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经济看点:“中国式分红”猜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21:38
2006中国经济看点:“中国式分红”猜想
2006-12-25     中国经济周刊发布
2006年11月17日《中国经济周刊》第45期“封面文章”
关于“谁来主导国企分红”的争论,财政部和国资委之间的“PK战”终将落幕了,面对“央企吃肉,全社会喝粥”的传统分红体制,又将走向何方?
2006中国经济看点:“中国式分红”猜想
策划/《中国经济周刊》编辑部  执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部
关键词:国企分红
国企要向大股东—国家上缴红利的消息,自今年初就已得到证实;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红方案如何确定,如哪些收入属于红利、这些红利该用于何处,以及谁来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等,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据了解,国企如何向国家分红,国际上几乎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正面临一项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获知,相关制度设计已有实质性进展—财政部早在6月份起草、并向各部委广泛征询意见的《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其准备工作现已接近尾声,正在研究制定上报国务院;而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国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具体方案有望年内出台。
如果财政部和国资委的上述说法实现,那么,包括国资委管理的165家央企、80多个国家部门下属的5000多家国企,以及铁路、烟草、邮政以及科教文卫等行政事业单位下属的国企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12万多户,都将向国家分红。
影响力:文章刊出后,有60多家网站转载,并做了相关专题。《华尔街日报》也以重点内容简介的方式刊登此文。
点评:对于众多国有企业来说,新的一年国企和国家利润分配关系无疑面临重大的转折。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近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央企可能于明年开始支付红利。此前,财政部和国资委共同起草的《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下称“草案”),其中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及分红的范围进行了划定。该《草案》有望在明年第一季度获得批准。
事实上,从国资委成立至今,“谁来主导国企分红”其间也一波三折。最初这个话题是由国资委热身研讨后与财政部几度磋商,由于“此举牵一发动全局”被官产学界广泛关注,在大局未定之前,记者在采访期间亦曾无数次被国资委、财政部回避,至今“国企分红”这一充满利益纠葛的敏感话题终将尘埃落定。
旁观者言
“企业的心情可以理解”
★文/张小伟
对于国企分红,最有发言权的应该属财政部。财政部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的心情可以理解,往谁身上收钱谁都不愿意,这是肯定的。”企业的反馈大多是三段论:即何时开始做?上缴比例多少?能否少交或者豁免。
至于企业是否会在年底隐藏利润,政府会通过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双管齐下实行监督;通常企业财务报表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监督,履行出资人的机构即国资委也在监督,历经4年修订完毕并于12月初刚刚公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也有对企业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监督这一环节,各种机制都趋于规范和完善;国家不会多收,有关财务规定也已经很明确,什么收入归企业所有,什么成本属于企业负担,利润再怎么藏躲也就是调整年度预算之间的问题,从财务责任来看是有约束界限的,但是企业也不能随意调整帐目,一旦政策推行下去监管层不可能不监督不执行。所以对于这一制度的推行关键是国务院的力度,监管层只解决技术问题。
记者手记
“国企的奶酪”不好动
★文/特约记者  任可
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开始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我即开始关注“国企分红”。国有企业向国家财政上缴红利无异于“动了企业的奶酪”,用财政部有关人士的说法“这触及了企业的根本利益。”
在90年代初期,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普遍不佳,政府从国有企业那里得不到多少利润,1994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利润仅占GDP的1.8%,而2003年这一比例是3.3%。事实上,自1999年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止跌回升”后,到2003年已经连续四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1998-2003年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年均递增44.2%;而利润的显著增长更多的集中于100多家中央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
随着国有企业利润榜不断刷新,国企上缴红利充实公共财政的呼声也日益升温。不过,在过去的十几年来,国有企业一直遵循着“税后利润作为国家再投资留在企业内部作为企业发展基金”的行为模式,企业已经形成了这种定向思维,没有分红的概念,改变企业的这种既得利益,企业内心难免不无抱怨和滋生抵触情绪,特别是受惠多年的垄断企业。在采访中,亦曾有一家垄断央企下属一位部门经理私下向记者埋怨:“不该把利润做得这么高,不然可以给自己的职工多留点福利。”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副部级垄断央企均位于53家特大型国企之列,无论国资委还是财政部都无其一把手的人事任免权,一旦涉及到每家企业本身,什么类型的企业需要上缴?国企分红上缴比例是多少?企业是否会在分红的前夜隐藏利润?这些细节恐怕难免和副部级的央企一番博弈,推行这一制度的难度和遭遇企业的抵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