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 专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43:48

【 原创:xs114  2005-08-10 09:09蓝色季风   浏览/回复:838/102】
千点赢家 读懂中国股市的QFII们
经济观察报记者 孙健芳 申兴 特约记者 谢燮
2005年7月31日
那些进入中国股市不到两年的QFII们已经越来越多的获得了中国政府的信任。
他们一直期望增加投资额度的要求有可能实现。7月11日,中国证 监会表示,将在现有额度的基础上增加60亿美元的QFII额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加额度还没有得到外管局的许可。证 监会的这个表述只是11日一系列被市场认为是“利好”的政策之一。但是,所有的政策在市场面前再次失效。7月15日,股市交易量持续低迷,沪市收盘于1026.12点。千点关口再次逼近中国股市。与国内投资者的迷茫和失去信心相比,QFII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热情却在持续升温。
最近,在中国股市依旧缺乏信心的情况下,QFII们不仅开始进驻三一重工、紫江企业,还开始投资一些因为股权分置改革而被基金抛售的大盘蓝筹股,如中集集团、烟台万华、长江电力、上港集箱等。
当然,在中国,QFII们获得的不仅是投资的利润,更多的是对中国资本市场话语权的拥有。
信任
在近两年的“中国生存”后,QFII们开始更加游刃有余地运用国内游戏规则,它们懂得在遵循政策、监管层划定的范围内,如何实现自己的商业利益,虽然如何恰当地把握与政府各部门间的关系并不容易。
几乎不同场合,QFII们都在暗示:如果能够增加几个亿的投资额度,他们将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而资金恰恰是目前中国股市所缺乏的。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展,股指不断下调,此时,无论是证 监会还是国务院都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备投资价值,股权改革必须进行,所有政策信号都在传递是一个可以进入的时机,而且政府也是那样地渴求机构投资者能成为稳定市场、支持改革的助推器。
但是,国内基金和其它机构却在怯场,他们因为政策利好不够、股权改革前景不明、宏观经济预期下降等因素仍旧看空市场,即使在证 监会明令不许卖出股票时,仍旧有不少基金抛售股票,这种行为让管理层对其日渐失望。
于是,管理层更倚重于QFII们,而QFII们也在适当时候发出适当声音,“A股的定价已经不是那么高了,我们对于A股市场比两到三年前更为乐观。” 安德森表示,“6年的新低,低迷的市道和超低的价格的确对外资非常有吸引力,我认为现在是一个进入这个新兴市场的好机会。”富兰克林邓普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际投资部董事总经理Stephen H·Dover也表达了他的心愿。
QFII们的态度更加赢得了政府的信任,6月2日,中国证 监会市场监管部召集QFII们与代理QFII业务为数较多的中金公司等国内几大券商赴北京开会,目的就是动员QFII们参与到股权分置改革中来;7月11日,证 监会出台的政策利好组合拳中,单方面表态要增加QFII额度。
看来,QFII们已经学会去借市场之手。
话语权争夺
事实上,从一开始, QFII们就尝试去读懂中国市场所有的故事,即便它们并没有完全理解中国市场所独具的特色,但成熟市场的经验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历程的把握无疑是它们有益的借鉴和更好的启示。相对国内投资者,QFII们更有机会去接触政府高层,因此更能体会中国政府开放市场的想法和扶植股市的心态,所以在QFII入市之际,没有延续其一贯投资低调的做法,2003年3月,以“出品最具独立性研究报告”而著称的瑞银华宝向国际投资者推出了第一批针对A股的投资报告,对6家A股公司做出评级。同年7月9日,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更加高调,宣布当QFII第一单已经建仓宝钢股份、中兴通讯、上港集箱和外运发展四只股票,此行为被国内投资者指责为“作秀”。
有“作秀”嫌疑的瑞银却在管理层那里赢得了高分,瑞银投资额度很快就从最初的3亿美元增加到5亿美元、6亿美元。2003年12月,瑞银再次“作秀”,首次向外界其投资组合表示,在获取的6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中,已有2/3的资金投入A股市场。很快的,瑞士银行额度增加到8亿美元,成为惟一达到法规规定最高限额的QFII。
获取政府信任的QFII有信心在股市争取更大的话语权,“QFII话语权增大是因为他们做对了。”当时一位证券公司人士评价,“他们有着上百年资本市场的经验,准确判断了中国宏观调控对股市影响的力度。”
2004年初,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预测:中国经济的这一轮增长周期快接近顶部,他认为原料价格上涨对钢铁、汽车板块影响较大,在2003年市场上表现出色的蓝筹股不一定是2004年的领头羊。这些宏观判断和投资建议与2004年市场格局惊人的一致。
而国内基金业反应显然不够灵活,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重仓持有大盘蓝筹股的基金业无法回避经济周期的影响,2004年全部股票基金的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34%。
基金业的整体溃退导致其投资话语权的失落,市场一步步进入QFII时代。
利益实现
虽然QFII们更愿意将其在中国股市的投资当成一种姿态、一种借口、一种掩饰,但依然不能妨碍在这些看似非主业的投资中成为一个成功者。近两年间,除了个别被监管当局警示之外,大多QFII们都能合理地利用政策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自瑞银高调入市之后,QFII们并没有如市场期望的那样将大量资金迅速投入到股市,相反,他们将国债市场作为一个避风港。现在看来,2003年下半年中国股市处于一个阶段性的高点,而交易所国债指数总体下调,但人民币升值预期却在不断增强。即使在2005年5月,里昂证券产品结构部主管FraserHowie也承认,仍旧有1/3的QFII额度停留在现金状态,目的是等待人民币的升值。
之后,QFII们开始热衷投资介于债券和股票间的可转债,截至2004年6月30日,17家可转债前10大股东出现多家QFII身影。业内认为,QFII青睐可转换债券原因是回避风险和长期投资风格所致,但实际上,QFII们在国内股票市场上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其“快进快出”的风格。
“QFII换手率一点不低于国内基金。”国内研究人士分析,“他们其实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使得市场波动加剧。”
所以,2004年12月,在北京“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就QFII投资风格做出的结论是:“QFII在A股市场仍然不是一个长线投资者。”
但经济学家却对QFII的投资风格比较赞赏,“我们的市场一直在调整,趋势不稳定,再好的股票也可能因为‘大势所趋’从较高的价格不断下跌。如果不想‘高位套牢’,同时在一个不断调整的市场上不断发现机会来补偿以前的损失,‘快进快出’可能正是一种风险控制的手段,也是对冲基金顺势操作的一种惯常手法。”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曾撰文表达观点。
除了“快进快出”之外,QFII们还通过特殊的优势来做多和翻空中国市场。
一方面,目前来自市场的信息是,在三一重工、紫江企业等上市公司成为股权分置试点之后,QFII开始进驻。另外,QFII已经开始投资一些因为股权分置改革而被基金抛售的大盘蓝筹股,这些股票包括中集集团、烟台万华、长江电力、上港集箱等。
但另一方面,来自香港市场的信息是,QFII开始以新的方式在做空中国。2004年11月18日,以新华富时A50指数为标的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在2005年初,此基金份额仍旧为5亿多,但是交易量在5月份之后剧增。一些港股分析师据此认为,“目前A股市场在1100点上方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空头部位,当前外资大投行普遍把上证指数的目标位锁定在700点左右。”
最近,一些QFII也开始抛售H股市场的国企大盘股,在2004年之前QFII却从未涉足过含H股的A股,但在今年,由于部分股票价格出现倒挂——A股价格开始低于H股价格,所以中兴通讯、海螺水泥、兖州煤业、广州药业等含H股的A股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中都出了现QFII们的身影。
另外,通过买卖开放式指数基金和封闭式基金,QFII们不仅仅可以在投资股市中获取利益,而且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利益通吃
如果你认为QFII们仅仅是活跃在二级市场上,那就是大错特错了。QFII或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舞台,但其幕后的故事更为精彩。
现阶段QFII们获取佣金的途径有两种,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国内市场交易赚取佣金;另一方面,如果自己的客户希望做空中国市场,他们又可以在境外市场借出股票,从而获取双向收入。
这些收入对我们而言已经足够庞大,但大多数QFII们实际上并不在乎经纪业务给它们带来的微薄收益。
“我承认中国A 股市场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市场,但我不否认,我们对市场的整体更感兴趣。”某QFII负责人向记者承认。
“QFII们更多的是关注投资股市背后的生意,他们在进入市场的初期并不能完全获知管理层或是更高级别的态度,通过对政府改革的支持是一个非常便利的途径。”某中资银行负责QFII托管业务的资深人士称,“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较高的回报是外资明智的体现。”
让我们看看QFII们在今年上半年的收获:
瑞银集团,1月11日,与中国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投)及其控股的关联公司签署《股权买卖协议》和《股东协议》,并拟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 监会)提出申请,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美林证券,1月27日,与华安证券签订了合资合作备忘录。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1月28日,与山西证券非常低调地在太原签署投资银行业务合作协议。去年9月22日,汇丰集团旗下的汇丰投资(欧洲)管理公司与山西信托签订成立国内最大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汇丰晋信基金公司协议。
德意志银行,3月9日,与嘉实基金签署了参股协议。目前德意志银行在华主要投行客户还包括中国财政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寿、神华集团、东风汽车等,它还取代摩根大通成为华能国际的财务顾问等。
荷兰ING集团,3月26日,与北京银行签署了总金额达17.8亿元的购股协议。
国际金融公司(下称IFC),3月26日,与北京银行草签了购股5%的协议。
“此外,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雷曼兄弟公司等老牌投行也正有意尽快进入资本市场。”湘财证券一位负责人表示,外资投行大举进入已是大势所趋,短期内,国内投行领域将最早感受到外资所带来的变化和冲击。
最后赢家
“不要在意输赢。”陈昌华说出了QFII们投资中国股市的心态,实际上,QFII们可能是千点战役中惟一的赢家。
“扬子基金”是最近被树立起来的模范。这是一只注册于卢森堡的纯A股基金,由海富通担任投资顾问。从去年底到今年1月底,“扬子基金”已构建了接近100%投资于股票的投资组合,这比国内基金平均60%左右的仓位要高出许多。
上半年,上证A股指数跌幅达到了14.66%,股票型基金上半年的表现尽管优于指数的表现,但平均净值增长率也仅为-1.13%,但“扬子基金”上半年实现净值增长率达11.48%(以欧元计价),“考虑其中欧元贬值的因素,在大盘走低的情况下也依然取得了正的回报。”海富通基金研究负责人陈家琳分析。
但QFII却感觉额度不够用,主要是背后投资者投资愿望强烈,海富通方面透露海富通正在积极申请扩大投资额度到8亿美元,相关申请上周已经上报监管部门。“对于新增额度的获批应该在一两个月后就能通过,估计监管层会重点看投资计划书和之前的投资记录,可能投资股票市场的比例和之前投资计划书中承诺是否兑现都是重要的参数。”海富通基金研究负责人陈家琳说。
但即使加上60亿额度,现在100亿额度对于QFII们还是太少,因为5亿、10亿对任何一家都不算什么,他们只是借此向政府表明一个姿态。他们永远积极,永远不会放弃。
但是对于国内基金市场、甚至股市来说,100亿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国内市场流通市值才10000多亿,而一个花旗或者高盛资产规模就有4000-5000亿,他们一个金融机构就可以把整个股市流通股全给买断了。”南方基金的总经理对QFII规模壮大之后中国股市的金融安全表示担忧。
“如果通过QFII来拯救中国市场,那不过是一个幻影,在拯救中国市场过程中,大多数国内投资者都成为输家,只有QFII成为最终赢家。”另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评述。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0 09:21 】
QFII大口吃进试点股 或提前埋伏或突击进入
第一财经日报 刘瑛2005年8月4日
随着申能股份(600642.SH)和浙江龙盛(600352.SH)2005年半年报的披露,QFII对待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的态度越来越明朗。
昨日申能股份公布的2005年半年报显示,有两家QFII已经迈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行列。这两家QFII分别是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花旗”)和瑞士银行有限公司(下称“瑞银”),报告期末分别持有10405807股和6218154股流通股,占流通股的1.69%和1.01%,分列第三和第八大流通股股东。同时花旗也晋级为公司前十大股东,位列第九。
申能股份被证 监会确定为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从6月20日开始停牌,7月12日才得以复牌,这意味着两家QFII在申能股份方案公布以前就持有了大量的流通股。
对比一季度的数据,可以断定花旗和瑞银是在第二季度增持了该股。在第一季度,花旗和瑞银当时并未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而第十大流通股股东国联安德盛小盘基金持有5613364股,这意味着花旗和瑞银在一季度末持有股份数一定少于该数字。因此可以推断出,花期和瑞银在第二季度至少分别增持4792443和604790该股。
申能股份一位负责证券事务的人士证实,两家QFII曾经和申能股份有过多次沟通,这两家QFII在第一季度就持有一定的流通股,而后又在第二季度大规模增持。
QFII类似的操作在浙江龙盛上也有体现。在第二季度末,瑞银、美林国际、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下称“汇丰”)分列该股第六、第七、第八大流通股股东,分别持有4442590、4096184、3215049股,占流通股比例的3%、2.76%和2.17%。
美林国际和瑞银在第一季度末就持有2689326股和2634377股,分别占2.36%和2.31%。而美林国际则没有出现在第一季度报表中。三家QFII应该都在第二季度大举买入浙江龙盛,也就是说,QFII是在这些公司被宣布为股改试点之前介入的。
但是,QFII并未对所有的第二批试点公司都采取在试点名单正式公布前就积极介入的策略,部分QFII在方案公布以后才开始买入或增持第二批试点股。
亨通光电(600487.SH)7月29日的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中显示,雷曼兄弟国际已经以399980股成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
而亨通光电的半年报中并未出现QFII的身影。其中第十大流通股股东持有79800股,这意味着自6月30日至7月19日14个交易日内,雷曼兄弟国际至少买入了320180股。
据报道,七匹狼(002029.SZ)在7月15日股权登记日的公司股东名册中也首次出现QFII身影。而在东方明珠(600832.SH)则集中体现了不同的QFII在不同时段介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全过程。在7月18日股权登记日后,该公司股东名单中出现了五家QFII的名字,分别是摩根士丹利、瑞银、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花旗和大和证券SMBC株式会社。
据悉,前两家机构是在方案公布后才开始买入,而后三家机构在方案公布前就已持有,在方案公布后又开始增持。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0 09:21 】
国内机构被QFII洗脑 不约而同选中申能股份
北京晨报2005年8月4日
“申能股份的半年报你看了吗?在十大流通股名单中,花旗和瑞银两家QFII突然出现了,合计持股超过1700万股。”一位囤积了数百万股的基金经理在看了申能半年报后表现出来的第一个惊喜并不是稳定增长的中期业绩,而是兴奋于自己的投资理念与QFII不谋而合。
-每只股改股都有QFII进驻
一位基金经理介绍,现在几乎每出一份股改公司的股东明细都能发现QFII的身影。而频繁现身于亨通光电、七匹狼、凯诺科技,高调发表对长江电力感兴趣的言论,则说明了QFII近期最主要的理念——抓住每一家好公司因股改而意外出现的对价送股,获取不“意”之财。
市场观察员梁旭表示,近期G三一、G金牛、G紫江放量大涨一改前期的弱势,是国内机构突然认可QFII的最直接证据。
除了投机成分很大的几十只股改概念股,QFII还在收益稳定、相对安全的品种中大规模潜伏。
-市场在复制OFII投资理念
“价值投资和主动投机”,这是合资基金申万巴黎基金公司的董事长姜国芳日前提及的下半年投资策略,而这也恰恰是众多QFII的策略。据记者了解,国内不少基金和大游资已被QFII“洗脑”,并开始接受其全新的投资理念。
国泰基金在最新的周报中提到:“投资机会主要来源于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的准确分析,以及对估值的准确判断,如盈利增长可预见性强的公用事业类股票。”而这种理念早在二季度就被QFII所使用。
“以公布半年报的首家试点蓝筹公司申能股份为例,其在未来三年都能持续稳定大幅增长的收益,是吸引包括QFII和众多基金竞相加仓的主要原因。”梁旭认为,申能股份吸引QFII加仓的案例将会引发市场新一波理念“复制”。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0 09:21 】
QFII理念将主宰中国股市
北京现代商报 凌嘉2005年8月5日
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中报的披露,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QFII潜伏在试点股中,为什么让股民害怕的试点股却很受QFII青睐呢?
最近披露的第二批试点公司申能股份(600642)半年报揭开了谜底,花旗银行持有1040万股,瑞银集团持有621万股,都是重仓。申能股份是干什么的?是上海地区最大的电力企业。今年中报每股收益0.259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3.63亿元,这又是QFII发现的一只现金“金牛”。
不管上市公司吹得如何天花乱坠,QFII们只看现金流,没有现金流,业绩就有可能是假的。以前中国股民没少在上市公司的假业绩上吃亏,“吃一堑要长一智”,今后我们买股票要向QFII学习,要斤斤计较上市公司的业绩,还要仔细考察是否有真实的现金流。思达高科、科龙电器这样的股票最后“亡命天涯”,就是前车之鉴。
有业内分析师认为,QFII其实是趁股改之机“浑水摸鱼”,一方面捡到了对价的便宜;一方面暗中吸纳有价值的股票,做战略性布局。但是既然允许QFII进来投资,就不能不允许别人买好的东西,货真价实的东西。要怪只能怪我们的投资眼光逊人一筹。
跟随庄家“炒概念”的时代终将结束,中国股市代之而起的是QFII的投资理念。随着通过股改的公司越来越多,G板的规模将越来越大,但是G族股票不是个个都好,衡量好坏的标准还是价值。昨日股改通过,新加入G板的吉林敖东与传化股份复牌,一个暴涨、一个暴跌,这背后的东西,值得投资者深思。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0 09:21 】
A股数年低迷QFII仍痴心不悔 执着背后暗藏野心
摘自:环球企业家 2005年8月10日
在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的两年,中国A股市场一直低迷,QFII却始终对进入市场及增加额度抱持兴趣,他们在华到底有何斩获?
进入中国两年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管理层显然希望QFII能助力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但是对于QFII来说,这仍是一场需要看到输赢的游戏。
7月11日,中国证监会表示,QFII的投资额度将从40亿美元提高到100亿美元。
“这是管理层的救市之举。”江南证券一位负责投资的人士说,管理层的救市思路并没太大改变,在多项救市措施不得力之下,还是希望资金扩容,通过改变市场供求关系来提升点位。
增加60亿美元额度看起来也终遂了许多投资者的心愿。自2003年首批QFII试水以来,试点第一阶段的40亿美元额度已被27家QFII机构用完。QFII们一直在呼吁要增加额度,高盛、美林、德意志银行都曾公开表示希望增加额度,QFII额度已经达到8亿美元的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更是多次高调地表示瑞银希望下一轮能新增2至3亿美元的额度。
在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的两年,中国A股市场一直低迷,QFII却始终对进入市场及增加额度抱持兴趣,悖于常理的逻辑令公众一直好奇:QFII在华到底有何斩获?
是财富的诱惑吗?两年来A股股指迭创新低,9成以上投资者无利,2004年度114家证券公司利润总额为-103.64亿元,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45家基金公司中,也只有17家公司盈利。QFII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吗?关于QFII的利润没有公开的数据,但是市场大势很差,来自多家证券公司、基金的人士从其公开持股的投资判断QFII并未从股市赚得盆满钵满,多数说法是:QFII在A股市场没赚到多少钱,只是在采取多种投资组合的策略下,可能也没有赔钱。
一位合资基金公司人士吐露了QFII的秘密:由于有外资股东,他们有机会接触一些外国投资者,显然,国际上中国概念正热,这些投资者对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有着超常的热情,所以QFII募集资金并不困难,QFII正是这些资金的通道,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是佣金,更多的额度意味着更高的佣金收入。
QFII可能还有更大的雄心——其话语权正在增大。在券商、基金让监管者感到失望的情况下,QFII获得的信任正在增加,6月2日,中国证监会曾召集QFII们及其代理券商开会,希望QFII能参加到股权分置改革中来。现在,QFII开始建仓了!在国内投资者仍然迷茫,券商、基金抱怨连连的时候,QFII进驻三一重工、紫江企业,甚至开始投资一些因股权分置改革而被市场抛售的大盘蓝筹股。QFII无疑会赢得更高的分数。
如果QFII增加到100亿美元,对于目前每天交易额只有几十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其力量不可小觑。湘财荷银投资总监刘青山说:“很难判定将来QFII会有多大力量,如果其投资理念有大批资金追随,力量就会被放大。”
而QFII看中的也许还有更宽广的平台。目前进入中国的QFII都是高盛、瑞银等业务全面、实力雄厚的国际大投行,QFII只是其业务的一面。如果QFII得到管理层信任,及时响应管理层的意图出手,应会得到更多。在过去几年,各大投行一直在以各种方式争取投行项目或者参股券商、基金公司。
上投摩根富林明最近的研究报告《QFII亚洲启示录》在总结了韩国、台湾的QFII制度后,认为目前中国股市与当年QFII抄底台湾、韩国、印度时有非常相似的特征。报告得出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是:国际资本在实现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客观上对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深层次改革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参与将改变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影响证券市场投资策略和投资理念的转变,有利于证券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
这也正是管理层所希望的。但是,如果管理层对QFII救市寄予厚望,很可能多少带有一些一厢情愿的色彩。
“在中国上市公司质量不改善的情况下,即使增加到100亿美元的额度,QFII也不会全投资A股,真正进来投资A股的也仅仅是象征性的,在股市信用严重缺失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谈价值投资的。”前述江南证券的人士说。
里昂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1月,QFII只有约31%的资金用来购买A股,而停留在现金形式的QFII资金达32%,其他资金则投资了基金、可转债和国债等品种。其中,投资于基金的资金大约占9%,而国债和可转债则分别为14%和13%。
一家旗下有QFII的外资银行高管对QFII额度增加表示不以为然:“中国的QFII制度与国外不同。中国的好企业都在境外上市了,海外资金不需要通过QFII也可以买到中国好企业的股票。所以,QFII进入中国,只需要买那些没有海外上市的某些不错的公司的股票,但这样的企业并不多,从客观上说就不需要很大量的资金。”
该人士还表示,中国有些关于QFII的政策并不完善,至今关于QFII获利后如何缴税的政策都未出台,QFII们还未缴过税,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类似的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
而且,很难说市场已经调整到位。“股市调整,预计还要几年的时间,中国资本市场几个大的问题都还没解决,不只是股权分置的问题,还有券商、基金……问题没解决,资金扩容的结果是宽裕的资金追逐一些破烂的公司股票,极可能重走老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博士说。里昂证券分析师克里斯托弗·伍德对中国股市的时间表持相似判断。QFII们自然也绝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0 09:24 】
QFII抱团买进瑞贝卡
上海证券报2005年08月10日
瑞贝卡今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其前十名流通股股东中,有六席是QFII。作为曾经的"盖茨"概念股,如今盖茨基金已经不见踪影,换来的却是一批QFII的捧场。
据半年报显示,瑞贝卡前五位至十位的流通股股东分别为:瑞士银行持有89.4万股、德意志银行持有86.5万股、摩根斯坦利持有56.8万股、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持有55.5万股、美林持有46.3万股、荷兰国际集团持有37.9万股。如此集中的QFII亮相,在A股市场尚不多见。
瑞贝卡今年第一季度 报告显示,当时已有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和美林三家QFII跻身前十名流通股股东之列,因此可以初步判断,摩根斯坦利等其他三家QFII是在今年二季度买进瑞贝卡的。不过,尽管QFII扎堆买进瑞贝卡,但持仓量并不大,与国内一些机构"抱团取暖"颇为相似。
买进态度比较积极的是国内的机构。瑞贝卡的半年报显示,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国联安德盛基金加仓力度不小,一季度末该机构持有302.94万股,现在持仓592.8万股;第二大流通股股东长城久恒平衡基金在二季度也进行较大的加仓,目前持股129.6万股,一季度末该机构仅持有36.11万股。目前,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合计持股比例已占其流通盘的38.7%,显示筹码集中度比较高。
作为一家发制品企业,瑞贝卡主营业务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非洲,这可能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吧。从其经营业绩来看,上半年其净利润同比增长了近4成,每股收益达到了0.293元,应该说没辜负众多机构的厚望。以昨日的收盘价10.05元算,其动态市盈率约为17倍,考虑到其股本较小,因此这样的估值水平应当是比较合理的。
值得指出的是,瑞贝卡今年3月31日召开的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增发新股的议案,计划增发不超过4000万股A股。由于目前再融资要等公司股改完成才能实施,因此可以预料,瑞贝卡下一步的股改动力将会更加强烈。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0 09:29 】
给世界讲A股市场的新故事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冯飞
国际热钱逐鹿人民币资产 A股渐进提升全球吸引力
7月21日,就在中国宣布施行新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当晚,全球顶尖金融机构纷纷连夜召开电话会议,一时间,各大外行报告雪片般飞向本报信箱。瑞士一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称,当晚他就参加了四个全球对冲基金的电话会议,“他们对人民币资产投资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人民币资产面临重估
种种迹象表明,伴随着亚洲各经济体跟随人民币汇率机制作出调整,全球资金呈现净流入亚洲市场的态势:扣除流出资金,亚洲股票基金上周吸引了4.746亿美元的新增资金; 从市场表现来看,7月份,摩根士丹利指数之亚太区(日本除外)分项指数跑赢了摩根士丹利指数之全球各国指数, 而在亚太区,韩国、马来西亚股市表现最佳。
境内外机构一致认为,从长远看,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决定了人民币资产价格的涨跌,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表现;而从短期来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利于人民币资产价格的上涨。
摩根大通表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调整意味着中国的加息压力减少;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消费;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本地资产价格。
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进一步指出,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重点是考虑资产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资产的回报率是否具有吸引力,而汇率因素仅是投资决策时参考的因素之一。他同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将使中国政府能更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从而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从这层意义来说,对全球投资者而言,中国的投资环境正在不断改善,这也有利于调升中国资产配置在全球市场的权重。
A股市场凸显资金洼地效应
人民币资产重估将给A股市场带来何种影响?一方面,部分拥有土地等隐性资产的上市公司可能因此而受益;另一方面,东亚国家的历史显示,其本币升值过程往往伴随着国内证券市场估值水平的提高。而摩根大通的策略报告也预测,亚洲股市今年将受益于本币升值,其中即例举了A股市场。
国联证券认为,基于升值通缩效应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处于回落阶段,将促使国内维持低利率水平的预期得到加强,各行业预期回报率下降将凸显A股市场的资金洼地效应。
从境外机构对全球明年的投资预测来看,全球部分投资品都已积聚了相当程度的泡沫:摩根大通预测,受油价、美国的实质经济增长、企业盈利、利率和通胀等五大因素影响,明年全球股市步入熊市的可能性很大。
反观A股市场,自2001年以来却一直在挤泡沫,股票价格的持续下跌导致行业的整体估值状况处于较低的位置,A 股市场的投资回报水平已经呈现一定的吸引力。
中银国际基金投资总监苏淑敏称,人民币升值后预期会有热钱慢慢流入中国,但热钱是否会投资股市取决于A股与其它人民币资产投资的风险回报率的相对吸引力。目前A股市场除去无风险的一年定期存款,风险回报率约是4%,比国债或房产都有吸引力。
她同时称,A股市场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了补偿机制,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股市的波动风险。从短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增加了A股市场的吸引力。
A股市场对全球吸引力增强
A股市场目前是否已初具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呢?瑞士一波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称,瑞士一波在给客户的资产配置的报告中,将A、B股的配置权重由此前的4%-5%调升至15%。他补充道,由于A股在摩根士丹利指数中几乎不占权重,因此15%的配置比例已经极高。
陈昌华表示,目前A股和B股的风险回报率比红筹和H股要更具吸引力, 人民币升值将使全球投资者增加对A、B股的配置,而B股由于较A股更具估值优势,因而较A股更具吸引力。
日前表现活跃的雷曼兄弟也表示:“雷曼兄弟十分支持中国推行的QFII制度。 QFII 制度为公司提供了参与中国A股市场和固定收益产品市场的机会。我们看到外国投资者对参与中国本地资本市场的兴趣不断增加,我们相信随着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认识加深,他们参与市场的兴趣应该会越来越浓厚。”
境外机构认为,A股市场进入结构性牛市的关键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A股与H股的估值趋同,以扭转A股偏高的疑虑;二是中国经济的循环处于稳定上升的轨迹,以降低投资中国市场的风险溢价;三是上市公司要增加盈利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胡祖六也表示,对于目前中国上市企业来说,关键是要提高盈利能力,其年增长率至少应维持与GDP的名义增长率持平。
苏淑敏则进一步指出,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使市场机制更有效运行的保证,全流通的市场环境将催生合并和收购等优胜劣汰的市场营运模式。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0 09:30 】
QFII大腕论剑中国资本市场
本报记者郭蕾
主持人: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近15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我们有幸请到了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和瑞银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与我们共同回顾中国资本市场15年来发生的积极变化,及他们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期望。
资本市场变化可喜
主持人:在过去的15年里,哪些变化给您的印象最深?
陶冬:中国资本市场的15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路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监管从没有到逐步健全;企业管治从一点概念都没有,到逐步受到重视;金融业对市场的研究从无到有。与15年前相比,今天小股民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胡祖六:资本市场成立伊始很大程度上是为国企脱困“圈钱”,而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
公司治理近年来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此外,理性投资的观念开始被接受,不同行业和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出现分化,这说明投资者已经懂得区分良莠。
袁淑琴: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变化是投资理念的变化,这一理念上的变化促成了市场很多方面的改进,包括公司治理的改善、股票估值的日趋合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等等,当然,很多改进才刚刚开始。
股改使市场走向成熟
主持人:各位对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作何评价?
陶冬: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进步就是下决心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当然这件事情解决的怎么样,成本有多高,现在还是未知数,但决策层作出这样的决定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正面变化。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资本市场不可能走向成熟。
袁淑琴:我们比较熟悉的海外投资者大都认同股权分置改革,因此都更积极地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我们认为这项改革最终将达到的目标是让市场两极化,这是好事。
陈昌华:股权分置改革早就该开始。股改未必能够直接影响公司治理,但对公司结构的改善是一件好事。
宏观环境提升A股吸引力
主持人: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那些积极因素?
陶冬:今天的中国经济维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同时又在动态中对过热的行业和过热的投资行为作出了有效的调控,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软着陆。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为A股市场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为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一个好的舞台,下一步就看资本市场怎么“唱”。
胡祖六:尽管经济增长未来可能会有所放缓,但宏观的基本面仍然是非常诱人的。而且经济放缓本身就是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这有助于抑制通胀,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袁淑琴:在宏观经济向好,企业利润不断增加的时候,大家对资本市场的兴趣会大些。但宏观经济不会永远向好,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尽快推进改革,攻克一些难关。
主持人: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增加A股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呢?
陶冬:人民币升值一定会令海外资产重新评估人民币资产的价值,但未必马上能对A股带来直接的利好。汇率变动只是基金经理要考虑的一部分因素,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是目前的价格与他们心目中的价格是否有差距。
胡祖六: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不仅仅是升值,其实是有双向的风险的,所以投资人更看重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和企业的基本面。汇率因素虽然重要,但却是第二位的。
多管齐下重建信用
主持人:要吸海外引投资者的兴趣,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治理及QFII制度应该作何改善,您有何建议?
