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两岸“食力”对比-4-搜狐财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29:55
搜狐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财经 -IT -汽车 -房产 -女人 -短信 -彩信 -校友录 -邮件 -搜索 -BBS -搜狗


',1)">

搜狐首页 >搜狐财经 >产经新闻 >商业媒体 >《中国财富》媒体专区 >05年6月文章


封面故事:两岸“食力”对比

BUSINESS.SOHU.COM 2005年6月28日10:04 [ 张本盛 周宇 孙扬 ] 来源:[《中国财富》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热点排行】【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 【关闭】

理财:为什么有人富了 而有人不行银行还款是怎么算出来的老公有钱 女人就高人一等吗
股票:中国股民一定要活下来 托起的千点能走多远“国九条”成了谁的道具
评论:马英九胜利得太窝囊了中国人应该感激格林斯潘“买椟还珠”与商品过度包装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两岸 “口水”流向人才
高级人才是稀缺的,两岸企业垂涎三尺。在台湾企业疯狂“登陆”的背景下,两岸人才流动绝非“西进”那么简单,大陆人才“东渡”的条件正在悄然形成,人才的“口水”流向也在台湾政府的高压政策下出现互动痕迹。',2)">
中国台湾“陆委会”曾严格规定,在台湾工业体系中,只对祖国大陆人才开放10个领域,而且在研发部门中祖国大陆人才比例不得超过10%。1998年迫于压力台湾当局的限制才有所放开,2004年大约700名应用技术人才登陆台湾。
中国大陆的人才政策正好相反,2005年3月14日民革福建省副主席庄威倡议,在大陆的部分城市设立“台湾学者创业园区”,入园的对象是台湾本岛的大学毕业生或者研究生,只要他们带来项目就可以享有相应的优惠:如由政府提供十万元的激活资助资金、入驻第一年提供一定数量免费使用的厂房等。这一提议迅速得到厦门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在积极筹备中。
截然不同的政策造成台湾人才“净流出”现象已经出现,2003年4月,中国台湾一家大型人力资源网站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台湾人愿意到大陆工作。中国大陆市场对人才的巨大“吸食”能力连同政府的“口水”直接导致2002年,从上海口岸进出的台胞达到58万人次,但和1992年、1995年不同的是,这次“台胞潮”的主角是失业大潮强袭之下的台湾上班族。
“净流出”的另一个侧面是中国台湾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出现的“人才荒”。2004年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员工短缺突破6000人,较2003年的不足3000人大幅增加,其中以电子工程师等职位的专业需求最高,占园区空缺人数55%,且年龄限制宽松。短缺的6068人中,专业人员、技术工、机械操作工及组装工空缺人数大幅增加。
而“净流出”的定义应该更多的在基础人才方面,高端人才吸引台湾其实很有高招,这就是海外巡回展览会。2004年6月5日,中国台湾科技界颇具实力的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锺熙博士率团连续两周马不停蹄带领全院各单位高层主管,巡回全美四大科技重点城市(硅谷、圣地亚哥、芝加哥、波士顿),举办人才召募说明及面谈会,这次“食人行动”总共提供超过两百项的工作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拥有专利的海外留学人才,只要发明专利被应用,工研院便会从收取的权利金中提拨25%的奖金给发明者。如果是一位很会发明的人,将来收到的权利金甚至可能比薪水还高。
换言之,在工研院从事研究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还可以成就自己开创的事业。中国大陆的做法则是:建立留学生企业孵化基地,同时也提供资金支持。
应该说两岸对人才的重视程度难分伯仲,在人才争夺战中“食”出竞争力,消化出生产力将成为永恒的主题。
信息块:
人才投入知多少?
来自中国台湾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台湾每位大学生的教育经费,不但比韩国低,也比不上马来西亚,甚至比不上人均GDP只有台湾1/12的中国大陆。1994年,台湾政府投入到每位学生的教育经费有20.5万元台币,而2004年不到15万,远远落后美国的60万、中国大陆的18万。
台湾经济部硕士人才培养政策
为了达到建立世界级研发基地的目标,台湾经济部把人才培养放在工作首位。以1994年~1996年为例,硕士级研发人力缺口超过5,000名。有鉴于此,“经济部”推出产业硕士专班的方案,由政府及企业负担部分培训费用,由企业结合学校提出计划,甚至提供具产业技术背景的师资,使课程、师资及招生对象更切合产业需求。这个方案推出后第一期报名人数即有1,300位,经过筛选后,目前共有17所学校、26班、计415人上课中。在此方案推出3年内,成功培育5,000名合格人才,对产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中华“美食”走向世界
