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物欲过度 已成中国社会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14:16
物欲过度 已成中国社会病本报记者:叶子
 
中国现在流传两个小段子:一个是“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花,我左手拿个诺基亚,右手拿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我开完奔驰开宝马,没事洗桑拿吃龙虾”。另一个是“我挣钱了我挣钱了,我买油条买两根,吃一根,耍一根;我买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无论是大富大贵“赚”了钱的,还是市井小民“挣”了钱的,都想把宽裕的口袋“秀”出点花样来。这就是中国的生活现状。如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想方设法用物质弥补过去逝去的青春时光和人生享受,尽情尽性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包装自己、消遣自己、释放自己。大有把过去物质匮乏节衣缩食的损失全补回来的气魄。“过度”掀起一轮强风,从东到西,扫荡中国大小城市,物质、金钱煽起无数人的欲火,从有产到无产,燃遍大江南北。当所有的“过度”行径都淹没在全民性的物欲狂欢中的时候,一代人便身不由己地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过度炫耀、过度现实、过度疲劳、过度焦虑。有识之士指出,“过度”虽然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存在,但实际上只有一个“过度”,即人们过度聚焦在对财富的追逐上。“过度”最终不是体现在财富的绝对价值上,而是体现在人们的心态上。过度炫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是否有能力消费与夸富是在社会上有没有“面子”的重要指标,而“面子”的大小也是检验其身份与地位的标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畸形攀比的消费心态,近几年来挑战公众心理平衡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屡屡出现。一个机关里,有人最先买了辆富康,很快就有人以斯柯达、奇瑞刷新,不久又相继有人以丰田、奥迪最新款亮相。真是你方唱罢我等场,各领风骚数几月。某处长看到下属都拥有了私家车后开始琢磨著自己也该买辆私车:买低了在下属面前跌份;买高了花钱太大,于是宽慰自己并告下属说,买车不如打的省心。如此省心之举没过半年,处长开起了奥迪V6,不论是私款还是公款,满足炫耀心理的“派头”问题算是解决了。一位大学教授,在某大城市黄金地带买了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大部分工资拿来月供,加上各类生活费用支出,所剩无几。不断升值的房子给了他不少“面子”和自豪,但同时也让人感慨,在1%的奢侈的引诱下,以99%的“过度”化为变形的贫困。工薪族彭夫妇,双方父母都在农村,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月入不到一万元,这在大城市是个中等水平家庭,本住著两室一厅70多平米的房子,看到周围人买房买车,也咬牙买下一套100平米好地段的新房,在一年内还准备贷款买辆车。家庭财务一时吃紧,日常生活尽量紧衣缩食,还专门办了张“贷记卡”,每月先消费,工资到帐后再还款。小凡工作时间不长,想买辆10万元以下的车。看了大量广告后,她的心理预期从有个QQ代步,逐渐上升到POLO,最后锁定了宝来。“一步到位”的宣传很具有诱惑力。虽然多出的预算给了她不小的经济压力,需要她在未来的一年内努力储蓄,但她还是要“一步到位”。中国远没有达到大部分人真正富裕起来,可是毫无节制的过度消费现象比比皆是。手机、电脑、电视机、数码相机的更新换代非常频繁,豪华宾馆饭店办公楼和各种高档娱乐楼馆处处可见。中国人购买劳斯莱斯汽车的数量已超过日本,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奢侈品的消费大国。在香港、在欧洲、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出手阔绰的中国大款和旅游者购买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中国有相当多的人已经过上奢侈的生活了。