陶冬:不可否认,中国资本市场依然是一个发展初期的市场,还存在很多的结构性缺陷。
我认为资本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信用的重建,这包括监管部门信用的强化和企业信用的重塑。资本市场不是一个圈钱的地方,而是大股东募集小股东,共同发展企业,共享企业成长果实的平台。同时,投资者也需要更加理性地参与资本市场,在投资中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管治风险。
胡祖六:中国资本市场要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就应该为公司上市提供一个融资顺畅、市场参与者诚信的良好的市场环境。
IPO询价制度改革非常必要,但这只是完善IPO定价方式一个好的开端。在西方,公司IPO的定价主要是根据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政府行政功能还是太强,价格、上市地、发行量都不应该受到行政干预,否则就会令定价不能反映公司真实的价值。希望改革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上市公司、投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磋商定出价格。
陈昌华: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账目一塌糊涂。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既然没办法避免,那就只能严惩。A股市场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有权对A股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70多家,我认为应该减少到15家,制造出中国的四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师的公信力。
袁淑琴:除了要加强监管外,从业人员的操守和投资者的理性也非常重要。中国资本市场要做大,需要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共同努力。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0 09:31 】
到中国股市来淘金
本报记者 李昌鸿
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海外投资者均在热捧中国机会。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中国股市同样充满了淘金机会。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国民经济上半年增长平稳,GDP同比增长9.5%,下半年GDP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另外,在未来10年中,中国经济仍有可能保持7%-7.5%的增速,这种良好的预期为国内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上升空间。
哈继铭称,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市发展相当有利,它将使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得以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将与全球接轨,市场透明度增加,投资者信心出现回升,从而会扭转以前中国股市屡创新低的不利局面。
国泰君安(香港)研究部主管蒋有衡也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市是利好,在中国股市迈向全流通后它使国内上市公司的估值向国际看齐,同时还将加速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
哈继铭告诉记者,在他与众多海外机构的接触中,他明显地感受到众多QFII对投资中国股市的热情,很多机构希望能尽快获得新的额度。他认为,由于股权分置改革何时完成目前还具有不确定性,这期间的不明朗因素可能会让部分投资者持观望态度。
哈继铭说,股权分置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包括海外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投资时机,进入太晚将错过投资收益上升的绝佳机会。他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将会迎来全面上涨的局面。
事实上,目前已有不少上市公司正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它们本身基本面良好,其中许多公司包括不少蓝筹公司的股价均跌破了净资产,这都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了价值发现的机会,众多QFII机构盼望尽快地增加投资额度即是一明证。
蒋有衡认为,从原则上讲,价值最重要,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经过大跌后更具有投资价值。他表示,从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上看,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在股价下跌过大的情况下,已经具有买入价值。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陈昌华认为,2005年第二季度,摩根士丹利MSCI中国指数上涨了3.3%,与亚太股市的表现保持了一致,从整体来说,中国股市的价值是没有改变,甚至与亚洲其他地区的股市相比较而言,中国股市显得更具有投资价值。
在中国7月底将人民币升值2%以后,中国资产对海外投资者更具吸引力。蒋有衡认为,人民币升值2%后,中国国内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相对上升了,因而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投资中国股市的风险溢价降低了。摩根大通认为,人民币升值后,由于人民币更具购买力,中国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将依然保持强劲;人民币升值将利好亚洲消费相关股份,摩根大通看好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本土股份,如金融、地产及消费品股;摩根大通还认为,不论今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演绎,今年中国股市中最牛气十足的部门依然是石油、上游原材料和自然资源。
中国评级频获上调
评级机构穆迪昨天发表报告指,随着亚洲区内经济改善,亚太区银行业前景更为明朗,因此调高区内银行信贷评级的个案,多于调低评级的个案,而且,该趋势今年将持续。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前景展望为稳定至正面。并表示,中国政府加快银行体系重组降低了中国银行体系的风险,2004年中开始的宏观调控将有助于银行业的长远发展。
最近,除了穆迪,三大国际信贷评级机构中的另外两家,最近也先后上调了中国多家企业评级。8月2日,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惠誉国际将中国招商银行的信贷评级从D/E上调至D,并确认了招商银行3的评级。7月20日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更将中国主权评级由BBB+调升至A-;同时将香港外汇评级,由A+调升至AA-。多家中国内地及香港企业评级同时获得上调。
大量资金流向亚洲
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马来西亚改盯住美元为盯住一篮子货币后,投资者对亚洲证券投资基金兴趣大增。新兴投资组合基金研究公司跟踪的亚洲(除日本)基金在随后两周获得的资金净流入连续创出新高。
新兴投资组合基金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在截至7月29日的一周里,管理着484亿美元资产的亚洲(除日本)基金获得了3.7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是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量第三大的一周。日本股票投资基金也受益于人民币的升值,获得了6860万美元的资金净流入。
上周,新兴投资组合基金研究公司跟踪的亚洲(除日本)股票基金更获得了4.746亿美元的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资金净流入。日本股票投资基金也获得了1.30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创今年次新高。
巴曙松:QFII投资额扩大是必然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表示,从国际经验看,QFII投资额的扩大是证券市场稳步开放的必然趋势。
他说,以韩国证券市场为例,1992年后境外投资者连续十年保持资金净流入,累计总额为468.8亿美元。
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大幅增加,对市场影响力相当显著。例如随着韩国证券市场的成长,三星电子等半导体板块股及绩优股成为境外投资者追捧的热点。此外,外资机构的换手率远低于韩国市场的整体换手率,说明境外投资者一般更注重长期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市场波动、稳定市场的作用。
巴曙松指出,QFII制度的建立不仅意味着境外资金的流入,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外资的进入,有助于引导新兴市场投资者培养国际化的投资视角。长远来看,会增强本国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连动性。
华生:中国市场对外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表示,从他和海外机构投资者交流的情况看,他们对投资国内证券市场有浓厚的兴趣。
华生认为,目前外资最主要是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认为中国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境外那些管理着大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要为持有人带来回报,就一定要采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必然会把一部分资产配置在中国。境外投资者做出的这种决策有时可能与当地资本市场的关系比较有限,因为他们不能把投资全放在美国或欧洲。
华生说,如果A股市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市场化,外资所面临的不可控因素就会越来越小,这样他们也会更加敢于加大投资比例。他认为随着A股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汇率机制的调整和外汇管制的改革,海外资金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是必然趋势。
华生强调,境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并不必然表示认可A股市场当前的估值水平。事实上,在股改之前,QFII已经开始投资A股市场了。
宫里启晖:A股上涨需要更好的故事
日兴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代表宫里启晖称,A股市场目前的主要特征是流动性不足导致了继续下跌缺乏动力,在此阶段,宏观经济的表现对A股短期走势影响不大,短期市场的涨跌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他认为短期来看,市场的机会存在于超跌股和预期有较好补偿方案的公司中,但从长线来看,A股上涨需要有更好的故事,而股权分置改革和人民币汇率改革都只是发动的引擎而已。
宫里启晖表示,A股的估值目前走入了误区。他说,目前A股市值约4000亿美金,而美国上市的GE和艾克森石油的总市值约为8000亿美金,难道1348家公司不如两家公司值钱吗?他称,从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国际资本对本土金融市场建设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引入QFII制度,目前虽只是开了个小口子,但也必将对A股合理定价产生积极作用。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2 10:30 】
QFII认可A股投资价值 二级市场大量入货绩优股
摘自:京华时报
2005-08-12
就在国内投资者围绕A股投资价值而纷争不休的时候,QFII却一直坚持在二级市场大量入货,一批批绩优股正不断地纳入他们的视线里。
最新半年报统计数据表明,截至8月10日,在已公布的435份半年报中,QFII占有30家公司的65个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席位,持有股份合计为13155.11万股。而在2005年一季度报告中,这435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仅有26家公司的47席被QFII所占据,持有股份8314.59 万股,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36.17%和58.22%。
另据了解,当前,迫切进入国内A股市场入货的QFII资金远远不止这些。在今年7月份有关部门宣布增加60亿美元额度的消息公布后,几乎所有的QFII都表示希望获得更多的份额。第一家QFII机构瑞士银行中国部主管袁淑琴说:经历酸甜苦辣后,A股市场现在已经处于发展的最佳时机。
不过,QFII二级市场大量入货并不是盲目而为,而是围绕他们所确认的价值投资标准来操作。一位外资机构研究主管就表示,尽管A股公司良莠不齐,但树大有枯枝,存在质量很差的公司完全是正常的现象。事实上,目前A股与H股的价格已经非常接近,特别是好公司,基本没什么差别。此外,投资并不是看可以投资的公司数目,而是看可投资的权重,目前,国内25%的优质公司占到了市场75%的权重,这表明市场已经有能力区分公司优劣。
对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得知,尽管QFII所涉足公司的行业不同、市值不同,但业绩均较优良,盈利增长能力也比较强,在各行业中一般居于一定优势或龙头地位的个股,依然是QFII的最爱。从QFII投资领域来看,与消费升级的相关行业已占有较大比重,像医药、食品饮料、能源电力等行业已大有替代周期性行业的趋势。
此外,有关统计数据还表明,在QFII持有的30家公司中,2005年上半年每股收益平均为0.23元,最高的为邯郸钢铁(资讯行情论坛),每股收益0.508元;新现或重现QFII身影的11家公司,每股收益平均为0.20元;而已公布半年报的435家公司,2005年上半年每股收益平均仅为0.12元。
而另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QFII对一些个股开始扎堆。在30家公司中,瑞贝卡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有6席被QFII占据,而在2005年一季度时仅为3席;新兴铸管、新钢钒、海螺型材、锡业股份、古越龙山、长春燃气等6家公司,其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均有4席是QFII。
此外,申能股份等5家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个股中也出现了QFII机构扎堆的现象。相比半年报的持股量,两大QFII花旗和瑞银在申能股份股改停牌前增持了公司股份合计317万股,目前,两家QFII所持申能股份总计1979.31万股。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4 10:02 】
QFII60亿配额将开闸 倾向投资股市的QFII账户
摘自:财经时报2005-08-13
据外管局一位官员介绍,在人民币汇制改革正式启动的前两天,他们注意到,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大量抛售所持债券和基金,转而增持股票。
截至8月10日,已公布半年报的435家公司中,QFII共持有30家上市公司1.3155亿股。而在2005年一季度,这一数字仅为8314.59万股。
中银国际有关人士透露,一家外资投行近日试图用部分QFII额度购买国内基金,但遭到拒绝。海外客户普遍认为,目前的中国股票市场更适于直接投资股票,而非基金。
其实,倘若最近参加国内证券界人士的聚会,听到最多的话恐怕就是:“中国股市新一波行情,全让QFII占了便宜。”
与此同时,作为流通股东的QFII,他们的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普遍反应是“中国疯了”。在QFII看来,这让他们有了投资预期之外的收获。
此前,证监会公开表示,将扩大QFII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额度。目前,QFII的40亿美元投资额度早已用之殆尽,新增额度将为60亿美元。
外管局一位官员称,60亿美元额度很快将开闸,但发放有一定原则。比如,外管局倾向于将更多的额度发放给直接到中国股市进行投资的QFII,而非一些“代客理财”的QFII账户。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16 09:07 】
首只QFII中国A股基金“现身”沪东重机半年报
摘自:东方早报 2005-08-16
首只以QFII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A股基金,日前现身上市公司半年度报告。昨晚沪东重机(600150)发布的2005年中报显示,日兴AM中国人民币A股母基金以持股258.35万股,成为该公司第八大流通股东。
记者对比沪东重机的一季报报告发现,日兴AM中国人民币A股母基金还未“现身”十大流通股东席位,但截至今年6月30日,该QFII的持股量已达到258.35万股,成为沪东重机的第八大流通股东,以及公司的第十大股东。
此外,沪东重机的流通股东席位也出现机构增仓现象,一季度时社保104组合基金以344.08万的持股数位列第一大流通股东;到半年报时,招商先锋基金以441.6万股位列第一,同时还新增加了华夏回报基金、社保110组合基金等机构股东。
沪东重机的中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9亿元,其中净利润5307万元,同比增长117%;每股收益达0.22元,同比增幅也达117%;截至6月底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8.41%。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船用柴油机的设备制造。
据悉,日兴公司中国A股母基金共2亿美元份额,以QFII形式投入国内A股市场,并于今年3月投下第一单。这是我国首个以QFII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A股基金,也是首个以QFII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开放式基金。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59年,是日本三大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管理资产800亿美元。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21 15:15 】
“QFII下的蛋” 中国股市路线图清晰
经济观察报记者 郭宏超 特约记者 谢燮
情形似曾相识。中国股市投资者信心丧失殆尽,提振无力,与当年亚洲新兴证券市场如韩国、中国台湾市场大跌之后的局面如出一辙。
我们不得不注意的另一种现象是,QFII在那些市场上择机进入,成功抄底,迅速成为主导力量,进而随着股指上扬而获利丰厚。
现在,当国内股市在千点附近徘徊的时候,当国内机构投资者还在犹豫不决地观望的时候,QFII开始大规模地进场抢筹。
中国股市会是一个例外吗?QFII会不会成为未来中国股市路线图的勾画者?
QFII成投资主角
从7月21日起,上证A股连续六天走出阳线,其中三天的涨幅在20点左右。但是在前台表现活跃的依然是QFII。
而上市公司一季度报告已经显示了QFII的行动。当时,QFII重仓A股的数量已达到80只,持仓数量增幅达159.3%。而在二季度,QFII的表现更加瞩目。古越龙山、新兴铸管和新大陆半年报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QFII的身影同样出现。
亨通光电、七匹狼和凯诺科技均披露雷曼兄弟在公司股改方案出台之后有增持行为。凯诺科技披露,摩根士丹利和雷曼兄弟两家QFII开始持有该股,目前持股数分别为55万股和34.999万股,均在公司前二十名流通股东名单内。
而从股改公告日截至持续停牌起始日,七匹狼涨幅4.47%,凯诺科技18.77%,亨通光电6.87%。
与市场连续下跌,部分基金公司的恐慌性抛盘形成对比的是,数据显示,20多家QFII已经出现在8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持股市值达到了28.72亿元。目前QFII已经达到近30家4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天一证券的研究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前期国内的基金在抛售股票,包括股改公司的股票,导致市场一路下跌。但我们跟踪发现QFII一直在增持。”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QFII现正大量买进封闭式基金。”长盛基金副总经理陈礼华直言。
数据表明,去年开始,QFII大举介入封闭式基金。54只封闭式基金中,QFII共在34只年报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2004年末,QFII合计持有这些基金5.323亿份,同比增长8.73倍。其中四季度新进的封闭基金达到了23只。
“非常专业!”陈礼华赞叹道,“目前即使股市在1000点不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也会有10%的收益,只有股市跌到700点才会出现真正的风险,而现在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相反,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在基金方面的投资行为指示,“折价率高的基金要限期抛出,折价率低的才能进。”
“前期QFII把大量的资金投资在债券和货币基金上,他们可能更多地是赌人民币升值。当这个政策释放之后,这些资金开始向股市转移,近期对股票和封闭式基金的大幅增仓即是明证。”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政策释放
“很多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在1500点和1300点极力做多,等股市到了1000点时,他们却又大肆沽空。”一位市场人士笑称。
而与这种行为同步进行的是,监管层在6月初和7月初释放了大量的利好政策。6月5日,证 监会主席尚福林与副主席桂敏杰专门出席第29次基金联席会议,透露了允许上市公司回购等“八种兵器”。随后相关政策密集发布。
7月11日,证 监会联合国务院再推利好组合,大致归纳为两类,一是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二是扩大市场资金来源。
“可以说监管层对市场的维护已经尽力,很多人都在说政策失效,其实其效应都会有个缓慢释放的过程。”证券业协会的一位人士直言,“这个时候就要看投资者的判断了,当整个市场环境在缓慢变化的同时,能不能抓住机遇的确是一个考验。”
QFII们正在抓住这个机会。“很多基金经理根据宏观经济来判断是没有错,但是他们却在错失良机。”天一证券人士判断。而一位基金经理对宏观经济的希望又开始点燃,他认为国家统计局年中的数据和一些上市公司半年报的业绩反映宏观经济还处于一个不错的水平。但是,上半年基金公司的减仓,却成为QFII增仓的大好机会。
“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大盘蓝筹股受到追捧可能恰恰反映了这种投资方向的混乱。”上述证券业协会人士指出。而一位基金公司的高管也表示,基金经理的情绪和想法天天在变,这与QFII的一从贯之形成了强烈对比。
人民币升值再次给了QFII一个机遇。“这是一个好消息,”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师及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认为,“现在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有利于QFII扩容和QDII加快进程,这对A股、H股都有好处。”而且,随着人民币升值和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中国股市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大为减少,再加上市场估值的降低,都增强了海外投资者的信心。
“从今年5、6月份开始,海外的投资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兴趣就已经非常大了,他们进来并不只是从升值上获益。”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持有近似的观点。
外资发动行情?
QFII的判断和中国股市的微妙变化,正使得他们在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大的机遇。在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股市上,QFII曾经采取了同样的开始。
从1990年2月至10月,中国台湾股市泡沫破裂,加权指数由12682点高位降至2485点,跌幅超过80%,台湾当局决定引进QFII。虽然QFII进入一开始甚至出现微亏,但他们坚持了这个方向。此后QFII在台湾股市的成交额和持股比例不断上升。伴随着1995年台湾电子产业的腾飞,股市大涨,QFII获利丰厚。而台湾股市原先的一些投机的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甚至消失。
整个亚洲新兴市场大部分都走过这条道路。从1994年起,韩国股市经历了四年下跌,期间韩国政府8次提高QFII额度,1998年5月之后全部放开,当年6月份开始韩国股市开始大涨,一年多时间韩国KOSP指数上涨了125.5%,QFII获益惊人。
“目前中国股市也在呈现这种迹象,QFII新增60亿美元额度正在等待外管局的批复。中国股市会不会也要靠外资来发动新一轮的行情?我敢说目前条件正在聚集。”证券业协会人士判断说。
自2003年下半年首批QFII进入国内A股市场以来,QFII们便表现积极。当时,瑞银高调祭出价值投资的理念,应者云集,并开始在中国股市生根发芽。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奉价值投资为圭皋。第二年,QFII们则开始悄悄把资金囤积在债券和货币基金上静待人民币升值时,国内基金业已经深套在股市里。今年,“当QFII成规模进入股市时,包括大量的保险资金在内的资金都去买了长期债券。而目前长期债的收益率已经从5点多跌至4点多。”一家基金公司的高层感叹,“看看债权市场就知道,中国股市不缺乏资金,缺乏的是判断。”
“QFII将会主导中国股市,尽管有些人担心,但可能渐渐会成为事实。”天一证券人士指出。他同样表示,台湾股市自然人投资者比例占80%以上,外资法人投资者仅占约3%左右,但是,岛内投资者的投资决定受外资的影响极大。
华泰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台交所每月均公布外资买卖情况,外资进出对股票的涨跌有着明显的引领作用,一般中小散户只要从外资的进出情况便可以判断大势和后期投资热点。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8-29 17:35 】
QFII加快布局中国股市 狂吞封闭基金和G股
证券日报 张亮 2005-08-29
做的不说,说的不做。与当初高调下单A股相比,今天的QFII似乎低调了许多。
然而,QFII毕竟是QFII,就在境内机构还在对A股的整体估值争论不休的时候,他们已悄然加快了布局中国股市的步伐。
“QFII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和渗透已经无孔不入。当A股市场走势尚不明朗的时候,他们把大量的资金投资在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上,押宝,不但逃过股市一劫,还获得不菲收益。当汇率改革措施明朗后,QFII又趁市场犹豫不决时,抄底遍地黄金的A股市场,而部分QFII更因此前大举介入封闭式基金而斩获颇丰。”一位业内专家如此评论。
狂吃封闭式基金
从已披露的封闭式基金2005年半年报看,今年上半年QFII大举增持封闭式基金,已成为封闭式基金最大的买家。
半年报显示,在去年底还排在基金同德持有人第五位的瑞银增持近3700万份,一举坐到榜首位置。花旗与荷兰银行也分别增仓3556万份和1326万份,成为该基金的第三和第八大持有人。
原本已被花旗和瑞银重仓持有的基金同智,如今又迎来了荷兰银行。
同样又是这三家QFII,对基金鸿飞的持仓量在半年间增加了接近一倍。
30亿大盘的基金同盛在去年底时,仅有瑞银出现在榜单末位,而报告期内高盛和荷兰银行已经占据了最后两名的位置。
另外,博时旗下的基金裕元、基金裕隆和基金裕华也都出现了QFII的身影。
有专业人士认为,QFII大举增仓封闭式基金,说明QFII看好A股市场前景。因为,如果看好大盘,就没有理由不看好高折价率的封闭式基金。
大手笔买进G股
QFII对G股也偏爱有加。
有关人士日前透露,目前QFII重仓A股的数量已达95只,持仓数量增幅高达159.3%。
据了解,长江电力提出正式股改方案并复牌的当天,共成交1.2亿多股,成交金额超过10亿元,占上海市场当日总成交金额的近20%。而当日长江电力成交量暴增的原因,就是机构投资者的大进大出。其中,国内部分基金和广大中小投资者大力抛售,而瑞银、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数家QFII却在大手笔买进,逆势而为。
“如果说中国股市政策的因素很多,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近年来最大的政策利好;如果是市场创新,股权分置改革也是增加市场流动性的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摩根士丹利中国公司研究人士HowardSnyder日前表示。
他说,时间会证明,这次变革对中国股市是一个积极动作,而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中国市场5年来最好的一次机会。
另有业内专家指出,事实上,QFII自进入A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中国股市股权分置的特殊情况,因此在判断公司投资价值时并没有考虑对价因素。因此,股改过程中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对QFII们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新增额度心切
据记者了解,QFII希望新增投资额度的心情,从未像现在这样急迫。
在7月份有关部门宣布增加60亿美元额度的消息公布后,几乎所有的QFII都表示希望获得更多的份额。瑞银、花旗、高盛、恒生、美林、里昂等等,不论是进入国内较早已获较大额度的老牌QFII,还是去年底才获批QFII资格的新来者,几乎都在积极申请,以便能更好地抓住目前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QFII额度已达8亿美元的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更是多次高调地表示,瑞银希望下一轮能新增2亿至3亿美元的额度。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QFII在二级市场的积极表现,也有向管理层示好的意图。因为,尽管中国证监会提出了将QFII的投资额度从40亿美元提高到100亿美元的政策意向,但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外管局的态度。而QFII在这个时候积极参与试点股,表示自己能够为股权分置改革做贡献,也就增加了获得扩大投资额度的机会。
如果QFII额度增加到100亿美元,其力量不可小觑。“很难判定将来QFII会有多大力量,但如果其投资理念有大批资金追随,力量就会被放大。”投资总监刘青山如是说。
体味QFII精髓
随着投资额度的增加,QFII影响力日益扩大,他们的一举一动无疑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有业内专家指出,QFII新进驻和增持的股票一般都是以企业的基本面为支撑的,而且投资周期较长,基本不会通过波段操作来获取收益,投资者可跟踪其重仓股相机投资。
而QFII对中国股市大势的把握,更值得我们去用心体味。
曾记否,2003年,瑞银高调祭出理念,应者云集,并开始在中国股市生根发芽,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奉价值投资为圭皋。第二年,QFII们开始悄悄把资金囤积在债券和货币基金上静待人民币升值时,国内基金业已深套在股市里。今年,当QFII成规模进入股市时,包括大量的保险资金在内的资金都去买了长期债券,而目前长期债的收益率已从5%点多跌至4点%多。
由此看来,中国股市不缺资金,缺的是判断。学习QFII投资理念的精髓,国内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尚需潜心领会。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9-05 12:37 】
QFII来到期货业 国内存在的代理外盘企盼合法
经济观察报记者 李欣 唐君燕
外资借道港澳进入内地期货市场变成现实,内地期市对外开放由此迈出实质性步伐。
2005年8月26日,中国证 监会网站上《港澳服务提供者申请期货经纪公司股东资格审核》(以下简称:《审核》)悄然发布。这一审核细则的出台,终于让“港澳和内地合资期货公司”有迹可循。
此时,距监管部门最近一次关于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期货市场的表态仅仅三个月。5月28日,中国证 监会期货部主任杨迈军在第二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透露,证 监会将研究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期货市场,尽快出台港资、澳资参股国内期货公司的实施细则。
一年等待
《审核》的问世,终于让徘徊于内地期货市场门外的港、澳服务提供商以及外资不再等待。
本报从多家境外机构处获悉,目前这些正在积极备战内地期货公司外资股东资格申请。只要进展顺利,首家合资期货公司不久将浮出水面。
按照细则规定,只要持有香港证 监会牌照、或在澳门金融管理局登记并符合中国证 监会规定条件的中介机构,可以在内地设立合资的期货经纪公司,其中境外持牌中介机构拥有的股权比例不超过49%(含关联方股权)。这意味着只要在香港或澳门地区有注册子公司的境外金融机构都有条件申请合资公司股东资格。
细则出台后,谁能够率先获得资格成为焦点。在这些境外机构中,荷兰银行和美国瑞富集团(REFCO)无疑最受关注。荷兰银行有关人士向本报表示:“我们希望能够顺利成为第一家合资期货公司股东”。
而在目前尚未完全开放的中国期货市场外面,却早已门庭若市。各大公司的分支机构、代理处早已完成了各自在中国内地期货市场的前期布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国内期货公司名义上是与港资公司合作,但有一些(港资) 背后都是欧美公司,而几乎所有的知名海外期货经纪商或交易商在港澳地区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
美国瑞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总裁汪炳良先生曾向本报表示,希望通过和中国期货公司的合作,瑞富能够给中国期货公司带来如下的改变:首先是向国内一些公司提供先进的管理和运营体系,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第二,对国内期货公司的一些新技术的运用方面。第三,对公司的产品线以及员工的培训,服务客户和销售上的技能,研发研究和市场分析方面带来瑞富的帮助。
国内期货公司亦对《审核》充满了期待。经易期货副总表示,“在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8年治理整顿、前两年刚刚走出低谷,今年重新陷入市况迷茫的时候,中国证 监会及时出台《审核》,对于中国期货经纪行业,无异于大旱甘霖、雪中送炭。”
港澳热情
或许是内地太大的市场实在充满诱惑。早在CEPA出台伊始,已有心急的港资公司就已经在公司内部成立相关部门,专门研究内地期货公司有关资料,和进入内地市场的路径。
“针对内地客户比较关心的商品期货和能源期货,我们也想在内地做相应地经纪服务。”一位香港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
“香港期货行业本身并不是很发达,主要经营的是外盘。尽管如此,从人才角度来说,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有一些公司也会聘请香港高管过来,进而尝试‘港’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一位国内期货人士指出,“但就目前来看,内地期货公司的洗牌还没有结束,因此对港澳资本的吸引力还很有限。”
北京德润林公司期货专家李磊认为,国内期货界普遍对香港本土期货公司不是很感兴趣,原因有两个:一是港澳的经纪商和国内的经纪商之间,业务本身没有太多的重合点。国内公司只是希望借助国际公司的通道、借鉴公司管理经验,特别是风险控制,内控制度等;二是国内的期货公司如果要合资,基本上是希望先引进资金和客户资源,然后才是能够走出去。国内公司希望在证 监会发放境外期货的经纪牌照之前,先拥有一个公开牌照,以吸引目前国内众多的地下客户,以及那些有意做外盘或者已经做外盘的企业。
反观港澳期货公司,一方面,他们没有内地需要的客户源,即企业级客户。因为企业级客户如果做外盘,最终还是绕到那些欧美国家的全球性的公司。另一方面,港澳资的公司中,真正的本土港澳资本,就是以从事所谓的二级代理公司和炒汇居多。而做商品期货代理的公司,绝大部分还是外资在港澳的分公司。
某业内权威人士为此提出质疑,究竟如何定义港澳公司的范畴?外资机构在港澳的分公司,算外资还是算合格的港澳公司?港澳资公司的定义还没有明确出来。“事实上,现在所有投资中国的境外期货公司,几乎没有一家是所谓的港澳资本,基本都是美国和欧洲的分支机构。”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这个细则的实际意义有待观察,至少要看到更多细则出台后,才能体会出来到底政策是个什么意思。”
“现在内地证券市场上投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了,因此我们更感兴趣的还是和境内券商合作,而非期货机构。目前,总部对投资内地期货公司这块也持暂缓态度。”香港某投资公司上海地区业务总监则告诉记者,公司希望能够在持股比例上占多一些。目前政策虽然有了,但公司对只参与一点点的股份不感兴趣。毕竟期货业务风险很大,希望能掌握控制风险的主动权。
细则愿景
业内人士透露,制定CEPA方案以来,内地已经有众多期货公司和香港期货行业频频互访。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发达地区的期货公司,有的甚至和香港期货公司进行了实质性的接触。
上海期货同业公会秘书长沈杰向记者表示,公会准备在11月1日组织上海期货公司参加香港和上海经贸交流。我们还是走积极交流的方式,主动同港澳等地公司、机构进行金融交流。
证 监会也一直在制定相关政策,放宽代理外盘交易。国内期货公司目前没有代理资格,需要借助国外公司进行代理。在国外做套期保值的国内企业,都是与境外期货公司合作,相应的佣金都被国外的公司赚取。内地期货公司希望通过合资,为国内企业和个人提供外盘代理服务。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公司董事长常清告诉记者,从理论上讲,外资进入中国期货业面临两个矛盾。十年来中国的期货业务,其中只有在一年当中是盈利的,国内期货公司一直是在为市场和交易所做贡献。那么,以逐利为目标的外资公司是否一定具有国内期货业的贡献精神?再有,外国企业由于都是全球性企业,他们都是在全球市场的运作。这便涉及了进和出的问题。究竟是把国外资本引进来,还是把国内资本引出去?这两方面还有待于未来实践中的观察。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指出,近期看,《审核》的推出,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有实质性的推动。“《审核》允许港澳资本参股国内市场,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参与内地期货交易,目前只是参股,而不是投资。参股后的合资公司运营规则,还有待相关细则出台。”
面对今年内地期货交易的尴尬局面,胡俞越表示,希望借助此次准入契机,进一步活跃市场,将内地市场规模做大。同时盘活国内一些资产,带来一些增量资金进场。希望可以借CEPA的东风,将国内市场上存在的“代理外盘”交易真正地“合法化”。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9-06 08:35 】
QFII:人弃我取 积极做多A股市场
2005-9-6
一、人弃我取 积极做多A股市场
统计显示,在沪深A股1364家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在十大流通股中QFII持股家数已达到93家,持股数66698.45万股。而在2004年年底,QFII持股家数仅有47家,持股数29699.75万股,持股家数和持股数均出现翻番迹象。与市场连续下跌,部分基金公司的恐慌性抛盘形成对比,人弃我取,QFII继续积极做多A股市场。
二、持仓相对稳定 调仓毫不手软
秉承价值投资理念是QFII所追求的目标,2005年上半年,QFII持仓保持相对稳定,积极增持行业龙头股的特征仍未改变。海螺型材、古越龙山、燕京啤酒、九芝堂、瑞贝卡、丰原生化等个股继续为QFII持有,其整体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均超过4%以上。在稳定持有价值股票的同时,QFII也积极调整持仓结构。上半年QFII对部分市场号召力极大但盈利处于高峰的蓝筹股进行了减持,最典型的是G长电和盐田港A,QFII已全部退出其十大流通股东行列。在大幅增仓股票中,G新和成、G传化等5家中小板个股均出现QFII的身影。另外部分盈利处于低谷的公司再度受到QFII的青睐,如海螺水泥,QFII在一季度积极增仓的基础上继续增仓至4000万股以上,占流通股比超过20%,而其中期业绩不足0.10元。数据表明,买入业绩稳定增长或处于盈利低谷的周期类股票是上半年QFII的主要投资思路。
三、弱化行业 稳扎稳打优质企业
从持股行业分布看,在QFII集中持股的公司中,行业特征并不明显,具有行业龙头地位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股票才是QFII的最爱。如被集中增持的长春燃气、通威股份等均是行业中优势企业,可以说中期QFII继续延续了稳扎稳打优质企业的投资风格。在QFII集中持股公司中,绩优公司被集中增持的迹象更为明显,在93家公司中,中期每股收益超过0.20元的公司近40家,同比净利润增长率超过30%的达到32家。瑞贝卡、新兴铸管、新钢钒、锡业股份、丰原生化等多家绩优公司,其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均有4席是QFIII。如此高度集中持股进一步佐证了这些公司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四、倾力出击 倾情参与G股板块
在股改试点初期,境内投资者一度纷纷抛弃试点股,而其时QFII却开始积极吸纳。半年报显示,G申能已有花旗和瑞银两家QFII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行列,G韶钢、G新和成、G传化、G三一、G龙盛、G中化和G华靖等个股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均有QFII身影,其中或是首次现身如G韶钢、G新和成、G传化,或是增持如G三一、G龙盛、G中化。由于股改后G板块的股价涨跌将更多地依赖公司基本面,深谙投资之道的QFII对该类个股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 郝国梅   上海证券报 华泰证券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9-06 09:40 】
增持"A+H"公司 外资借道QFII参与股改?
