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分配”画大饼,一个富强的中国与百姓无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03:58
“三次分配”画大饼,一个富强的中国与百姓无关
[原创 2006-07-06 17:05:39 ] 发表者: 粲然一笑 
反反复复的在报刊上看到北京人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的消息,但另一个更能反映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基尼系数却很少见诸报端。“民以食为天”,媒体更关心的是老百姓“吃”的变化;而老百姓与社会财富的关系则显得过于敏感。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说出来就是麻烦!
怕麻烦可以不说。但麻烦就是麻烦,不说更是大麻烦。
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很大,甚至在某些外人的眼里已强大到足以威胁他人。但为什么在老百姓心里总是感觉这一切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呢?
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发布的《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的总体判断》称,反映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0.4左右,而且这还是在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难以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把后者也算上,则计算出的实际基尼系数肯定要大的多。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白津夫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透露,我国的基尼系数在进入新世纪后基本上在0.4以上的水平发展,2003年达到0.46后继续增加。
短短二十来年,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据一份保守的数字统计;中国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的灾民需要救济,有2200多万城市低收入人口享受低保,有75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需要救助。另外还有6000万残疾人和1.4亿6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社会提供帮助。
如何解决这些人的生存问题乃至彻底缩小财富差距,有人为此画了一张“第三次分配”的大饼;
成思危说: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
然而,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富人”愿意拿出自己的财富参与“第三次分配”呢?且不说中国的“富人”到底有多少已经摆脱了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就说麻木僵化的民政部门和状若漏勺般的福利保障机制又如何能保证“第三次分配”的公平公正呢?由此看来这张“第三次分配”大饼实在是靠不住的。
专家们之所以看好“第三次分配”可能是源于这样一组数字;美国捐赠基金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美国2005年慈善捐赠为2602.8亿美元,人均捐款额约870美元。同样贫富差距问题严重的美国通过这样的渠道累积的财富,每年可以占到美国GDP的9%。这样庞大的一笔款项当真是一次社会再分配了,只可惜那是属于美国穷人的。而中国的情况是;2005年民政部直接接受社会捐赠加上其他社会慈善组织的捐赠款不到8亿美元,人均捐款以最为富裕的上海为例仅为区区1.7元人民币。显然,中国穷人的大饼和美国穷人的大饼一比成了饼渣。既便这样的捐赠数字,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其中也只有15%来自中国的富人,其余均来自国外和中国的平民百姓。
中国的“富人”们何以至此呢?
现在各种富豪财富排行榜火热一时,而我们从没听说有过慈善富豪排名榜。更多的企业家们只是在抱怨没有专门规范慈善公益组织的法规条款;企业捐赠越多,纳税就越多。而国内企业非税负担太重,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家们的捐赠热情。中国的慈善机构维持垄断格局,使慈善事业依附于政府,无法变成真正的社会公益活动,无法吸引更多富人的财富流向公益事业。有人比喻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而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忌。
看来“第三次分配”离中国百姓还着实有段距离,这张诱人的大饼短时间内也仅仅是画画而已。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经济学50人论坛”上说:我国市场经济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在这个基础上,“结果不平等”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中国实现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起码在财政上已可以支撑这个庞大的福利体系。也许,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第三次分配”;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决策者的大智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