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对于考生的辩证法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05:13

每年的六、七月间,社会的关注焦点照例是那些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高考考生们。最近一期的“头脑风暴”节目的话题就是与此相关的:“一考定终生要不要终结?”现场的来自高校及评论界的各位嘉宾,围绕着现行高考制度是否应该改革、怎样进行改革、高考志愿应该如何填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又很有深度的激烈讨论。其中涉及到的许多问题的确很有意义,这里结合本人的一些看法与朋友们进行一些分享。

高考制度是我国当下相对合理的选择。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个每年令全国千百万个应届高中生及他们的家庭魂牵梦绕的制度就备受各界的争议,也曾经就考试的科目、考试的试题类别、考试的形式、包括考试的时间等方面,进行过多次的改革。由于中国实行的独生子女制度,国人望子成龙的意愿极为强烈,高考就成为了最吸引社会关注的一个事件。面对高考,考生及其家长、学校领导和老师、包括政府相关部门,都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成为了中国独有的一种特殊现象。有人出于舒缓这种巨大压力的考虑,出于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选拔人才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良好愿望,就高考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尤其集中地体现在“高考是在实行一考定终生”的焦点上。意思是说,高考这种制度通过一次可能出现不正常情况的考试,决定了考生整个人生的前途,这是不公平的。应该通过对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综合评价,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更加公平的评判。而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批评和指责貌似很有道理,其实却根本行不通。尽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似乎很有道理,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如此庞大、城乡区别如此悬殊的国度里,城里的学生会玩电脑,乡下的学生会种田,这两种素质怎样分出高低呢?因此,鉴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对考生进行相对公平的智力书面考核,是惟一能够被整个社会都认同的公平竞争途径。

高考制度早已不是惟一的成才途径了。在三十多年前刚刚恢复高考时,高考的确是当时惟一的跨越成才龙门的独木桥,所谓“一考定终生”的说法也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时代变迁,成才的渠道早就多元化了,那个“一考定终生”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了。在当今的时代,社会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太多的选择机会,除了多数人更为看重的传统高考路径之外,人们还可以选择边工作边学习和深造的方式,各类的成人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花样繁多。尤其是互联网络出现之后,为每个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广泛、无所不在的学习机会选择。于是,有人放弃了上大学选择创业,在事业有成之后,根据自己的事业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再进行充电和深造。至于那个所谓的“一考定终生”,实在已经成为一个古老的历史陈迹了呀。所以我认为,高考只不过是人生所要面对的诸多选择机会中的一项,机会抓住了固然可喜可贺,由于某种缘由,没考好或干脆错过了,也大可不必过于悔恨和懊恼,因为它不过是一段人生经历而已,能够从中汲取其经验或教训作为营养就足够了,因为你实际所面对各种的机会、甚至比高考更有价值、更为重要的机会多得是嘛。如果因为一次高考失败就对整个人生丧失了信心,那就有些心胸过于狭隘、意志过于薄弱、眼光过于短视、思维过于简单了呀。

高考成绩的内涵和弹性。每年的高考结束之后,成绩好的考生固然志得意满,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则情绪沮丧,其实这两种状态都有问题。高考无非是上大学前的冲刺,而即便上了大学,整个四年的校园时光也仍然是在为日后的职业人生预热呢。也就是说,无论是高考还是上大学,都还仅仅是职业生涯起跑线上的事情,根本谈不上成败和高低嘛。如果我们的考生心中没有树立起远大的人生抱负和职业梦想,没有对暂时的考场胜负荣辱的平和与淡定,取得了高分却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思想包袱,会贻误自己健康成长的脚步,丧失积极进取的动力。而对于那些没有取得好成绩的考生而言,如果能够认真汲取考场失利的教训,并由此换发出自己积极进取的足够热情,使一时的考试失败演变成以后持续的上进动力。即便上了一个很普通的大学,但在专业志愿的选择上真正做足了功课,清晰将自己今天的校园学习与明天的职场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四年之后的状况也许会非常令人吃惊、反差会特别巨大:当年的佼佼者可能无法面对社会职场的激烈竞争,而当年的名落孙山者却完全可能成为社会职场的宠儿。区别就在于态度,高考和四年的大学生活是一个完整的比赛阶段,仅仅前一段领先如果后劲不足,同样可能将整个比赛输掉。而如果前端成绩不佳但却能知耻而后勇,就同样可以笑着迎接社会的选择。这就是高考成绩对于考生的辩证法价值,也是我们在整个人生过程都应该持有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