证券时报 万鹏 2005-9-6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外资大行正试图通过QFII买入某上市公司具有投票权的A股,争取在股改相关股东会议中赢得主动。对于消息的真实性,某券商在询问相关外资大行后就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也有券商研究员认为,不排除这一可能性。
杠杆效应明显
西南证券研究员周兴政表示,就外资借道QFII买入A股以获得投票权这一操作手法来说,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目前不少QFII机构本身就是H股市场的大鳄,在H股市场具有相当的话语权,如果能推动一家A股上市公司向H股股东支付对价,就可以形成强烈示范效应,从而在H股市场获得意外之喜。
实际上,对于许多“A+H”公司来说,H股的发行量远大于流通A股的数量,投票权的杠杆作用明显。世纪证券研究员万文宇认为,“A+H”公司的杠杆效应将为外资借道QFII行使表决权提供较大的吸引力,尽管目前A股股价整体高出H股一截,但考虑对价因素,买入一些具长期投资价值的A股仍不失为一个进退皆宜的选择。
QFII增持“意在沛公”?
在前两批股改试点公司的投票中,仅有两家机构投资者投了反对票,其中之一就是瑞银,该QFII位列G长电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第九席,其持股中有2601万股投了赞成票,另486万股投了反对票。可见,具有私募性质的QFII在股改投票中更多地要听命委托人的意见。这也使“A+H”公司的股改投票结果有着更多的变数。
半年报显示,共有4家“A+H”公司的A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QFII的身影。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外资大行的努力最终奏效,这将是在不违反现行政策的基础上,H股股东争取自身权益的一种新途径,符合市场化的原则。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9-07 16:00 】
QFII新增额度第一单浮现 恒生获批5000万美元
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 禹刚 2005-9-7
市场颇为关注、本报一直跟踪的QFII新增60亿美元额度一事,近日有了新的突破。《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获悉,恒生银行已经获批5000万美元的新额度,加上此前的5000万美元额度,其QFII总额度已经升至1亿美元。分析人士称,这是一个振奋市场的“开闸信息”。
《第一财经日报》从恒生银行香港总部了解到,新增额度的批文已经于上周到达。该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柯清辉(RaymondOr)昨天向记者证实了新增额度一事。记者随后致电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但没有得到正面的答复。
此前外管局另一位人士表示,在积极推动QFII工作的同时,对证 监会新批的共60亿美元额度,分批落实、确定额度等工作暂时还没有时间表,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进展。
今年4月18日,高盛获批了1亿美元额度,至此,26家QFII机构用完了所有的40亿美元额度。消息人士透露,在暂停审批QFII额度的四个月时间里,外管局和证 监会曾就QFII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评估,并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如何管理QFII流入、在规模上进一步扩大等等。此间的7月11日,为配合股权分置改革,证 监会宣布新增额度60亿美元,作为刺激股市的利好消息。
一位分析师表示,恒生获批新额度第一单,对整个市场而言,是看到了QFII“放闸”的信号,“汇改、股改后,QFII的一举一动将成为市场的关注重点。”
随着汇率机制改革和股改的全面推进,中国股市乃至中国资产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多家QFII表示希望增加额度。瑞银集团(UBS)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就告诉本报记者:“瑞银目前的QFII额度远不能满足国际客户的巨大需要。”她透露,瑞银的目标是再申请到额外的3亿到5亿美元的额度。德意志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QFII有了额度就等于有了主动权,可以选择用与不用、用在哪里及何时用。
QFII今年以来的表现比较积极。在股市尚处于低迷时期开始建仓,进入了一些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之列;在股改试点阶段和全面铺开之后,QFII又开始扮演G股大股东。对于不被看好的封闭式基金,QFII也在大幅增持。2005年中期报告显示,38家封闭式基金的十大持有人中均有QFII的身影,比2004年底的26家增加了46%。而QFII的封闭式基金总投资额也达到17.1亿份,比2004年年底上升221.4%。
一直以来,市场和监管层都颇为关注QFII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从今年前两季度持股变化情况分析,QFII之间的投资思路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其选股思路也一度引发热论。一个例子是被国内机构投资者抛弃的海螺水泥(600585.SH),其今年上半年每股收益0.086元,创出了近几年低点,但同期QFII却在大幅增仓。截至6月30日,四家QFII出现在海螺水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名单中,共持有其4017.46万A股(流通股比例的20.09%)。而对于兖州煤业(600188.SH),QFII的笔法却恰好相左,今年第二季度,德意志银行和瑞银分别减持148.33万股和73.45万股,而花旗则增持415.45万股。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9-08 10:04 】
昨重返千二关前 QFII集体买股票向管理层示好
北京晨报记者 高翔 2005-9-8
昨日沪深两市大盘上午震荡回升,下午在跌落至1170点附近后出现反弹,收于1194.31点,最终上涨30点,距离1200点关口只一步之遥。
前日向记者透露机构大分歧的基金经理赵先生昨日一收盘就兴奋地致电记者,并再次透露核心消息:“周二的中阴线让国内绝大多数股评家信心丧尽,今日的中阳线却是QFII和新基金用买单向市场表决心。”
来自国家外管局的消息显示,60亿美元的QFII新增额度已经开始审批。恒生银行最先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额度,其他QFII也在积极申请之中。此次开始审批新增额度,是证 监会7月份宣布在原有40亿美元额度上再增60亿美元表态后第一次付诸实施。
“这次我们申请的额度是7亿美元,申请应该已经递到国家外管局了。不过,这7亿美元估计连境外原有的老客户都不够分。”一位与扬子基金相关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早在数月前,富通集团旗下的扬子基金就用光了1亿美元的额度,当时的仓位已超过99%。
很多QFII都面对这种“等米下锅”的窘境,一方面境外投资者争先恐后要投资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却又得不到更多的投资额度。嘴边的高额管理费、手续费吃不到,是目前已获资格的26家QFII着急的真正原因。
一位所在基金公司股东有QFII额度的人士表示:“恒生银行5000万美元实在太少了,好多QFII其实都羡慕会‘做人’的瑞银。”在他看来,一开始高调建仓并公布买入股票明细的瑞银,之所以能获得40亿美元额度中的8亿美元,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而按照赵先生的解释,昨日返身向上的买盘,就是QFII向管理层开始审批额度的一次集体示好,与瑞银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此前市场一直诟病QFII拿着40亿美元额度却只把30%的头寸放在A股投资上,根本没必要再批更多额度给他们。因此,昨日QFII对二线蓝筹股的出击其实是一次成功的操作,一是向市场表明了对A股的看好,二是向管理层表明了积极投资股票的高姿态。
消息显示,昨日涨停的山东黄金(UBS半年报持股388万股)、涨幅超6%的振华港机、瑞贝卡等的上涨动力都来自QFII加仓或新开仓的买单。赵先生向记者透露,昨日为二线蓝筹股走强做出贡献的除QFII外,还有一些近期新发行的基金,不少重仓股的上涨之中都有他们的买盘。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9-08 10:31 】
QFII新增额度审批开闸 规模扩大到100亿美元
北京娱乐信报 2005-09-08
60亿美元的QFII新增额度审批工作已开始启动,加上现有40亿美元额度,QFII投资A股规模将达到百亿美元。
记者昨日从恒生银行获悉,该行前一日已经接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复,获准追加QFII投资额度5000万美元,从而使其QFII投资额度由原来的5000万美元增至1亿美元。这也是暂停审批QFII额度之后首家获得新增额度的境外机构。
作为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系列配套措施之一,中国证监会在今年7月份宣布,将在现有40亿美元QFII额度的基础上,再增加60亿美元的QFII额度。而原有40亿美元的QFII额度已于今年4月被恒生银行、德意志银行等26家获得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所瓜分,其中瑞士银行有限公司所获QFII投资额度最多,为8亿美元。
恒生银行有关人士昨日告诉记者,恒生原先获批的5000万美元的QFII额度主要用于满足本行客户的投资需求,目前已经用尽。
外汇局一位官员也向记者证实,恒生银行是新增的60亿美元QFII额度内首家获得增加额度的QFII。这位官员同时表示,目前还有许多QFII正在积极申请新增额度。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获得QFII资格需要证监会审批,手续相对繁琐,因此,其他境外机构希望获取QFII资格并分享扩容的60亿额度的难度比较大。
我国的QFII制度在2003年5月正式启动后,截至2005年4月底,累计有26家国际知名的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并获得4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9-09 10:28 】
QFII对A股兴趣越来越浓 纷纷争抢60亿新增额度
第一财经日报 2005-09-09
人民币升值就像前期一系列利好的临界点,引爆了沉寂已久的市场信心,场外资金已开始放弃观望,加快了入市的步伐,而在这当中,QFII的动作既快且准又狠
“十年长线主流的关键就是货币”,一份记者刚刚获得的某国际机构投资报告毫不讳言人民币升值给国际投资者带来的吸引力,“而吸引大量资金流入的关键则是强势货币。”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在海外投资者眼中,中国股市正处于投资价值回升的前夜。
“春江水暖鸭先知”,用这句话形容QFII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今年4月,26家QFII机构在用完40亿美元的额度后,纷纷表示将申请更多额度。本报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恒生银行已经抢得新增60亿美元额度的第一单。
全球投资机构公认为“全球十大技术分析师”之一戴若·顾比(DarylGuppy)在上周六的北京投资推介会上,也明确表示:“中国股市正处在一个长期牛市和短线回落的上涨之中,货币是这次行情的主要因素。”
6月刚上任的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市场部主管李晶(JingUlrich)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两个多月,我见了全世界几百个主要的基金经理,谈的就是投资中国的兴趣,”她透露,汇改之后,全面股改随之铺开,现在“他们对A股很感兴趣”。
瑞银(UBS)则更为迫切,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也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的额度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客户的需求,瑞银的目标是再申请3亿至5亿美元。目前瑞银是所有QFII中获批额度最高的一家,累计获批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据袁淑琴此前披露,瑞银购买的A股有100只左右,同时还投资在30多只可转债和40多只股票基金上,而股票投资的比重则在80%左右。而在基金同德的前十大持有人中,瑞银以6033万份持有量居第一位,这也是QFII首次成为封闭式基金第一大持有人。
以昨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收盘价8.0945看,仍比7月21日收盘价8.2765累计上涨2.2%;从股市看,7月21日上证综指收于1020.63点,而昨日则收于1194.41点,涨幅为17%。
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币升值就像前期一系列利好的临界点,引爆了沉寂已久的市场信心,场外资金已开始放弃观望,加快了入市的步伐,而在这当中,QFII的动作既快且准又狠。
从上半年股市处于1000点附近的冰点时,QFII就已经开始大举吸筹,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大笔资金更是潜入可转债封闭式基金当中。不止一个投行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人民币汇率按市场需求动起来后,其直接影响就是货币政策更趋灵活,宏观调控的禁锢得以解放,从而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也成为现实。
据统计,QFII在38家封闭式基金的十大持有人中现身,比2004年底的26家增加了46%。而QFII的总投资额也达到17.1亿份,比2004年年底猛升221.4%。海通基金一位分析师表示,在二级市场QFII大举买入即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以现在的高折价率看,封转开后以净值价格赎回,盈利可观,此外还可以享受高分红率。
“有较强的定价能力的上游企业,以及垄断性的企业,像电信和石油天然气业,还有包括港口,高速公路等,都为国际投资者所看好。”李晶告诉本报记者。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的一份调查显示,人民币升值后使市场对中国内地的股票产生了新的兴趣,专门投资内地股票的共同基金自人民币升值以来上涨了4%。该调查还认为,“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和最有前景的新兴市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惊人,贸易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准备到海外扩张,投资者对中国股市重燃兴趣。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9-13 11:38 】
QFII抢权含H股之A股 意欲为H股争利?
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2005-9-13
全面股改后的首批名单不出意料地未见一家含H股或B股的上市公司。有香港媒体报道称,境外基金正在借QFII买入华能国际(600011.SH)等含H股公司的A股,以获得对股改方案的话语权,达到H股同样获得对价补偿的目的。但是业界人士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QFII筹码分散且空余头寸不多,因此对股改影响有限。
上述报道的焦点则落在31家H股中的华能国际,以及三家拥有QFII牌照的国际大行瑞银集团、摩根大通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身上。“这些大行中尤其是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持有大量的H股,H股股东是否能在股改中获得对价关系甚大。”深圳一位投资界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股改是以A股市场相关股东协商为主,持有H股的境外投资者买入A股是为了以此成为“相关股东”和获得“协商资格”。
华能国际2005年半年报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并没有QFII的身影,如果市场说法属实,那么QFII建仓只能是6月30日以后。而另两家备受关注的H股公司海螺水泥(600585.SH)和兖州煤业(600188.SH)则早已有QFII进入。今年第二季度,QFII大量增持海螺水泥,截至6月30日,四大QFII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合并持有流通A股的20.09%。持有兖州煤业A股较多的则是花旗集团。但是同样没有证据显示在6月30日以后QFII继续增持了上述两家公司的A股。
“不排除有资金想借股改投机,但是香港市场的大资金通常是长线持有H股,他们对抢权影响股改兴趣不大。我本人对内地的股权分置改革也没有太多关注。”投资于香港市场的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对QFII有意影响股改的说法表示了质疑。
“QFII没有太多富余的头寸用于‘抢权’,同时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投资A股的经纪费用高达2%,在交易成本很高的情况下为了并不确定的收益而换筹似乎并不值得。”上述负责人说。他认为,通过QFII下单买入H股公司流通A股的客户,也有可能只是为了以A股获得的对价补偿对冲持有相应H股的风险,而不是对影响既定的股改政策抱有希望。
在近期发布的股改文件中,除了五部委联合签署的股改指引提及含H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股改由A股市场相关股东协商解决外,证 监会与国资委稍后发布的管理办法,以及两家交易所的有关文件均没有涉及此类特殊公司的股改政策。市场人士甚至认为,为了慎重起见和保证改革总体的稳步推进,此类公司参与股改可能进一步推后。
西南证券研究境外资本市场的分析师周兴政认为,监管层和交易所可以考虑更多放权给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协商解决问题,自己只起到监管和服务的作用。
“H股、B股以及在美国发行的预托凭证到底给不给对价补偿,归根结底是股东之间协商的事情。监管层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尽最大可能防止因补偿纠纷引起针对内地上市公司或监管层的集体诉讼。”周兴政表示。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9-15 16:06 】
QFII增仓股值得关注
华泰证券 郝国梅
本周市场炒作热点除集中围绕股改题材外,部分业绩优良的二线篮筹股出现集体活跃的迹象,其中QFII重仓持有的外运发展、长春燃气、广州药业等个股表现优异,已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统计资料显示,在2005年中期93家QFII集中持股的股票中,多数个股具有良好的业绩支撑,如中期每股收益超过0.20元的公司近40家,同比净利润增长率超过30%的达到32家。瑞贝卡、新兴铸管、新钢钒、锡业股份、丰原生化等多家绩优公司,其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均有4席以上是QFII。扎堆持有相同股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QFII相同的价值标准,而如此高度集中持股进一步佐证了这些公司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从市场表现看,上证综指上半年跌幅17.17%,而同期跌幅超过综指的QFII持股家数只有22家,其中5只个股与综指跌幅相差无几,抗跌性明显。2005年二季度,上证综指跌幅9.18%,而同期在93只QFII中期持股中有37只个股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个股多达23家,整体表现依然强于大盘。在恶劣环境下,适时调仓换股,体现了QFII的机会捕捉和个股挖掘能力,值得国内投资者借鉴。
价值投资理念是QFII的一面大旗,他们在看重公司的基本面的同时,更注重公司题材与概念的挖掘。从中期QFII持股情况看,稀缺资源类公司、高成长性公司和现金流充裕公司等QFII都可收罗囊中。数据显示其重仓持有股票中外运发展、广州药业、丰原生化、古越龙山、通威股份、沪东重机等个股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实现强者恒强的王者风范。在2005年中期新增仓股票中,广州友谊、南宁糖业、长春燃气、山东药玻等个股均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
分析认为,QFII对其重仓股的运作基本围绕“挖掘题材”-“培育题材”-“适时兑现”的投资策略。如果少量建仓后市场表现不佳或对个股基本面考量出现偏差,QFII会毫不客气地适时剔除该股。而一旦个股题材独特,QFII也会集中扎堆介入。G龙盛、瑞贝卡等个股均是QFII集中增持的股票。鉴于QFII选股的独特角度,建议投资者对其部分涨幅不大的新增仓股给予适当关注,如长春燃气、古越龙山、外运发展和南宁糖业等。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09-26 12:54 】
外汇局批准恒生银行新增5000万美元QFII投资额度
新华网 2005-09-26
国家外汇管理局25日称,为积极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进一步推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简称QFII)制度的顺利实施,外汇局已批准恒生银行有限公司增加5000万美元QFII投资额度。
据介绍,恒生银行新增的投资额度将专项用于其在香港市场发起设立“恒生中国A股精选基金”。这是在国务院批准QFII试点额度由40亿美元提高到100亿美元之后,首次批准QFII投资额度。
外汇局称,QFII的引入,不仅增加了国内资本市场资金供给,而且还有助于引导市场投资理念,促进境内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截至2005年8月底,我国已累计批准QFII投资额度4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又批准将QFII总额度扩大到100亿美元,这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利举措。
据介绍,外汇局将继续与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QFII有关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对以下机构予以优先考虑:一是养老基金、保险资金和共同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二是主要以自有资金和发起基金募集资金进行投资的;三是对我国股票市场及相关产品的投资比重较大的;四是投资活跃、表现良好的。鼓励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我国资本市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0-19 15:17 】
新闻晨报《三季报显QFII新动向》“截至昨天,在35份上市公司三季报里,QFII的身影已出现在8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里,第三季度QFII似乎加大了对中小板的淘宝力度。七喜股份被花旗环球看中,持有55.88万股,为第四大流通股股东;江苏三友的第六大流通股股东变成了美林国际,持有20万股;持有66.39万股华兰生物的雷曼兄弟,成为第八大流通股股东。另外三家被QFII新近看中的公司分别是辽通化工(花旗环球为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有50.02万股;高盛为第九大流通股股东,持有30万股)、北大荒(富通银行持445万股,位列第八大流通股股东)、宝钛股份(盖茨基金为第十大流通股股东,持65.68万股)。珠海中富和新兴铸管则被QFII增持。”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0 20:34 】
QFII与基金"背道而驰" 外资真金白银做多A股市场
深圳商报
外资真金白银做多A股市场
相比之下国内众多机构徘徊观望谁对谁错须仔细考量
近期值得关注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尽管A股市场依旧低迷,但国内机构的“不作为”与QFII的活跃却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么,投资者该如何看待QFII与基金的“背道而驰”呢?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QFII:积极做多
目前QFII及不少海外基金普遍看好中国资本市场。记者就曾在多个论坛上,听到不少QFII的高层表示,A股市场目前处于低位,正是建仓的好时机,并呼吁进一步提高QFII额度。
就当前表现而言,QFII也的确真金白银地在“做多”中国资本市场。从现有资料来看,近期QFII在股票市场增仓明显,并且在2004年间大举增持封闭式基金逾10倍——超过四成封闭式基金的背后闪现了QFII的身影。另据有关人士透露,截至8月10日,已公布半年报的435家公司中,QFII共持有30家上市公司1.3155亿股。而在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仅为8314.59万股。目前QFII重仓A股的数量已达95只,持仓数量增幅高达159.3%。同样,QFII在三季报中也表现得比较活跃,共有17家机构出现在十大流通股东的名单中。
更吸引“眼球”的是,QFII没有放过股改中的博弈机会,其新增仓品种中有不少就是股改受益概念品种。比如G华靖、G申能、G中化、G龙盛、G上港等。
基金:想不清,看不明
与QFII相比,国内机构特别是基金的做法似乎除了抛股之外,就是无所作为。近期大盘的下滑,与基金重仓的蓝筹股价大跌不无关系。
“想不清,看不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业内人士如此评价基金经理们目前的心态。
该人士认为,不能简单地就当前市场的表面现象来判断基金和QFII的对与错。持有一个股票与否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并不仅仅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他透露,基金排名和赎回压力只是其中很小的因素。更多市场背后的因素主宰着基金经理的操作。机构之间的博弈是重要原因,如保险公司要赎回其股票,基金只好抛售,让它跌。正在进行的股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基金必须考虑其中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如果股价涨,将提高对价成本,这也是上市公司不愿看到的局面。
该人士认为,基金的投资理念有问题。从某个角度而言,控制风险,实际的结果可能是失去了本来可以把握的机会。“看看疯狂的权证,基金经理们肠子该都悔青了。”他说,“据我所知,基金基本上在权证上市第二天就都跑了。”
该人士表示,由于市场方向不明,市场基本面不稳定,基金特别是股票型基金经理们压力都特别大。内部对投资理念也有些摇摆不定,部分“海归”套用西方的理念,收效并不好。部分基金经理也抓住了一些短期热点,但比例小,收效不明显。
他认为,从长期看,A股市场在一个底部区域,但由于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市场不明朗,基金的作为可能更为谨慎。但他并不认为QFII就能成为赢家,QFII毕竟没有国内机构了解中国市场,不少QFII向国内基金购买研究报告就是例证。
投资者能否跟着QFII走
那么投资者该如何作为?能否跟着QFII走呢?对此,市场人士认为应该谨慎。
江苏天鼎秦洪认为,就当前盘面来说,就是基金出,QFII进。但不能就此认为就是QFII做多,基金做空。当前基金的仓位已经高达65%,考虑到开放式基金储备的为赎回准备的现金与封闭式基金长期存在20%的债券投资比例等因素,目前基金依然是大多头。反观QFII,目前近一半的资金在可转债与封闭式基金等品种,仅仅在G股当中有一点做多的动向。
秦洪提醒投资者,QFII重仓股未必就是牛股。看看新疆屯河、ST酒花、安泰科技,就知道QFII也交过“学费”。而国内基金也有极为成功的投资案例,上投摩根对宝钛股份的挖掘至今仍然是经典。因此,对QFII重仓股需要切实的分析。
他认为,QFII的投资思路存在着可供借签的地方,其价值投资理念不仅着眼成长性,还包括上市公司现有资产的价值,在行业景气下降情况下,他们也敢买钢铁股。更重要的是,QFII眼中的成长并不是明年的成长,还包括未来数年的成长,而这种成长的支点之一是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经营思路。但投资者还是应根据自己的思路来操作,不要盲从。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0 20:36 】
QFII加速进军中国股市 百亿美元额度已使用近半
中华工商时报 吴君强
获准额度已近50亿美元青睐G股“迎合”管理层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公告称,已于11月7日批准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增加投资额度1.5亿美元,批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增加投资额度2亿美元。进入11月份以来,外管局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连续批准了4家QFII增加投资额度,合计达到8.75亿美元。
QFII额度“分发”过半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获得批准的QFII总共有30家,获得的投资额度共计49.25亿美元。10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使用将近一半。
据了解,在扩大QFII投资额度之后,有多家已经进入境内市场的QFII机构申请增加投资额度,如新近获得增加3亿美元投资额度的富通银行,在国务院批准新增60亿美元QFII额度后,向外管局提交了增加7亿美元额度的申请。还有不少尚未进入境内市场的机构正在积极申请QFII资格,如三井住友资产管理公司、施罗德集团等都准备或正在争取获得QFII.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总监李晶近日表示,100亿额度可能会在年底用完。
据证 监会统计,截止到10月底,QFII累计汇入人民币315亿元(约38亿美元),投资于证券资产28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约为90%。
青睐G股“迎合”管理层QFII在三季报中表现得比较活跃,共有17家机构出现在十大流通股东的名单中,其中瑞银(UBS)和摩根士丹利表现最为活跃,分别持有20只和13只股票,市值为8.12亿元和2.57亿元。股改公司尤其得到QFII的青睐。据统计,截至目前,QFII有过半的仓位集中在G股三季度增仓幅度超过100%的8只股票中,就包括G宝钢、G龙盛等G股。
显然,QFII的持续高涨情绪,与国内机构投资者普遍流露出的低迷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场人士分析,QFII大举建仓的净买入举动获得监管层的认可。在摩根大通日前在华举办的“2005中国投资论坛”上,证 监会基金部主任孙杰表示,QFII坚持以基本面为主的投资理念,持续买入并长期持有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对市场产生了较强的示范效应,“同时QFII积极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积极投资于股改公司,一方面是对于这些公司投资价值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上市公司改进公司治理,有助于推动市场的改革发展。”
并非“圣诞老人”
“QFII不是圣诞老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希望利用QFII来支撑低迷的股票市场的观点过于一厢情愿,100多亿美元对于市场来说还远远不够,无异于杯水车薪。左小蕾认为,现在市场缺的不是资金,缺的只是投资机会。资本是逐利的,QFII也会短进短出。
左小蕾认为,QFII进来的资金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对资本市场的间接作用则要大得多,在寻找好企业的过程中已经把一些价值理念带进来了,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游戏规则。对于我国尚不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这无疑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0 20:40 】
QFII大举建仓的底牌 股改获得对价G股市盈率低
第一财经日报
截至9月30日13家QFII持有27只G股总市值、持股总量较中期增加一倍
在方案实施自然除权后,虽然股价会有所反复,但经过持续低迷的熊市洗礼之后,A股平均市盈率创下历史新低,而G股的市盈率更低,已接近10倍左右,对QFII而言自然更是建仓的大好时机
QFII向来对股改不作任何评论,但在本次股改大潮中,很多QFII有选择性地对部分股改公司建仓却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情况在G股以及准G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共有13 家QFII持有27只G股,总市值达到24.65亿元,持股总量4.62亿股,这较中期分别增长了120.55%和100.2%。其中,增持最为明显的QFII是瑞士银行,三季度共新增持股市值5.25亿元,对G长电(600900.SH)一项就增持近3.2亿元,而对G宝钢(600019.SH)一项就增持近1.38亿元。
而在第三季度短短的三个月当中,共有10 家QFII 对19 只G股进行的建仓均是新近介入,更显示出其对实施方案后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可。其中,新建仓最为明显的是高盛公司,对G宝钢增持市值达到3.83亿元。新建仓排名第二位的是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对G民生(600016.SH)以及G丰原(000930.SZ)等6 只G 股新买入市值共计1.1亿元。
“QFII扎堆G股,部分动机是为了参与股改并从中获得对价这点毋庸置疑。”光大证券投资总监王征表示:“在方案实施自然除权后,虽然股价会有所反复,但经过持续低迷的熊市洗礼之后,A股平均市盈率创下历史新低,而G股的市盈率更低,已接近10倍左右,对QFII而言自然更是建仓的大好时机。”
三季报显示,目前变身G股的百余家公司中,每股收益超过0.20元的占66%,净利润同比保持增长的超过70%,增幅在50%以上的就有17家,而同期全部A股的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7.7%和51.8%,G股的盈利水平高于市场平均迹象非常明显。
“另外,QFII额度大幅增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客观上更促进了新QFII建仓的力度。”王征指出。
上海证券的彭蕴亮指出:“历史经验多次证明,凡是在行情走势过分偏离正常值时,这就为理性的成熟投资者提供一个挖掘未来价值的机会,而QFII在G股上的操作或许体现了这一点。”
然而,上述对QFII增仓的数据还只限于对G股的统计,如果加上对准G股建仓数据的统计,可能会令市场更为惊讶。目前种种迹象表明,QFII对准G股的增持步伐依然在加快。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0 21:41 】
抄遍地黄金的A股大底 QFII是惟一清醒的投资力量
中国新闻周刊 谢良兵 2005.11.17
对于QFII来说,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输赢,他们更期望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主导力量
在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两年之后,马丁可利资产管理公司(MARTIN CURRIE)终于如愿以偿,等来了那张期待已久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牌照。 10月2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马丁可利公司获得QFII资格,成为30家QFII成员之一。
事实上,马丁可利公司一直都看好中国的股市。早在2003年9月,该公司就已募集约2700万美元资金,成立了首支海外专门投资沪深A股的基金。但这家成立于1881年、管理着174亿美元的英国公司,当时并没有获得QFII资格,而是通过借道瑞银(UBS)的QFII账户在中国进行A股投资。
此次获得牌照之后,马丁可利公司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门外等待投资额度的分配。
额度多多益善
此时,与马丁可利公司同样在焦急等待配额的,除了新近获得QFII资格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之外,还有26家已经用完第一批配额的QFII成员。
“我们已经用完了最初的1.5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现正申请增加额度。”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中国区主管张利平向本刊记者透露。
QFII额度已达8亿美元的瑞银中国,其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更是多次高调表示,瑞银希望下一轮能新增2亿至3亿美元的额度。
QFII们的普遍心态是,目前的额度难以填饱海外投资者需求巨大的胃口,在已经达到上限之后,额度依然是多多益善。
10月24日,在上海召开的“2005中国基金世界”论坛上,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投资总裁比尔·威尔德表示,尽管近期QFII额度在原有40亿美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0亿美元,但若按在A股市场占2%的比例来计算,QFII应该有600亿美元的额度。
“在和客户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觉到海外投资者对于投资A股市场的浓厚兴趣。现在外资持有的H股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由此看来,100亿美元的QFII额度其实还是很少的。”花旗的一位研究人员说。
这种配额的需求饥渴源自外资金融机构对于中国市场的乐观。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向本刊记者透露,他所接触到的一些境外机构普遍认为,目前是投资中国股市的最佳时期。“姑且不论经过深幅调整的大盘点位,仅是一千多支A股支支含权,便是全球股市罕见的投资机遇。”吴寿康说。
“投资A股可以获得全流通对价,但投资H股获得对价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按平均对价10送3计算,A股价格要比H股便宜20%左右,A股市场中大型优质公司的股价其实已经和H股差不多。”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陈昌华解释说。
富兰克林邓普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际投资部董事总经理Stephen H . Dover日前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也许不是一个令人感到快乐的时期。但从做证券投资的角度来说,6年的新低,低迷的市道和超低的价格的确对外资非常有吸引力。“即使从技术角度看,A股市场下跌空间也比较有限。H股从2002年的低位已经升了近1倍,调整的机会肯定比A股要大。此外,有12万亿元的个人储蓄存款做后盾,即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A股消化负面因素的能力也比H股大得多。”陈昌华说。
抄底A股
配额之争的背后是QFII对中国股市的大抄底。尽管在过去3年里,中国股市(以A股衡量)每年跌幅逾9%,但是大型国际基金的经理们却增持中国股票。QFII目前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主要投资方向为股票和基金。从现有资料来看,近期QFII在股票市场增仓明显,并且在2004年间大举增持封闭式基金逾10倍——超过四成封闭式基金的背后闪现了QFII的身影。
数据表明,去年开始,QFII大举介入封闭式基金。54支封闭式基金中,QFII共在34支年报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2004年末,QFII合计持有这些基金5.323亿份,同比增长8.73倍。其中四季度新进的封闭基金达到了23支。
另据有关人士透露,截至8月10日,已公布半年报的435家公司中,QFII共持有30家上市公司1.3155亿股。而在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仅为8314.59万股。目前QFII重仓A股的数量已达95支,持仓数量增幅高达159.3%。
“据我们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QFII在二季度也对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继续追加投资或者新开仓行为。”金元证券分析师冉兰告诉本刊。
同样,QFII在三季报中也表现得比较活跃,共有17家机构出现在十大流通股东的名单中,其中瑞银 (UBS)和摩根士丹利表现最为活跃,分别持有20支和13支股票,市值为8.12亿元和2.57亿元。
显然,QFII的持续高涨情绪,与国内机构投资者普遍流露出的低迷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在马丁可利资产管理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取得QFII牌照的10月28日,中国股市大盘再次迎来重创,上证综指击穿半年线和1100点整数关。
面对这种态势,国内基金在股市中先行撤退,他们在行情转淡的时候大肆沽空,抛售股票,包括股改公司的股票,导致市场一路下跌。但是就在这个时候,QFII们已悄然加快了布局中国股市的步伐。
分析人士认为,QFII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资本对国内市场未来走势的看法,QFII可能抄国内股市大底的说法不无根据。“受长期熊市思维影响,国内机构投资者已不习惯进行冒进的左侧交易(逆市交易),因此中国股市的大底也将不可避免地被不惧调整的QFII所抄。”金元证券分析师冉兰说。
“可以说,QFII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和渗透已经无孔不入。”一位业内专家向本刊指出,当A股市场走势尚不明朗时,QFII把大量资金投在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上,不但逃过股市一劫,还获得不菲收益。当汇改措施明朗后,QFII又趁市场犹豫不决时,抄底遍地黄金的A股市场。
“就现状来看,QFII是惟一清醒的中国市场投资力量。”该专家感叹道。
逆潮流而动
“QFII在2005年的A股市场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国内投资者的投资风格。甚至有越跌越买、跌得越多买得越多的倾向。”金元证券分析师冉兰分析说,近期,QFII“逢低”增仓的势头更加猛烈。除了频频现身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之列,绩优股票、认购股票型基金和建仓封闭式基金已经成了QFII近来热衷购买的对象。
冉兰分析说,QFII在行业选择上有两个偏好:一个是尽量找产业链的上游,比如一些资源类股,如山东黄金、兖州煤业、锡业股份、铜都铜业等。另一个就是尽量找产业链的下游,即与老百姓生活消费息息相关的一些消费概念股。
“QFII以及众多外资之所以积极进入中国市场,除了看好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好中国众多的人口早就成的庞大的消费市场。”冉兰说。
值得注意的是,QFII同样也看到了股改中的博弈机会,押宝G股(股改完成的股票)。其新增仓品种中有不少就是股改受益概念品种。比如G华靖、G申能、G中化、G龙盛、G上港等。为什么QFII会逆市而上作出这样的投资行为?“资金来源不同,投资行为也就不同。”一位专家分析说,QFII的资金雄厚,来源比较多,有自己的资金,也有别人委托的资金。“QFII对个体公司研究并不如国内基金深,但眼光长远,所以在市场下跌、某些周期性行业股被抛弃时,他们反而敢买。”诺安基金的一位人士说。
这种投资行为能否给其带来真正的利益?“由于有外资股东,他们有机会接触一些外国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对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有着超常的热情,所以QFII成为这些资金的通道。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是佣金,更多的额度意味着更高的佣金收入。”一位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说。据悉,现阶段QFII们获取佣金的途径有两种,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国内市场交易赚取佣金;另一方面,如果自己的客户希望做中国市场,他们又可以在境外市场借出股票,从而获取双向收入。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QFII并未从股市赚到多少钱,只是在采取多种投资组合的策略下,也没有赔钱。显然,对于QFII来说,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输赢,他们更期望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主导力量。
争夺股市话语权
“QFII在积极布局,获取中国更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大的理想是夺取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理念的话语权,主导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潮流。”湘财荷银投资总监刘青山对本刊记者说。
有分析人士指出,经过近两年多的试点,QFII已经度过了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磨合期,正开始把市场从证券投资基金时代引入到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时代。
谈到QFII的作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陈昌华说,股票市场是复杂的。QFII进来的资金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对资本市场的间接作用则要大得多,在寻找好企业的过程中已经把一些价值理念带进来了,“QFII主观上会引导投资理念的变化,客观上会促进市场两极分化。”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则认为,如果说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理念得以确立,QFII的作用可以占到30%。
江南证券丰城投资理财部经理巫寒分析说,QFII们获得的不仅是投资的利润,更多的是对中国资本市场话语权的拥有。现在QFII们已经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运用国内游戏规则,去实现自己的商业利益。
事实上,QFII们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开始展现其对现今中国股市的影响力。在国内投资机构普遍萎靡的时候,6月2日,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召集QFII们与代理QFII业务为数较多的中金公司等国内几大券商赴北京开会,目的就是动员QFII们参与到股权分置改革中来。
7月11日,证监会单方面表态要增加QFII额度。同时,证监会联合国务院再推利好组合,一是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二是扩大市场资金来源。
股市管理层对QFII的青眼有加,在某种意义上昭示了其地位。“现在很难具体判定将来QFII会有多大力量,如果其投资理念有大批资金追随,其力量就会被放大。”湘财荷银投资总监刘青山说。
历史重演?
