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二:听证会17∶1,源于政府部门介入过深(新京报 2009-8-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33:02
听证会17∶1,源于政府部门介入过深2009-08-03 08:35:54 来源: 新京报(北京) 跟贴 151 条 手机看新闻

河南洛阳市参加水价调整听证会的代表并非对涨价方案百分百认同,为什么最终没有在表决上反映,而成了备受质疑的17∶1?这只能说明是受表决机制有问题。

作者:黑格二

7月31日,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水价调整听证会,洛阳市发改委提供了两套涨价方案,最大涨幅达到40%以上,这预示着涨价势在必行。在包括消费者代表、经营者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政府部门代表和专家在内的18名代表中,有17名代表表示同意,仅1名代表明确表示反对。(8月1日《大河报》)

这个新闻,很快引发舆论的激烈回应,不仅只针对最近全国范围内的“涨声一片”,更在于这17∶1的表决结果,让公众质疑如此听证会的公正性,到底还能不能反映公众的真实意见。

从理念上说,听证就是给利益各方一个公开辩论、质疑、回应的场所。只有做到程序、制度的公正,公众才会认可,让当事各方心服口服。政府———物价管理部门在这里,并不是作为自来水厂的大股东、实际控制者召开听证会,而是作为置身水涨价之外的利益第三方,更应采取中立立场。现行听证机制中,政府介入过深,易使人误解,不明不白地成了涨价的“共谋”。

首先,按国家发改委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听证会中消费者代表不得少于总数的五分之二。令人奇怪的是这五分之二的代表,并没有从统计学上反映全体消费者的最强音。这是为什么?该《听证办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代表采取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也可以由发改委委托消费者组织或者其他群众组织推荐,即选择权是掌握在发改委手中。

而所谓的“听证方案”,并不是由水厂作为申请一方,消费者作为另一方,由发改委作为中间人裁决。相反,它是让消费者、水厂双方,对发改委的方案表态。那么,就有一个制度问题,发改委自定了2份涨价方案,又怎么有动力去“挑选”最“强悍”的消费者代表来给自己的方案挑刺?

其次,从报道看,除了人大代表刘明康明确反对外,其他代表并非对涨价方案百分百认同,政协委员李万青认为:水价涨40%以上,势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些不同的声音,为什么最终没有在表决上反映,而成了备受质疑的17∶1?这只能说明是受表决机制有问题。

再次,各方讨论水价的高低,自来水公司赢亏的基础是什么?是洛阳市发改委下属的价格成本监测所《洛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售水定价成本监审报告》(洛价成监审[2009]12号),其监审结论是:2008年自来水单位成本为1.65元/立方米,而现行水价为1.2元/立方米;自来水公司正在亏损,2008年主营业务亏损3989.30万元。结论自然是水价有必要提高。

所谓“定价成本监审”是指发改委自己核定水厂定价成本。但发改委工作人员不是注册会计师,没有相关的知识去审计财务状况的合法、真实性,更不应该出来为水厂亏本背书。

笔者还在报告中看出一个问题来:水厂直接人工费2008年为3645.67万元,按会计原则,只有工人的工资才计入直接人工费,领导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计入“管理费用”项下,公司现有职工1766人,以1200人为一线工人计,月均收入近2500元。而该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1900元(该统计数字一般被认为已经高于普通人的实际工资),如果还算上水厂管理层收入,相信会更为悬殊。这么一个“亮点”,却没在听证会上充分讨论,而是以不尴不尬“17:1”收场,让发改委的中立、权威,让未来可能的水涨价,淹没在一片质疑声中。这说明现行听证会中,常常见到发改委反客为主,介入过深,制度上无法满足民众知情权、质疑权,导致结论受到质疑。 (本文来源:新京报 ) http://news.163.com/09/0803/08/5FPFAHOE00012Q9L.html
黑格二:听证会17∶1,源于政府部门介入过深(新京报 2009-8-3) 最高检介入“躲猫猫”侦查(新京报 2009-2-26) 新京报:民主制度离不开听证会(2005-10-25) 李华罡:教育投入不足并非源于“财政收入低”(新京报 2008-3-27) 江渚上:3年拿不到国家赔偿源于法律滞后(新京报 2008-9-29) 新京报:政府部门应带头开放内部设施(2006-5-9) 马化腾:政府部门介入纠纷 360召回无诚意 律师街头发信促律协直选(新京报 2009-1-17) 淮南部分干部公款健身(新京报 2009-3-8) 经济适用房灰市加价源于信息屏蔽(新京报 2006-6-9) 社论:外媒采访不陪同:社会开放源于制度自信(新京报 2008-10-20) 熊培云:把监狱当“救济所”源于底层社会医保缺失(新京报 2008-11-28) 王刚桥:检察机关应介入“县长被诈案”(新京报 2007-4-2) 王刚桥:关注上海袭警案司法介入的每个细节(新京报 2008-7-6) 李肇星:“我挨饿过,我知道什么是人权,你挨饿过吗?”(新京报 2007-7-8) 张田勘:官员“买房秀”拉不动房市(新京报 2009-1-17) 律师费拟推政府指导价(新京报 2009-1-17) 社论:案件比对为司法正义增添参照系(新京报 2009-1-17) 德国收银员因涉嫌贪污一欧元被辞惊动总理(新京报 2009-3-8) 石家庄千套经适房遭弃购 房管部门承认定价偏高(新京报 2009-8-3) 律师来京申请公开“四万亿”行踪(新京报 2009-1-8) “7501”主席瓷京城亮相(新京报 2006-8-17) 500公务员发誓不当贪官(新京报 2006-8-17) 纽约受金融危机影响拟削减685辆公务车辆(新京报 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