“世界工厂”输出的产品早已成为全球消费者心中的“美食”,两岸合作创造的完美产业链条,让连战先生的“赚世界钱”成为可能。
“中国大陆是世界工厂吗?”如果你问100个人,会有90个人回答“是”。“世界工厂”的老板都是谁?这是一个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尖刻命题。
据2005年5月26日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大陆出口额最多的企业是中国台湾鸿海的大陆工厂,超过摩托罗拉26亿美元,外资企业排行前10位有4个是台资企业,台商成了“世界工厂”的主人翁。
台商的主人翁意识
2004年外资出口5934亿美元占总出口额三分之一,前200大外资企业出口额1070亿美元和民营企业整体出口额相当。而中国大陆外资出口的主体却是鸿海、达丰、冠捷、华硕、仁宝昆山和明基电通等台资企业,总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
这个统计解释了一个让人疑惑的奇怪现象:中国台湾2004年出口增长速度远低于海外订单增长速度,这主要是因为台商“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生产模式已经超过38%。
“其实两岸企业联系的紧密程度超过人们的想象,比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后,其实收益最大的还是鸿海,订单都落在他的手里。”业内人士冷静的分析了“联想事件”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同样,TCL2003年豪迈的收购汤姆逊的电视机业务时,连自己都生死未卜,中国台湾声宝集团却已经开始受益,它得到了TCL5万台电视代工订单外加10万台空调。
2003年6月中国台湾地震,中关村内存价格大幅上扬,当台商把内存生产基地转移昆山之后,昆山通向上海的高速公路便担负起维持世界内存价格稳定的重任。中国台湾是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大陆对台2004年有512亿美金的贸易逆差。
“大陆为台湾产业走出不景气起到关键作用,而台商也带给大陆管理和技术,台商不是资本家,而是主人翁。” 上海台协会长叶惠德如是说。
当我们习惯用“主人翁”来形容对国家的热爱,在携手发展这一点上,其实台商和普通大陆人是没有区别的。
台湾神厨
大陆,成就了台商的事业,事实证明了那条商界定律:世界级的市场才能成就世界级的企业。
《台湾1000大企业排名》中鸿海集团从1985年967名上升到今天的第一名,连鸿海董事长郭台铭都承认这得益于先人一步的“大陆政策”。鸿海早在1988年便在深圳圈地500亩建立自己的工业园。福建东南汽车被称为汽车行业的黑马,黑马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台湾的裕隆汽车。中国台湾的“厨师”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尽情挥洒,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两岸的经济融合已经超越政治层面,如果将两岸合作比喻成一盘菜,那么色香味具全的中华美食必然是合作的产物。“台盟中央研究室辛阳研究员对“中华‘美食’走向世界”的提法表示认可。
与鸿海集团东南汽车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相比,中芯国际2000年成立略显年轻。可中芯成功在芯片领域填补了与国际10年的差距,2004年3月,中芯国际在美国和香港上市,成为一家迅速崛起的高科技公司。美籍华人张汝京娴熟的操作,更像台湾 “神厨”的精彩表演。
“张总曾在德州仪器从业20年,拥有8年研发和12年工厂运营经验,并成功领导过德州仪器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台湾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技术转移、发展和业务运营。“接受《中国财富》专访的董事长助理喻宁喜欢把张的传奇和中芯的传奇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张在世界范围内的人脉和国际化管理经验,以及对技术深刻的理解,让他凝聚了1,000多位来自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和台湾(台湾约600名)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人才。
“海外过来的一般是成熟的人才,而在中国大陆我们更多从基础上培养产业人才,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中芯国际工作几年后就可以独当一面,这也是新加坡和其他国家来中芯国际挖人的原因之一。”喻说,“我们每年鼓励几百名员工去复旦和上海交大读在职微电子硕士课程。”
张汝京曾在台湾担任世大公司的总经理,三年就使世大实现了盈利。在1999年,世大被台积电以50亿美金并购。其实在世大时,张汝京就曾向董事会建议自第三厂起希望能到大陆投资建新厂,可惜未被采纳.世大被卖后他没有了后顾之忧然决定到中国大陆开创新事业。
