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地生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0:34
个性地生存  叶梦 发表于 2009-7-23 21:57:00

  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极具绘画才能,按理说应该去读美院附中才是一种较好选择,可朋友偏偏让他上了普通高中。他说:本来也打算让孩子上附中的,但他去看了美术学院附中学生的毕业展览之后,放弃了这个打算。他看到的都是一个模样的作品。没想到这孩子高中毕业以后,却以数年难得的专业高分名列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类考生榜首。我这才为他没上附中而庆幸。最近,我在电视里看到一次主持人的选拔赛,有一评委公然说出自己在挑选主持人时,曾声明不要北京广播学院的学生,因为北广的学生说的都是一个调子。谁愿意听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呢?
  
  我的孩子上了一家名幼儿园。园长动员我让孩子上美术班,我婉言谢绝。我早就领教过幼儿园美术的套路,不敢轻易一试。不久,美术班的画全部展出,一个版面的画全部是同样的画。我一边为这些孩子感到悲哀,同时又为我的孩子没上这样的班而庆幸。看似学到了某种画的技巧,而失去的却是一种创造才能。技巧是可以学到的,而创造才能一旦失去极难恢复。有的教育使我们学到了知识和技艺,但是,同时也使我们丧失了个性与创造力。

  我看到现在的学生被父母监督着去学画学琴,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成为画画和操琴的机器,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本来,这些家长一心想子女成龙成凤的,没想反到把孩子弄成了一个机器,就像流水线上的克隆人,千人一面,分不出彼此。若是那样,即使学好了几手技艺,不过只是一个 没有个性的艺人而已。若是那样,还不如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好。也许,这都是趋同心理在作怪。看看人家都去学这学那,惟恐落后于人,因为大家都这样这样,如果自己不这样和那样,便会亏了孩子。

  我想:为什么从事艺术的人千千万万,到头来能够登上艺术象牙之塔的人毕竟是少数呢?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在重复前人和别人,他的艺术只是一种模仿,这种模仿再精致也毫无价值。他活了一辈子也没明白该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自然是平庸的,说得残酷一点:是在浪费生命。

  趋同心理使我们在不同的时期选择当时流行的生存方式。大众的价值认同,时时在干扰我们的预定的人生目标。有的人无法抵抗诱惑,不断让平庸渗透,把仅有的一点点个性给抹杀了。

  保持个性是有风险的。在艺术上坚持个性,一时也许不会获得多数人的喝彩。

  保持个性需要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常常会和时尚较劲,还会在长久的孤独中独步。若不如此,个性便难以善终。

  我们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想平庸地活着。若是想让精神的生命延长,我们何尝不想选择个性地生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