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如何处置劫持人质案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7:54:33
曹操是如何处置劫持人质案的

案件发生于曹操征陶潜期间,当时曹操父亲曹嵩退休后居住在泰山华县,结果被陶潜所害,关于曹嵩被害有两种说法:一是《世语》说,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将父亲接回兖州,不曾想陶潜提前赶到,先杀了曹操的弟弟曹德,吓得曹嵩赶紧携妻妾跳窗逃跑,可是其妻太胖卡在窗口出不去,曹嵩逃到厕所,结果全家遇害。应劭一看大事不妙,老板全家死于自己管辖的地盘,自己绝没有好果子吃,所以应劭弃官投奔袁绍而去。二是《吴书》说,曹操派人迎娶父亲回兖州,因辎重100余辆,陶潜出于好心派都尉张闿领兵护送,结果张闿贪图财物杀了曹嵩劫掠财物奔淮南而去。不论两种说法谁是谁非,陶潜杀曹嵩确凿无疑,所以曹操冒着被张邈、吕布夹击的危险东征陶潜,杀的徐州、东海一带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若不是吕布袭击其后方陶潜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就在曹操东征陶潜的时候,陈宫与吕布、张邈合谋准备攻取曹操根据地濮阳,但考虑濮阳有夏侯惇据守强攻未必成功,于是陈宫使出调虎离山之计直奔曹操老小居住地鄄城,夏侯惇惧怕曹家再次遭殃,遂率领轻骑救援,吕布趁机袭取濮阳占领了夏侯惇老窝,夏侯惇拼死于战,吕布耍诈派了精壮武士伪降,劫持了夏侯惇,战争期间主帅遭人劫持这简直是笑话,而且预示着战争必败无疑,可是夏侯惇非但没败反而扭转了被动局面打赢了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能够有此作为的当然不是夏侯惇,是副将韩浩。当绑架案件发生时,韩浩领兵把守住夏侯惇的军营,召集夏侯惇手下将官,命令他们不要惊慌不要妄动,军心稳定后,他来到案发现场,怒目圆睁叱责绑架者的不法行为,他说,你们这些逆贼胆敢劫持大将军,我看你们是活够了。我奉命讨贼,怎么能因为将军一人性命而放纵你们这些乱臣贼子?然后命令军队攻击绑架者,绑架者再次以夏侯惇要挟,韩浩眼中带泪的对夏侯惇说,国法为重,将军暂且忍耐。绑架者一看自己手中的夏侯惇已经失去人质作用,又不敢撕票,纷纷跪倒在地举手投降,并说只是想索要一些财物并无其他意思。韩浩将绑架者一一过堂签字画押统统斩首,夏侯惇也安全获救。曹操因后方吃紧迅速从徐州撤军,得知韩浩如此果断顺利地化解了陈宫、吕布之流的阴谋诡计,并夺取了濮阳,心里甚是欢喜,当着夏侯惇等文武官员的面对韩浩竖起拇指说:“卿此可为万世法。”然后下达文件,凡以后再发生劫持人质案件,不要顾及人质,必须把绑架者斩尽杀绝。此令一出,层出不穷的劫持人质案迅速绝迹。

 

据史书记载,汉代是劫持人质案的高发期,《三国志·夏侯惇传》引孙盛的说法,汉光武帝年间有盗贼劫持阴贵人的舅舅,因地方官抓不到盗贼导致人质被杀。《汉书·赵广汉传》记载了皇宫卫队一个叫苏回的人被歹徒劫持,当时的官员采取好言相劝好酒好肉的办法,并对绑架者说,放弃人质缴械投降会得到宽大处理,说不定以后碰上特赦还能保住性命,结果绑架者被说动束手就擒。《后汉书·顺帝纪》也有益州盗贼劫持地方长官杀死列侯的记录,“阳嘉三年,益州盗贼劫质令长,杀列侯。”汉朝自安帝、顺帝以来发生劫持人质案最为猖獗,歹徒以富人、官员、王公大臣甚至皇亲国戚为质,主要目的是索取财物,也可以说是生计所迫,而官吏对待绑票案均没有很好地遏制,韩浩之所以受到曹操嘉奖,一是严词拒绝歹徒要求,指出其行为的严重性,二是击贼不顾质,断了歹徒去路,这是打击绑架者极为有效的方法。另外韩浩不顾夏侯惇死活是否有取而代之之心,我们只能猜测了。其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何尝不是另一种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