而彼时,在中国大陆,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高科技的技术限制,大陆IC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2000年中央18号文件明确从政策层面提出支持高科技IT和IC产业发展,这让张无比振奋。
在台积电和联电进入中国大陆之前,中国大陆市场巨大“食力”是难以想象的。喻宁介绍:中国大陆芯片市场一直处于持续增长态势,目前的芯片产能只能满足约17%的需求,大量需要进口,到2008年将存在823亿美金的差额。目前国外600多家研发中心落户大陆,国内本土设计公司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生产能力方面,大陆现在有10个技术先进的8英寸厂,中芯占了其中4家。此外中芯还成立了大陆的首家12寸芯片厂。
中国大陆的市场“食力”、人才潜力、技术“消化力”在张汝京高超的厨艺下发挥着巨大的潜能,张一直否认自己是台商,中芯在英属开曼群岛注册,而张为美国国籍,但张从来没有否认中芯是两岸融合的产物。
业内人士评价中芯国际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主义者,喻宁补充说:“大陆芯片市场的食量不是一家企业能满足,需要更多厂家来打造共同的产业链。喻对连战主席“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的提法持保留态度,而从2004年统计来看,中芯产品直接销售有10%在大陆市场,而2005年计划达到15%,其他的都出口到海外。
中芯国际在芯片行业国际排名飞速提升,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台积电和联电的世界第三大芯片代工厂。
谁成就了中芯?“食”路、“食”机和“食”代。
中国台湾一流的厨师,中国大陆一流的“食客”,中芯的发展是乐观的,用宋楚瑜说的那句话:“世界大势,浩浩荡荡,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住中国人重新振作起来,这个潮流是挡不住的。”
赚世界人民的钱
“赚世界的钱”的提法来自连战主席的“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听罢回味良久,至今还振聋发聩,其实“西进”的每个台商都是先想清楚这个问题才冒着“炮火”前仆后继。细节层面看,融合正在加速前进,合作也持续升温。
拨开两岸合作的面纱,很多意外浮出水面:中国大陆的消费者看不到“台湾牌”汽车,但中国大陆每建一个整车厂,周围都会生长出一批台资的零部件配套企业;中国大陆消费者看不到“台湾牌”的电视,但中国台湾电视代工世界前三名;台湾华硕、明基电脑消费者熟悉,可消费者不会想到的是:惠普、联想、索尼、同方、紫光等几乎中国市场上所有的电脑品牌,甚至包括被联想收购的IBM,这都是台商企业代工生产的。
“两岸通讯量成为台湾最大的海外电讯业务,电话中两岸交流的或许更多的是赚世界钱的经验。”中国电信一位高管看着“赚世界钱”的命题幽默的说。
那么,两岸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科技全面融合究竟会产生多大的爆发力呢?
如图表1台湾在IT产品生产上拥有世界级的竞争力,笔记本、主板、液晶显示器、光驱、交换器、路由器等领域已经占据50%以上的世界份额。而两岸的合作的深入开展,会让已经具备的多种世界优势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
我们可以看到两岸合作将会创造出更多的世界第一,2005年5月12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一年一度的“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上,中国大陆竞争力排名三十一,而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分别是第二和第十一,两岸三地指数的总和将超过美国。
发出一个“中华”的声音,赚世界的钱,对于两岸都是明智之举。
努力吸收新知的中国人,不断超越的企业,蓬勃发展的国家,中华崛起的潮流将是历史的,世界的。
信息块:
熊猫“雄起”
在大陆表达赠送一对大熊猫给台湾的善意后,熊猫未到,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卡通片先期在台湾、日本热播,台湾70%民众做着可爱的大熊猫梦。中国台北市市长马英九为了熊猫的事情可谓费劲心机,台湾传媒在产业人士的帮助下早已为大熊猫设计了台湾的幸福生活。帐目清晰明了,商机让人目眩:饲养大熊猫台湾的动物园1年得支出100万美元的保育捐献费、1000万的研究经费、200多万饲养费、近80万的伙食费。但收入还是大于支出,对比2001年澳大利亚无尾熊和隔年企鹅来台,当年游客增加100万人次的记录,预估熊猫将可增加100万到150万人次的游客,同时为动物园带来6000万元的门票收入。
再造一个台湾
在中国台湾《商业周刊》2000年的“年度风云产品”评选中,“去上海”被选为最热门的“商品”。当上海的“中国台湾热”和中国台湾的“上海热”交汇在一起,一个新的家园正在时空中再造。
