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复苏但就业短板堪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9:55

20097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 6CPI下降1.7%。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上证综合指数今年以来上涨了75%。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前,多家机构的预测也相对接近,摩根大通预测6.9%,和讯预测是7.5%,中金预测7.4%,经济强劲复杂看来是共识。

虽然这些统计数据多项指标都指向经济复苏,但那些被掩盖的数据才是最真正让人担心的,那就是农民工失业率是多少?大学生失业率是多少?虽然通货膨胀、信贷放量过多、股市、房市泡沫化不正常也很让人担心,但那毕竟是台面的数据,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防控,但那些没有统计出来的数据,或者是存在失真的数据才是最令人担忧的,而这其中就业在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中应该排在第一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在回答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指出“最近几个月就业、失业有什么新的趋势和新的发展?尤其是农民工的就业、失业的问题”时,李晓超回答:当前,一方面面临着就业高峰,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在回升,但离增加就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前就业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一揽子计划中特别强调了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李晓超介绍称,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们新增就业将会出现积极的苗头。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增加,二季度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比一季度增加了378万人,增长2.6%。其中,东部地区增加56万人,增长1.6%;中部地区增加80万人,增长1.8%;西部地区增加242万人,增长6.5%。当然,就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压力仍然比较大。

有关就业,以下几个重大问题值得关注:

农民工等隐性失业不统计,会带来很大的社会稳定问题。

近年来一直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我国群体性事件呈快速增长趋势,其发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县域,而县域刚好是我国城乡结合部,那些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的农民工不少经常在县城集中,一旦发生一些纠纷,很容易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目前我国统计系统一个大的问题是究竟有多少农民工就业与失业,一直没有清楚准确的数据,只能靠临时性的估算。这样就为迅速了解这个群体的数量动态带来诸多问题。比如今年年初的金融危机究竟弄丢了多少农民工的工作,数据不断打架,有人统计是3000多万,而中农办的数据是2000多万,上下差1000多万。别说是上千万,就是几万几十万都是大的问题。未来尤其是二代农民工如果失业了,则会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这些二代农民工也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农民生产劳动,也不可能象他们的你辈那样在找不到工作时回到农村去。这样我国原来的土地作为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将大打折扣,由此而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越来越大,这种趋势应该引起决策者的警觉。最少在以后的统计系统中,要把这个群体的就业失业情况进行统计。

大学生就业的数据水分也会隐含社会大问题。

去年以及过去未就业的大学生约300多万,加上今年毕业的大学生6百多万,总数900多万,这个群体的就业也是一个大问题。教育部近日宣布讲大学生今年的就业率已达68%,引来多方质疑。这个质疑也不是一两天的了,近年来不少高校为了凑毕业率,采取了许多不负责任的做法,比如假签约等。真实的就业率究竟是多少? 掌握这个群体的就业很关键,一方面这个群体是我国未来的希望,另外这个群体也很具爆炸性。前几年希腊屡爆群体性冲突,与大学生的参与密切相关。国家也应该想办法弄清楚这个群体的真实就业率失业率,以便出台更精准的政策,避免隐患。

我国的就业弹性每况愈下,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就业的另外一个令人忧心的就是就业弹性每况愈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每一个百分点GDP能拉动就业增长03个百分点,也就是新增就业岗位300多万,上世纪90年代变成约02个百分点,只能增加200多万,进入新世纪以来,就成0.1了,只增长100多万,有时甚至下降到0.08,只提供80多万的就业岗位。而其他国家的就业弹性则把我国甩得远远的,2007年欧盟总就业弹性0.78OECD国家0.48,一般发展中国家0.3-0.4,之所以就业弹性屡下,源于我国各地片面追求GDP而不优先考虑就业有关。

GDP主义使就业前景很难被看好。

过去我们以为只要GDP增长上去了,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也就随之增长,岗位就没问题了。从近年来的就业弹性连续下降来看,我国过去GDP优先增长的战略是该到了改革的时候了,要改为就业优先。 比如这次刺激的4万亿投资,不少被投在大工程上,这些工程并没有为我国的就业创造多少新岗位,主要源于许多建设动辄买昂贵的机械替代人力。

地区主义还是国家主义?

我国一此地方,从本位主义出发,出台了不少减少农民就业岗位的发展战略,成了农民就业岗位的杀手。比如广东省搞的“腾笼换鸟”战略,就是把那些低附加值但就业多的产业赶走,要换高附加值但基本上都是机械化的产业,这样搞下来,虽然广东的GDP可能增加不少,但国家整体来看就要受损失不少。因为那些岗位被裁的农民工就业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都需要国家来买单。所以未来任何以牺牲农民就业岗位为代价的发展战略都应该引起中央决策层的警觉。不能让地方发展中央买单的战略占主导,这对整个国家来讲是很不利的。让地方政府也承担就业岗位创造而不是GDP创造,可能有利于缓解目前的问题。

就业岗位发动机的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屡不受重视。

这次的金融危机,失业最多的就是中小企业,据中国社科院的估计达到了40%以上。中小企业虽然在2008年对我国的GDP贡献超过60%,还提供了80%就业岗位,但遗憾的是,我国的不少地方政府眼睛只盯着那些大的而创造不了多少就业岗位的企业,真正的中小企业在贷款等方面不直得不到帮助,2007年我中小企业贷款总额比重只占10%,金融危机的今年也没有多大的改善。从就业角度,中小企业是最应该受重视的。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就业弹性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及鼓励人们创业,这样可以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

不仅中央政府应该树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导向,地方政府也应该遵守就业优先战略。

我国每年就业人数在2400万人以上,而每年的就业岗位却只有1200万个,年度缺口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所以未来应该改变目前片面重视GDP而忽视就业的发展战略,把就业作为最优先的因素。不仅仅中央政府要重视,地方政府更应该重视。不少地方政府过去一直把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置于就业之一,这种取向应该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