过度消费,让刚解决了温饱的中国大众,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过高的心理预期,轻者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膨胀起期望一夜暴富的梦想,重者导致出现抢劫、诈骗、投机等社会问题,促使社会大众仇富心理急剧上升。过度现实的追求,使人际关系物化,唯“物”主义大行其道。见多识广的尚大姐,为人热情豪爽,周围亲朋好友经常求她忙牵线搭桥,她也一直甘当红娘。可是这两年,她说,红娘不好当了,年轻小姑娘比我们这些过来人还放得开,还要红娘在中间碍手碍脚的干吗?有的姑娘连谈朋友谈恋爱的全过程都免了,只要男方有钱有大房有好车,连眼皮都不待眨就嫁给人家了。有的女大学生,也不管男方认字多少,一听说是老板、企业家什么的,也照嫁不误。所以,尚大姐已经给她在国外留学的女儿说好,毕业后尽量留在国外找男朋友,不要回国找。她怕女儿沾染上国内“势力”病。小雪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距离大城市不远的一个南方小城市工作。令她惊讶的是,有的人相亲,见一次面就可以结婚,因为重要的只是现实条件的衡量,弄清双方的家底。有家族企业最好,有房有车是起码的,房子至少要120平米以上,很多人甚至要别墅。结婚成了秀场。周围的朋友都在不断相亲,频繁更换经济条件更好的对象。年轻人都在攀比谁家官大,谁家有钱。过度疲劳已经是许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工作忙的会说是因为工作带来的疲劳,工作不忙,成天泡蘑菇、耗时光、磨洋工的也会被人际关系、互相攀比搞得累不堪言。过度透支生命,是普遍的现象,甚至是人们热衷的一种生活方式,连度假也不例外。在国庆七天长假,总有人会报九天的旅游团,最后黑著眼圈回来,一脸疲惫,比上班还累。这些年都改度假式旅游了,动辄去东南亚,去欧洲旅游。程说,“我要说我在北京周边过的,肯定特丢人。我得说我是在法国南部过的。”程已经习惯了在这中过度压力下自我调整,有假期就将自己过度放逐。比如去西藏阿里的无人区,或者干脆去新疆。在她眼里,“全民万事娱乐化”,就像全民谈《色.戒》,举国读张爱玲,虽然这些过度娱乐的背后,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过劳猝死的新闻时有所闻,活蹦乱跳的人会在突然之间从身边消逝。专家指出,今天的中国人同时遭遇了两个致命的转型期:社会转型和身体转型。社会转型使他们焦虑,身体转型让他们多病。如果不能及早克服转型期所带来的问题,他们就随时可能累倒。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过劳死”事件已经充分证明:当今的中国人是被累倒的一代。殷说,“过度”断绝了文化品位和传统的社会,也过度腰斩了多元的评判体系。原来人们可以有很多种比较方式,比如说我不跟你比钱,我去学画画,画画比你好;我买不起LV包,我唱歌比你好,我琴拉得好。但现在全社会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财富。教授们比讲课费多少,画家们比卖一幅画多少,手艺人们比制作一个瓶子卖多少钱。殷感叹,“过度”的集中,导致了过度的扭曲。相对来说,中国的有钱人最容易过度,他们在某些方面超级吝啬,但为了面子就会特夸张地过度消费,而中产阶级则过度盲从。“过度”和人的欲望有关。欲望过高,就不可持续,什么都要追求最大值。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得到的得到,能够享受的享受到。“过度”跟社会贫富分化过度有关。一方面是有人有实力“过度”,另一方面则容易引起人们忿忿不平。“过度”是人们对于“平均主义”的逆反。“过度”与人内心的虚无有关。这个时代让我们越来越找不到安全感。活在当下,活在此刻,今朝有酒今朝醉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态度。婕说,我们赶上了这个过度的年代,对金钱过度追求,资源过度利用,理想过度淡漠,生活过度劳累。大家都在逐利。过度的这代人很难长寿,因为大家都在逐利。每个人都是没有明天的状态,今天站著算数,明天倒下拉倒。清风说,“过度”源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人缺乏自信的心理和自治行为,由此整个社会大面呈现出攀比、无序和过度。”她认为,钱到一个程度,确实可以平抑一些人的过度欲望,但生活里最奢侈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东西。什么时候中国人走出“过度”,开始学习另一种财富观:“要想获得幸福,我们就得拥有的真正财富──比如朋友、技能、图书馆、野生世界和足够的睡眠。”
 
转载自《北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