曾有一位中国台湾经理人说过,看一个人是否愿意死心塌地为他所在的公司工作,就看他是否买了一个杯子放在办公桌上;看一个人是否愿意长久地留在一个地方,就看他是否买了一束花,细心装扮他的家。当台商们一波一波地涌入上海,把上海当成第二个家时,上海,会不会成为另一个中国台湾?
上海的动能
“还记得当初我们给统一做广告时,所有的东西都要拿到中国台湾制作,做好再拿回来”。现任博达大桥国际广告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湛祥国说。湛祥国1994年从中国台湾来到内地,做自己的老本行广告业,而中国大陆的广告发展也就是在这10年,那时一切都刚刚起步,硬件软件都几乎为零。所以才会出现在中国大陆接的中国台湾客户的活还要拿回中国台湾做这种现象。“不过这种情况永远成为历史了,现在,最好的公司、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人才都在上海。”
上海商业的大发展也就在这10年,而上海又是全国经济支柱。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1994年那时,中国台湾经理人都不愿意到中国大陆来,除了少数喜欢冒险,带着探险心态来闯荡的“另类”。湛祥国说,自己当初也就想来“玩”两年,然后回去,谁知一做就是十一年。
中国台湾作家谭玉芝也是在上海待了2年后才开始融入进来。最开始是因为丈夫工作的原因举家迁移到上海,没想到一到上海的第一年就搬了3次家,一次还是被房东赶走的。她当时觉得很不可理解,觉得他们怎么可以不按合约规定办事。上海也没有给她留下特别美好的印象。她住在徐家汇,她说感觉上海居民的生活差距怎么这么大?这边是特别高雅的咖啡厅,转过弯去也会看到几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的情景。后来她渐渐融入了上海的环境。刚开始可以说是被迫适应,不过等到她找到一份多彩的工作之后,即在杂志社和电台,可以接触不同的人,了解他们不同的经历,她觉得自己的职业路也豁然开朗了。而之前在中国台湾,她在泰国领事馆审核签证的职位上做了十一年,与上海的多彩相比,她觉得自己之前的工作简直不可想象。
上海就是这样一个城市,一列地铁上就不知道融合了多少阶层的行人,但这就是上海。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繁荣之时,她就从未停止对外资和对国外文化的吮吸。从城市环境上看,上海要比中国台湾更丰富多彩,这也是她吸引全国人甚至全世界人纷纷到这里工作的原因。与其说是机会和庞大的市场,倒不如说是一种活力,一种你不得不被感染的活力。
最佳互补型配偶
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上海这个地方,中国台湾过来的一些经理人也会因为压力或者种种原因而离开。现在到上海的中国台湾经理人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像湛祥国这样有23年广告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在上海找不到,因为整个广告发展也就10年。但是有10年从业经历的人则比比皆是,而且中国大陆经理人更熟悉本地的市场和文化。很多中国台湾经理人也表达出这方面的忧虑,再国际化的公司,在一个地方发展,需要更多的还是本地化人才。
谭玉芝认为,现在中国台湾经理人尤其是中层管理者最应该做的,恰恰是增长国际化的视野。“你没有必要本土化,本土化是最高层需要做的事情。经理人就应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所以很多中国台湾商人都喜欢把自己比作一个翻译者或者桥梁,因为中国台湾比中国大陆早发展20年,就早20年接触国际上的先进理念。他们到中国大陆来,带来更多的是成熟的体系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但另一方面,在传授经验的同时,他们看到的是中国大陆经理人的飞速成长。
中国台湾经理人担心被超越,那么中国大陆经理人呢?看不到自己的弱势更让人担忧。谭玉芝说,有的中国台湾老板会对她说,怎么感觉自己的下属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呢?因为他们走的太快,通常认为自己太优秀了,有时候很难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跟整个竞争环境有关,因为中国大陆市场太大,人太多,竞争压力大,所以你必须要出类拔萃,表现的比别人好,要很有冲劲,把别人远远甩在后面,你获得上级的注意。”
用湛祥国的话来说:“中国大陆的胃口大,吃的很多,但是我们不仅要吃的多,更要吃的好,吃的有营养。现在中国大陆还有很多企业存在这样的隐忧。因为一切都来的太容易了,钱赚的容易,所以很少有人能想得很远,想到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的事情,总觉得我们的销售很不错呀,最近几年都没问题。而我们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做得更细致,现在越来越要求定制性服务了,像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必须是独一无二的,不能这个客户不用了,改个名字就给竞争对手,这样是做不长久的。可能现在的市场还没发展到要求精工细作的程度,不过我们自己要严格要求。因为市场在变,等到市场成熟的那天,我们的竞争力就是最大的,否则就会被淘汰。不过另一方面,精工细作建立在对全局把握的基础之上,中国大陆经理人对全局的把握会更强一些,这是中国台湾经理人特别需要学习的地方。”
