金先生一直处于沉思中,也许,他是在追忆着写明教时的种种情景。
    当金大侠看到了在草庵遗迹出土的一块完整的元代黑釉碗时,他有极大的兴趣,他急切地向草庵工作人员索要这一块碗的照片,他为何有如此兴趣呢?原来,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三个字连起来的直径有6.5厘米左右,其他出土的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的字样。这是很确凿的证据,证明当时泉州的晋江草庵一带,有明教会的重要活动,这也印证了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当然,也同样证明了金大侠在武侠小说里所写的明教,并不是杜撰的,在历史上不仅确实有明教,而且在泉州的晋江一带还对民众有相当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想,我们就可以了解金先生为何急切要黑釉碗的照片了。金庸先生表示,他要的照片,会带回去收藏。
    当金大侠在游览草庵看到了联合国专家签名的石碑时,他非常关注,原来,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的专家、学者们,沿着“海丝”之路,考察了15个国家,当他们来到泉州晋江草庵,在明教遗址看到了摩尼光佛后,非常惊喜,他们一致认定,在草庵发现的摩尼光佛是那一次考察的最大发现和最大成果,因为摩尼光佛是世界上仅存的较为完整的摩尼教遗迹,极为可贵。金庸先生看到了专家们在石碑上的题字,颇有感概。
    当金大侠看到晋江草庵内那尊身长1.52米高的摩尼光佛时,被迷住了,他专注地看了一会,然后回过神来,让众人离开来,他要与摩尼光佛单独合影,这是金庸先生来泉州参观最高兴的时刻。金先生眼前的这尊佛像十分珍贵,它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仅有的一座完整的摩尼教时刻佛像。这尊佛像处在一个圆圈浅龛壁雕中,佛像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突,嘴唇略薄,嘴角深陷,下额圆突,显得自如安详,富有内智;佛像身穿宽袖僧衣,衣褶简朴流畅,纹饰对称,襟打无扣结带,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向两侧下垂于脚部,佛像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详,自然至善。其实,从雕塑艺术角度看,这尊佛像是巧夺天工的佳作,当时的雕刻艺术家们充分利用岩石本身的天然色泽,巧妙地雕刻了佛像的脸、身和手,脸呈微草绿色,手呈微粉红色,身体则呈灰白色,背雕显示着豪光四射纹饰,是甚为奇特的雕刻佳作。
    工作人员等金庸先生与佛像单独合影后,及时地递上了纪念册,请金先生题字,金大侠很高兴地在纪念册上题写了“熊熊尊火,光明之神”八个字。金先生为草庵提了字,在要回去时,他也向草庵要了字,他要求随行人员把草庵摩崖石壁上的的四句经文“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拍照下来,他将带回去留作纪念。
    金庸先生在草庵游览时刚好下着小雨,他拍照时拒绝打伞,他以草庵为背影照了相,金先生说,这次照的照片,将放在新版《倚天屠龙记》的封面上。
    这次假期,我回到了家乡,听家乡的文史人员讲起金庸先生参观晋江草庵的上述经过,我颇有感触,不由得引发了一些思考:
    首先,明教,即摩尼教这一很长时间内几乎是泯灭的教派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是那么精彩生动地“复活”了,并在众多的读者中间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金庸先生的渊博,金庸先生对宗教文化的了解,金庸先生的文学想象力,确实是令人叹服的。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这是一种将基督教与伊朗马兹达教义混合而成的宗教哲学体系,摩尼起初在巴比伦传教,后来在波斯萨珊王朝信任下,他在波斯传教,但在巴赫兰一世以后,他因与祆教矛盾,被迫逃亡外地。摩尼教创立时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时期,到唐代,摩尼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发展起来。在中国古代,摩尼教的发展经常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的成分,在五代、宋、元农民起义活动中,经常被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如农民起义军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喜欢用白色,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讲究团结互助,称为是一家人,认为世上光明力量终必战胜黑暗力量。