上投摩根的研究报告《国际资本亚洲市场启示录》表明,近15年来,QFII在亚洲各地区的股票市场上有过多次成功的投资案例,多次把握了正确的入市时点。
与韩国和中国台湾比较,QFII的中国逆市而动,时机竟是惊人的相似。
韩国股市1992年正式实施QFII政策,之后市场进入了自1994年11月开始的连续4年的调整,期间韩国政府8次提高了QFII的额度,外资介入主导了持续一年多的大行情。
而目前,中国股市也正徘徊在8年来的低点。正当中国国内投资者为股票市场持续低迷而感到不知所措时,QFII们却嗅到了市场的购买机会。
再来看中国台湾。台湾股市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市场压力较大,封闭式基金出现较大比例折价。监管层不得已通过“救生艇计划”迫使封闭式基金集中封转开。而当时的QFII正在积极介入台湾封闭式基金市场,通过对封转开进程的推波助澜,QFII获取了大量的收益。
而如今QFII在大陆基金市场的做法,似乎可以看作是台湾市场历史的重演。QFII显然是又一次看中了封闭式基金——这个A股市场上不可多得的“大蛋糕”。
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经验也表明,QFII制度加快了证券市场制度国际化,并在10年内实现了证券市场完全对外开放。
中国的监管层显然也在希望QFII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包括中国证监会在内的一些监管机构,始终要求扩大QFII计划范围,以提振股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潜在外国投资者群体的扩大,与证监会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股权分置改革可使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非流通股上市销售。其中,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国有企业持有的非流通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三分之二。
据业内人士透露,监管层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另一表现,是QFII“禁汇期”有望于明年年初放宽。海外投行普遍预计,QFII资金的“禁汇期”将从1年缩短至3到6个月。
救市幻影?
当QFII日益成为主导中国股市的重要力量的时候,人们开始幻想并赋予它更高的期待,比如拯救持续低迷的中国股市。
然而,尽管QFII是长线投资者的代表,但实际上,“QFII在A股市场仍然不是一个长线投资者。”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说。方的职责是监管QFII投资者,他曾对QFII的操作手法进行过披露。
“资本是逐利的,QFII只为逐利而来,他们放胆投资中国,包含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等各种复杂目的。QFII不见得永远是稳定中国市场的力量。”一位基金分析人士强调。
“要想依赖QFII救市恐怕只是一厢情愿。”一位专家向本刊记者指出,在中国市场上,可供发掘的优质企业数量有限,难免出现QFII扎堆现象。
一个普遍的担心是,一旦中国股市在股改后出现回暖,QFII将可能在获利之后抽身,因为同样的情况曾经发生在中国台湾和韩国。因此,银河证券专家左小蕾表示,当QFII的资金量达到100亿美元时,监管层就应注意:如果大量QFII资金快进快出,会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与证监会这一方的意见相反,其他的一些监管机构一直在试图限制QFII对国内股市的投资额度,原因是担心这些额度可能被投机者用于赌博人民币升值。这也是新的配额公布以来迟迟未分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国内基金公司即将试点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构想再次浮出水面。由五部委联合制定的QDII报告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处于定稿阶段,预计将在近期上报国务院。
“随着新增60亿美元的外国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监管机构也希望通过QDII计划,抵消新增的资本流入。”Martin Currie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位柯姓经理说。
“但QDII的试点,以及随之而来的一进一出的资金之争,将令投资者对未来走势再添担忧。”一位分析人士向本刊指出。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0 21:47 】
QFII 选股四大投资机会
华西都市报 李东升 2005.11.17
据三季报统计,QFII的选股有四大偏好,也预示着这些个股后市存在较大机会。
偏好一:可转债一网打尽
三季报显示,有23家公司的可转换债券被各家QFII持有,到目前为止,市场只有29家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在交易中,可见接近80%的可转换债券品种被QFII网罗其中。
6只没有被QFII重仓持有的可转换债券分别是雅戈转债、南山转债、云化转债、歌华转债、晨鸣转债和金牛转债,同时,这些公司的股票也全部不在QFII的投资行列。
被QFII选中的可转债,其A股也同时被QFII重仓持有,如深万科A、燕京啤酒、G丰原、华菱管线、首钢股份、G民生和复星医药。
QFII上述选股的偏好预示大部分发行了可转债品种的A股值得关注,特别是燕京啤酒被瑞士银行和荷兰商业银行分别持有4490万股和381万股,目前股价处于近两年以来的低位。
偏好二:A+B公司更爱B股
三季报显示,QFII共计在34只B股的前十大股东中现身,其中深圳B股有14只,而沪B为20只。尽管深B的平均市盈率远低于沪B,但QFII在沪B中却选择了更多的品种,令人费解。
另外,在QFII投资的B股中,A+B公司A股和B股同时被QFII选中的只有锦江投资和锦江酒店两只个股。
A+B公司中只选择了A股而没有选择B股的只有中集集团、深万科A等极少数公司。综合来看,QFII对A+B公司的B股更加青睐,显示A+B公司B股的价值明显高于相关A股,这类公司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B股的机会。
偏好三:A+H公司青睐A股
三季报显示,共有9只A+H股被QFII持有,目前两市共有29家A+H型公司。
比较A+H型公司A股和H股的股价,可以发现被QFII选中的A+H股的A股和H股股价的差距相对较小。如海螺水泥目前的A股价低于H股,而兖州煤业、鞍钢新轧、中兴通讯、马钢股份和江西铜业等个股的A股股价和H股股价也十分接近,东方航空、广州药业和深高速虽然差价有40%左右。由于在股改中A股含权,获得对价后这种差异将显著降低。因此QFII偏好A股中和H股股价接近的品种这一特征较为明显。
目前被QFII选中的个股中兖州煤业、深高速、马钢股份等处于底部的个股值得关注。另外,A+H股中虽然没被QFII重仓持有但比价接近的品种例如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青岛啤酒和南方航空也值得重视。
偏好四:选择A股也爱扎堆
证券投资基金经常在个股选择上出现“扎堆”现象,也就是说多家机构不约而同同时重仓介入一只个股。“英雄所见略同”的情况在QFII重仓中也表现得相当充分。三季报显示,有21只个股同时被3家以上的QFII同时重仓持有。
多家机构同时看中一只股票,显示了该股获得机构的认同度较高,相应基本面也更为可靠,对于其中目前处于相对低位或者累计涨幅较小的品种来说,后市潜在机会较大,例如海螺水泥、南宁糖业、南海发展、深宝恒等个股可以重点关注。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1 13:58 】
A股投资价值凸现 基金退一步QFII进一步形成对比
京华时报 渤海投资
QFII在沪深A股市场显得越来越活跃。
上周五盘面风起云涌,中集集团一举涨停!G宝钢、G中化等QFII重点建仓品种表现抢眼,给市场带来巨大冲击。QFII进入A股市场的两年里,在国内机构和基金沽空后市,频繁短线买卖股票时,QFII对A股市场介入却更加积极。
QFII额度逐年递增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QFII的额度也逐年递增,自2003年首批QFII试水以来,试点第一阶段的40亿美元额度很快被27家QFII机构用完。QFII们一直在呼吁大幅增加额度。2005年11月5日,商务部、证监 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涉及外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允许境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性投资。这种战略性投资很可能引发QFII可投资资金出现枯竭,外管局对60亿美元QFII新增额度放闸。于是,QFII在国内基金不太作为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对A股展开了大规模的战略性建仓。
A股投资价值凸现
A股市场投资价值早已被国际投资者看好,从市盈率指标来看,A股市场的市盈率接近港股。从成分指数来看,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水平已经低于香港恒生指数15.54倍,也低于日经225指数,低于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市盈率水平。从市盈率角度来看,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接近合理区间。而从市净率来比较估值水平:目前深综指、上证指数、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的市净率在1.6倍左右,与周边以及世界主要市场比较,几乎处于最低水平,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市净率水平高达3倍。从这个角度来看,A股市场的价值严重低估。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QFII们才大力争取投资额度。
与基金形成对比
虽然QFII在今年二季度曾经对我国经济走势的预测出现了分歧,但是显然,四季度时QFII们又重新对中国经济乐观起来。今年第三季度统计显示,QFII增持行为十分明显,期间他们仅增持数量超过100万股的个股就达到14只。现在,QFII在其持有的上市公司中,仅显示于十大流通股东中的持股数就达到11.11亿股。在三季度基金大举减持宝钢股份之时,瑞银增仓了4477万股,高盛公司加仓8947万股,现在它们分别是宝钢第二和第四大股东。同样,对于中集集团这样的二线蓝筹股,国内基金几乎彻底放弃,而花旗集团从去年开始买入中集,并在今年二、三季度仍在连续加仓,现已成为中集A第二大流通股东。更吸引“眼球”的是,QFII没有放过股改中的博弈机会,其新增仓品种中有不少就是股改受益概念品种,比如G三一、G中化、G申能、G龙盛等低市盈率品种。
上周五大盘快速反弹的主力来自何方?中集集团涨停!G宝钢最大涨幅3.9%,强势带动钢铁股全面活跃,G股全线大涨,而这些品种都是QFII接过基金的“棒”。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动此轮行情的主力正是QFII。
而这一阶段的基金,受到巨大赎回压力,手中持仓品种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并且抱团取暖现象严重,基金陷入被动尴尬的局面。
QFII看中什么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任何一家QFII来说,不投资中国市场将是最差的抉择。原因之一是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原因之二是资金成本太大。他们在中国最多几亿美元的投资,但管理100亿资金与600亿资金运作成本差不多,所以QFII们必须给资金找到合理的投资方向。基于对中国宏观经济可能见顶的预期,部分QFII适当地减少了受宏观政策影响的行业投资,而是将更多资金放在与宏观政策相关度不大的消费品行业和其他行业。但QFII们从来不回避那些虽属于周期性股票却业绩、景气增长清晰的公司。
对比国内基金和QFII投资行为后发现,虽然两者都是在寻求那些增长比较清晰的公司,但基金是长线选股、短线操作,而QFII的组合更具有长期性、进攻性、全面性、均衡性。QFII的价值投资理念不仅着眼成长性,还包括上市公司现有资产的价值。在行业景气下降情况下,他们也敢买钢铁股。更重要的是,QFII眼中的成长并不是明年的成长,还包括未来数年的成长,而这种成长的支点之一是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经营思路。也就是说市场上被基金抛弃的超跌蓝筹股,反而得到了QFII的认同,目前,包括新兴铸管、长春燃气、通威股份、外运发展、丰原生化、登海种业、厦门钨业、南宁糖业、沪东重机、海螺型材、锦江投资、新钢钒等在内的股票,都已经进入QFII投资组合。在QFII眼中,这些才是真正有核心竞争力和垄断性的公司。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1 14:33 】
比基金还傻的“大傻瓜”来了
鞠自华 江南证券
上周沪深股市终于在政策利好支持下收出久违的周阳线,一举解除了千点警报。两周来,盘面波澜不惊,地量频出,最低的一天沪市全天成交仅有41亿。这一现象引起了江南分析师团队的警惕,成员们纷纷及时向客户发出了即将反弹的信息。果不其然,周五盘面风起云涌,两大旗帜中集集团和清华紫光一举涨停,带动铝业、化工等蓝筹板块全线上涨,G宝钢、G中化等QFII重点建仓品种表现抢眼,大盘终于收出久违的中阳线,量能大幅放大,其中沪市超出百亿,且站上120日均线1115点。
不可否认,这根周阳线是多种利好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近期管理层政策倾向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先是证 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出来吹风说三大利 好将使市场繁荣,接着证 监会召集各证券经营机构在京召开会议,传达日前召开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座谈会精神,尚主席在四个方面向各保荐机构和基金公司负责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会上证 监会曾再次要求基金公司认清形势,不要在市场低位甩卖股票,目前需要做的是买股票而不是卖股票。消息面暖风不断,一切为了股改, 股改已经成了当前证券市场的一项政治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管理层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7天之内就有四家QFII申请获得批准,总计增加投资额度8.75亿美元,获批准的数额也大幅增加,这样的新增投资额速度实属罕见。种种迹象透露出明显的信号,QFII正蜂拥进入A股市场!据报道,还有不少尚未进入境内市场的机构正在积极申请QFII资格,要满足现有QFII的新增资金需求,恐怕再增加200亿美元的额度都不够。QFII的持续高涨情绪,与基金们普遍流露出的低迷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市场究竟是怎么啦?在基金们大肆减仓的同时,难道出现了比基金还傻的“大傻瓜”吗?答案是非也,这些QFII们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是大智若愚也!
QFII的智,智在审时度势。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在为中国股市构建一个非常重要的底部。股改后,把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算进去,A股和H股的估值差不多,甚至还更低,中国股市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大。从市盈率角度来看,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接近合理区间;从市净率来比较估值水平看,目前各项指数的市净率都差不多在1。6倍左右,与周边以及世界主要市场比较,几乎处于最低水平,如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市净率水平就高达3倍,从这个角度来看,A股市场的价值严重低估,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QFII们才如豺狼恶虎一样极力地争取投资额度。
QFII的智,智在深刻理解了管理层政策做多的倾向。截至上周,已有120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但令市场寒心的是,尽管G股平均市盈率仅9.8倍,低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股市,仍然在不断贴权,由此带动了股指的下跌。这100多家股票的绵绵下跌,抵消了指标股的护盘作用,大有带动股指直逼千点的迹象,这是管理层所不能容忍的。股改是不允许失败的,管理层似乎已面临“不成功便成仁”的抉择。严峻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只有把股改和行情结合起来,制造氛围,形成合力,才是股改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改善供求关系,引入增量资金,达到稳定市场,顺利推进股改的目的。
面对QFII等境外投资者的步步逼近,此前一直调仓换股,大肆甩票的基金终于按捺不住了,上演了一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戏。早在上半年,基金们就开始了一轮规模巨大的调仓,大多数基金重仓股跌得灰头土脸,如深赤湾跌幅达41%;东阿阿胶跌幅达49%;而中集集团更是跌幅高达56%!而事实上,就拿中集集团来说,其业绩并没有大幅下滑,三季报每股收益高达1.31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9%,其动态市盈率仅为3.8倍,即使和国际平均市盈率相比,也早已具备了投资价值。因此蓝筹股产生大幅反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基金减仓,主要是因为面临着各种赎回压力,也实在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
从技术的角度看,半年线作为一道重要的中长期均线,是不容许长时间在其之下运行的,说它是大盘牛熊的生死线并不为过。周五的阳线,不但收复了半年线,还一举补去了1107、1121点缺口,给后势发展带来了一线希望。从短期的走向看,由于1150点以上压力重重,短期大盘要继续向上拓展空间有相当大的困难,必须充分蓄势才行, 因此大盘在半年线附近的争夺还将继续,本周应以窄幅振荡为主。
经历了几年熊市的风风雨雨,齐涨共跌的局面早已不再,即使是横盘,也蕴藏着大量的个股机会。两周来,我在分析师团队会议上反复强调,股改是头等大事,G股的大幅贴权现象极不正常,一定会成为股改的阻力,这种局面不可能长久,相反要加强对G股的研究。果真不出所料,周五中小板G股全线爆发,且这个热点大有燎原之势。另外,科技板块调整最为充分,假如能两者结合,更是一个较佳的选择。短期来看,大盘暂无暴跌之忧,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具有垄断核心竞争力的行业、G股板块、科技板块、重组购并、外资参股等热点,进行短线炒作为好。
本周还有一个重要热点,那就是武钢一对碟式权证将在周三上市。由于这种碟式权证是首次亮相,又是一个“第一次”。按沪市历来“逢新必炒”的本性来说,武钢权证或许也蕴藏着爆炒的机会,毕竟权证供小于求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然而值得警惕的是,这些天来宝钢权证经反复爆炒,现定价已高,周四、周五两天已开始缩量回调,疲态初露。宝钢权证的定价定会大大影响武钢权证的定价,加上碟式权证的对冲效应,因此几乎可以肯定,武钢权证不存在这么大的爆炒空间,大家还要谨慎小心为妙!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2 21:38 】
高盛2.7亿购入中兴通讯 每股约16元获2.25%股份
第一财经日报 2005-11-17
高盛和华宝信托的2.7亿元交易是以现金方式进行的,折合约3300万美元,该次交易同时也获得了国资委和商务部的批准。此外,高盛和华宝信托达成的转让协议中还有一个补偿款协议,即完成某个步骤高盛还会再支付一笔款项给华宝信托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一些敏锐的外资金融机构也开始在A股的股改中掘金。
昨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就在中兴通讯(000063.SZ,0763.HK)股改方案公布前三日,高盛集团和华宝信托就其所持的中兴通讯2156.544万股法人股签订了转让协议,并为此支付了人民币约2.7亿元。
上周五,中兴通讯就公告称,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的中兴通讯非流通股共计2156.544万股(占中兴通讯股份总数的2.25%)全部转让给高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玉龙(毛里求斯)有限公司。玉龙公司同时表态,玉龙公司将参加中兴通讯的股权分置改革,签署相关文件,并执行届时确定并生效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不过,中兴通讯的公告未就具体交易金额和价格等细节做任何披露。
11月14日,中兴通讯公布了其股改方案,A股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付2.3股的对价,非流通股份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第13个月至第24个月内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该股份的,出售价格将不低于26.75元。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高盛和华宝信托的2.7亿元交易是以现金方式进行的,折合约3300万美元,该次交易同时也获得了国资委和商务部的批准。此外,高盛和华宝信托达成的转让协议中还有一个补偿款协议,即完成某个步骤高盛还会再支付一笔款项给华宝信托。
高盛对中兴通讯青睐已久,是去年中兴通讯发行H股的主承销商。作为内地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中兴通讯的业绩表现也一直很稳定,中兴通讯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每股收益为0.878元,每股净资产10.18元。
根据双方的交易股份数量和金额,并除去未来要支付的对价因素,高盛此次购买的价格约为每股16元,虽然以净资产约1.6倍的价格购入,但仍然大大低于中兴通讯每股的市场价,截至上周五收盘,中兴通讯A股的收盘价为人民币28.42元。而昨日中兴通讯H股的收盘价格则为22.35港元。
申银万国一位证券分析师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兴通讯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来看,高盛这一单应该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唯一需要承担的就是股份锁定的时间成本,即股改后一年内不得抛售,两年内不能以低于26.75元的价格抛售。”
除了高盛以外,QFII也持有了中兴通讯A股的不少筹码,新近的三季度报告中,德意志银行就持有中兴通讯2028.98万股,成为其最大的流通A股股东。
华宝信托是总部位于上海市的信托投资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0亿元,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浙江省舟山市财政局分别持有98%、2%的股份。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6 17:21 】
证监会正修改QFII证券投资管理办法 11-25
中国证监会消息人士称,证监会正在修改有关QFII证券投资的管理办法,新办法可能将允许QFII选择多个券商、挂多个账户,同时对其投资的锁定期也会有所松动。新办法可能将允许每家QFII在沪深两市指定多达6家国内券商为其提供服务。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6 17:39 】
接国内基金抛售股票 QFII近期满仓投资A股
南方日报 2005-11-23
比利时的富通银行正在寻求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以吸引更多境外的机构投资者,加大向中国的A股市场投资。
富通银行在中国的合资基金公司海富通基金股票组合管理部负责人陈家琳表示,富通银行期望中国QFII制度将逐步放宽,有望在明年将每家QFII的投资额度上限从当前的8亿美元上调至10亿美元甚至更多。
富通再次募资投资A股
此前,富通银行刚刚在11月1日获得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增加QFII投资额度3亿美元。这使得富通银行的QFII总额度增加至4亿美元。
富通银行首次于2004年11月获得1亿美元的QFII额度后,将其打包成一个在卢森堡注册的共同基金——扬子基金,并承诺将基金内的所有资金投资于中国A股市场。
本月增加QFII额度后,扬子基金再次募资的规模也达到4亿美元规模。 陈家琳负责扬子基金在中国的咨询工作。
中国政府7月11日宣布,在原有的40亿美元QFII额度上再增加60亿美元的额度。迄今,共有32家外资机构获得QFII资格,其中26家机构一共获得49.25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
陈家琳称,扬子基金新增募资额度也已被认购完毕,新增的投资者中养老金的比重进一步提高。QFII额度提高之前,扬子基金的投资者也是以养老金和保险公司等长期投资者为主。
陈家琳还透露,扬子基金发售至今,尚未出现任何持有人赎回的情况,说明境外投资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有信心。“去年四五月是投资人觉得宏观环境最差的时候,当时中国刚刚开始宏观调控,银行都停止放贷了;现在经济整体不错,大的环境比较健康。”他说。
目前仍保持接近100%仓位
扬子基金曾经在招募说明书中明确承诺,基金将在绝大部分时间全额投资于中国A股市场,并保持每年50%至75%的较低换手率。陈家琳表示,这一策略目前没有改变。这在股市今年以来受股改影响相对波动较大的背景下,显得尤其看多。
对此,陈家琳表示,由于基金持有人多把自己定位为投资中国10年以上的长期投资者,因此对中国股市并不在意短期涨跌。他将扬子基金的投资策略概括为:寻找最优秀的上市公司,长期地持有、投资和分享。
由于对上市公司判断标准基本一致,扬子基金截至2005年11月下旬的换手率不到60%,低于中国基金同期平均约200%的换手率。正因为基金持有人和投资策略都较为长期,扬子基金不需要频繁进出一只股票,目前也不需要面对持有人赎回问题。陈家琳称,扬子基金至11月下旬基本保持接近100%的仓位水平。
陈家琳称,由于投资人基本来自成熟市场,投资更多看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水平。因此扬子基金较为重视一家公司是否有一个好的发展战略、管理层能力,特别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定位。
“很多公司都处于很好的行业,但利润可能都转移到了大股东那里。”陈家琳把扬子基金在中国的研究戏称为“尽职调查”,即用逐步排除法,以避免踩上地雷股。
QFII更注重长期投资
事实上,扬子基金的立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QFII对中国股市的看法和意向,而QFII与本地基金在投资理念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股市的关注。
最集中体现这种中外差异的不外乎对G宝钢的取舍。宝钢三季度报告显示,瑞士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国际已成为其第二、第四和第五大股东。与此同时,国内基金则大多选择了减持G宝钢。
扬子基金10月份月报指出:“虽然对中国钢铁行业短期前景并不乐观,但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认为这只大盘股(G宝钢)存在价值提升的潜力。扬子基金在10月增持了G宝钢。”
中国的基金经理则选择了抛售G宝钢,因其业绩受到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明年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根据对中国基金三季度报告统计,G宝钢是基金减仓的第一名。
扬子基金目前投资中国的35只股票,其中最多配置在交通、公用事业、金属及建材行业。交通运输和金属及建材也是中国基金近期因对短期业绩担忧,抛售较多的行业。
陈家琳承认,QFII目前在中国A股市场上的影响力还相当有限,因为按他的推算,QFII在中国A股市场中所占市值仅约中国本土基金的十分之一。但他坚信,未来随着QFII不断增加对A股的投资,其注重长期价值的理念必定能对市场构成更大的影响。
针对目前的股权分置改革,陈家琳表示,扬子基金的境外投资人也十分关注,因为股改直接降低了持股成本。
不过他强调,境外投资者更关心股改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尤其是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并列这一矛盾的解决,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一矛盾,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才会真正关心股价表现、关心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7 14:15 】
谁在影响中国股市 基金称监管层须密切监管QFII
经济观察报 2005-11-27
-本报记者 孙健芳 郭宏超北京报道
“静观下一步政府有没有更为实质性的利好。”
这已经成为中国的股票分析师们永远不会讲错的一句话。
“静观”的时日似乎也持续了很久。最近的一次持续开始于10月26日,从那时起,中国股市再次摇摆在1100点。
现实的问题是,中国股市的资金依然紧张,机构投资者的举动关系着市场的发展。
资金问题
两个月前,基金开始大规模抛售蓝筹。
进入11月份,更多的基金重仓股仍在下跌,基金经理不断减持这些“核心资产”,包括华能国际、五粮液、万科、招商银行、深赤湾A、伊利股份、金融街、海正药业、振华港机、同仁堂、宇通客车、烟台万华、江淮汽车、G申能和云南白药等。
资金面紧张是导致这些前期被基金共同看好的股票持续下跌的原因。11月下旬,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胡立峰的研究报告中提到,“目前,基金业存量可动用的资金头寸在150亿元至200亿元左右。”
但这不是可以预想到的最坏情况。时至年底,不少购买基金的机构投资者需要做账,将会赎回一些开放式基金,为了应付年底赎回,基金要继续抛售重仓股,“而且基金卖出的都是流动性较好的股票,比如宝钢等蓝筹大盘。”国联安基金副总钱华分析说。
这种抛售可能引起市场循环下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金重仓股始终被分析师列为市场不看好的板块之一,但一些基金经理仍说,“目前基金重仓股中还有一部分股票没有调整到位。”
基金抛售加剧市场资金紧张的窘境,胡立峰认为,“行情的启动虽然需要宏观经济、上市公司业绩等基本面支撑,但最终仍要落脚到市场供求和有效资金的供给上面”,他判断:中国基金业对股市的资金支持到了一个瓶颈阶段。
管理层在试图挽救这种资金枯竭的事实,但手中筹码相当有限。
由于股市持续下跌,基金业绩表现普遍不佳,新基金首发规模急剧下降,股票类基金的总规模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保险类基金增幅有限。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资金达到98.7亿元,出于谨慎考虑,保险公司一般不会选择在年底增加投资;同样的,社保基金入市在年初就有计划和预算;而企业年金入市现在看来还像镜花水月一般虚无。
好孩子“QFII”
QFII似乎正在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惟一筹码,最近里昂证券专家表示,如果股指跌到900点,将用自己的钱全仓杀进中国股市。
9月25日,外管局批准恒生银行增加5000万美元QFII投资额度,这是在国务院批准QFII试点额度提高之后首家获批者。
11月份QFII额度审批加速。11日,美林国际和准富通银行获准增资2.25亿和3亿美元;11月7日,上海汇丰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分别获准增资2亿美元和1.5亿美元投资额度,短短7天之内共审批8.75亿美元,相当于一只70亿人民币规模的基金发行。
获取增量资金的QFII抓住市场底部大举建仓,在基金不断卖出基金重仓股的时候,QFII们持续保持一个积极的投资策略,他们也试图让市场相信:他们是市场最好的投资者,由于他们的进入,市场将会获得上涨的动力。
在增持过程中,QFII动作基本一致。一位合资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本报,“我们的外方股东在投资国内股市时会经常问我们,现在第一家外资在做什么,第二家、第三家又在干什么,为什么你们不那么做?QFII看似个体的行为背后是在追随同行。”
“外资明白集体行为背后是集体获利。”上述人士说。而QFII在新兴市场的经验为这种一致行动找到理由,在实行QFII制度的韩国,不少外资集中投资三星电子等半导体板块股及绩优股,在推动这些股票价格上涨时获取了巨大收益。
第三季度统计显示,QFII增持行为十分明显,期间他们仅增持数量超过100万股的个股就达到14只,现在QFII所有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持有11.11亿股。
对决基金
但目前QFII在国内沉淀资金量也不过400亿左右人民币,2005年年中,市场人士估计QFII持股市值大约有120亿元,现在可能增加到200亿左右。此时,国内基金总份额已经达到4000多亿,其投资股市的额度近2000亿,但国内基金却在一点点遗失定价权和话语权。
从1999年开始,基金业就开始主导国内投资界的理念潮流,在“价值投资”口号之下,基金经历了从集中投资到分散投资再到再集中投资几个阶段,这种理念主导背后是基金业绩支撑。胡立峰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4月,基金一直跑赢大盘,在2003年还创造了233亿元的绝对正回报。
但这一切随着QFII进入而改变。
QFII投资路线让人眼花缭乱。2003年下半年,QFII主要投资宝钢股份、大唐电信、中兴通讯、中金黄金等钢铁、通信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上。进入2004年后,QFII在注重价值投资的同时,也开始参与了价值成长股票的炒作,他们减持对周期性行业投资,重点转战于煤电油运等短缺类行业。股改期间,他们开始投资股改概念股,三季度QFII共计持有股改公司流通股5.7亿股,比二季度末增仓幅度达到104.30%。
而现在,基金抛售一些大盘蓝筹股的时候,QFII却在不断买入这些股票,两者之间分化日渐明显。
由于投资风格分化,基金和QFII对决开始尖锐,投资市场上已经从原先的散户与机构、机构与机构的博弈演变成国内基金和QFII的博弈。
胡立峰统计过,在2005年“黑色五月”行情的洗礼中,基金的股票市值大幅度损失,整个5月基金股票市值损失200亿元。随后开始的G股行情中,基金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更为可怕的是:目前基金中核心资产缺乏上涨的动力,之前一周,上证综指上涨2.46%,ETF、指数型开放式、封闭式、灵活配置型和稳定配置型等5类股票型基金的累计净值平均涨幅则分别为1.84%、1.29%、0.33%、0.38%和0.36%,这表明市场反弹已经与基金无关。
而此时,QFII声音在不断被放大,他们不仅获取了管理层的认可,也获得了投资界的认同,虽然从资金量上他们还不是国内股市决定性力量,但是对中国股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方向性影响。
机会
市场并非没有机会。
几乎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对目前股市具有投资价值表示认同,国联安基金人士表示,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相比,A股市场估值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股改进展,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质量可能大为改善,股改进行到300-400家的时候,这个市场已经可以让投资者选择合适的公司,”本土和合资基金公司人士都认同,“未来两年将是国内市场最大的投资机会,现在是最好的投资时候。”
但这种机会越来越难以把握。
一方面,由于面临着年底考核和资金赎回压力,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即使知道一些股票远远大于下跌的股票,但是不会在现在买,而是会在这只股票起来的时候买进。”
另一方面,由于话语权的丧失,基金投资开始缺乏追随者。而2004年之前,如果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看好一只股票,其投资行为马上会一呼百应,资金聚集导致股票价格上涨,而基金可以从中获取巨大收益。
但现在市场中心聚焦在QFII身上。QFII在其他新兴国家的经验让他们既能站在道义、规则、惯例的高度上规劝和建言,甚至对当局政策提出批评,又能在合适的时机获得市场最佳的投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QFII买入一只股票,市场会认为这只股票更加具有投资价值。
通过上述手法,QFII用很少资金就可以撬动大量资金投资一些股票,而他们可以在股票上涨中集体获利。
而且,市场还分析,购买股权、并购中国大型企业已经成为未来外资最为便利的扩张方式。这些已经使民营企业家十分担心,他们认为一旦消费品行业和基础设施类行业被外资掌控,国内居民的消费成本会上升。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你要开放,你必须要面对强权资金的影响,你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每个人都会有上千亿甚至上兆亿美元的资金存量。”一些合资基金高层说,“监管层必须要密切监管QFII,适度管制还是十分必要的。”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8 15:02 】
QFII抄底折射本土机构软肋 考核期掣肘长期价值
中国证券报 齐轶 曹海菁
“从股改开始到现在,每周的数据显示,只有QFII资金处于持续稳定的买入状态。”一位权威人士透露出近期不同机构资金在股市上的操作状况。
QFII真的在抄中国股市的“底”吗?
