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风筝做成天空上的“襄樊名片”(2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7:58:19
           把风筝做成天空上的“襄樊名片”(2p)                                                      2009年08月05日  马东升正在放飞“草船借箭”风筝。 韩洁 摄准备“起飞”的古隆中风筝,面积达25平方米。 韩洁 摄

  

  在襄樊,有一群中老年人自己动手制作风筝,放飞风筝,更致力于将风筝文化在襄樊推广和普及。他门把天当画布,用风筝在碧空上描绘着心中最美的图画……

  近日,记者在诸葛亮广场见到了他们——樊城区风筝协会会员。会长乔敬文告诉记者说,风筝又叫纸鸢,从历史资料看,风筝在我国古代常被作为一种工具——首先,用于军事。后来作为游戏娱乐的工具。明代以后,又成为科学研究的工具。接着,人们又发现了放风筝的医疗保健功能。同时,放风筝也是襄樊人在清明前后的一项趣俗,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清以后更为流行。

  放风筝曾是风靡襄樊的一项“全民迎春仪式”。春暖花开时,襄樊的天空中到处都是风筝,飘飘扬扬飞在晴朗的蓝天,寄托着襄樊人新的梦想,也放飞新的希望。在乔敬文的记忆中,风筝是陪伴他童年时代的最好伙伴。乔敬文说,风筝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像有名的“诸葛亮出山”、“草船借箭”,都具有浓厚的襄樊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是什么原因让襄樊人如此喜爱放风筝呢?“放风筝,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樊城区风筝协会副会长王安堂告诉记者,古人认为放风筝能迎天顺气,拉线凝神,随风送病,有病皆去。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解释就是,放风筝要手牵引线,前后奔跑,属于全身活动;放风筝须双臂用力,又使臂部和腿部肌肉得到锻炼;风筝在空中受到气流影响,会上下翻飞,左右摇曳,为保持风筝稳定,放的人必须反应灵敏,判断正确,及时对手中的牵线作出必要的调整,这是极佳的脑力锻炼,从而使全身得到锻炼。他说,协会里有一位万户小学的退休教师,名叫甘正华,以前的他腿脚不方便,走路很慢,后来坚持放风筝一段时间后,现在的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只要一有时间,樊城区风筝协会的成员便会带着各自的风筝到各个广场放飞。一时间,企鹅、蝴蝶、“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神六升空”等多种造型的风筝在空中若隐若现,经常引得围观的路人啧啧称奇。“爱风筝的人们都希望风筝是自己制作的,制作风筝是一门艺术。制作一只风筝,需要经过构思、设计、扎糊、绘画、拴脚线等一系列工序,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要手脑并用,才能完成一只风筝的制作。”乔敬文说,“风筝的设计制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没有固定格式遵循,而主要靠自己根据风筝可取的广泛题材和多种式样,依靠平时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对这些知识的灵活运用。”最让樊城区风筝协会成员自豪的是一个起名为“古隆中”的风筝,风筝高3.5米,宽7米,面积达25平方米,属于板式风筝,这是协会成员杨德柱制作的。王安堂告诉记者,这个风筝可以说是襄樊之最,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回忆起制作风筝的过程,杨德柱百感交集,自己专门跑到隆中,把古隆中牌坊给拍下来,放大,又自掏600多元到复印店在布上进行喷绘,总共历时1个星期的时间做成,一次就试飞成功。这让所有的会员都兴奋不已。“我们很多人家里墙上挂的、地上摆的、杂物房里放的全都是风筝,板类、翅类、串类、软体类等各式风筝应有尽有,熊开楚就制作了一个宽4.5米,高1.7米的软体鹰风筝,马东升制作的立体风筝‘草船借箭’,长70米的串类风筝‘二龙戏珠’,每个人的家里俨然一个小型的风筝博物馆。”乔敬文会长告诉记者。“我们协会2004年还开始放飞特技风筝。乔敬文向记者解释道,“特技风筝和传统风筝除了速度上的不同外,传统风筝是以单线操控,最多仅能控制飞高、飞远,却无法随时令风筝改变方向;而特技风筝则突破单调、无刺激性的玩法,利用两条线连接风筝,施放时就借着这两条线来改变风筝承受的风压,藉以产生拉力,风筝便可在空中随着放风筝者的控制自由转向、或左或右、或快或慢,作出多变的特技表演。”

  刘根生是协会的特技风筝队队长,他的特技风筝可在天空做起飞、俯冲、旋转等各种花样表演。2004年,他在手上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自己摸索,随后又到风筝之都潍坊向人请教,回来后对自己制作的风筝进行了改进。在2004年的夏天,一条长50米,直径1米的“龙”的软体特技风筝在襄樊上空成功腾飞。后来他还做出了由4根线控制的长2米,80厘米宽的芭蕾风筝等一系列的特技风筝。

  平日里,樊城区风筝协会的成员们经常一起制作风筝、研究风筝,“不仅强身健体,还娱乐身心。”只要是有风的日子,他们就会带着自己心爱的风筝来到户外,比谁的风筝做得漂亮,比谁的风筝放得高,飞得好。

  他们还经常向其他有意愿学做风筝的人传授放风筝和制作风筝的技巧。“放风筝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运动,风筝的制作也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我们应该把它继承和发扬。”乔敬文说。

  为了使自己的风筝独具特色,他们把古隆中等襄樊元素融入到风筝文化里,赋予风筝地道的襄樊特色。有机会我们希望能更多的走出去,我们要向全国的风筝爱好者们推广襄樊的风筝,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襄樊人喜欢上放风筝这一传统民俗。”乔敬文满怀希望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