由此看来,如果两岸的经理人能发挥优势互补精神,那么这种能上能下,既有思想又有执行能力的人才,自然是最完美的人才。中国大陆经理人与中国台湾经理人堪称最佳配偶。
理解后融合
谈到执行能力,湛祥国想起了自己当年的一个困惑。他刚来到中国大陆去面试别人时,90%的面试者初次见面就给他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可是后来他渐渐发现,会说话和会做事完全是两回事。其实任何一个企业都既需要会说话的,又需要会做事的,只不过因为他当时不了解,选错了一些人,把他们安置在了不合适的岗位上。“这不仅对公司不好,对他们个人的发展也不好。如何适应两地不同的价值观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做好管理,是我一直不断学习的课题。”
两岸经理人就是分开50年的朋友,不管感情多好,想法毕竟不一样,在一起后,还需要花很长时间来磨合。很多台商都有一个普遍的感觉,价值观的差异是管理上最重要的问题。举几个小例子,中国人普遍比较害羞,中国大陆人更是如此。“枪打出头鸟”是他们奉行的哲学,他们通常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喜欢事后和老板提。这一点中国台湾人就觉得很奇怪,于是在管理时,他们不仅直接鼓励下属讲出自己的看法,还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比如对公司流程和制度的一些改变,来促使大家勇于表现。
有的台商还有一个感触,就是中国大陆的“没问题”和中国台湾的“没问题”是两回事,这是经过一些事情才慢慢体会到的。中国台湾人讲“没问题”,的确能把事情全部完成,而在中国大陆,“没问题”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态度。明白了这些,交往也就更顺畅了。
回到最初的话题,中国台湾人才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会不会造成中国台湾本土人才空心化,上海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中国台湾?湛祥国说:“我们还是不要分什么中国大陆人和中国台湾人吧,我们家在中国台湾,在上海工作,与家在福建、家在厦门没什么区别。中国台湾与上海不过是不同的市场,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国际化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谭玉芝说:“再造一个中国台湾?太小气了吧,上海那么大,应该说再造一个世界!”
我们现在强调的并不是两个地区的竞争,而是同在一片土地上全世界的竞争与合作。中国大陆的资源加上中国台湾的经验,实在没有不成功的理由。
(感谢《移居上海》杂志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大陆”,共找到 7,168,435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台湾”,共找到 32,180,802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李淑琴 )
',3)">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 【收藏】【关闭】


■相关链接

■该作者文章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内容:

手 机

自写包月5分钱/条更多>>

搜狐天气为你抢先报!魔力占卜姻缘一线牵!

金币不是赚的是抢的!爱情玄机任由你游戏!

猪八戒这样泡到紫霞!帅哥一定要看的宝典!

你受哪颗星星的庇护?萨达姆最新关押照片!



',4)">

精彩彩信:




[和弦]两极 两极一分钟追悔
Forever Love
[音效]天下无贼主题曲

和弦 音效 图片 动画

GoodFeel铃声:


[原唱歌曲]
[热门排行]

和弦铃声 原唱KTV 彩色图片 彩屏动画 疯狂音效

精彩短信:


[和弦]快乐崇拜 快乐崇拜江南
[音效]情人 情人猪(搞笑版)

和弦 音效 图片 动画

搜狐商城

•vip9.5折免运费
•暑期特惠总动员
•爱车清洁用品大检阅
•小家电低价促销
•哈利波特现货发售
•玉兰油超低惊爆价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繁体版 -搜狐招聘 -网站登录 -网站建设 -设置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保护隐私权 -About SOHU -公司介绍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2726113或62726112
Copyright©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版权所有
_xyz_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