上述人士并不太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QFII没有“抄底”的概念,他们更多的是从全球视野来判断一个公司的绝对价值。“QFII谈不上抄底,只是延续了一贯的投资理念,但不排除起到了抄底的客观效果。”
基金:短期考核掣肘长期价值
虽说QFII所推崇的“价值投资”理念看起来并不复杂,但不同的人使用起来就有天渊之别。“这就像关公耍大刀和平常人耍大刀的区别。由于功力不同,关公耍大刀可以克敌制胜,同样一把刀,我们耍起来只能成为‘负担’”,一位国内的基金经理说。
这位经理还透露,他曾试图对少数周期行业品种进行“跨周期”投资,但短期内从公司管理层和市场部门传导来“令人难以忍受”的压力,最终只有选择杀跌出局。基金的投资行为要受制于持有人的行为,“出现赎回,你就不得不卖,而出现大量申购,你不想买也得买”。然而,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无论机构还是散户,都还有追涨杀跌的倾向。更重要的是,基金的考核目标决定了基金的投资效果。国内的基金考核目标是实现绝对收益,是排名,即要求你战胜同行。
QFII由于已在国际市场上“历练”了几十年,经历过数次完整的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眼光和耐心都远远强于我们。QFII资金的长期性也决定了他可以进行跨周期操作,同样是对周期性行业中的宝钢,它就敢在此时大量买入。
除了“艺高人胆大”,QFII的长期考核机制也成全了其现行的投资策略。
“如果我们的考核机制能够改变,我也敢像QFII那样操作。”众多的基金经理不约而同地表达出这样的观点。
保险:以制度之变应对市场之变
作为国内长期资金的代表,保险资金为何也时常扮演追涨杀跌的角色呢?
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层人士对此感叹道,“我们多次面临从初期的账面浮盈到后来的亏损,教训逼得我们不得不在略有盈利时选择立即兑现,这样的收益才是真实的。”
该人士的观点反映出不少保险资金投资基金的心态,在这背后似乎还有更加难以启齿的原因:你不赎回,别的机构也会赎回,最后只能是先赎回的占便宜,后赎回的吃亏。
在现在市场环境下,面对QFII的大量加仓,保险资金有何看法?
泰康保险公司投资管理中心研究员介绍,QFII在市场上的任何表现都将作为公司判断和研究市场的重要参考。公司研发部现有专人跟踪QFII的投资,并定期为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提交详尽的报告。这份报告的内容包括QFII的投资动向、投资特点、参考意义等内容。一旦QFII在投资领域出现异动,公司还将召开特别会议,及时研究。“我们会仔细研究,但不会跟风。”
“我认同QFII的大量加仓,此时此刻,寿险资金不进入股市实在是太可惜了,从长期看,投资股市的回报率会远高于债券。”另一位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士这样告诉记者。该人士表示,如果公司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他们此刻就有承担风险的意愿,“我甚至想直接找决策领导建议将资产配置向股票倾斜。”
这样的愿望似乎更多的来自保险公司的操作层面,而高层考虑的显然不止是一次行情变化时的应对之策。
业内专家透露,未来的保险产品形态也会发生变化,某些分红险产品的风险有客户承担,客户对风险—收益特征有充分的理解以后,就会对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率提高,目前欧美众多保险产品就是这种形式。目前,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正在由负债主导型向资产主导型转变,这一转变将深刻影响各家保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以及投资策略。
此外,保险资金将被分为许多相对独立的投资账户,每个账户资金的盈利目标和投资周期都将非常明确,而这些账户投资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该公司对应产品的销售。“以往过于保守投资下产生的收益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
据了解,目前,保监会要求各家公司的投资人员主动参与保险产品的设计和销售策划,做到“先定投资回报,再定负债承诺”,这种按产品设立账户、按账户资产选择投资组合的方式,将激励保险投资领域发生新一轮变革”。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1-29 12:57 】
封闭式基金潜流暗涌 国内外机构暗地“想辙”
证券时报 2005-11-28
近期,封闭式基金再次走出“脉冲”行情,包括封闭式基金T+0交易等各种传言搅动市场。事实上,机构投资者也确实不断地在封闭式基金上动脑子,各种尝试都在悄悄酝酿中。
一位与QFII有业务往
来的知情人士透露,QFII后面的客户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求封闭式基金的赚钱机会。这些机会不仅仅是封闭式基金转开放,也有其他的可能。据介绍,一些境外投资者并不完全是消积等待到期日临近折价率减小赚取差价,而是利用其投资比例上的便利,探寻封闭式基金的盈利机会。从目前透露的思路看,这些境外客户并没有把目光完全集中在“封转开”上,修改基金契约、改变基金投资方向都在其考虑范围。
从投资比例的限制上看,QFII有其他国内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根据《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保险公司投资于单一证券投资基金的份额,不得超过该基金份额的10%。这一规定在开放式基金上已不再有约束力,但对封闭式基金仍然适用。对于保险公司以外的投资者,规定则更为严格。《关于加强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除发起人或另有规定外,一个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持有某一基金的份额不得超过基金总份额的3%,超过部分由交易所指定机构强行卖出,差价收入上缴国库。而QFII在投资基金上则没有任何比例限制。在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就QFII管理问题答记者问中,对于QFII对基金进行投资进行了说明:合格投资者可以投资于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中国证监会对此不设投资比例限制。
按照《证券投资投资基金法》的规定,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当有代表50%以上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参加,方可召开。从基金披露的公开信息看,QFII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比例确实在节节上升,目前QFII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比例已有超过基金规模10%的了。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QFII想通过高比例持有封闭式基金来实现其“封转开”或其他目的,并非易事。事实上,国内保险机构如果真想召开持有人大会对基金重大事项进行修改也并非难事。但按《基金法》的规定,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定的事项,应当依法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或者备案。也就是说,即使是基金持有人大会通过的决议,仍然要面临监管部门的审批。
然而,分析人士提醒,QFII与国内机构有不同之处,QFII背后的客户更不同于国内机构。如果说国内机构注重与监管部门的关系协调,而QFII看重在中国的长远利益的话,QFII背后的客户则更多是逐利的,其顾虑也较少。虽然目前这类境外投资者投资单只封闭式基金的份额还不足以“成事”,但单个投资者集结数亿资金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情况已不鲜见。
在境外机构琢磨封闭式基金的时候,国内机构也在“想事儿”。早在今年年中,在给管理封闭式基金的基金公司的正式函中,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要求基金公司积极推动封闭式基金权证产品在内的多种创新试点工作。有消息人士透露,日前,已有基金公司设计了封闭式基金权证产品,部分保险公司已获知了方案内容。据悉,该方案可能是一个涉及保险公司、券商和基金公司三方的方案,以备兑权证的形式出现。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封闭式基金权证能起到缩小折价率的效果,且操作性又强的话,这将会是市场各方都乐见其成的创新:一方面,减小投资者的损失,另一方面,转开放的压力也会减小。也就是既不会因转开放带来对股市的压力,也不会减少基金管理人的收入,同时投资者也不会因高折价而损失惨重。这一方案是否能满足上述条件,市场只能拭目以待。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2-18 14:11 】
手握王牌,QFII即将雄霸天下?!
张刚 中国证券报 西南证券
有关迹象表明,管理层正在加大对QFII的扶持力度,将其作为增加证券市场资金供给的主力。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通知称,对QFII委托境内公司在我国从事证券买卖业务取得的差价收入,免征营业税。另外,有关部门考虑到QFII是非居民企业,其支付管理费的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外,对QFII从事境内证券投资管理而从境外投资者获得的管理费收入,报国务院批复后,可不征收营业税。此前国家外汇局的有关负责人也曾对媒体表示,外汇局将加快QFII额度的审批步伐,“不再会是两个月才审批完一家QFII的投资额度”。
QFII的审批节奏加快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沪深交易所等于2002年年底相继下发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它配套措施。不过,管理层在具体实施上则十分谨慎。直至2003年3月20日,QFII申请受理工作才开始正式启动。2003年年底获得QFII资格的机构仅有10家,2004年年底也仅达到24家,当时获批投资额度仅为34.25亿美元。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管理层正在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今年第四季度,QFII的审批和额度下放的节奏明显加快。数据显示,外汇局11月份以来累计批准的投资额度已达14.45亿美元,是引入QFII以来投资额度增长最快的一个月。
政策+新增额度支持QFII发展
QFII进入中国后,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投资热情。早在今年4月份,26家QFII获得39亿美元投资额度,已接近QFII制度试行阶段40亿美元的上限。国内资产证券化产品、银行间债券市场都对QFII张开了双臂。多家QFII纷纷表示,额度已经用完,希望能尽快获得更多额度。9月份,60亿美元的QFII新增额度审批工作开始启动。目前已经获批的32家QFII中,已有29家机构获得了投资额度,额度总计54.95亿美元。前期扩容的60亿美元额度已用掉将近四分之一。
在相关制度方面,*正在修改有关QFII证券投资的管理办法,新办法可能将允许QFII选择多个券商、挂多个账户,同时对其投资的锁定期也会有所松动。QFII外汇资金的锁定期有可能从1年降为3个月。
重仓行业、品种值得关注
因为QFII的迅速发展,其重点投资的行业领域和重仓品种有望持续受到新增资金的支持。
根据三季报统计,QFII第三季度投资所有股票和转债的市值为93.58亿元人民币,比第二季度的78.87亿元提高了18.65%,而第二季度则比第一季度提高了8.34%。按9月底QFII总计40.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计算,93.58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的占获批投资额度的28.74%,第二季度这一数据为24.35%。QFII投资额度逐季增加,而且增速加快。
从去年年报、第一季度季报、半年报、第三季度季报的QFII投资状况看,QFII增持和新进的股票数量一直占有较大比例,保持积极的投资态度。特别是第三季度新进的股票数量达到70只,是减持股票的4倍。所持股票总数接近年初时的3倍。由于QFII开始获得新增额度和增加新的成员,年底新进数量仍会保持较大幅度的增加。
从行业偏好上看,QFII一直对金属、非金属行业情有独钟,QFII持股市值较大的有G宝钢、G鞍钢、G新钢钒等品种,而且一直高比例持有海螺水泥这只A股价格低于H股的股票。其中宝钢权证、钢钒权证、鞍钢权证让其获利颇丰。从这个角度分析,具备发行权证条件的十余家公司有望成为QFII增持的对象,包括中集集团、金融街、五粮液、首创股份、上海机场、中国石化、招商银行、振华港机等。
电力、供水供气是第二被看好的行业。政府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利好预期。信息技术也是被QFII看好的行业之一。像中兴通讯仅德意志银行一家QFII,持仓市值就高达5.67亿元,持股比例为6.72%。
今年第三季度QFII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前十只股票中,控盘比例最高的是海螺水泥,QFII持股占A股比例达到21.19%,其次是燕京啤酒的16.30%。这十只股票中,增持比例最大的是晋西车轴,达到12.34%,其次是兰太实业,为11.24%。9月末QFII所持的155只股票中,完成股改的股票有17家,持股比例最高的前五名依次为G宝钢、苏泊尔、G上港、G龙盛、G精工,但持股比例都不足6%。不过,G宝钢是QFII持仓市值最大的股票,达11.88亿元。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2-28 11:42 】
QFII获利能力惊人 看资本市场"土鳖"PK"海龟"
□ 赵学毅   证券日报
资本市场也像围城,城内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
近日,随着美国国际集团投资公司和淡马锡富敦投资有限公司两家QFII新增1.5亿美元额度获批准,QFII总投资额度目前已达56.45亿美元。在A股实际市盈率处于11倍之际,QFII大幅增仓A股,目前仓位已达到90%。年关将至,QFII的“金手指”效应得到印证,海螺水泥、G丰原、山东铝业等QFII“新宠”接连创出新高。再联想到12月7日,三大QFII集体撤离鞍钢权证,QFII整体获利达9000万元以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18.9%的收益。不管是投资还是投机,QFII如此精准的市场判断力令投资者刮目相看。
资金规模:QFII主导力量渐显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获得批准的QFII总共有32家,除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一家没有获得投资额度外,其余31家机构都已获得了投资额度,且总投资额度已经达到了56.45亿美元。其中,11月份外管局一共批准了7家QFII(包括2家新QFII机构)总计14.4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是引入QFII以来投资额度增长最快的一个月,平均以每周2笔3.6亿美元的速度放行。
其实,QFII进入我国后,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投资热情。早在今年4月份,26家QFII获得39亿美元投资额度,已接近QFII制度试行阶段40亿美元的上限。9月份,国务院批准将QFII试点额度由40亿美元提高到100亿美元。目前,60亿新增QFII投资额度已经用去了1/4。从最新额度排名上看,瑞士银行有限公司稳居首位,最新额度达8亿美元;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以5.5亿美元位居第二。
就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来看,截至12月27日,基金资产总规模达5195.84亿份,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到52家,其中开放式基金份额4378.84亿份,封闭式基金份额817亿份,分别比成立时份额增加126.84亿份和123.10亿份。基金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
就基金总净值看,截至12月27日,基金总净值已达5141.05亿元,与2004年底的3246.29亿元相比,增幅达58.37%,其中开放式基金总净值5141.05亿元,封闭式基金总净值817.00亿元。
从增速方面看,2005年8月和9月共有7只基金成立,总规模达到125.6亿份,超过了前7个月成立基金的总份额。但今年1-7月新成立的基金缩水严重,总规模减少了三成。
业内人士预测,明年上半年QFII新增的60亿美元投资额度有望全部进入境内市场,QFII总额度将达到8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偏股开放式基金的50%,其中新增部分相当于偏股开放式基金的30%。鉴于QFII新增资金接近500亿元人民币,远远大于证券投资基金150亿元-200亿元的可动用资金,因此,QFII将成为明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主导力量。
持仓变化:QFII比较乐观
今年以来QFII并没有像基金那样悲观,增仓股票家数占QFII持有股票总数的比例明显增加,QFII持有的股票总数和实施新增仓的QFII家数也在增多,这说明QFII对未来的投资前景比较乐观。
从去年年报、今年第一季度季报、半年报、第三季度季报的QFII投资状况看,QFII增持和新进的股票数量一直占有较大比例。特别是第三季度新进的股票数量达到70只,是减持股票的4倍,所持股票总数接近年初时的3倍。
截至今年三季度,QFII共持有120只A股股票,持股总量为11.2亿股,持仓市值达68.01亿元。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对A股市场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中。在QFII持有的120只股票中,有11只股票被4家QFII共同持股,被3家QFII共同持股的也有11只股票。
从持仓变化来看,QFII增持行为十分明显。期间QFII仅减持A股股票18只,其余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持,增持数量超过100万股的个股就达到14只。而国内基金持仓则相对分散。
就基金持仓变化看,今年三季末140只股票基金持有股票276只,加权平均持股比例为69.47%,剔除新基金尚未完成建仓的因素,比上季134只股票基金67.9%的仓位略有上升。可见今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的基金持股比例保持稳定,甚至逐步上升,从第一季度的66.51%到第二季度的67.9%,再到第三季度的69.47%。
重仓股:投资理念大不同
从两者重仓股的情况看,基金的裹足不前与QFII的坚决加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05年三季度QFII增仓幅度超过100%的8只股票中(与半年前持仓量相比),G宝钢、中集集团、G龙盛、海螺水泥等4只股票属于周期性股票。而这些周期性股票正是国内基金三季度极力回避的。在QFII眼中,这些才是真正有核心竞争力和垄断性的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内地基金和QFII都在寻求那些增长比较清晰的公司,他们的价值投资理念不仅着眼成长性,还包括上市公司现有资产的价值。具体来看,基金着眼长线选股、短线操作,投资主要以营销为导向;而QFII的组合更具有长期性、进攻性、全面性、均衡性,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利用市场调整的机会或行业低谷期逢低买入,更加贴近价值投资大师格雷厄姆与巴菲特的投资风格。
总之,股权分置改革目前正全速推进,股改提升了深沪A股的投资价值,股市前景良好。QFII积极介入A股市场所带来的投资理念、游戏规则、新业务机会等多方面的间接影响,对于构造一个成熟健康的股市而言,其影响是深远的。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2-28 22:02 】
最新统计:Q F I I 持股公司流通市值增长快
中国证券报 朱向军 2005-12-28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最新统计,截至12月23日收盘,2005年下半年以来,两市A股流通市值增加509.50亿元,增幅达5.44%。其中,QFII占据十大流通股东的161家公司A股流通市值增加262.31亿元,增幅为9.75%。进一步的统计显示,QFII下半年新进驻的82家公司A股流通市值增长202.15亿元,增幅达15.20%。
本报同时统计分析了社保基金所持股票的市值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社保基金2005年下半年新进驻十大流通股东的109家公司,A股流通市值增长81.38亿元,增幅5.06%。若剔除QFII与社保基金共同持股的16家公司,社保基金下半年新进驻的93家公司,A股流通市值增长72.27亿元,增幅为5.43%;QFII下半年新进驻的66家公司市值增长193.04亿元,增幅达18.33%。
专业研究人士分析认为,下半年以来,QFII所持A股流通市值之所以增幅较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是其对行情的先知先觉。2005年上半年,A股市场仍在深幅调整,特别是进入五、六月份,上证指数持续低迷,一度跌破1000点大关,并创下8年来的新低。但从QFII进驻十大流通股东的时间分布来看,2005年中期恰恰是QFII大幅增仓的阶段。这为其所持股票在下半年的股改行情中市值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其行业研判的准确性。在2005年下半年的行情中,涌现出许多亮点,诸如新能源、军工、人民币升值等概念,而在这些相关概念的重点公司中,十大流通股东均出现了QFII的身影,如G天威、西飞国际、百大集团等都是其下半年新进入的股票。值得一提的是,对国际期货价格持续走高的金、铜、糖、石油等相关公司,QFII总是重兵把守。
最后,QFII所进驻的公司,已有相当部分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的实施同样增加了其A股流通股市值的比重。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2-30 11:44 】
领先国内机构50年 大胆买QFII的“套”
□ 毛晋楠   每日经济新闻
从封闭式基金到G股,再到新能源股、周期性行业公司,QFII在2005年真是一个很会念经的外来和尚。
投资理念:领先国内机构50年
今年中期,QFII大举买入封闭式基金,在下半年出现了大幅上涨。5月,股改大幕开启,QFII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大举买入G股参与股改,事实证明,QFII看对了。而最近大涨的海螺水泥、通威股份则是QFII的又一杰作。
2005,QFII全面丰收,买一只,涨一只,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手指。
分析人士认为,QFII以超前的眼光发掘出了A股市场中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品种,并最终战胜了国内机构。毫不夸张地说,QFII的投资理念已经远远领先于国内的机构50年。
备战2006:行业低谷期逢低买入
2006年,中国股市将迎来又一次的重大变革,这就是全流通的到来。作为惟一全流通市场投资经验的专业机构,QFII随着投资额度的逐渐扩大,将掌握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其实,目前国内的基金主要采取的还是一种短线的交易策略,并非真正的价值投资理念,而QFII选择市场调整的机会或者行业低谷期逢低买入,并长期持股,这更像是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可以说是真正的价值投资理念,这种理念将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基金的投资风格。
市场机会:重仓股中隐藏大黑马
G丰原、海螺水泥、海螺型材……在一匹又一匹的大黑马相继被QFII发掘出后,相信市场已经不会再怀疑QFII的选股能力了。
华泰证券在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自2003年QFII进入A股市场后,其持股家数和持股数出现持续攀升迹象。在2005年半年报中,十大流通股中QFII持股家数已达到93家,三季报中QFII持股家数达到117家。他们认为,目前管理层继续加大对QFII的扶持力度,2006年QFII将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主力。
民族证券的分析师认为,2006年,不妨对QFII的重仓股进行深度挖掘,其中很可能隐藏着来年的大黑马。
选股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选择QFII持股数较度持仓非常大的海螺水泥、燕京啤酒等;另一个就是选择QFII买入后还处于被套阶段或者是获利不大的股票,如南海发展、G铸管等。
而在明年上市公布年报、一季报或者半年报时,则是挖掘QFII新进入品种的最佳时机。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2-30 11:46 】
QFII社保基金岁末积极建仓 弱市中攫取真金白银
中华工商时报 张炜 裴文彬 裘立华
正当岁末各家机构对2006年股票市场走势争论不休的时候,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者)、社保基金却不为所动,一如以往地埋头于自己在股市的建仓行动。
QFII做了新钢钒最大流通股东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提供的信息,11月份,QFIIA股账户净买入额达到了11.67亿元,全国社保基金A股账户净买入额也有3.02亿元。
之前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季报同样显示,QFII大举增仓股改公司。三季度共增仓2.91亿股,增仓幅度达到104.3%。QFII共在39家股改公司的前10大股东名单中现身60次,共计持有股改公司流通股5.70亿股。新钢钒、新兴铸管、鞍钢新轧等10家股改公司的最大流通股股东均为QFII。
今年以来,管理层屡次提高QFII的投资总额,从40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再提高到100亿美元。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加快QFII审批速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审批额度。12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批准了美国国际集团投资公司5000万美元的额度、淡马锡富敦投资公司1亿美元的额度。
相比QFII登陆扩容加快,社保基金的建仓要相对隐蔽许多。不过,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项怀诚10月的一次讲话向市场交了底:目前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已达251.89亿元,股票投资占社保基金总资产的比例已从2004年的11%上升到2005年的13%。项怀诚同时表示,目前国内股市已具备投资价值,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规模还将扩大。
弱市中攫取真金白银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2005年股市整体呈弱市格局,但QFII在许多板块和个股方面取得了超出平均水平的收益。
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科技股,今年以来一直高居QFII市值重仓股增量的榜首,为QFII投资带来了“第一桶金”。第三季度QFII在中兴通讯上的市值增加了1.43亿元,中兴通讯也成为2005年股市少数走出慢牛行情的个股之一。
当国内机构纷纷“恐惧”钢铁行业的周期性低谷可能到来的时候,QFII表现出高度一致,果断地大举买入并持有宝钢、新兴铸管等钢铁股。瑞士银行三季度增持宝钢4477万股,一跃成为其第一大流通股股东,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积极跟进,分别成为第三和第四大流通股股东。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银行则成为鞍钢新轧的流通股大股东。
QFII对待权证的态度也值得国内机构思考。QFII把权证作为对冲风险的有效工具,因此比国内机构更愿意持有权证,这也成为后期钢铁股走强的一大动因。此外,以万科、深宝恒为代表的地产股成为QFII又一盈利点所在。
就单个QFII而言,QFII之一的富通银行发行的“扬子基金”,上半年就取得了11.48%的增长率(以欧元计价)。
而在社保基金方面,社保基金成立5年来累计收益率达到14.99%,高于同期7.25%的通货膨胀率。这其中股市的贡献不可小视。项怀诚表示,到目前为止,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还是赚钱的。今年以来,社保基金在纺织、机械、化工等行业的投资颇有心得,并有不少的斩获。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2-30 12:17 】
05年三季度QFII增仓的全部46只股
□ 郝国梅   华泰证券
作为境外的投资力量,QFII以其独特的投资风格越来越受到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尽管其目前投资A股市场的额度仅40余亿美元,但同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公募基金相比,其投资方式、投资理念更加吸引市场注意力。而由于公募基金均有严格的契约约束,QFII新增额度的逐步发放更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实质性资金注入。从目前境内A股股票基金的募集规模看,新增1亿美元QFII额度不亚于设立两只非银行系的股票基金的效用。我们相信,2006年QFII仍将以其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敏锐的投资视角引领市场。
自2003年QFII进入中国A股市场后,其持股家数和持股数出现持续攀升迹象。在2005年半年报中,在十大流通股中QFII持股家数已达到93家,三季报中QFII持股家数达到117家。目前管理层继续加大对QFII的扶持力度,2006年QFII将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主力。
持续重仓品种值得追踪
秉承价值投资理念是QFII一贯追求的目标。2005年以来,QFII继续稳定持有价值股票,积极增持行业龙头股的特征仍未改变。中兴通讯、G宝钢、海螺水泥、G鞍钢、中集集团、兖州煤业等大市值个股均为QFII持续持有的股票,持股市值均超过1亿元以上。海螺水泥作为年内持续增仓品种,市场表现不凡,已创出年内新高。该股票在行业处于阶段性低谷时并不被国内机构投资者看好,QFII却持续逢低吸纳,截至第三季度,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瑞士银行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等4家QFII持有公司流通股的比例超过20%,QFII择股的功力值得国内许多机构投资者学习和借鉴。另外,从近期权证火爆炒作过程中,QFII因其大量持有宝钢权证、钢钒权证和鞍钢权证而获利颇丰。因此,2006年仍宜关注其持有的具备发行权证条件的个股如G民生、振华港机、兖州煤业等。
新增仓品种有望保持强势
在QFII集中增持的公司中,行业特征并不明显,业绩优良、具有行业龙头地位和比较优势的股票最为QFII钟爱。如三季度被集中增持的G万科、晋西车轴、兰太实业等均是行业中优势企业,可以说2005年QFII继续延续了稳扎稳打优质企业的投资风格。买入业绩稳定增长或处于盈利低谷的周期类股票是QFII的主要投资思路。在三季度新增的46只股票当中、振华港机、G鞍钢、辽河油田、江西铜业和中原油气等个股均为质地优良的绩优股。2006年QFII成熟的投资思路仍有望继续发扬,投资者对其新增股票如G万科、G丰原、南宁糖业、晋西车轴、兰太实业等宜保持高度关注。
2005年三季度QFII增仓股票(据10大流通股股东统计)
万科A、深宝恒、G辽通、深天健、湘火炬、建投能源、中色股份、西飞国际、辽河油田、G鞍钢、福星科技、一汽夏利、中原油气、中科三环、G德豪、G精工、华兰生物、G海特、G七喜、G苏泊尔、G丽江、江苏三友、楚天高速、中国联通、特变电工、振华港机、兰太实业、G承德钛、江西铜业、国电南瑞、宝钛股份、G天药、晋西车轴、上海能源、G天威、北大荒、新世界、三爱富、豫园商城、G合力、东方锅炉、马钢股份、百大集团、G张江、北方创业、原水股份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2-31 09:47 】
QFII:向熊市牟利 也有败笔
□ 彭蕴亮 证券时报 上海证券
2005年即将结束,崭新的2006年正向我们走来。我们发现,虽然过去的一年被市场贴上“熊市”、“惨淡”的标签,但QFII依然在许多板块和个股方面取得了超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仅在少数板块上败走麦城。QFII是怎样在熊市“攫取”真金白银的?2006年又将会如何操作呢?
