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花时间跟孩子讲道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9:57:08
作者:EDUCARER
场景一:
老大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来找我,一点多刚睡下的我迷迷糊糊地就跟他玩去了。六点半,老大正在书架上找书看,姥姥来到他的房间,跟我说:“把他交给我,你去睡吧!”边说边示意我赶紧走。随后,姥姥一边跟老大说话一边用身子挡住他,怕他不愿意让我走,纠缠不休。
分析:
姥姥采用的方法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并不陌生。首先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之后再让妈妈离开,等孩子发现妈妈不在的时候也没什么办法了,哭闹可能少不了,但至少不会纠缠不休。这样的方法既省时又省力,还能免去不少麻烦。
这个场景中存在的问题:
1.成人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很喜欢用“把他交给我……”,“我来看着他……”等类似的话,其实这些话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话在多数时候都是用于物体或事物。通常成人会认为孩子没有理性选择的能力,因此成人给孩子安排什么孩子就应该接受什么,于是孩子通常也是被当作物体来对待的。
2.孩子玩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妈妈不在了,会严重摧毁孩子的安全感。尽管孩子发现妈妈不在后哭闹的时间会相对短或甚至不哭闹,但孩子心中逐渐产生一种恐惧感,因为孩子从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突然消失。这种恐惧感会让孩子更依赖妈妈,只要发现妈妈要离开就会纠缠更久。于是一种恶性循环产生了,妈妈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离开所以只能每次都偷着走,而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只要发现妈妈要走就会不停纠缠……
我的做法:
虽然姥姥挡住了孩子的视线,但是我没有离开。
我走到老大身边对他说:“妈妈昨天睡得很晚,现在需要去休息休息,你先跟姥姥玩一会,妈妈休息好了就来跟你玩,好吗?”
老大说:“不好!姥姥不玩,妈妈玩!”
我说:“你起得太早了,妈妈没睡醒,特别困,给你讲故事都讲不清楚,等妈妈睡一觉起来给你讲故事好吗?你先跟姥姥学写字。”
老大说:“不行!”
我说:“那妈妈再陪你呆一会,帮你刷牙洗脸,换换衣服,然后再去睡觉好不好?”
老大没有说话。
我取来他的牙刷、毛巾给他洗漱之后换了衣服,然后说:“跟姥姥玩吧,妈妈真的要去休息了,休息好了一定来跟你玩好吧?”
老大没说话。
我说:“跟妈妈Bye-bye!”
老大给我了一个飞吻之后自言自语到:“妈妈要休息休息!”
我说:“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我离开了他的房间。
场景二:
我带着老大在饭店跟朋友吃饭,开车回家的路上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话,老二哭着找我呢。我很了解老二的性情,一旦哭起来找我,谁也哄不住。我心里着急,加快了车速,同时也在考虑,要想迅速回到家,老大是个问题。因为老大刚两岁多,正处于建立自我独立意识的阶段,无论什么事都想自己做。通常回家停车后,他都要自己走回去,单元门的门禁也必须是他自己按密码打开,到电梯口必须是他来按开电梯门然后按家里的楼层,到家门口必须是他来开家门,回到家必须由我给他脱鞋脱衣服等等。如果单元门被我按密码打开了,他坚决不进去,要等门关上后,自己重开一遍;如果我按了电梯楼层,他一定表示出十分的愤怒,并且要坐回到一楼重新再上一遍;如果回到家别人给他脱鞋脱衣服,他就会一边往地上坐一边喊着“妈妈来”……
分析:
如果由着老大平时的习惯,从停下车到走回家还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对于一个心急如焚的妈妈和一个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来说,十几分钟真是太漫长了。
如果想迅速回家,可以不顾老大的想法,强行把他弄回去,结果就是我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停止老二的哭喊,但随后还要解决老大的哭闹。
我的做法:
我边开车,边对老大说:“姥姥打电话来了,弟弟在家哭呢,我们必须快快回家,一会妈妈停车以后要抱着你跑回家,今天你不能自己走路了;还有,进大门的时候只能妈妈开门了,没有时间让你按密码了,不过妈妈可以抱着你按电梯,这样咱们可以迅速回到家,让弟弟少哭一会,好吗?”
老大说:“弟弟哭了!”
我说:“对呀,弟弟想妈妈了,因为妈妈带你出来玩了,没带弟弟,弟弟看不见妈妈就着急地哭了,我们得赶快回家安慰安慰弟弟,一会你让妈妈抱着跑回去行吗?”
