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孫中山的手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36:32
錢勤發
我們常常忽視對新聞的深層次發掘。比如,日前一些媒體披露,上海公安博物館珍藏著孫中山先生使用過的手槍。這件“鎮館之寶”是怎麼得來的?其實,它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遠比一條短短的新聞有價值。
我在前任館長俞烈相助下,走進了“時光隧道”。有意思的是,《新民晚報》為發掘這段歷史起了牽線搭橋的作用。
1999年9月11日,上海公安博物館建館之時,在《新民晚報》上刊登了一則“征集藏品”的啟事。許多老公安紛紛提供線索,其中就有“孫中山先生使用過的手槍”。據檔案記載查實,這把手槍系蕭萱子女於1956年2月上交給公安機關。40多年後,要考證這把手槍的來歷,很費了一番心思。
首要的是弄清蕭萱為何許人?據戶籍資料記載,蕭萱,又名紉秋、韌秋、蕭任秋,男,1885年12月15日出生,1955年1月6日病故,湖北均縣人,生有4個子女。蕭萱參加過同盟會,當過孫中山的秘書,1930年任湖北省主席,屬國民黨元老級人物。上海解放後,蕭萱經柳亞子先生介紹,被聘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會特約顧問。又查盧灣公安分局檔案,1956年2月8日,蕭萱子女將家父留下的兩把勃朗寧手槍以及108發子彈上交,併說其中一把是孫中山先生使用過的。
那究竟是哪一把呢?上海公安博物館派員走訪了當年經手這件事的老公安,又查閱了槍支檔案,終於發現盧灣公安分局出具給蕭家上交槍支的收據中記錄著槍號,一把為327702,另一把是464550,還找到了蕭萱生前親筆在“中華革命黨本部用箋”上寫的說明:“此四寸第464550號小勃朗寧手槍系本黨總理親自衣袋中取出授余者……”原來,當年同盟會成員陳英士遇刺時,正巧被蕭萱撞見,他立馬從薩坡賽路(今淡水路)趕到環龍路(今南昌路)向孫中山通報。孫先生聞訊,即要趕去看望,被人勸阻。孫中山說:“賊欲甘心者為英士,英士已不幸,凶人必鳥獸散,吾何畏乎?”說罷,從衣袋里取出勃朗寧手槍交給蕭萱,以作自衛。事後,蕭萱將手槍歸還時,孫先生說留給你作紀念,“共毋相忘英士之殉黨國也。”
一把珍貴的手槍引出了一段腥風血雨的故事。 〔2004年2月18日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