科技股:QFII的第一桶金
盘点QFII增持量最大的板块,我们发现,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科技股高居QFII市值重仓股增量的榜首,成为QFII投资的“第一桶金”。目前,QFII在中兴通讯上的市值增加额已经高达14288.15万元,而中兴通讯也成为2005年市场极少数走出“慢牛”格局的个股之一,成为QFII投资的经典之作。而其他QFII重仓的科技股还有中国联通、新大陆、国电南瑞等。尽管存在利率提高和能源价格高企带来的担忧,科技产品的全球出货量依然出现明显增长,为QFII盈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国际机构预测显示,2005年全球手机销量增长率为13%,PC增长率为10%,数字电视大幅增长65%、数码相机增长15%。由于市场容量巨大、人力成本低,全球半导体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仍将继续,我国半导体产业增长率仍将显著高于全球水平,科技股来年有望出现反复活跃态势。
估值问题是2005年市场谈论最多,也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字眼,而科技股由于其高成长性,目前25-30倍的市盈率水平也能被市场接受,而QFII持有的科技股市盈率均不超过30倍。当前A股市场存在较大的估值困惑,今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加强了A股市场的估值优势,而国内科技股———百度曾经在美国股市创出100倍的市盈率,相对于蓝筹股而言,科技股并没有“估值天花板”存在,不排除2006年QFII仓位增加的可能性。
钢铁股:攫取“另类”收益
在国内基金纷纷“恐惧”钢铁行业的周期性的时候,QFII敢于大举买入,持有G宝钢、G铸管的市值大幅增加,成为QFII投资的“另类”收益。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瑞士银行增持G宝钢4477.55万股,一跃成为其第一大流通股东,高盛公司则为新进,持有8947.75万股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摩根士丹利增持788.46万股,列第四大流通股东。三家QFII总共持有G宝钢27760.33万股,占流通股的5.87%。而在鞍钢新轧的操作上,QFII也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德意志银行一举“吞入”3658.85万股,成为其第二大流通股东,花旗银行则以持有1757.93万股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的位置。而这些QFII大举买入个股的走势均是稳中有升。
QFII对钢铁板块整体大幅加仓的行动表明:从长远眼光来看,目前国内钢铁板块的龙头企业股价已经具有相当投资价值。
QFII把权证作为有效的对冲风险工具,QFII比国内机构更愿意持有权证,成为后期钢铁股走强的一大动因。钢铁企业一般都是大盘蓝筹股、市盈率低,符合送出权证的条件,为市场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近期杭钢股份等的放量走强,更显示出钢铁板块的强大魅力。
地产股:外资展开“抢摊”行动
以G万科、深宝恒为代表的地产股成为QFII的又一盈利点之所在。在人民币升值之后,外资继续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上升空间,纷纷采取“抢摊”行动,成为2005年QFII的“标志性”动作之一。如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大量持有G万科,仓位高达2660.3981万股,而G万科的走势也十分强劲,复权价呈现迭创新高态势。同时,荷兰商业银行、摩根士丹利国际、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三家QFII共同持有的深宝恒A也出现“V型”反转走势,二级市场走势远远强于大盘,显示出QFII选股的独到之处。
数据显示,各国的投资家正在对我国商业地产进行“圈地”竞赛,在外资收购题材的带动下,房地产板块2005年表现不俗。从市场的层面看,虽然多只地产股纷纷走强,但地产业2006年的发展趋势不明朗,投资者需要在夹缝中寻找机会。
煤炭股:QFII也有败笔
虽然QFII在2005年大部分投资取得了成功,但部分行业也存在“滑铁卢”战役,如以兖州煤业为代表的煤炭行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5年上半年,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在兖州煤业大量持仓,而2005年第三季度继续增仓,但由于兖州煤业股价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还创出两年内的新低,德意志银行在一个季度之内就亏损3889.6852万元,瑞士银行亏损2825.0196万元,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亏损不大,但也有476.4278万元,成为QFII投资的最大“败笔”所在。
从行业动态来看,煤炭供求关系变化、增速明显回落是QFII败走麦城的关键原因。一方面,原煤需求在经历了2003、2004年15.68%、21.64%的高速增长后,2005年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另一方面,煤炭供给能力近期受制于安全核查和小煤矿治理整顿,但2006年供给能力增长仍将超过12%。此外,2005年1-8月,铁路货运量增长为22.51%,远高于煤炭销量同比增长(8%)。可见,煤炭销量增长已经远低于铁路的运力自然增长率,铁路增长限制煤炭有效供给的局面已经离我们而去了,煤价见顶成为铁一般的现实。在煤价回落的情况下,煤炭股大都出现冲高回落,大举增仓的QFII不仅没有赚钱,反而出现严重亏损。不过从估值的角度看,大量煤炭股如G金牛等,市盈率只有6倍多,已经被严重低估,不排除后期出现反弹的可能性。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5-12-31 09:47 】
QFII挑战紫禁之巅 全方位出击挑战中国本土机构
2005-12-26
2005年对于各类机构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四个相配套文件全部出台。随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正式步入实施阶段。一家保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 仅取决于它的直接承保业务,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的高低。来自业内的数据显示,今年保险资金投资的整体收益率预计可以达到4%。而这个收益水平远低于国外,因此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年共发行成立了53只基金,其中两只短债基金充当了机构资金避风港的角色。在货币市场基金发行停滞的档期里,易方达月月收益和博时6号的发行受到了投资者强烈的追捧,使得不少保险机构都从货币基金抽身出来而转投中短债基金。
乙酉年对于本土机构来说是个颇具挑战的年头。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确定的40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已全部用尽。各大机构也都开始了第二轮的争夺,向管理层要更多的额度,继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攻势。同时,新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孕育并悄然崛起,私募基金在阳光下的运作也有望在来年得以解决。
2005年对于中国本土机构来说,是一个颇具挑战的年头。
“虽然对于这些着眼于全球战略的投资基金来说,中国市场还只是其全球计划中占很小的一部分,但从其势头来看,显然是在逐渐成长中。”瑞士银行(UBS)中国证券业务主管袁淑琴对记者表示。
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也认为,中国股市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额度开放和更多创新产品的出现是必然的方向。
全方位出击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05年第三季度,QFII持有A股的数量从季初的18只增加到了季末的37只,共计持有股改公司流通股5.7亿股,而今年6月末,QFII在上述股改公司中共计持有2.79亿股,三季度增仓幅度达104.30%;在所有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持有11.11亿股,在股改股票上的持仓量占比超过了50%。
在这26家获得40亿美元投资额度的QFII当中,瑞士银行以8亿美元的额度,占据了额度排行榜的首位,而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则分别以4亿美元的额度次居。
据了解,在瑞银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中,大约60%的资金投向了A股市场,20%-30%投资可转债,10%买了股票基金,其余的主要都投资于国债,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对A股市场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中。
在行业和个股的选择上,QFII还是倾向于大公司,尤其是能源、电力、建设和通讯等较为垄断性的行业以及在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市值规模较大的大盘蓝筹股。
“但现在开始,QFII已经开始考虑多元化投资,逐渐转向投资中等规模的公司。”袁淑琴告诉记者,“瑞银的QFII已经持有了150家A股公司的股票,而瑞银更是15家公司的大股东。”
QFII对中小板也开始产生兴趣,目前已有三家QFII投资中小板块:美林国际介入江苏三友,目前持有20万股,是其第六流通股东;雷曼兄弟相中华兰生物,目前持有66万股,是其第八流通股东;渣打银行看好七喜电脑,持有55万股,是其第四流通股东。
除了在A股市场投资推进,QFII还将投资眼光投向了券商。今年9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瑞银集团对北京证券的重组,瑞银将出资17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证券3亿股份,在重组后的新公司中,持股比例将达20%,成为并列控股股东。此举大为刺激其他QFII,也纷纷向有关部门提出入股、注资国内券商的要求。
与这些快速增长速度同步的是QFII等待外汇管理局批准更多的投资额度的急盼心情。随着今年4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了高盛和德意志银行各1亿美元的投资额度之后,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确定的40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已全部用尽。各大机构也都开始了第二轮的争夺:向管理层要更多的额度,继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攻势。
龚方雄认为,要改善中国股市融资功能弱的现象,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引进境外投资者,吸纳更多的资金入市。
优劣各半的对战
显然,QFII的大举进攻对于本土基金和机构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市场机会是大家都看到的,关键就要看投资眼光和策略了。”博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李全认为。
李全认为,QFII和本土机构存在的利益共同点都是,要将A股市场做大,让股市的融资功能逐渐得到康复,走出6年来的低迷状况。
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鸿嫔总经理也认为,对于中国本土投资市场而言,QFII在成熟的境外市场有着较多的经验,熟悉国际上先进的投资理念和估值方法,更为注重在国际视野下对企业基本面进行估值,同时,大多数的境外投资者坚持长期的投资观念,投资行为更为稳定。
但QFII的劣势也很明显:本土化经验不足,信息获取的来源较少,从而可能导致不能更好地把握国内新兴产业机会和新企业的投资机会。
相对于QFII来说,国内本土机构对中国市场更为熟悉,具有丰富的国内资本市场信息资源,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规律也更为了解,这有助于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加灵活和有效,但是,境内机构一直沿袭的短线操作、投机的理念,缺乏科学合理的估值策略。
在G宝钢的案例中,QFII和本土基金的优劣势和投资理念的异同表现十分明显。今年第三季度,随着钢铁产能过剩,宝钢几乎遭到所有基金的减持,总共减持了近1.9亿股,而QFII则主动加仓,如瑞银加仓至12203万股,成为G宝钢的第二大股东,高盛公司则加仓成为宝钢的第四大股东,摩根士丹利加仓788万股。
因此,有观点认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模式,将可能是综合二者的优势,去其劣势的更好选择。
而QFII在中国的劣势同时也为中国的本土机构提供了新的机会:推出服务于QFII的创新业务,帮助QFII在中国投资。
具体比较流行的模式是,QFII成立的专门投资中国A股市场的特种基金,然后委托国内的基金公司为投资咨询顾问,或者A股合作伙伴,帮助进行本土投资。而这一模式,在本土基金公司中颇受欢迎,已经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关注创新产品
无论是QFII,还是本土机构,对于市场创新产品,都持欢迎姿态。
“就在一周前,我们才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对A股市场负责投资者关系的人士进行了一个专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了解创新产品,对冲基金等。”袁淑琴介绍。
今年在宝钢股改中率先推出的创新产品——权证,成为QFII和本土机构共同热捧的对象。在宝钢、万科和鞍钢的权证炒作之中,QFII以其对权证产品运作的丰富经验,大获其利。以鞍钢权证为例,12月5日,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和瑞士银行三家QFII所持鞍钢权证均超过5%,12月 5日、 6日两个交易日涨停板之后,12月7日,三家QFII已经从权证持有人信息名单中消失。这一战,市场的预估是,QFII整体获利达9000万元以上。
相对而言,本土基金则稍逊一筹。“对于QFII来说,中国资本市场推出的这些创新产品,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玩弄已久的旧产品,QFII在国际市场上多年的锤炼,早已是财技精湛,而本土基金则相对保守,在技术和战术上也较为有限。”海富通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袁淑琴认为,新的投资产品的推出,是市场急切需要的,但在每种产品退出的时候,一定要出台较为完善的配套措施,要进行比较充分的投资者教育,而在退出时机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段晓燕)
21世纪经济报道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1-07 20:54 】
数据曝光QFII投资模式 投资行为表现出独特个性
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杨大泉
关注短线套利机会、认可的价值投资区域在14倍左右、主要选择A股代表性行业
QFII资金加速扩容,使得QFII在A股市场投资影响力与日俱增。与现有内地投资机构相比,QFII的投资行为已经表现出自已的独特个性。QFII到底表现出什么样的投资行为?从QFII投资行为中又能寻找到哪些A股投资机会?相关渠道透露的数据揭示了QFII投资模式。
喜欢做短线
与一般市场投资人预期所不同的是,QFII虽然比较注重战略性投资,但他们非常关注短线套利机会。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1月QFII在沪市共有28只交易账户,其中日均交易额在100万至500万的有8只,占比为28.57%;日均交易额在500万至1000万的有9只,占比为32.14%;日均交易额在1000万至5000万的有6只,占比也达到21.43%。交易活跃账户占总账户的比重达到82.14%,这个数据在当月所有投资群体中是最高的。这充分说明,QFII短线交易极为频繁。
QFII对此事实并不避讳。据申银万国研究所研究员介绍,通过与QFII的持续交流,他们强烈地感受到:QFII在操作中特别关注套利和对冲机会。这与内地机构投资者有着较大的不同。
去年底基本满仓
去年底今年初行情发展火爆。从去年11月底到昨天,上证综指涨幅已有近百点。在这波行情中,获益最大的机构主体很可能就是QFII。
从统计数据看,截至2005年11月QFII56只A股账户,52只持有A股,只有4只是空仓,空仓率约为7%,其中沪市28只A股账户全部持有股票。与之相对应的是证券投资基金872只A股账户,沪市空仓率为27.86%,深市空仓率为20.85%只,平均空仓率达到24.35%;一般机构与自然人的空仓率就更高了,自然人的平均空仓率为63.61%,一般机构的平均空仓率更是达到76.52%。
据了解,QFII之所以在去年底基本满仓,主要是因为A股已经进入QFII认可的合理估值区。申银万国研究所的统计显示,2004年2季度至2005年2季度之间,虽然QFII的额度不断增加,但是他们投资A股资产的比例却始终没有提高,15%是一个上限,而在2005年3季度持股比例出现了大幅上升,达到了20%。与之相对应,A股从2004年开始市盈率水平不断下降,2005年3季度只有约16倍,如果考虑股改对价水平,A股的实际市盈率只有约14倍,这和H股基本接近。申万因此认为,QFII在去年底积极增持,主要的原因是基于从中国资产的配置角度,并在A股落入合理估值区间以后才开始积极入市。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QFII认可的A股价值投资区域在14倍左右。由此看来,静态市盈率只有12倍的G股应具有上涨空间。
看好A股代表性资产
考察QFII三季度的行业配置比例,申银万国研究还发现QFII的资产很少配置在能源、银行、石油化工、电信、电力等行业。据了解,QFII之所以在A股市场看淡这类资产,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多在H股市场。
不过,对于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QFII十分关注其中的套利机会。前期G中兴股改复牌后当日填权,很大程度上就是QFII的杰作。目前QFII比较关注AH股,特别是价格倒挂的AH股,这对于内地投资人是个很好的启发。
通过A股,H股估值比较和QFII投资行为分析,申银万国研究所认为:QFII主要选择A股代表性行业,或许意味着机构投资者都开始用全球的眼光配置资产。因为能源、银行、电信等行业的龙头公司基本在海外上市,如果QDII放开,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也必然会降低这些行业A股的资产配置比例,这些行业的A股估值水平也许会因此而降低。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1-12 09:29 】
德意志银行只爱五只A股
华西都市报 林兰
德意志银行近期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有五只A股值得投资。德意志银行认为,基础设施、高科技、消费行业和能源行业值得投资,而有投资机会的股票包括G上港、G中兴、G深机场、贵州茅台和伊利股份。
德意志银行看中G上港是因为其吞吐量持续增长和潜在的收益,看好G中兴则是因为该公司将是今年3G牌照发放的主要受益者之一。报告还指出,作为中国的国酒,贵州茅台生产能力的加速增长和销售渠道的广泛扩充将会推动收入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伊利股份应将它的商标推广得更好,业绩的强劲增长应促使它成为市场上的指标股。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1-16 19:17 】
海外资金争抢QFII额度
2006-1-14
2005年境外机构持有A股市值由年初的69.7亿元,上涨到年底的180亿元,增幅达158.2%。
就在一些内地投资人为未来全流通发行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担忧时,国际投资人投向中国A股市场的目光已经越来越热切。QFII额度在海外甚至遭遇争抢。
“这段时间,许多客户都在问我们如何进入中国的A股市场,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以前从来不做股票、不关心亚洲市场的公司”。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前天表示。
“在近两个月和欧美机构投资者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境外机构对中国A股市场的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是境外投资基金、保险资金,连大型对冲基金如今也对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非常感兴趣”。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日前透露。
龚方雄认为,大股东向小股东支付对价,表现出了国家对小股东利益的关心。而关不关心小股东利益,是一个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股改提升了外资对A股市场的信心。
“现在美国的市场人士普遍认为,2006年亚洲市场将继续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亮点,而中国市场尤其引起基金业的广泛关注。”刚从美国回来的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称。
国际著名投行高盛公司最新发布的策略研究报告认为,在宏观经济环境稳健、发展预期引人注目的大形势下,中国股市有望在2006年步入牛市。
其实,外资对A股市场的热情在2005年已初现端倪。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共有34家机构获批QFII资格,累计批准额度56.5亿美元,QFII共持有证券资产近347亿元人民币,占其总资产的90%。2005年度,境外机构大幅增加对中国内地股票资产投资,持有A股的市值由年初的69.7亿元上涨到年底的180亿元,增幅达158.2%。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1-17 12:38 】
五成重仓股大赚 瑞银8亿美元额度已用完
每日经济新闻 祁和忠
昨日,拥有8亿美元投资额度的国内最大规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在上海召开2006年研讨会,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表示,瑞银8亿美元额度已经用完,目前共持有140只A股、50多只可转债和60多只基金。在股票投资方面,除大盘股外,还投资了中型股票。
《每日经济新闻》对瑞银投资组合分析显示,其持有的140只A股有约40只瑞银已跻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从去年9月30日至昨日的三个半月时间内,瑞银40只重仓股有七成上涨,其中涨幅超过5%的个股有18只,接近50%;另有13只重仓股不涨反跌。
五成个股大赚
近期暴涨的黄金股、铝业股和糖业股全是是瑞银的重仓股。以山东黄金为例,去年三季度末,瑞银持有388万股,是其第二大流通股股东,仅次于国联安德盛小盘基金。自去年三季度末至昨日,山东黄金累计上涨了59.96%,瑞银获利丰厚。除山东黄金外,瑞银还持有中金黄金,同样为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持有457万股。期间,中金黄金的涨幅为37.77%。
与黄金上涨带动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上扬类似,糖价大幅上升同样惠及了南宁糖业的股价,南宁糖业去年四季度以来累计上涨了近30%,作为其第六大流通股股东,瑞银以241万股的持仓获益匪浅。瑞银的投资组合结构显示,最近表现非凡的有色金属股占有重要比例,说明中国第一大QFII十分重视对资源股的配置,这显然与中国资源稀缺有关。
除有色金属等资源类个股外,瑞银还配置了新能源股的代表G丰原、水泥股的龙头海螺水泥和受益私有化概念的石化股代表齐鲁石化等,近三个多月内获取的收益都在30%以上。
机会或在另外五成个股中
除已经暴涨的个股外,瑞银还持有22只涨幅小于5%甚至下跌的股票,由于这些个股的基本面都不错,有望成为下一波补涨的对象。袁淑琴认为,瑞银有长期持股的习惯,上市公司的质地、治理结构等是QFII最看重的因素。
瑞银持有待涨的重仓股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盘蓝筹股,主要包括G长电、G宝钢、G上汽和G上港等,分别代表电力、钢铁、汽车、港口等行业,与宏观经济的景气状况联系紧密。
第二类是药业股,如G天士力、双鹤药业、广州药业等。以G天士力为例,该股是中药现代化的龙头股,中国人寿、国联安德盛小盘基金、国联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其主要投资者。
第三类是公用事业类股票,如长春燃气。去年四季度以来,该股下跌了13%,城市燃气价格、水价上调的利好未在股价中得到反映,其前四大流通股股东分别为瑞银、荷银、汇丰和美林,股东结构稳定。去年三季度该公司出现亏损主要是因为煤炭价格上涨,但去年四季度以来,煤价已从高位回落,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1-17 12:44 】
瑞银华宝:海外战略投资者直接投资将与QFII互动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李晶
作为目前国内入市最早、额度最大的QFII——瑞银华宝,从投资的第一单开始,就站到了A股市场的聚光灯之下,每一次操作均备受广大投资者瞩目。《第一财经日报》于日前专访了瑞银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证监会、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外汇管理局五大部委联合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这意味着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直接购买A股。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这部分资金能否会与QFII产生联动?
袁淑琴:我个人认为,这是年底,国家送给海外投资者的一份“大礼”。该《办法》严格规范了外资投资,可弥补QFII额度不足的瓶颈,同时,也会与QFII起到互动的正面效果,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以后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这个《办法》有利引入外资、有助于收购合并、优化行业经营。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情况看,整体QFII的额度需求都非常大,你也说过对股票的选择很难,因为优秀且值得投资的股票比较少,这是不是存在很大的矛盾?
袁淑琴:不是说一定有矛盾,但可以说,的确是比较难选择。因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瑞银刚开始买进几十只股票,再下去可能是200只、300只。这个矛盾现在还不是很突出,但问题很快会出现。不过,现在国内的基金会比我们压力更大,我希望尽快改进这一方面。但也不是说我们没有放松的空间,改变这一状况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是外汇局对QFII的额度限制要进一步放宽;另一方面,是在股改之后,希望更多的内地优秀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内地好的公司都希望到境外上市,由于A股市场IPO还处于暂时停顿的状态,从制度上来说,导致了优秀企业外流的现象,你认为有没有什么办法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袁淑琴: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这时候我觉得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阻止一个企业不去境外上市而留在A股上市。不过,好企业不一定要放弃香港,它可以在内地上市的同时也在香港上市。我个人认为,挑选境外市场上市,离自己家太远,并不一定有太大的优势。我觉得A+H股上市是一个很好的配套方案,因为在A股上市的企业在内地都是有生意,如果今年业绩不太好,内地投资者都会明白,而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当然就不会了解得这么清楚。主要是我们应该放宽这个市场,然后再推动,从国家政策方面给这类优秀企业多一点支持。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以一个国际投资者的视野来看,你认为新《公司法》和《证券法》会对我国证券市场有哪些影响?
袁淑琴:我个人认为,新《公司法》和《证券法》会有很多机会,很多以前做不了的公司,可能现在可以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希望监管机构继续关注市场需求的动力,市场需要管理层就可多给额度,对于增加的额度QFII也是投到好的公司去,这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1-18 12:02 】
百点行情谁主沉浮 QFII演绎千里走单骑
北京现代商报 王磊
市场经过连续6周的上涨,至今累计爬升100余点。作为证券市场3大资金主体的基金、QFII以及游资的操作动向耐人寻味,那么在本轮行情中哪家收益最多呢?QFII增仓股改股
据统计,去年三季度末,QFII共在39家股改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现身了60次。其中,汇丰银行、瑞银、美林、摩根等4家QFII还联袂占据了新兴铸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四席。QFII在三季度末共计持有股改公司流通股5.7亿股,而其在所有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持有11.11亿股,QFII在股改股票上的持仓量占比超过了50%。从纵向来看,QFII在第三季度增仓股改股票的现象也非常明显。去年6月末,QFII在上述股改公司中共计持有2.79亿股,而三季度共增仓2.91股,增仓幅度达到104.30%。
北京群丰投资的证券分析师王朝烽认为,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QFII从去年6月以来,一直增仓股改股票。QFII自从进入中国证券市场以来,一直对贵重金属板块情有独钟,本轮行情中表现最突出的恰恰是股改概念股和贵重金属板块。
QFII虽然是外来的和尚,操作上却已渐入佳境,正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演一幕千里走单骑的好戏。
基金推动行情
QFII概念股的横空出世,直接刺激大盘一举站在年线关口之上。那么公募基金在本轮行情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从近期市场表现看,在股指的上行过程中,基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经验上,行情的发动者,往往在行情中收益最大,而推动者的收益往往要略逊于发动者。因此,基金作为行情的推动者,利益分配上要落后于QFII。
敢死队踏空行情
在过去两年中,一直活跃在市场中的涨停板敢死队近期却难觅踪迹。为什么当初频频上榜的敢死队,现在突然消失了?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孙鹏认为,游资的大部分资金都是借贷而来,每年的11月至来年2月,是这些资金回笼做账的时候。此时,游资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大规模运作。由此判断,游资在此轮行情中处于完全踏空状态。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1-18 12:05 】
袁淑琴:瑞银曾净买入权证 否认以炒作为目的
第一财经日报
权证面世以来,搅起市场几多风云。市场投资者普遍认为,这主要是散户所为,包括QFII在内的众多机构均没有参与。而昨天,手握8亿美元QFII额度的瑞银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她坦承:“瑞银的确净买入一些新发行的权证。”但她否认购买的目的与炒作权证有关。
袁淑琴介绍说,在瑞银客户现在持有的140家的上市公司中,大约有一半已进行过了股权分置改革,投资者也已经拿到了一部分作为对价的权证。“不过,一些投资者由于自身的产品问题不能继续持有,比如部分海外基金公司设立的股票型基金,其基金经理不得不马上作出卖出决策,并通过瑞银卖出。”
“瑞银也有净买入一些新发的权证,但是都集中在以前一直投资的公司,因为客户增加了对这些公司的兴趣,他们把权证作为投资他们所长期关注企业的一种新的渠道。”袁淑琴指出,由于所投资企业股票的供应还是有限的,权证给了他们多一个工具去投资他们感兴趣的企业。
作为拥有最大投资额度的QFII,瑞银也于昨日正式公布了最新的投资“家底”:其中,有140多只A股股票,50多只可转债。股票投资占总投资额度的60%~70%,而债券在10%左右。而140只股票投资中,有24只是前十大股东,其中包括G宝钢(600019 . SH)、G 长电(600900 .SH)以及G上港(600018 .SH)等;而在可转债中,有10只坐稳前十大股东之位,如山鹰转债(100567 .SH)、水运转债(100087 .SH)等。资料显示,在2005年A股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瑞银的成交量占大盘总成交量比例仍维持在平均每日0.5%~1%左右。
作为股改带来的副产品——权证,袁淑琴也作出了自己的评判。“权证的诞生本来就是为了支持股改,而现在已经发展成新的投资工具。权证在国外的成熟市场有对冲的配套机制,使它的价格不会过度扭曲,而国内市场现在仍然缺乏这个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的对价权证和创设权证跟海外市场上流行的权证都有所不同,还不是平衡的有配套对冲机制的产品,存在‘一边倒’的现象。”
袁淑琴同时指出,希望权证能走上如海外市场一样的道路,尽快地跟国际市场接轨,在权证没有一套完整的配套机制以前,应该尽量将投资额度限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
QFII注重的是风险对冲,以前没有这种机制。
现在权证提供了对冲的机会,QFII当然要买。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05 22:09 】
QFII疾进钟情两类个股 额度将加大至300亿美元
经济观察报
“谁的市场谁知道,这就是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某外资金融机构中国区负责人对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的举措如是评价说。
在这些不断壮大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中,必须要说到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过去一年,用全面开花来形容QFII一点不为过。而和QFII的得意相比,本土机构的困境和“幼稚”愈发凸显,疾进的QFII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全面开花
“瑞银集团一共购买了140只A股,50多只可转债,60多只A股基金。在这方面,很多人都问我,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在国际投资人的眼中,是不是只有几个大盘股。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140只股票的持有者,答案不言自明了。”瑞银集团中国证券主管袁淑琴如是说,而对于全部QFII的表现,她评价认为:“QFII投资者真的可以带出一个平稳的市场。这个我们从过去两年的经验都可以看到,对平衡市场有很好的作用。”
现在,QFII投资额度的审批明显提速,外汇局有关人士表示,现在基本上是证监会批准一家QFII资格,外汇局就批一家额度。
QFII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近日,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投资总裁比尔#zhPoint#威尔德表示,尽管近期QFII额度在原有40亿美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0亿美元,但若按在A股市场占一定比例来计算,QFII应该有600亿美元的额度。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首席经济学家陶冬也表示,QFII额度应提高到500亿美元。
近日也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 QFII额度可能马上加大到300亿美元的规模。
“对于任何一家QFII来说,不投资中国市场将是最差的抉择,原因之一是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原因之二是资金成本太大。他们在中国最多几亿美元的投资,但管理100亿的资金与600亿的资金,运作成本差不多,所以QFII们必须给资金找到合理的投资方向。”市场人士指出。
他们在投资什么?