老大没说话。
我说:“姥姥说弟弟哭得可伤心了,你哭的时候是不是也想让妈妈赶紧来安慰安慰你呀?”
老大说:“是呀!”
我说:“那一会你让妈妈抱着跑回去,然后妈妈开门,你按电梯行不行呀?”
老大说:“行呢!”
我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不过一会回到家,妈妈要安慰安慰弟弟,所以得让姥姥给你脱鞋、脱衣服、洗手、陪你玩一会,等弟弟不哭了睡下了,妈妈再来跟你玩好吗?”
老大说:“好呀!”
我说:“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说话间已经停下车,我赶紧下车抱起老大往家跑,老大没有任何反抗,迅速回到家后,我从姥姥手里接过已是泪人的老二,回头看见老大往姥姥身边走,边走边说:“弟弟哭了,妈妈弟弟,姥姥玩!”
场景三:
晚上快八点时,家里来了客人,让老大帮忙招呼了招呼叔叔阿姨,就快到他睡觉的时间了。平时都是我给老大洗澡,安顿他睡觉,通常这个过程需要半小时左右,但是因为来了客人,我没法把客人晾在一边。我对老大说:“妈妈要跟叔叔阿姨说话,让姥姥给你洗澡睡觉行吗?”老大说:“不行!”我尴尬地冲客人一笑,说:“你们先等一下,我一会就来!”
分析:
按照平时的做法把老大送上床睡觉而让客人在外面等半小时肯定是不现实的;不顾及老大的需求,跟客人说话,老大肯定不愿意,又哭又闹的更麻烦。
我的做法:
我对老大说:“家里来了叔叔阿姨,妈妈要跟叔叔阿姨说话,你在这让姥姥给你洗澡睡觉好不好呀?”
老大说:“不好,妈妈洗!”
我说:“妈妈今天跟你说过,来了客人要主动招待,刚才你还请阿姨坐沙发了,表现真是不错,现在叔叔阿姨在客厅等妈妈,妈妈在这陪你多不礼貌呀!今天让姥姥给你洗澡行吗?”
老大说:“妈妈!”
我说:“我知道你想让妈妈陪你,妈妈有空的时候都在陪你呀,今天是特殊情况,你要理解,等你睡一觉起来,明天早上找妈妈玩好吗?现在让姥姥给你洗澡好吧?”
老大说:“妈妈!”
我说:“那妈妈帮你脱衣服,脱了衣服以后你就跟姥姥去洗澡,妈妈去跟叔叔阿姨说话,行吗?”
老大没说话。
我边给他脱衣服边说:“恩,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一会洗完澡让姥姥给你讲故事,然后睡一个大觉起来去找妈妈玩,现在跟妈妈说晚安。”
老大说:“妈妈晚安!”
我离开他的房间去接待客人了,解释工作用了三分钟。
总结:
1.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从心底里认为是跟孩子一起玩,而不是看孩子,虽然成人在保证孩子安全方面负有责任,但玩的过程本身一定是平等的。
2.让孩子感受到尊重。跟孩子讲道理虽然花费时间,但是孩子参与到一个讨论中的过程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更容易建立自信、更容易成熟、更容易理解成人的行为。
3.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跟孩子交流要真诚,尽量用最简化的语言解释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相信孩子能够理解。
4.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孩子的大脑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处理信息,只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足够耐心细心的解释,孩子能够面对现实。
5.鼓励肯定很重要。当孩子配合成人的需求做出选择时,成人一定要给予他/她足够的肯定,让孩子认为这么做是令人骄傲的,因此能鼓励这种配合的行为。
6.事后解释也很重要。如果妈妈在事前没有时间跟孩子沟通就离开了,事后也一定要跟孩子解释离开的原因,并且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要养成跟孩子讲道理的习惯,因为父母不会知道孩子从什么时候就突然理解了所有的事。虽然开始父母会觉得白费口舌,后来又会觉得根本讲不通,还偶尔会觉得浪费时间,但跟孩子讲道理一定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孩子能理解的内容永远会超越成人的想象。父母什么事都跟孩子商量,孩子会感受到尊重,因此会更加自信;在被尊重的环境下成长,孩子也会更愿意配合父母的需求。尊重是相互的,其实孩子懂得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