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梅:我找老婆你别说话(中国青年报 2006-7-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9:02
情爱后方
我找老婆你别说话
2006-07-07
冯雪梅
作为一档吸引眼球的娱乐节目,电视相亲很流行了一段日子。想要找到另一半的男男女女,经过报名登记、筛选(为了观众的审美需求,那些职业相貌不合乎要求的“歪瓜裂枣”先期惨遭淘汰)、多半还有培训(千万观众面前,做出些不合时宜的事来,有损节目形象)之后,在某个约定的日期登台亮相。
架不住父母亲人的好言相劝、严肃谈话直至厉言相逼,我们的主角王小宇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始了他的相亲历程报名由他的与电视台相熟悉的哥们儿代办,不仅不用排队等场,还挑选了最具实力的一组。据说,女嘉宾都是优中选优,集美貌、智慧、才干于一身。电话里哥们儿神采飞扬,意思很明显:天上掉馅儿饼,正好砸在你身上,偷着乐去吧。
带着重在参与的热情和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豪迈,亲友团随即宣告成立,并且自动分成了策划组、宣传组、形象组和后勤组。王小宇的母亲和大姐责无旁贷地成为亲友团的最高领导,她们组织召开了首次会议,确定策划、宣传、包装及后勤服务方案。作为家庭中最小也是惟一的儿子,王小宇有足够的姐姐担任各组的组长,尽管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没有给王小宇才能卓越的朋友们留下足够展示才干的职位,却并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不遗余力地在亲友团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凭借着女人对女人,尤其是对女人弱点的了解,王家的多半边天们定出了她们家未来新成员的标准:年龄、相貌、学历、职业、家庭背景、个人爱好等等一应俱全,当然,都有一个可供选择范围,比如年龄20~26岁,学历大专或本科,以供王小宇自由裁决。是啊是啊,我们有婚姻选择里,谁又能轻视过来人的眼光与经验?
宣传组在从小有着当画家梦想却阴差阳错当了油漆工的二姐夫的领导下,制作出色彩艳丽的各式宣传牌;在广告公司工作的邻居,免费提供了宣传所需的一切物质材料;站在一堆花花绿绿的宣传单、宣传牌面前,王小宇的父亲一瞬间百感交集,仿佛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
酷爱逛街的二姐,作为形象组的组长,10天之内去了18次商场;另一位热心大姐,找来了据说给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设计过发型的美发师;后勤组的某个公关公司的职员,仔细挑选了送给女嘉宾的礼物;跟电视台特熟悉的那位哥们儿,居然弄到了女嘉宾的个人资料……
王小宇出差了,在一切紧张有序地运转之时。接到出差通知,王小宇的心里突然感觉无比轻松自在。最重要的主角,倒像是和整个事件毫无关联。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刻。王小宇,电视相亲的主角,在众多人的簇拥下,隆重登场。
进场的那一刻,王家的女人们庆幸万分,幸亏自己有备而来,不然,面对其他实力强大的亲友团,她们一定悔青肠子。台上男女嘉宾12人相对而坐,台下亲友团以超过数十倍的力量摇旗呐喊。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推销自己的候选人,以苛刻的眼光审视其他候选者,挑选最佳人选。
王小宇往台上一坐就脑子发晕,亲友团已经事先将选择标准及候选人资料打印清楚让他细心温习,他扫了一眼女嘉宾的姓名牌后,仅仅记住了冰冷的数字。
作为一个木偶,王小宇无法操控台上台下的一切。他只是凭借着自己对3号有了此许好感,坚持到双方亮牌选择。依据规矩,最后决定候选人之前,要征求亲友团的意见。关键时刻,亲友团投下最为重要的一票,6号和他们的小宇最相配。
遗憾的是,女6号在亲友团的建议之下淘汰了男1号王小宇。王小宇长长吐出的那口气,淹没在亲友团的一片叹息里。
当然,不是所有爱情都像王小宇那样,以电视相亲的方式隆重开场。但是,绝对不能否认他人意见,在爱情乃至婚姻存在的整个过程中,对我们的影响。
最早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实际就是他们对我们婚姻的决定性建议。别以为自己做主的婚姻就一定没有他人的影子,那些个关于好男人好女人的标准,诸如事业有成、诚实沉稳或者温柔善良、知书达理之类,有几个是真正发自我们内心的需求,不都是建立在他人经验基础之上、约定俗成的标准或者建议吗?
当我们凭感觉喜欢一个人,对他(她)还不了解之时,不都想方设法从别人那里打听消息或者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吗?请他们来观察候选者,请他们提提建议如何进行测试,请他们出主意去追求目标。在信息明显缺乏的情况下,你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此时,别人的意见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它和原先的假想一致,将强化判断者的信心;与其不一致,将有助于他进一步思考,甚至促使他改变初衷。
关于爱情与婚姻,你不可能了解所有,你不可能尝试所有,你也不可能经历所有。所以,你必须借助别人的帮助,别人的经验,别人的意见。这些,在给你有效支持与帮助的同时,也一定左右你的抉择。
没有人是将一切闷在心里然后突然决定娶或者嫁给某个人。我们是社会性动物,存在于人群之中,在婚姻的起点与终点,都听得到他人的声音。
我找老婆,你别说话。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