从去年第三季度,虽然众多人士不看好中国股市,但QFII却开始增仓。根据去年第三季度的统计,期间他们增持数量超过100万股的个股就达到14只,现在QFII在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计持股11.11亿股。
“基金持有的股票,QFII敢买;基金和市场抛弃的股票,QFII照样敢买。”翁开松撰文指出,在前三个季度,基金经理不断抛售周期性和出口行业股票,这些股票有烟台万华、中兴通讯、中集集团、振华港机、中材国际等;长春燃气被基金基本清仓;万科、中国石化、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也是许多机构回避的股票;宝钢股份这样的大盘蓝筹也成了机构减仓的重点。
而此时,花旗集团在默默增持中兴通讯、中集集团;多家QFII已经重仓长春燃气。对于宝钢,QFII行为更是出奇一致,瑞士银行在三季度增持了4477.55万股,现在持股量占公司总流通股的2.58%,成为持有宝钢流通股最多的股东;高盛公司持有8947.75万股;摩根士丹利持有6608.85万股。
现在,包括新兴铸管、长春燃气、通威股份、外运发展、丰原生化、登海种业、厦门钨业、南宁糖业、沪东重机、海螺型材、锦江投资、新钢钒等在内的股票都已经进入QFII投资组合,在QFII眼中,这些才是真正有核心竞争力和垄断性的公司。
除了战略性投资之外,QFII不放弃任何有机会的投资。他们也在积极发掘股改带来的投资机会,三季度QFII共计持有股改公司流通股5.7亿股,而在二季度末QFII持有这些公司2.79亿股,期间QFII对股改公司增仓幅度达到104.30%。
QFII对于高科技产业中的机会具有敏锐的嗅觉,这与他们在成熟资本市场成功挖掘价值股票的经历有关,在无锡尚德上市前,部分QFII介入了天威保变,在无锡尚德上市之后,天威保变股价也开始飙升,他们也获得超额的利润。
封闭式基金也进入QFII视野,现在不少大盘基金中,基金景福、基金兴和、基金裕隆、基金普丰、基金天华等的折价率都达到40%-50%,从三季报披露情况看,封闭式基金重仓股的平均市盈率是17倍。相比全部A股的平均市盈率(37倍)来说,其下跌风险也被封杀。
于是QFII开始大举介入。现在,花旗共持有20只封闭式基金共5.39亿基金份额;瑞士银行持有18只封闭式基金共计4.2亿份额;荷兰银行共持有11只封闭式基金总规模为3.23亿份。
“QFII在个股上常选择两种类型,一是具稳定收益增长的蓝筹股如长江电力、宝钢、上港集箱等;二是产品具独特性质,其所处行业竞争地位较突出的中小盘股,如龙溪股份、瑞贝卡等相对冷门的股票。”南方基金人士总结。
QFII的作用
袁淑琴坦率直言,QFII真正的目标不可能是推动市场,QFII希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介入,提高中国国内企业的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水平。“可以看到,国际投资者和国内公司之间伴随着QFII的进入有了更多的合作。再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投资者来讲,我觉得大部分的投资、大部分的交易目前在中国还是小股民行为,QFII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小股民投资的心态、想法,通过QFII让小股民想到做股市的投资要更多回归基本面。”
对于投资的方式,她进一步补充说:“从2004年到2005年,瑞银集团保持比较稳定的投资,而不是大起大落。和国内很多投资者不一样,国内是某一个时期买的比较多,或者有一个时期卖的比较多。对瑞银集团来说,投资方式、投资力量不太一样,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意向,所以我们投资情况比较平衡,有买有卖,而且数量额度也是比较平衡。如果公司是好的话,持有期是很长的,我们现在持有量比较大的股票,持有量很多都没有变。我可以说,这个持有量比较大的公司,从投资以后到现在都没有大的变化。”
“QFII未来发展的方向,我觉得跟台湾是比较类似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进入,而且关于QFII的限制会进一步放松。我们会看到,从长远来讲,国内的投资者和国外的投资者会融合,我们会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市场。”袁淑琴说。
雷曼兄弟董事总经理、亚洲债券研究部总经理何华则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其实是一个矛盾的心态,“国家近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推动市场的发展,典型的就是最近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但从全球资本市场发展来看,我们的速度又有所缓慢。特别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我们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位置并不相称。当然,任何一个发展都需要循序渐进。”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07 10:49 】
机构博弈重塑新投资理念 QFII券商抢夺A股话语权
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杨大泉
机构博弈重塑A股新投资理念新盈利模式
这是个很罕见的现象:自去年底起上证50ETF就连续处于净赎回状态,4个星期赎回的份额高达14.62亿份。但上证综指却没有如往常一样,出现震荡回落态势,反而是节节攀高。截至昨日,上证综指今年来的累计涨幅高达10.9%,深证成指的涨幅更是达到17.3%。
出现净赎回的不只是上证50ETF。据权威渠道透露的信息,1月份股票型基金整体出现净赎回,而且赎回的份额还相当大。一些股票型基金的净赎回比例甚至超过原有份额的20%。
股票型基金出现净赎回,意味着基金经理必须向外抛售股票。基金抛股票,股指却在大幅上涨,这样的现象只能说明,自2000年起连续6年被证券投资基金掌控的A股话语权正在旁落。
基金资金潜力有限
中信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徐刚曾说过:本土资本市场在开放的过程中会逐步丧失对本土公司的定价权。徐刚的观点道出了证券投资基金现在面临的最大痛苦。
作为目前A股市场最大的投资机构主体,证券投资基金在2000年到2005年的6年期间,在A股市场一度是呼风唤雨。2000年的网络股,当时涌现的诸如上海梅林、海虹控股、综艺股份、东方电子等"投资神话"都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杰作。2003年长安汽车、上海汽车、上海机场、扬子石化、深赤湾A等个股再次将证券投资基金推上中心舞台,凭借着价值投资理念,证券投资基金完全主导了当时A股话语权。
"基金能够掌控A股话语权,最大的资本在于资金规模迅速膨胀。"基金分析师王群航如是认为。
王群航的观点是有事实支撑的。2000年股票型投资基金的规模只有约500亿元,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2500亿元。在其他投资机构主体纷纷缩水大背景下,证券投资基金的一枝独秀,自然能够主控A股市场的话语权。
但现在情况有点不同了。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底证券投资基金可用于投资A股市场的资金上限只有234.6亿元,创下近年来基金投资A股的增量资金新低。事实上,如果考虑到近期的赎回因素,以及为保持流动性而必须留下的现金,整体而言证券投资基金目前基本上是"弹尽粮绝"。
没有钱,当然就没有话语权。不过值得投资人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证券投资基金都没钱。按去年底的统计数据,海富通、南方、国联安、工银瑞信、嘉实、华夏、中信等基金公司手头的资金余额都超过了11亿元,或许它们还能为证券投资基金这个昔日的市场主导者挽回一丝尊严。
QFII引导投资新风向
与证券投资基金相对应的是,QFII正以其独特的投资风格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尽管目前QFII可投资A股的资金只有56.45亿元,折合人民币约455亿元,尚不及股票基金规模的五分之一。但其投资方式、投资理念更加吸引市场的注意力。
G中兴就是典型个案。这个被证券投资基金抛弃的个股,QFII接手后,2年半时间从15元一路飙升到复权后的40.85元,涨幅超过172%。
G中兴并不是唯一。去年三季度QFII增加投资的46只股票,表现均相当优异。像G万科A、G丰原、南宁糖业、G晋西、G鞍钢、海螺水泥等个股都成为本轮行情的超级黑马股。最夸张的当属豫园商城,年报显示盖茨基金会去年4季度增仓20万股,消息公布后该股昨天即以涨停报收。
"QFII话语权增大是因为他们做对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是这样解释的,"现在的QFII就如当初的证券投资基金。凭着不断增加的资金实力,以及国际化的选股视野,QFII的A股话语权还将会继续增大。"
券商发展潜力巨大
QFII话语权增大,并不意味着内地机构与外资对于A股话语权之争就告终结。证券投资基金尚在努力,证券公司也在借助集合资产管理这个创新项目,力图重新掌控A股市场。
今年最牛的股票就是券商的杰作:本轮行情中,驰宏锌锗股价从9.63元涨到昨天收盘价21.15元,成为新年首个股价翻番的品种,并由此成为有色金属板块的龙头。而这个股票正是券商集合资产管理去年3季度的新增品种。
驰宏锌锗的股东结构显示,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东方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都是在去年3季度新进入的。去年4季度,驰宏锌锗股价逐渐稳步盘升,今年1月出现急速上涨。券商的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更值得注意的是,驰宏锌锗在去年3季度是证券投资基金的减仓品种。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现在规模相当有限,但其在市场的活力已不可小觑。除驰宏锌锗外,东方红1号新近重仓的品种------成发科技也在跨年度行情中股价实现翻番。
令人关注的还有,证券公司公布的最新财务数据显示:15家创新类券商去年底的净资本规模约为274亿元,按此推算,今年这15家券商可发行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将会达到2740亿元。这意味着,经过浴火重生的证券公司正在成为A股市场新主角。
新生代塑造新模式
2006年机构博奕将出现新高潮,除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QFII外,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都将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不过由于后三种资金投资意图尚不明朗,因此A股的话语权之争仍将在前三种资金间展开。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王国卫称,今年资本市场的活力之源就是创新。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大量涌现,开放的全流通A股市场会提供更多的"无风险套利"投资机会。要在这个市场获得话语权,除了关注A股自身的投资价值,还必须关注其附加的交易价值。
G万科A就是个很有意思的个案。作为证券市场衍生品最多的交易品种,G万科A与万科B、万科权证、万科可转债都有着很强的联动关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专家介绍:"衍生品种越多,其相关市场的套利空间就越大。或许这就是QFII为何如此看重G万科A的主要原因。昨天万科B股涨停就明显带动万科A股及万科可转债走强。"
其实不但是万科,当前AH、AB股表现都很抢眼。另外与海外期货市场密切相关的有色金属概念股,表现也是极为出色。跨市场、跨领域、跨国界,已经成为新资金选股的又一个重要标准。毕竟附着衍生品越广阔,关注的投资者群体就会更广,股票的活跃度也就会更强。
2006是个创新年,QFII与券商已经先行一步,投资者也应跟着创新去赚钱。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08 10:42 】
外资倾情中国股市 中国概念股赚钱示范效应将现
证券时报 记者 万鹏 李昌鸿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资对中国一些重要行业的渗透和参与不断深入。资本市场同样也不例外:QFII额度虽一再增加,但无一例外迅速告罄;外资抢购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也不断上演,近一年来的成交金额就超过以往几年的总和;国内的银行、基金、证券等金融类资产早已成为海外机构争夺的重点。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际接轨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正以独特的魅力以及难得的投资机会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尽管外资对中国股市的关注一直没有间断,但在具体操作上始终保持着谨慎的作风。然而,近一年来在中国资本市场所发生的一些事例,却为我们展示了海外机构抢滩中国资产的迫切心情,这在QFII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实际上,在2003年初不少QFII对该政策以及中国股市均持观望的态度。如目前活跃在中国股市的一家QFII的董事总经理当初就曾表示,“QFII三五年内难有大的发展”。即使是在QFII制度正式实施一年之后,有关部门也曾一度为QFII的不作为而烦恼,并发布警告:如发现QFII有投机目的,长期将资金存放银行,将采取措施进行限制,直至将这类QFII劝退。
而如今,QFII对中国股市的热情已经毋庸质疑。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共有34家机构获批QFII资格, 累计批准额度56.5亿美元,QFII共持有证券资产近347亿元人民币,占其总资产的90%。而且,2005年度 境外机构大幅增加对中国内地股票资产投资,持有A股的市值由年初的69.7亿上涨到年底的180亿元, 增幅高达158.2%。
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说,“在近两个月和欧美机构投资者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境外机构对中国A股市场的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是境外投资基金、保险资金,连大型对冲基金如今也对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非常感兴趣。”
“这段时间,许多客户都在问我们如何进入中国的A股市场,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以前从来不做股票、不关心亚洲市场的公司。”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向记者表示。

与QFII的热情高涨交相辉映的是,外资通过并购中国资产而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大戏也在不断上演,成交纪录不断刷新。根据并购市场资讯有限公司(Mergermarket)提供的数据,2005年以中国企业为目标的并购交易总值达300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幅度超过100%。
在金融行业中,苏格兰皇家银行耗资31亿美元收购中国银行10%股权;美洲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分别以25亿和14亿美元入股建设银行;汇丰保险斥资81.04亿港元收购平安保险9.91%股权;瑞银出资17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证券20%股份。而外资对A股公司的兴趣同样浓厚,米尔塔入股华菱管线,凯雷收购徐工,则为我们展示了外资在其他行业的全面布局。
今年1月初,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该办法的实施必将为中国A股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战略投资A股市场对外资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这意味着他们通过购买A股公司股权即达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而外资战略入股将有利于国内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风险控制、技术水平的提高。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策略分析师娄刚也预测,外资将利用这极好机会进行参股合作和并购活动。软银金汇投资银行总裁温天纳则表示,获得战略投资A股的范围和概念远远超出了此前的QFI-I,它不仅包括投资机构和金融企业,还包括所有的境外法人或其他组织。

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国公司受到热烈追捧的场景多发生于境外的资本市场,在一级市场上,百度、分众、无锡尚德无不获得了数百倍的超额认购,而上市后数十倍的市盈率,也让国内的投资者羡慕不已。
在二级市场上,近年来海外投资者同样从这些中国概念股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03年,网易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从1美元冲到了60美元附近。同年4月,股神巴菲特就完成对中石油的投资建仓,在其后的两年多时间内,中石油股价反复上涨,目前其资本增值幅度已达2.6倍。而最具代表性的H股指数同样也不示弱,在最近的5年中,股指上涨了两倍多,东方电机、海螺水泥等中国公司股价涨幅更是超过了20倍。可以预期的是,中国概念股赚钱的示范效终会在A股市场上演。

当然,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多年来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也有其合理的一面。上述一家QFII的董事总经理2003年在发表他看淡A股的理由时就表示,外国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信息披露不充分、公司治理不规范、透明度不够。然而,3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投资环境早已今非昔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困扰A股市场的股权分置问题自去年上半年破题以来,已获得了重大突破,并且胜利在望。股权分置问题的彻底解决,将有效打消外资机构对投资A股的担忧。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就表示,历史上一些外资之所以不愿意进入A股市场,最主要原因就是对三分之二不流通股票某一天突然流通的恐惧,而这一恐惧将在股改完成后彻底消失。
而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也指出,股改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利益的重新分配,通过制度安排,大股东向小股东支付对价,表现出了国家对小股东利益的关心。而关不关心小股东利益,是一个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另一方面,“两法”的修订并实施,也为海外投资者大规模挺进中国股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此,软银金汇投资银行总裁温天纳认为,海外投资者十分关注国内对欺诈行为的打击,而新修订的证券法将有利于制止这一行为的发生和健全市场法制环境,增强海外投资者的信心。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外资在中国资本市场中还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从2001年12月11日算起,中国加入WTO已满4年,一年之后,在关系到我国经济命脉的银行领域,原有对外资的限制性条款都将予以取消,外国金融机构可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合资基金中外资股东的比例可提高至51%。而在更远一点的将来,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也将成为现实,外资投资A股市场的一切人为障碍都将自然消失,大量外资的涌入必将势不可挡。
目前,这种趋势已经形成:截至05年底,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已达20家,多家合资基金公司中外资股东的持股比例早已抵达49%的上限。有消息表明,在两家正在筹建的合资基金公司中,外资将在设立时就占相对控股地位。另外,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家数也在不断攀升。
如果说60亿美元的QFII额度已经为A股市场带来不少惊喜的话,在中国股市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一个庞大的外资供应体系将把中国股市带入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和空间。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15 09:51 】
数据揭秘 600亿神秘资金将股市托出千点
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杨大泉
很多人认为,去年6月6日上证综指出现的千点大底,散户是个旁观者。但数据统计显示,散户在千点附近积极入市。但真正将A股拉出千点泥潭的是一笔约600亿的神秘资金。
谁抄走了中国A股市场的千点大底?又是谁将A股市场托出千点泥沼?分析中国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公布的统计资料,可以初步发现去年下半年市场各路资金的操作路线图。
破千点散户入市最积极
很多人认为,去年6月6日上证综指出现的千点大底,散户是个旁观者。但数据统计显示,这是个误解。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新开户数据显示,去年6月自然人(也就是市场俗称的散户)新开A股账户数达到110842户,超过5月份的2倍。这个数据也是去年全年自然人新开户数的单月最高纪录(详见附表)。
这个数据究竟说明什么呢?用今年1月的数据作参照,读者的印象可能更深刻:今年1月由于行情火爆,很多媒体都有投资者积极开户,单日开户量不断创新高的报道。尽管如此,其新开A股账户数只有62313户,还不到去年6月新开户数的六成。这样比较看来,去年6月散户入市是极为踊跃的。
从K线组合图看,6月6日上证综指跌破千点创下998.23点的全年新低后,即出现大幅反弹行情。散户在千点附近积极入市,很明显是抄底欲望导致了新开户数量大幅增加。由此可见,散户并不只会追涨,现在的散户投资人抄底技巧可能更好。
除散户外,去年6月,一般机构、全国社保基金以及QFII的单月新开户数都有大幅增加。其中QFII在6月份新开的A股账户数为7只,几乎是去年下半年QFII新开A股账户数的2倍。去年6月、7月,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新开A股账户数达到14只,而其去年全年新开的A股账户数只有18只。由于去年6、7月份,上证综指都是在千点附近震荡整理,从这个角度看,全国社保基金去年选择的入市时机相当准确。
神秘资金托A股出千点
尽管各路资金在千点附近积极入市,但从上证综指的表现看,千点附近入市的资金更多是短线化操作。
拖A股出千点泥沼的是一笔神秘资金。数据显示:去年8月份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沪市A股托管市值突然飙升到662.39亿元,占当月沪市A股托管总额的8%(详见附表)。而在之前的7月,中金公司沪市A股托管市值只有52.81亿元,单月A股市值增加额达到609.58亿元。即使考虑到A股股价上涨因素,这样的数据变化也能说明一个事实,即约600亿元的巨额资金在8月份通过中金公司席位入市。
由于中金公司现在并不具备A股自营业务资格,这600亿元的巨额资金肯定不是中金公司自身所为。更令人关注的是,在8月份,银行托管账户、其他证券公司托管市值表现都较为平稳,中金公司托管市值的异样变化更能说明这笔巨额资金的特殊性。
与中金公司托管市值飙升相对应的是,上证综指在去年8月的涨幅达到7.37%,最高点曾经冲破1200点,上证综指也因此彻底摆脱千点泥沼。之后3个月尽管上证综指有所回落,但其价值中枢已提升到1100点,千点保卫战就此终结。如此巧合很容易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这笔神秘的巨额资金,或许就是当时市场传言的"救市资金"。
有意思的是,去年9月、10月、11月,上证综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调整行情,与此相对应的是,中金公司托管的A股市值,也在不断下降,且市值减少幅度均超过同期上证综指的跌幅,减仓迹象十分明显。这样的表现,似乎印证了当时市场的另一个传言,即救市资金正在撤出。去年11月,中金公司托管的A股市值减少了531.05亿元,而去年11月正是机构入市的最活跃时期。机构大举入市,而神秘资金选择了大举撤退。不求利益,但求指数稳定,这倒与救市资金的特性较为吻合。
据市场人士分析,如果中金席位8月份陡然增加的A股市值就是"救市资金"的话,那么这笔资金选择中金席位入市的最大理由就是,中金不具备A股自营资格。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投资人关注,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现在只公布沪深A股托管总额(流通市值)排名前50名的主要参与人名单。由于托管市值少,中金公司深市托管市值迟迟未能亮相。中金公司沪深A股托管市值出现如此大的偏差,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笔巨额神秘资金更为看重上证指数的表现。
QFII是最大赢家
统计数据显示,上证综指跌破千点之后,散户、一般机构、QFII、社保基金入市都非常积极,不过由于多数散户的操作过于短线,且选股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真正的千点大赢家应该是QFII。
细心的投资人可以发现:《上海证券报》曾经在去年12月披露,去年11月机构A股账户呈现净买入行为,而散户A股账户却是净卖出。去年11月机构净买入金额合计为53.6亿元,散户的净卖出金额也正好是53.6亿元,散户将捡来的筹码在底部区域完全转给了机构。正是从去年11月开始,沪深股市展开了一轮轰轰烈烈的跨年度行情。
综合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上证综指破千点之后,引发了市场的抄底欲望,在这个抄底行情中,由于抄作灵活,散户及一般机构抢占了先机。之后,由于缺乏主流资金引导,上证综指表现平平,千点大关岌岌可危,在这个时候,神秘资金开始出手,成功将股指价值区域从1000点提升到1100点。救市成功后,这笔资金顺利出局,而主流资金利用神秘资金出局的良机,在年底成功进行洗盘,将散户及一般机构的抛出的筹码一网打尽,从而使自己成为市场的赢家。
由于数据有限,上述的假设还只是个推测。不过有个现象却是事实,那就是无论在哪个阶段,QFII的表现都相当吻合后期市场的热点。去年6月QFII新开的A股账户数为7只,几乎是去年下半年QFII新开A股账户数的2倍;去年11月,QFII对A股净买入额达到11.67亿元,仅次于证券投资基金与证券公司。在这两个重要关口,QFII都是积极地增仓,且持仓个股基本踏准后期市场的热点,如此看来QFII的确是千点抄底行情的最大赢家。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15 10:04 】
QFII对股市集体冲动的前因后果
证券日报 李云龙
随着众多金融机构取得QFII资格并进入中国市场,到2005年底我国已累计批准QFII56.45亿美元投资额度,在迅速加大投资的队伍中,国际投行巨头无疑是QFII的主力,也是研究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主力。在中国内地股市不断上扬的同时,它们纷纷对中国股票的未来趋势和投资趋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国际投资者关注的热点所在,这也是理解和吸收国际投资经验的捷径。
最近,多家QFII的研究人员及其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已经比较明朗,GDP增长将会稳定数个季度,基础建设的活跃度再度迅速攀升,资金和信贷的发放在减速之后正在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货膨胀稳定,投资中国内地股票的好时机就在“现在”。同时不得不提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直存在,这对国际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可以说,伴随着股改的逐步深入和人民币升值因素的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内地股市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钟情中国股市的众生相
高盛:A股进入持续回报期。高盛亚洲的经济分析员持有CFA执照的执行董事邓体顺的研究报告指出,从趋势上来看,中国内地的A股市场在未来将进入一个持续的回报期。他认为,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一些优质公司的估值已与国际市场接轨,如果再考虑股权分置改革所包含的20%至30%的对价补偿,中国内地股市进一步向下的空间相当有限。高盛预计今年全年投资中国内地股市的收益率至少可达到15%到20%。高盛还认为“H股和A股股票价格今年应当可以再上升15%甚至更多”。
邓体顺进一步分析指出,高储蓄率带来的低成本资金、消费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出现,是推动公司盈利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邓体顺还引用了日本和韩国的例子称,从这两个国家历史上的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在举办奥运会前四年起的20年中,股票市场的年均回报可达到10%左右。他预计,这一状况有望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再演。
瑞银:希望QFII额度不封顶。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在对中国企业的边际利润进行深入研究之后认为,中国内地企业的盈利能力快速膨胀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在绝大多数行业里,边际利润仍然十分丰厚;同时,他也指出,“在中国市场上,过剩的生产能力、对能源的过度依赖和投资导向型产业中的边际利润遭遇了强大的压力,出口和消费导向型企业的边际利润则相对稳定”。所以,“重工业,特别是增长过热和投资过剩的行业,比如汽车和化工,都发布了边际利润下降更多的业绩报告,但是轻工业中的边际利润走势几乎看不出来下降的倾向。”
QFII额度已达8亿美元的瑞银中国主管袁淑琴多次表示,“瑞银目前的QFII额度远不能满足国际客户的巨大需要”,瑞银的目标是再申请到额外的3亿到5亿美元的额度。她希望中国能赋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更多弹性,甚至建议“取消QFII总额度限制”等。瑞银目前QFII额度已经全部用完,除少量瑞银自身投资之外,主要分配给超过70家QFII客户。瑞银正在积极寻求扩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具体内容包括“申请更多的QFII额度,希望进行多账户IPO申购”。
瑞银集团2006年投资中国的长篇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投资兴趣由中性偏向正面,市场态度既不乐观也不悲观。中国经济“蜻蜓点水”般的软着陆已经过去,周期性购买时机已经到来。
“一波”:建议投资A、B股的比重调高4倍。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向记者列举了看好A股的四大理由:一是与国际市场估值差别日益缩小;二是支付对价降低了投资者持股成本;三是流动性大幅提高,目前银行存款对流通股市值的比率已由2001年中期的7倍上升到26倍,随着投资气氛好转,资金供应环境十分理想;四是相信出台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的一系列政策终将逐渐发挥效应。而他们不久前已在给客户推荐的投资组合中将中国A股和B股的比重由原先的4%调高到了15%。
德意志与摩根大通:中国股市底部已成。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中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对国外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中期利好,这原本不明了的事情变得更加可以预期,增加了A股市场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强调,总体来看,中国股市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底部,经过了十几年,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这为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当前主攻点:资源与能源
自然资源板块受惠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德意志银行称,该行看好受益于政府新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自然资源板块,并建议增持在中期会保持稳固收益率的内需型消费品和服务业板块股。马骏表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促使政府开始重新考虑国家发展目标,强调持续性发展。他指出,中国对国内自然资源的依赖逐步减少,而且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自给率从十年前的近乎可以完全自给自足下降至近几年的六成左右。
他表示:“政府已开始实施全新的增长战略,从过去主要追求短期内经济最大的增长转变为强调可持续性发展。自然资源的价格正逐步放开,并慢慢接近国际水平,这也将成为政府新增长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
能源行业得益于油价维持在高位:瑞银集团建议重点关注的行业有金融、能源、与消费者相关的行业和部分基础设施(港口和高速公路)行业,持中性评价的主要是电讯业和周期性行业,但是煤炭石油运输、大型钢铁、汽车制造商和煤炭行业除外。瑞银认为,对中国内地市场上能源、高速公路、港口、电讯和电力等周期性不明显的行业应该存在投资机会,对航运、钢铁、化工、汽车和基础原材料等周期性行业要多观察。
瑞银认为,能源行业中的石油价格维持在高位至少能到2007年。消费行业表现良好的主要是那些受益于家庭收入快速增长的零售商。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世界工厂”和FDI大量涌入推动对外贸易的增长,二是广东、浙江、安徽和江苏等省的收费公路受益于运输量的稳定增长。瑞银看好的内地市场上的股票主要有G鞍钢、G宝钢、同仁堂、长安汽车、G长电、招商银行、华海药业、上海港机、天津港等A股股票。
下游产业更加乐观:高盛还预期今年中国内地股票位于上游产业的公司,比如能源和原材料行业的公司,每股收益膨胀的速度更加温和,而下游产业的上市公司将会取得令人乐观的表现。高盛公司预期,中国内地股票的潜在总收益应该在14-19%之间,这主要是受到强劲增长的宏观经济支持的那些下游产业和消费产业所推动的,还有预期的人民币升值。但是,邓体顺却继续看好能源公司,但同时推荐消费品及基础设施类企业。
产能过剩行业前景暗淡:在评价较弱的板块时,马骏认为基础材料产业,如钢铁、水泥、铝业及化工板块等表现将会稍逊。他相信,投资增长可能面临的下滑趋势和不断加剧的产能过剩将压缩利润空间。同时,面对全球贸易量下滑和航运费下降的因素,德意志银行对航运业也持谨慎态度。瑞银的研究人员同样认为,脆弱的财务状况和激烈的竞争将会导致航空业的前景暗淡,电力行业的产能过剩将会在今年和2007年出现,边际利润有可能会进一步受到压缩,化工产业的下游行业将受到石油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而利润率降低和边际利润下降。
长期看点:并购“过剩” 投资“消费”
分散的煤炭市场需要整合:“中国煤炭对国际市场来说充满机遇,这是未来几年中国最具有并购价值的行业之一。”法国巴黎百富勤集团亚洲并购部总经理Jean Marddreyer对记者表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费总量占世界总水平的三分之一。“大部分国内煤炭商和一小部分国际投资商已经纳入市场的统一进程,对于国外贸易商来说,中国煤炭工业有越来越大的利润空间。”因为中国分散煤炭市场的整合引起国外众多关注,中国市场的企业面临并购的契机。“收购国内国有或者个人控股的煤炭企业是外国企业投资中国内地股市和参与企业经营的最佳途径”。看来,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投资,还在于并购,这成为了他们的长期目的。
钢铁需求大产能更大:作为大宗商品的权威,高盛公司的梁红预计,“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将有15-20%的人口进入二级城市,这将进一步扩大原材料消费,对中国目前已高度依赖进口的铜和钢铁等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将产生更大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和钢材消费国。她估计“未来10年内中国的铜需求将大增81%”,她进一步指出,“高盛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使全球基本金属和贵金属的景气周期发生变化,需求景气的高峰期将被延长。”她明确表示“中国的第二轮金属需求才刚刚开始,这一趋势将延续数十年,这将使全球的铜、镍和钢材等原材料的旺盛需求再延续数十年”。
摩根士丹利行业研究部门的钢铁分析员对未来几年中国对铁矿砂等原材料的需求非常看好,他们认为“其供给很难立刻跟上需求”。陶冬指出,中国铁矿石的进口、工业化和工业原料进口都同时出现了反弹,唯一没有出现反弹的进口项目是原油,虽然原油由于涉及到国家战略储备,但在今后几年也会出现反弹。他分析说,“十一五”计划的投资项目有很多具体内容,在铁路、电网、电信方面会有很大投资,而且他强调“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
不过,花旗集团则在最新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钢铁行业利润可能实现硬着陆。报告称“中国和亚洲的钢铁产能过剩已成为国际市场共识”他们预计中国2005年的钢材将供过于求2430万吨2006年将达到5000万吨。钢材价格的下跌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因为“中国并未像国外一样实行限产,这将会更加剧未来几年的供需矛盾”。
新能源开发炙手可热:在传统能源市场价格不断上扬的同时,新能源开发成为了新的趋势,最大的热点是光伏产业。而我国光伏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对下游直接用户需求的刺激尚未显现,不过,在现阶段,上游硅料也根本无法满足还在高速增长的下游旺盛需求,硅料有时甚至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法国里昂证券的行业分析员认为“这种供给缺口要在2007年以后才能基本平衡”,这将为光电子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长期看好消费行业:高盛认为,个人消费和非贸易部门的投资将成为本轮政策调整实实在在的赢家,中低端的消费的受益将会更多一些,因为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很可能会相对快一些,紧随其后的是农村收入的增长,还有内陆省份的增长,乃至减税的受益群体。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经济学家团队所著的《中国消费的腾飞》一文则认为,预计以美元计算,未来10年中国消费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8%。
陶冬表示,将会有大量因素支撑中国消费的爆炸性增长。目前,全球30%的消费来自美国,中国去年仅占3%。不过,10年后,尽管美国仍将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但中国的份额会增长4倍。马骏认为,从中期来看,服务业增长速度将超过GDP增速,且与制造业相比,能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多家QFII机构认为,随着十一五计划的进行和中国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日渐显现,投资中国内地股市的重点在消费行业的上市公司。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国际投资者越来越多地了解和投资中国股票市场,同时,代表他们的QFII对国际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取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他们对中国经济的研究和预测发现其投资偏好并以资借鉴将是未来投资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一条捷径。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15 10:07 】
千点抄底最大赢家 QFII赚钱路线图曝光
记者 杨大泉
作为千点抄底最大的赢家,QFII是如何完成套利交易的呢?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统计,为人们揭开了QFII资金入市的路线图。
由于中登公司只公布托管总额(流通市值)排名前50名主要参与人,而单个QFII持仓额相当少,因此在A股托管总额(流通市值)排行榜上,QFII托管账户难见端倪。因此直接从A股托管市值的变化上,难以找到QFII资金的运作轨迹。不过,我们可以从债券托管总额、基金托管总额的变化上间接地发现QFII资金的运作思路。
中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QFII对于封闭式基金一直在增仓,其账户基金持有市值的增加屡屡超越同期上证基金指数的表现。以去年4月份为例,上证基金指数下跌1.36%,但QFII托管账户的基金市值却增加了41.8%,增仓态势十分明显。
QFII增仓封闭式基金,还有一个佐证。去年1月,QFII托管账户的基金市值只有2.64亿元;去年12月,QFII托管账户的基金市值已经猛增到16.71亿元,1年之内QFII托管账户基金市值增加额超过6倍。而去年上证基金指数却是下跌3.65%,基金整体市值仍处于缩水状态。
分析QFII托管账户的基金市值变化,还可以发现:QFII对于上证综指跌破千点之后形成的大底是相当兴奋。去年6月,QFII托管账户基金市值环比增加达到创纪录的52.58%;去年7月,QFII托管账户基金市值环比数据又达到35.21%。这相当于,在千点附近,QFII对于封闭式基金的增仓超过5月份持仓量的1倍。
如此异常的增仓量,说明QFII对千点大底相当认同,在这个点位他们首选增仓品种是封闭式基金。这是因为封闭式基金当时普遍存在40%左右的折价,在千点附近买封闭式基金相当于在600点左右的位置买A股。
QFII投资理念得到市场的认同。去年下半年,上证基金指数整体表现明显强过上证综指。去年7月上证基金指数暴涨5.13%,而上证综指的涨幅只有0.19%;去年11月上证基金指数再度暴涨6.21%,上证综指的同期涨幅只有0.59%。
增仓基金并不是QFII最终目的。从去年11月起,QFII明显增加对A股的投资。去年11月,QFIIA股账户净买入额达到11.67亿元,超过了7月份QFII持有封闭式基金市值的总和。QFII对A股增加投资,还使得QFII托管账户去年首次跻身深市A股托管总额(流通市值)前50名,花旗银行QFII结算专户去年11月A股托管总额(流通市值)达20.2亿元,位居深市第43位。
先买基金再增股票,是QFII精心安排的操作节奏。据业内人士分析,千点附近买打折的基金,相当于买更为便宜的A股;基金炒作升温后,再增持A股,反过来又会推动基金净值的快速提升,从而完成套利交易。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利润。事实上,自QFII从去年11月大量增仓A股之后,上证基金指数的表现已经显著弱于上证综指,上证基金指数的上涨更多体现为净值推动型的被动上涨。
千点底部QFII是增股票增基金,对于债券却是在不断减持。中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详见附表):从去年7月起,QFII的债券持有市值环比连续6个月出现负增长,去年11月QFII持有债券市值环比下跌22.78%;去年12月QFII持有债券市值环比跌幅也达到18.3%。这些数据都是近年来所少见的。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15 10:10 】
大鳄摩根悄然投资海信电器 持股市值近3799万元
京华时报 记者 段志敏 实习生 胡红伟
即将进入整合科龙关键时期的海信电器,流通股东中悄然出现了国际投资大鳄摩根的身影。昨天记者获悉,摩根旗下基金已斥资进入海信电器。
根据昨天最新证券市场公开的信息披露,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目前已持有海信电器2.811%的流通股份,持股市值近3799万元。随后记者查阅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今年1月底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报表,发现海信电器位居其2005年投资股票第10位。该基金进入海信,同时也是海信电器1997年上市以来最大一笔流通股持股。
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是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开放式基金,后者为上海国投与摩根大通集团旗下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的业务遍及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4年3月,管理资产总规模高达5839亿美元。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15 10:23 】
拓展QFII空间、提高监管质量、为券商业务创新留下伏笔 Q F I I 新管理办法有望二季度亮相
中国证券报 2006-2-14
消息人士透露,在执行三年之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将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取代。据了解,仅为删除“暂行”二字,监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相关征求意见稿已在监管部门和各QFII机构之间往返了三次。权威人士证实,终极版的《管理办法》有望在今年四、五月间推出。
两“降”一“升”拓展QFII空间
“门槛降低、锁定期缩短、提高额度是新《办法》中较为重要的看点,这些都将对吸引长期资金起到积极作用。”一位始终参与意见稿修改的某托管银行资产托管部主任如此评价。
据记者了解,QFII的申请门槛大幅降低:如申请QFII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资产规模都从100亿美元降为50亿美元,其中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时间从30年以上降低为达到5年即可。
此外,一家大型QFII还建议进一步开放准入的机构类型,“如企业投资机构及对冲基金是否也能加以考虑?”
