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高考制度究竟考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12:53
30年的高考制度究竟考了什么?(2009-06-05 21:39:53) 标签:就业 高考 家长 素质教育 教育  分类:时事评论

30年的高考制度究竟考了什么?

    徐浩然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快来临了。在莘莘学子们饱尝了十年寒窗之苦,怀着理想与期盼、恐惧与不安等复杂心情踏入考场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追问:除了参加高考的考生外,这项实行了三十年的高考制度,究竟还“考”了什么?

 

 首先,它考察了教育部门在教育理想与教育资源之间的价值取舍。

 

    我们的教育理想不光是要引导学生学习,更要培养他们做一个真、善、美的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行的素质教育试图把教育还原为一种育人为本的社会活动,可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指挥棒下,本应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素质培育的基础教育已经逐步演变为具有诸多消极影响的“应试教育”,沦落成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工具。素质教育为什么举步维艰呢?这是有限的教育资源与无限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虽然这几年高校在不断扩招,但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供给不足和分布不均使得无论老师、学校还是家长都陷入“考核”误区,使得操作简单的“升学率”成了唯一可行的评价标准,而难以量化的素质教育就只能作为“口号式理想”而束之高阁。所以,我们只能寄望于教育部门在设置考题时除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与运用外,也能对促进学生未来成才起关键作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尽量多的予以考察。

 

 其次,它考验了学生家长在善意动机与平常心态之间的行为选择。

 

    如果说,家长普遍存有的望子成龙是一个良好动机的话,有些家长的所作所为就恰恰与这种初衷相悖了:有的家长空前团结地跑去拦车,有的家长一改斯文地对路人破口大骂,有的家长甚至无理取闹要求飞机也停飞,有些家长租个汽车也要挑选什么吉祥号码,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去庙里“临时抱佛脚”……虽然,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高考,甚至采用不顾社会公德、破坏社会秩序的办法来达到目的,不仅会增添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助长学生的自私自利心理,引发更多的社会不公,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再次,它考量了整个社会对多元化成才通道与人才认定机制之间的权衡。

 

    高考无论如何扩招,搭上这条独木桥而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毕竟少数。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就业难题也到了必然爆发的阶段。因此,一方面有关方面劝勉大学毕业生要把自己当作普通劳动者来对待,另一方面又鼓励落榜生不要自暴自弃。不过,在自主创业的环境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有志者自有成才路”的理想意义远远大于其现实意义,大学文凭依然是进入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敲门砖”,在以最低的成本换取了最为便捷的“文凭认定”进行人才社会评价的同时,抹杀了多少个体的个性与潜能,并不利于我们创新性国家的转型诉求,同时还为“假文凭”的泛滥滋生出了腐败链条。

 

  年年高考年年考,相对于种种社会不公而言,目前这种“一刀切”式的高考,毕竟基本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在没有一个更优的制度可以替而代之前,高考仍是处理教育资源紧缺的一个相对公平的“次优解”。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合理性”追问,只要我们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种追问就不应该停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