    在宋代,摩尼教被意译为“明教”,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众中有农民、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等等,影响很大。从宋元起,明教和中国本上文化结合,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对抗朝廷的秘密斗争形式,由于明教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有时也为江湖“白道”所误解,比一般的江湖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他们的反抗性也更坚决,屡屡掀起反抗朝廷的大波澜。明太祖朱元璋,在造反的过程中曾是白莲教和明教中人,但是,他取得政权后,深知秘密教派的厉害,逐渐远离两教,当上皇帝后,他便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何况,明教的“明”还触犯了大明王朝的“明”,在明王朝的禁锢下,明教逐渐衰落,最后几乎是销声匿迹了。
    这几乎是失传的宗教教派,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倚天屠龙记》中,成了蜚声一时的教派,成为武侠文化形式中秘密教派的一个典型。金庸笔下的明教,先是被人称为“魔教”,他们长期受朝廷压抑,行事诡秘,江湖人也对其不了解,被视为“魔”;其实,他们志在行善去恶,拯救世人,对抗朝廷,他们和一般江湖门派力图称雄江湖有所不同,所以,他们久受压抑,行事乖张,行为神秘,常与江湖教派格格不入,而且,朝廷也视明教为眼中钉,极力挑拨江湖人士与明教的矛盾,当时,明教遭到了江湖六大“名门正派”——少林、武当、峨眉、华山、昆仑、崆峒的围攻,而且,当时明教总坛光明顶的高手尽遭阴谋家成昆暗算负伤,无力抵抗六大门派,明教面临毁灭,这时,明教的光明左、右使杨逍、范遥,四大护教法王“紫白金青”等,不顾自己的生死,执着追求世界光明前景,他们的本性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他们在危难时,所吟诵的经文是:“熊熊圣火,焚我残躯。生亦何哀,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在关键时刻,武功卓著、潇洒而心善的张无忌拯救了明教,他也成了明教的教主,在张无忌身上,明教的“魔”性基本没有了,有的倒更多是性情中人的表现,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气概,是化解江湖仇恨主持正义的英雄举动。不难看出,金大侠对于张无忌主持下的明教,是有赞赏的倾向的,明教不惜牺牲自己,追求光明前景,这是令人敬服的。
    其次,草庵的明教遗迹,特别是草庵摩尼光佛的神像让我们感受到,外来的宗教,像摩尼教那样的教派,在当时的泉州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难怪有人说泉州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且是“宗教博物馆”。宋元时期的泉州,确实是非常开放,非常开明,非常具有兼容性的港口城市,当时的泉州,是少有的多种宗教和平共存于一地的信仰开明的城市。在古代泉州,多种宗教、多种民族和多元文化并存,古代泉州人是通过早已深深扎根于人们心目中的慈善的“佛”的意念,来理解和吸收外来宗教文化的,无论是基督教、印度教,还是伊斯兰教、摩尼教,都能在泉州传播,加上中国的道教,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等,泉州兼容多种宗教信仰,而且,在多种宗教并存的泉州,当时还“满街皆是圣人”的理学广泛传播时期,泉州的文化兼容性,确是是很了不得的。
    泉州人常以佛教来理解和变容其它的宗教观念,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们把宗教方面的活动用来为儒家的科举文化服务,比如,有人考证,草庵明教在一个时期是以对佛的崇拜而盛行的,据说,当时泉州有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而草庵常显现佛的形象,据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至今,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还有弘一法师手书于木刻的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明教兼容了文殊菩萨,明教的胜境成了科举备考的福地,真是耐人寻味。
    比起宋元时的泉州,现在是一个更开放的时期,泉州是海西发展的重要城市,晋江是海西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我们忆想当时多种宗教并存的泉州开放兼容的文化,更希望今日的泉州能在文化上更为开明、开放;我们观赏晋江草庵的明教遗迹,了解金庸先生来草庵参观的经过,我们不一定要信仰明教,但我们在这虎年将到来之际,在曾被称为是“光明之城”的泉州,渴望光明能永久普照人间大地,愿千千万万民众,能永有福祉!
 

草庵摩尼光佛雕像

晋江草庵建筑

草庵千年古柏

金庸游泉州看《泉州晚报》

金庸和张纪中在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