QFII资金锁定期也大幅缩短。按照原有规定,以封闭式基金形式进入的QFII,汇入本金满3年后,才可按期、按批汇出本金,每次汇出金额不得超过本金总额的20%,每次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而其他QFII,也需要满一年后才能汇出本金,每次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据介绍,与新《办法》配套的《国家外汇局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规定》中对于保险、慈善基金、养老金以及其他非开放式基金等的本金锁定期大幅缩短,在全额汇入3个月后,即可汇出本金,而其他QFII在资金全额到账1年后可以汇出。
额度上调也是本次修改的重要内容。据了解,QFII资金额度有望从最低5000万美金,最高8亿美金调整为10亿美金。
业内专家指出,去年年底曾出现QFII额度审批加速的迹象,相信该趋势将在今年得到延续。加强监管QFII背后客户现身
促进QFII发展似乎并非监管部门的单一目标,进一步完善法规,提高监管质量是监管部门追求的另一目标。知情人士介绍,由于相关条款的专业性较强,该意图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忽视。记者了解到,原有暂行管理办法中的第十七条“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托管人,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代其申请开立一个证券账户。”已经被重新规定为“合格投资者可以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开立证券账户。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可以为合格投资者开立实名账户,也可为其或其委托的代理人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名义持有人应当将其代理的实际投资者或基金的名称、注册地、资产配置、证券投资明细于每个季度结束后的八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
“名义持有人的引入绝对是个新生事物,因为以往在A股市场采用的是实名账户的做法”,一位QFII人士说。该人士介绍该条款的厉害之处在于要求账户的名义持有人,即QFII将其非自营资金的来源及其具体操作上报交易所和证监会,“隐藏在QFII背后的实际投资人无疑将浮出水面”。
某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证实,新《办法》实施之后,QFII背后的实际投资人的情况会清楚地呈现在监管部门面前,为其了解情况并加强监管提供了条件。
新《办法》中该条款的更改还直接导致另一条款的“诞生”,即“境外投资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时,应当合并计算其持有的同一上市公司的境内上市股和境外上市股,并遵守信息披露的有关的法律法规。”
由于以往监管部门对QFII背后的实际投资人情况并无了解,其相关监管措施难以实施,在信息更为全面的情况下,监管也会更加有的放矢。
扶持券商
法规预留空间新《办法》还为国内券商的业务创新预留了空间。
据介绍,原暂行管理办法中的“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托管人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代为开立人民币结算资金账户,用于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进行资金结算”已被改为“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获得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结算参与人资格的机构进行资金结算”,即原有的“托管人”被更改为“获得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结算参与人资格的机构”。
相关文件显示,托管人应当具备实收资本不少于80亿元人民币、设有专门的资产托管部、具备外汇指定银行资格和经营人民币业务资格、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纪录。不难看出,托管人的资格条件相当苛刻。
知情人士透露,该条款的修改意味着监管部门在QFII资金结算业务上有了新的思路,不排除将来把这部分业务交由合格的券商来经营。“在国外,该项业务均由券商完成,目前国内的券商还不具备相应的实力,其市场信誉也需要进一步改善,但为其预留出空间确实非常必要。”该人士说。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15 10:33 】
QFII疾进 传额度将加至300亿美元
经济观察报 2006-2-5
“谁的市场谁知道,这就是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某外资金融机构中国区负责人对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的举措如是评价说。
在这些不断壮大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中,必须要说到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过去一年,用全面开花来形容QFII一点不为过。而和QFII的得意相比,本土机构的困境和“幼稚”愈发凸显,疾进的QFII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全面开花
“瑞银集团一共购买了140只A股,50多只可转债,60多只A股基金。在这方面,很多人都问我,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在国际投资人的眼中,是不是只有几个大盘股。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140只股票的持有者,答案不言自明了。”瑞银集团中国证券主管袁淑琴如是说,而对于全部QFII的表现,她评价认为:“QFII投资者真的可以带出一个平稳的市场。这个我们从过去两年的经验都可以看到,对平衡市场有很好的作用。”
现在,QFII投资额度的审批明显提速,外汇局有关人士表示,现在基本上是证监会批准一家QFII资格,外汇局就批一家额度。
QFII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近日,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投资总裁比尔·威尔德表示,尽管近期QFII额度在原有40亿美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0亿美元,但若按在A股市场占一定比例来计算,QFII应该有600亿美元的额度。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首席经济学家陶冬也表示,QFII额度应提高到500亿美元。
近日也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 QFII额度可能马上加大到300亿美元的规模。
“对于任何一家QFII来说,不投资中国市场将是最差的抉择,原因之一是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原因之二是资金成本太大。他们在中国最多几亿美元的投资,但管理100亿的资金与600亿的资金,运作成本差不多,所以QFII们必须给资金找到合理的投资方向。”市场人士指出。
他们在投资什么?
从去年第三季度,虽然众多人士不看好中国股市,但QFII却开始增仓。根据去年第三季度的统计,期间他们增持数量超过100万股的个股就达到14只,现在QFII在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计持股11.11亿股。
“基金持有的股票,QFII敢买;基金和市场抛弃的股票,QFII照样敢买。”翁开松撰文指出,2005年前三个季度,基金经理不断抛售周期性和出口行业股票,这些股票有烟台万华、中兴通讯、中集集团、振华港机、中材国际等;长春燃气被基金基本清仓;万科、中国石化、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也是许多机构回避的股票;宝钢股份这样的大盘蓝筹也成了机构减仓的重点。
而此时,花旗集团在默默增持中兴通讯、中集集团;多家QFII已经重仓长春燃气。对于宝钢,QFII行为更是出奇一致,瑞士银行在三季度增持了4477.55万股,现在持股量占公司总流通股的2.58%,成为持有宝钢流通股最多的股东;高盛公司持有8947.75万股;摩根士丹利持有6608.85万股。
现在,包括新兴铸管、长春燃气、通威股份、外运发展、丰原生化、登海种业、厦门钨业、南宁糖业、沪东重机、海螺型材、锦江投资、新钢钒等在内的股票都已经进入QFII投资组合,在QFII眼中,这些才是真正有核心竞争力和垄断性的公司。
除了战略性投资之外,QFII不放弃任何有机会的投资。他们也在积极发掘股改带来的投资机会,三季度QFII共计持有股改公司流通股5.7亿股,而在二季度末QFII持有这些公司2.79亿股,期间QFII对股改公司增仓幅度达到104.30%。
QFII对于高科技产业中的机会具有敏锐的嗅觉,这与他们在成熟资本市场成功挖掘价值股票的经历有关,在无锡尚德上市前,部分QFII介入了天威保变,在无锡尚德上市之后,天威保变股价也开始飙升,他们也获得超额的利润。
封闭式基金也进入QFII视野,现在不少大盘基金中,基金景福、基金兴和、基金裕隆、基金普丰、基金天华等的折价率都达到40%-50%,从三季报披露情况看,封闭式基金重仓股的平均市盈率是17倍。相比全部A股的平均市盈率(37倍)来说,其下跌风险也被封杀。
于是QFII开始大举介入。现在,花旗共持有20只封闭式基金共5.39亿基金份额;瑞士银行持有18只封闭式基金共计4.2亿份额;荷兰银行共持有11只封闭式基金总规模为3.23亿份。
“QFII在个股上常选择两种类型,一是具稳定收益增长的蓝筹股如长江电力、宝钢、上港集箱等;二是产品具独特性质,其所处行业竞争地位较突出的中小盘股,如龙溪股份、瑞贝卡等相对冷门的股票。”南方基金人士总结。
QFII的作用
袁淑琴坦率直言,QFII真正的目标不可能是推动市场,QFII希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介入,提高中国国内企业的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水平。“可以看到,国际投资者和国内公司之间伴随着QFII的进入有了更多的合作。再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投资者来讲,我觉得大部分的投资、大部分的交易目前在中国还是小股民行为,QFII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小股民投资的心态、想法,通过QFII让小股民想到做股市的投资要更多回归基本面。”
对于投资的方式,她进一步补充说:“从2004年到2005年,瑞银集团保持比较稳定的投资,而不是大起大落。和国内很多投资者不一样,国内是某一个时期买的比较多,或者有一个时期卖的比较多。对瑞银集团来说,投资方式、投资力量不太一样,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意向,所以我们投资情况比较平衡,有买有卖,而且数量额度也是比较平衡。如果公司是好的话,持有期是很长的,我们现在持有量比较大的股票,持有量很多都没有变。我可以说,这个持有量比较大的公司,从投资以后到现在都没有大的变化。”
“QFII未来发展的方向,我觉得跟台湾是比较类似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进入,而且关于QFII的限制会进一步放松。我们会看到,从长远来讲,国内的投资者和国外的投资者会融合,我们会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市场。”袁淑琴说。
雷曼兄弟董事总经理、亚洲债券研究部总经理何华则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其实是一个矛盾的心态,“国家近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推动市场的发展,典型的就是最近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但从全球资本市场发展来看,我们的速度又有所缓慢。特别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我们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位置并不相称。当然,任何一个发展都需要循序渐进。”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15 10:34 】
袁淑琴:瑞银QFII开始投资中型股
上海证券报 2006-1-17
“目前瑞银QFII共投资了140只A股,50多只可转债,60多只股票基金。而且不仅限于大盘股,也开始投资一些中型股票。”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昨日在上海出席“2006年瑞银中国研讨会”时,介绍了瑞银QFII的最新投资动向。
袁淑琴称,瑞银的QFII投资活跃,绝大部分的投资额已经实际投入A股市场。“瑞银QFII的股票投资大致保持在60%-70%的比例,国债则基本在10%以内,其他的投资还包括可转债、基金”。对于投资家底,这位中国证券部主管如数家珍。
袁淑琴表示,关于权证,客户有买也有卖,一些客户卖出的原因在于其有自己严格的投资原则。与此同时,客户中的确有净买入权证的情况,主要也是希望有更多渠道拥有优质公司的股票,而买入品种则一直在投资的股票范围内。
袁淑琴同时还透露,瑞银的客户是比较稳定的,跟上一年没有太大的分别,只是机构数目多了,目前约超过70家的客户通过瑞银的QFII渠道投资A股市场。
袁淑琴称:“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瑞银充分配合支持。对所有瑞银持股的公司,瑞银都参与投票支持股改。”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16 16:50 】
不应该盲目跟从 QFII熊市抄底竟然没赚钱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简俊东
现在已经进入上市公司年报公布期,“2005年QFII在A股市场获利不菲”,这是很多投资者的直观感觉,而这个结论的推演则是以QFII作为股东的合资基金公司也当有不错表现。事实到底如何呢?
湘财证券研究员呼振翼对2005年3季度QFII重仓股的分析结果是:QFII的选股思路和基金、社保以及保险等国内机构投资者基本一致。业绩表现并不突出。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经过统计分析后的结论是:“在2005年的熊市中,总体上合资基金风险控制能力不错,在高风险产品的投资中表现相对出色。”但是在熊牛出现转折之后,“谁能获得更好的收益还需要市场检验”。
QFII并没点石成金
机构投资者的选股能力决定其业绩,从QFII重点持有股票、持有股票总体的成长性两方面进行估算,可以比较立体地分析出QFII的获利能力。
呼振翼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去年3季度的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分析,QFII持股家数由中报的47家上升到120家。持股数由29699.75万股涨至111996.10万股。而位列QFII股票持仓金额前3名的行业分别是:金属、非金属,IT以及机械设备。这些行业重点持有的上市公司分别是宝钢股份(600019.SH)、海螺水泥(600585.SH)、中兴通讯(000063.SZ)以及中国联通(600050.SH)。四家公司中海螺水泥和G中兴表现一直不错,其他两家则呈现大幅振荡走势。
呼振翼认为,QFII投资的股票中,虽然多数公司业绩优良,但是具备高成长性的公司并不多,其统计的数据显示,从去年3季报看,QFII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120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在0.20元以上的有80家,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的有66家,10%以上的只有48家。
呼振翼认为,从3季度公告看QFII买的股票有涨有跌,但基本上没有看到有大幅上涨的,但是像燕京啤酒(000729.SZ)这样的重仓股去年3季度的跌幅却达到30%以上,并没有形成挣钱效应,因此,对于QFII入市,不必给予太多市场以外的期望,他们仅仅是市场参与者之一,其业绩表现并不突出。
大智慧QFII持股板块指数走势也印证了呼振翼的说法,大智慧QFII持股概念板块指数从去年9月16日推出当日开盘和上证指数一致,其后一路走低,最低跌至1019.67点,稍好于上证指数最低点。在“12·9”行情后,大智慧QFII持股板块指数最高涨至1232.51点,而上证指数在2月15日最高已经突破1300点, 由此可以判断,QFII持股重仓股在此期间还是跑输了大盘。
王群航告诉记者,投资者有时候会被QFII的一些另类投资所迷惑,从而觉得QFII有秘密法宝。其实这和QFII的性质有关,QFII经常是担当一个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渠道的角色,有些投资决策只是海外投资者通过QFII作出的。这反映的只是某位海外投资者或机构的选股偏好,并非QFII本身的偏好,所以投资者不应该对QFII盲目跟从。
合资尚“嫩”?
虽然QFII并没有突出表现,但是在偏股型和股票型这两大类基金中,合资基金2005年却有相对出色的表现,王群航提供的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年度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5%,年度净值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基金有3只,分别为富国天益,年度净值增长率为14.85%;景顺长城内需,6.47%;湘财荷银行业,5.71%。均为合资基金旗下产品。
偏股型基金的年度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02%,排名靠前的4名基金中,除了易方达策略以13.41%的年度增长率排名第一外,位列二、三、四名的基金全部来自合资基金公司,分别是湘财合丰成长、上投摩根优势以及华宝兴业消费品,它们的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43%、11.33%和9.17%。
而在风险相对低的股债平衡型基金、偏债型和债券型基金中,内资基金公司的基金则占据了前列位置。
王群航认为,外资股东出色的风险控制能力使得熊市中合资基金公司旗下高风险的基金业绩表现不俗,但是合资基金是从2003年开始设立的,到现在一直没有经历过一波大的牛市行情,抑或一轮完整的牛熊行情。牛市起步,是合资胜出还是内资领先,尚难定论。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17 12:38 】
今明年业绩看涨 QFII狂买G上港
成都商报 记者 毛晋楠
机构进出:2005年年报显示,5家QFII出现在了G上港的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中,其中4家是新进入前10大流通股股东行列,分别是汇丰银行、美林国际、野村证券和东方汇理。另外,中国平安人寿保险也新进入前10大流通股股东行列。
昨日,G上港(600018,昨收盘11.14元)公布了2005年年报,实现净利润11.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
与公司较为平淡的年报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在公司公布的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中,竟然罕见地出现了5家QFII,其合计持有G上港6273万股,占公司目前流通股(限售除外)总量的12.24%。那么,QFII看中G上港的原因何在?
中金公司的一份报告揭示出了其中的奥秘。中金公司认为,虽然2005年公司业绩低于预期,但2006年将是G上港业绩的反转年。
中金公司研究员易清清认为,业绩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费用率由2005年前三季度的8%上升到四季度的12%;2005年四季度出现2800万元的投资亏损;税率由前三季度的14%上升到四季度的20%。易清清认为,虽然主营业务利润率持续下降,但2006年可能见底,在2007年将会出现反转,实现略微上升。
业绩展望:易清清预计,G上港2006年盈利将可增长31%。增量将主要来自外高桥五期的贡献和外高桥二、三期费率的提升。公司2006年、2007年的每股收益将分别为0.86元和1元。易清清表示看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长期的增长潜力,并且认为上海港装卸费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考虑到公司较低的估值水平,因此,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20 20:34 】
基金换股迅速 QFII、保险“排挤”基金
证券时报 杨磊
74家上市公司2005年报表明:QFII、保险“排挤”基金
截至2006年2月18日,深沪两市已经有7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5年年报。年报统计情况显示,基金在徐工科技、G阳光、成发科技和银基发展等4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中现身,建信恒久基金首次出现在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同时,QFII和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强势出击,大举增持基金重仓股,把多只基金挤出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的位置。
基金换股迅速
本报统计情况显示,在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中,多只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进入徐工科技、G阳光、成发科技和银基发展等4家非传统重仓股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据悉,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稳健成长基金和基金隆元重仓持有徐工科技,同样属于机械行业的成发科技在去年三季报十大流通股股东中还没有一只基金,今年年报中突然出现5只基金。
此外,去年12月新发的几只股票型基金,行动非常迅速,当月就出现在多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去年发行规模最大的建信恒久价值基金成为G新钢钒的第六大流通股股东,持股量达到300万股。广发聚丰基金成立于去年12月24日,短短一周的时间之后,该基金就成为G宝钛和成发科技的十大流通股股东。
另外,博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裕隆、博时主题、基金裕泽和基金裕华进入了超声电子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前十名。
QFII、保险跻身十大股东
在这74家上市公司中,有G上港、G华靖、华夏银行、伊利股份等基金重仓股,对比这些上市公司三季报和年报十大流通股股东可以发现在去年四季度QFII和保险公司两类新兴机构投资者持股增长迅速,已经在这些传统基金重仓股中占据更强势的位置,把多只基金挤出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席位。
以G上港为例,去年第四季度新增了汇丰银行、美林国际、野村证券、东方汇理四家QFII和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同时,南方稳健成长基金、中信经典配置基金等三只基金退出G上港十大流通股股东,其他的四只基金中,只有上证50ETF和易方达50两只指数基金增持,嘉实服务增值基金大举减持,基金天元持股量维持不变,四只基金的持股量为4774.98万股,已经明显小于5家QFII的持股量6273.06万股。有分析师表示,G上港应该是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中第一个QFII持股量超过基金的公司。
在其他基金重仓股方面,G华靖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新增了一家QFII、一家券商和一个社保组合,3只基金退出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国平安人寿保险也大举增持700万股,取代基金成为G华靖第一大非限售流通股股东。而华夏银行和伊利股份仍然被基金占据绝对主力,分别有6只基金和9只基金进入十大流通股股东。
业内人士分析,QFII和保险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新增可入市资金比例很高,它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股票进行了集中增持,而基金公司因为受到资金的限制,减持了部分股票而增持其他股票,减持的重点是完成股改的G股,因此,基金在G上港和G华靖年报中被“排挤”的迹象十分明显。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21 14:32 】
外汇局谋划松绑QFII、QDII 促进跨境资金"进出自由"
上海证券报 记者 禹刚 实习生 但有为
国家外汇管理局(简称"外汇局")资本项目司司长邹林日前透露,在促使国际收支平衡、放开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背景下QFII和QDII政策将有所松动,以促进跨境资金"进出自由"。
邹林在最新的《中国外汇管理》杂志上撰文表示,今年将允许保险公司购汇进行境外证券投资,并逐步降低保险公司境外证券投资的准入门槛;此外,他还透露,将在2006年降低QFII的准入门槛,并缩短QFII资金汇出锁定期。
分析人士称,邹林此番表态,意味着外汇局将在今年正式推出QDII制度。
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在外汇管制下内地资本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的权宜之计,以容许在资本帐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内投资者往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据悉,中国此前允许保险公司进行境外投资,不过规定只能使用保险外汇资金,不涉及外汇兑换,因此与QDII还有一定差异。但此次将允许保险公司购汇进行境外投资,从而涉及外汇兑换,则是"货真价实的QDII"。
这也说明随着QDII制度的实施,保险公司投资海外的合法渠道得以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将有可能打响QDII的第一炮。
邹林此前表示,QDII实施初期,投资品种初步设想为固定债券,然后视发展情况逐步放开权益类产品及相关衍生品,"但在实施初期,投资额度将受到严格控制,规模不会很大。"
邹林还透露要降低QFII准入门槛,缩短外汇资金汇出锁定期的信息。据市场猜测,在准入门槛上,申请QFII资格的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额(最新财政年度管理的证券总价值)准入标准可能从100亿美元降至50亿美元。而在资金汇出锁定期上,QFII中共同基金的禁汇期将缩短为3个月,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缩短为6个月。而据了解,目前大多数QFII的禁汇期为1年。
外汇局局长胡晓炼在同期杂志上也撰文透露,今年将拓宽对外金融投资"新渠道",引导境内机构和个人的外汇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境外资本市场"。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2-28 13:16 】
QFII名利双收 公募基金四面楚歌
证券日报 记者 任小雨
QFII进入A股市场的两年里,在国内机构和基金沽空后市,频繁短线买卖股票时,QFII对A股市场介入却更加积极,QFII始终对进入市场及增加额度保持兴趣,与国内机构投资“背道而驰”的操作行为使得不少人摸不透,QFII真金白银做多A股市场真正原因又在何处?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境况如何?这些已成为市场高度关注。
谁是真英雄?
对于QFII成功的投资经验来说,他们十分注重人民币的升值和A股价值低估,看好这些资产的长期升值潜力,而不在于一时涨跌。据悉,自2003年瑞银在A股市场下了第一单后,QFII一直没有停止在中国股市布局的步伐。首批40亿美元QFII的额度很快被用完了,第二批60亿美元的新增额度提出来以后,各家QFII积极递上增加额度的申请,外汇管理局审批速度越来越快,去年11月份以来已批准4家QFII增加投资额度合计8.75亿美元。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获得批准的QFII总共有34家,累计获批投资额度56.45亿美元。
相比QFII名利双收,公募基金可谓四面楚歌:保险赎回令基金腹背受敌,背上“砸盘”罪名;“寻宝”、“投机”有违一贯提倡的价值投资理念;去年三季度表现差强人意,去年四季度资产继续缩水;股改索贿、利益输送等丑闻相继曝出;抛售行为引起管理层不满等等。
基金重仓股尤其是招牌重仓股在去年下半年出现罕见的普遍大幅下跌令市场侧目,这表明基金投资陷入了空前的困境。而QFII恰恰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大举介入,吃进部分基金大量卖出周期性股票,无疑是将基金局部抄底。
业内人士指出,这既有基金后续资金补给不足的原因——新基金销售不畅,老基金遭赎回,又有基金投资理念欠成熟的因素——过于看重企业眼前利润波动,缺乏长线战略眼光。由于境内基金与QFII的价值观念、投资心态和操作风格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了QFII与基金的操作出现“背道而驰”行为。然而,在基金受到巨大赎回压力、手中持仓品种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并且基金抱团取暖现象严重等等原因使得基金出现了被动尴尬的局面,而QFII则在这一时期不知不觉地底部吸纳估值较低、业绩较好、在未来两三年内具有成长性的股票,QFII们的目光立足于未来两三年的成长性,因此虽然前期QFII投资收益不尽人意,但这仍没有影响其做多A股市场的热情。
QFII投资股票分红高
随着上市公司2005年度业绩报告公布的越来越多,QFII去年四季度投资情况也渐渐清晰地呈现在投资者面前,目前QFII出现在1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中出现35次,合计持股17691.24万股。
有几家QFII是重复出现,并且持股数量巨大。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持有G锡业159万股,持有豫园商城119万股;富通银行持有G华靖1363万股,持有云天化254万股;瑞士银行持有南海发展389万股、G天士力248万股、G上港1740万股;花旗环球金融持有华夏银行732万股,持有G首钢244万股。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数家上市公司中,QFII再现“集中持股”迹象。G上港的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中,有5家QFII进驻,合计持有6273万股,占公司目前流通股(限售除外)总量的12.24%。G锡业则吸引了3家QFII,合计持股464万股。
从分红情况来看,目前两市共有10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5年年报,有60家公司推出了派现或送转预案,占已公布年报公司的57%,其中单纯拟派现的公司有49家,而QFII占去了11个席位,占总体现金分红的1/4,QFII所投资的股票近70%的公司有现金分红预案,且分红比例较高。例如云天化,2005年预每10股派现10元(含税)。
目前,在A股实际市盈率处于13倍之际,QFII大幅增仓A股,仓位目前达到90%。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一季度QFII持股总量仅为7.11亿股,而同年半年报则是9.05亿股、三季报为14.84亿股,其中去年三季度持股总量是去年一季度的2倍左右;截止目前QFII投资16只股票,而新增仓的就有11只股票,占新增比例的68.75%。事实证明,QFII在去年前三季度持仓逐渐增加,去年第四季度也在继续增加投资,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高烧”热情依旧不退。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3-02 12:44 】
A股基金显“钱”景 QFII得陇望蜀寄望新规出
证券日报 家路美
QFII:上百亿资金图谋股市
截至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下放的第二批60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已用去1/4,尚存22亿美元左右,而这一数字似乎远远不能满足QFII胃口。业内人士称,QFII资金进入中国证券市场,不但着眼于股市投资带来的股票增值收益,而且,还着眼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收益。现在,境外机构设立的“A股基金”已初显赚钱效应,对国债和基金感兴趣的境外机构也越来越多。
对于投资额度不够用的问题,一位QFII人士称,寄希望于管理层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放宽对投资额度和进入门槛的限制。这样,一些增资愿望强烈的QFII可获得更多额度,一些新境外机构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QFII带来的资金增量将出现较大规模增长。如果乐观估计,今年一年就可能达到30亿-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0亿-400亿元。
从既有投资情况来看,QFII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大大提高。从去年11月起,QFII明显增加对A股的投资,净买入额达到11.67亿元。QFII托管账户去年首次跻身深市A股托管总额(流通市值)前50排行榜。此外,QFII还大举买入封闭式基金,2005年,QFII托管账户的基金市值从2.64亿元猛增到16.71亿元。
对QFII的表现,管理层近期作出了正面回应。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将在今年降低QFII的准入门槛,并缩短QFII资金汇出锁定期等。据悉,今年四五月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望出台,QFII投资额度将大幅上调。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管理层仍会坚持整体管制、适度开放的原则,但此消息仍令市场对增量资金产生利好预期。
2006年1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收盘为8.0608人民币/美元,而昨日人民币对美元首次突破8.04,再创新高汇改以来新高。相对于汇率调整前,人民币已经升值2.64%。业内人士称,人民币升值预期促进了境外资金投资中国的决心,而加码A股,不排除一部分QFII“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可能性。这部分QFII机构可能对人民币升值概念股寄望颇多,因而购买中国进口型的股票,如一些进口铝、铜和石油类公司的股票,同时抛售中国出口型的股票。
日兴公司中国A股母基金是QFII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只A股基金。继日兴之后,境外机构掀起一轮“发起设立A股基金”热潮。近日,荷兰银行亦获准增加QFII投资额度1亿美元,专项用于发起设立“中国A股基金”。而正在积极申请QFII资格的英国保诚集团基金管理业务亚洲区负责人透露,保诚集团一旦获批QFII资格及额度,将首先面向几个特定的亚太国家发行专门投资A股市场的共同基金。
从目前来看,一部分A股基金的盈利梦想已变成了现实。据统计,上证综指2005年下跌8.33%,内地偏股型基金最高收益率为16.6%,平均收益率为负值,而富通管理的扬子A股基金同期收益率则高达27.15%。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3-07 09:48 】
QFII:A股增持幅度达74.29%
中国证券报 牛洪军
截至3月6日披露的207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近期获批投资额度不断加大的QFII,在去年四季度已大幅增持A股股票。与去年三季度相比,增持幅度达74.29%。
额度加大 股票加仓
日前,国家外汇局批准日本第一生命保险相互会社1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同时,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QFII投资额度也获准增加1.25亿美元。这是自去年11月份QFII额度审批提速后,QFII再次扩大投资额度,这期间QFII共获批16.7亿美元额度。至此,有关部门已批准35家海外机构的QFII资格,获批的投资额度总计达到59.7亿美元。据了解,QFII所获投资额度,基本上用于投资A股。
QFII近期对A股的大幅增仓,在已披露的年报中显露端倪。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截至3月6日披露的207家上市公司年报中,QFII在27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亮相。在这27家公司中,QFII共占据了44个股东席位,共计持有21466.46万股,与去年三季度末的12316.77万股相比,增幅达74.29%。
行业集中 注重分红
交通运输仓储业、电力煤气及水、金融保险业成为四季度QFII增仓的重点行业。数据显示,QFII60%的持股量集中在这三个行业。四季度这三个行业依次增持了4446.76万股、2300.99万股和1556.50万股,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增幅达到247%,交通运输仓储业以233%的增幅居第二位。
与此相反,金属非金属类公司的股票在四季度遭到QFII的集中减持,QFII对于此类公司的持股量已由期初的4542.11万股降至年末的3512.01万股,降幅达23%。值得关注的是,对金属非金属业股票,QFII并非不加区别的减持,而是有选择的调仓。如以2.01%的持股比例位居山东铝业(600205)流通股东榜首的瑞银华宝,四季度增持该公司股票490万股,花旗环球、汇丰银行也分别以526万股、220万的持股量跻身山东铝业前十大股东名单。
此外,QFII投资的公司整体业绩良好,加权每股收益达到0.46元,远高于0.35元的整体水平,其中东方锅炉的每股收益达2.01元。但QFII的投资也并不完全受此限制,2005年每股亏损0.34元的北京巴士,也受到了和德意志银行的青睐,因看好其成长性,四季度两QFII对其进行了增持。
====================================================================
时隔整整两个多月了,QFII持仓肯定有了不小的变化。
QFII的年报持股和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工具箱
【 · 原创:xs114  2006-03-07 12:18 】
年报显示QFII社保重仓45只股票 所持股票重叠少
北京晨报 中原证券
随着公布年报家数的增多,QFII和社保基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名单之中。至昨日,QFII持有上市公司家数增至26家,2005年末的持股数值达到16.47亿元;社保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家数为19家,持股数值5.82亿元。
社保基金由于肩负着“保命钱”的使命,其持有的股票带有明显的“求稳”特征。19家公司平均每股收益高达0.529元,业绩最好的云天化和G华泰每股收益高达1.27元和1.11元,业绩最低的G中青旅和云铝股份,每股收益也有0.23元和0.26元。其持有的股票普遍为市场的中大盘股,19只股票平均流通股本4.57亿股,比较符合大资金进出方便的特征。
QFII持有的26只个股中,有每股亏损0.34元的北京巴士,也有目前沪深两市每股收益最高的东方锅炉,每股收益从几分钱到几毛钱,似乎没有明显的特征。不过,从行业的角度来分析,却发现南宁糖业、山东黄金、山东铝业等今年以来持续走好的有色金属、黄金、糖类上市公司频现QFII。此外,由于额度限制,QFII目前可用于投资A股的资金并不多,因此,QFII在选择股票时流通股本的大小似乎不在考虑之内。流通股本只有4000万股的贵研铂业,流通股本6000万股的山东黄金,均有QFII介入其中。
将QFII持有的股票和社保基金持有的股票汇集在一起,我们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QFII和社保基金持有的股票很少有重叠。大概是投资理念所致,两类机构合计持有的45只股票中,仅有G首钢、华夏银行、云天化和G华靖4只股票同时被一家QFII和一家社保基金持有。花旗环球金融持有的华夏银行和G首钢中出现了社保111组合和社保001组合;比利时富通银行持有的云天化和G华靖同时也有社保104组合和110组合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