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的粮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43:49
向来,如果受访者开始说话,不管他有多絮叨,我轻易不会打断他,让他叨叨下去。这是引我入门的一个新闻前辈传授给我他的采访“秘诀”。坚持做了好多年,却发现人们在絮絮叨叨的讲述中,像约好了一样,到头来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这就是——— 吃,以及能不能吃饱。
    去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采访陕西的一个富豪。对于致富的经历,他说得不多,却在说改革前那个年代吃不饱时,来了兴致。他说当年作为知青下乡到农村,没有馍吃,天天吃红苕,生的、煮的、蒸的……一见就饱了,只是肚子还饿得咕咕叫。“把下辈子的红苕都吃了”的富豪,现在经常在街头看见女孩子捧着个烤红薯啃。他很困惑:真的有那么好吃吗?
    前年这个时候,正是热热闹闹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的日子。有个参加了1977年高考的老考生,关于高考的往事回忆完了,他突然说起当农民时吃不饱的人生了。
    他有个后妈,凡事看得紧,蒸多少杠子馍都计数。他饿极了,不敢直接偷一个,就把馍切下来一小块,结果被发现了。他“笨得很”,只在一个馍上切,越切越小,谁看不出来呢?
    终于,他想出个不会“翻把”的对策——— 馍刚蒸出来切好,趁人不备,马上再挨个补一刀。剩下的数量不变、大小一致、颜色浑然一体,挨了一刀的杠子馍们看上去和谐统一。
    这几年,我写过两篇范明将军的报道,主题是将军当年抗战和率部进藏的传奇经历。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没办法写进报道里——— 还是关于吃不饱。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将军被关了13年。提起这十多年的苦难,老人说了四个字:“不给吃饱。”
    将军是个大高个,又是西北人,饭量大,可给的馍有限,给一个的时候多,给俩的时候少。将军就编了个顺口溜:
    “争取两个,准备一个,争取到了也莫骄傲,争取不到也莫烦恼,继续争取,总有希望!”
    每到开饭时,将军就小声哼唱,给即将到来的一个或两个馍唱歌。
    我听着这些不管是当年的农民、现在的退休教师,还是家财万贯的富豪,甚至是声名显赫的将军,说起当年吃饱、吃不饱的经历,看着他们说着说着就笑起来,又好像带着哭腔马上要流泪了,就想起作家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来。
    《粮食》里的农民用二百斤谷子换来个女人,生了六个娃,男娃叫大谷、二谷,女娃叫红豆、绿豆……都是用粮食命名,但日子总是与饥饿相伴。饥饿让女人失去了羞耻心,到处偷粮食,最终却因丢了全家人的购粮证,寻了短见。临死时,女人断断续续给娃他爸留了遗言:“狗日的……粮食……”
    关于粮食、关于吃不饱的记忆,相信一直深藏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说起来,吃不饱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其实,能敞开了吃、基本解决温饱,也不过是不久前才完成的任务。查了一下史料:1993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到了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了粮票。算起来,距今才刚过了15年。
    听说有个作家解读“和”这个字,一个禾,一个口,人人都有饭吃,就是“和”了。
    似乎有点戏说,但又不无道理。只是,当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谁还记得狗日的曾经吃不饱的粮食呢。

 


-------------------------------------------华商博客版权说明--------------------------------
①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